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56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分别采取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R与MAP明显低于对照组,CVP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相比显微开颅夹闭术,行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提高,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显微开颅夹闭术;血管内栓塞;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65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190-01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1]。在颅内动脉瘤中以前循环动脉瘤居多。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包括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两者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均能达到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有关何种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更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现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56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56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6与12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1±6.72)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7与11例,年龄24~69岁,平均(46.49±6.6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2]。本次研究工作已取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嘱患者取平卧位后给予安定镇静,气管插管后给予面罩吸氧,常规进行麻醉用药,术中行全身肝素化处理后,常规麻醉后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放置6F鞘,将鞘置入颈内动脉,在Essence-14微导丝的引导下,经CT或DSA影像显示将Prowler-14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栓塞材料采用GDC、EDC以及宽颈动脉瘤,或支架辅助等进行血管栓塞。
对照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取平卧位,麻麻醉后,选择合适部位,作一头部作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与下筋膜,经DSA引导探查动脉瘤位置,根据瘤体情况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选择合适动脉瘤夹阻断夹夹闭动脉血管,待评价效果满意后,留置引流管,缝合。
1.3观察指标
血流动力学:治疗前后对比监测两组患者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生活质量(QOL)评分标准:评估共36项,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交等方面,评估后得分相加,满分为60分,51~60分为良好,41~50分为较好,31~40分为一般,21~30分为差,<20分为极差[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t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R与MAP明显低于对照组,CVP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
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n=28,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据统计显示[4],我国每10万人中约有6~8人发生颅内动脉瘤,该病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血管内介入栓塞和显微开颅夹闭术,本研究对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与生存质量的影响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HR、MAP以及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好转,说明栓塞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血管内栓塞在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有效改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但有关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的近、远期疗效还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海军,韩德清,陈玉光等.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1):66-68.
[2]李海洋,陈航,李永明等.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5):2009-2012.
[3]陈罡,陈正楼,尤万春等.眶上外侧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9):950-952.
[4]王明海,黄武,龚坚等.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2):1274-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