王玉霞薄娇艳郭艳芳(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河南鹤壁456750)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124-01
【摘要】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急症,其致死、致残率较高,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治疗,护理及预后等。而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康复,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理护理
多年来,心血管疾病一直都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心肌梗塞是其中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因此预防、治疗、防止复发的需求是极为迫切的。
1心肌梗塞常见的心理状态分析
1.1焦虑心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了解不够,对各种抢救措施及其频繁的检查和环境的陌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悲观情绪,表现为面容紧张、心率增快、反复询问等。
1.2抑郁心理:由于疾病的原因,费用较高,经济负担重,以及担心愈后及今后工作与生活的影响,感到内疚、悲观、失望、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对周围反应很冷漠,对治疗缺乏信心,消极的对待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表现为悲观、少言少语甚至有自杀倾向。
1.3依赖心理:由于长期依赖家人及医务人员帮助,使之适应了病人角色,内心始终认为自己不行、很无用、已成废人。
1.4孤独、悲观心理:想要得到别人更多的注意、关切与重视,当得不到别人重视时易出现抑郁沉闷,缺乏信心,消极的对待一切。
2干预措施
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病人康复,提高自信心,促进人际关系。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护士应提供帮助,并鼓励病人及家属参与其中。
2.1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安静、舒适的环境让病人感到轻松愉快,向病人介绍医院环境,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
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信任。对病人热情和蔼,说话耐心、简练、清楚又要有分寸,切忌吞吞吐吐,以免引起疑虑,各项操作时轻松熟练,动作轻柔、准确,态度认真,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促使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
2.3住院过程中,根据病情有计划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影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寄予希望,使其情绪稳定,有利于康复。
2.4与病人谈心,疏导心理压力。通过交谈使患者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情绪得到倾诉性释放,并给予安慰、开导、消除或减轻心理负担。
2.5放松疗法。指导病人腹式深呼吸,听轻松音乐,尽可能满足合理需求,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焦虑药物。
2.6加强陪护。既能满足病人对亲情、家庭的需求,又可防止意外,尤其是有悲观、消极情绪,甚至又自杀倾向的病人。但陪护人员不宜过多,以1~2名为宜,避免吵杂,保持室内安静,能使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
2.7对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格、不同信仰的病人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可分为三类:
2.7.1对疾病有正确认识,能面对现实,对医疗和护理持肯定态度者,对这类病人除做好周密的护理外,应积极争取病人的配合和支持。
2.7.2对治疗和护理持怀疑态度,对医学知识似懂非懂、情绪波动大、忧虑重重,对这类病人要耐心解释,讲清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遵守医嘱的重要性,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能主动配合。
2.7.3对医疗有依赖性者,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对此类病人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嘱其遵守医嘱,相信科学,不要盲目乐观,以免加重病情及诱发严重并发症。另外,对那些有愚昧心理的病人应有必要纠正。
3讨论
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恢复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该以病人为中心,积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经济状态等不同情况、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倾听、宣教、理解病人,用和蔼可亲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去体贴、关心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在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