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面接触磨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面接触磨削,磨具形貌,叁维仿真
面接触磨削论文文献综述
张修寰[1](2012)在《面接触磨削磨具表面形貌叁维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分析了面接触磨削的磨具特性,提出了一种用于面接触磨削磨具表面形貌模拟方法,即结合虚拟磨粒单元与截尾正态分布来实现磨粒空间定位,通过调节概率参数解决模拟中的磨粒干涉问题,并可根据不同分析需求进行多磨粒特征模拟。(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2年09期)
王谦[2](2011)在《面接触磨削材料去除机理与表面创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珩磨作为面接触磨削的典型代表,是超精密加工的首选方法之一。目前对珩磨的认识正在逐步发展,很多学者认为珩磨在改善孔误差方面之外,还是一种高效的材料去除手段。同时珩磨往往作为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工件的表面质量受到加工参数和材料去除机理的影响。而工件的表面质量决定了工件的纹理特征和磨损性能,因此研究其材料去除机理和表面创成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此类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以磨削过程中磨粒的运动轨迹为基础,建立了单磨粒磨削仿真模型。然后定义了油石模型,建立了珩磨材料去除仿真模型。模型中模拟了网纹角度、油石粒度、珩磨压力等因素对材料去除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材料去除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同时建立了面接触磨削表面创成模型。通过大量仿真实验,本文分析了网纹角度、油石粒度、珩磨压力等因素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通过面接触磨削实验台,本文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采用的是定压珩磨实验,主要考虑了时间、网纹角度、油石粒度、珩磨压力等对材料去除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中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在珩磨加工中存在包申格效应。通过分析油石表面质量,磨损等情况研究了油石的加工性能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加工过程中珩磨力的变化。本文对珩磨加工去除机理和表面创成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提高珩磨加工效率、优化加工参数、提高工件性能等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研磨、砂带磨削等其它固结磨粒面接触磨削均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1-12-01)
赵勇[3](2010)在《面接触磨削材料去除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接触磨削加工是精密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目前对面接触磨削加工的研究多数停留在磨削的设备、磨具选择以及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关于理论方面的深入研究较少,而且多数学者认为面接触磨削的加工机理与普通磨削是相同的。事实上面接触磨削在加工形式、接触状态、材料去除机理等方面都不同于普通磨削,因此其加工机理也大大不同。本文主要以珩磨加工为基础,对面接触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以珩磨油石为例对固结磨粒磨具表面形貌进行了模拟仿真,这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基础。仿真中利用余弦函数来表征磨粒表面和结合剂的形状;利用随机分布、正态分布等概率分布函数来确定磨粒的大小与空间位置等。模拟结果接近实际情况,数据提取方便。推导出了珩磨中单颗磨粒上作用的磨削力公式,并进行了磨削力的加工实验。综合实验数据、理论公式与油石表面形貌模拟结果确定了理论公式中的常数系数,计算出了具体加工中单颗磨粒受到的磨削力,证明了这个力很小。论述了珩磨加工中材料去除率计算公式,设计并进行了不同加工参数条件下的工件材料去除率与油石磨损率实验,这是材料去除机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实验发现工件材料去除率与油石磨损率随着网纹夹角的增大而增大。认为面接触磨削的磨粒在切削中存在非连续切削现象,整个切削过程是连续切削与非连续切削的综合效果。提出了面接触磨削材料去除中包申格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包申格效应的存在将会加速磨削中材料的去除效率。通过相应的实验验证了上面的推理。(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6-01)
刘振东[4](2009)在《固结磨粒面接触磨削接触状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结磨粒面接触磨削加工是目前超精密加工的首选方法之一,作为“创造性”加工工艺,对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至今针对面接触磨削加工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仍然较少,大多以普通磨削的基础,为简化起见认为面接触磨削与传统砂轮磨削具有相同的加工机理。而从材料去除机理上讲,面接触磨削与普通磨削存在很大差别。不同于传统磨削加工研究方式,本文以面接触模型为基础,初步开展了固结磨粒面接触磨削中的磨具与被加工表面的接触状态研究,以期揭示面接触磨削加工机理。首先,在固结磨粒面接触磨削接触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面接触磨削接触问题的研究的方法,将这一研究过程分为:磨具及被加工表面形貌特征分析、接触模型建立,接触机理分析。第二,基于现有的磨具表面形貌研究以及虚拟加工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与面接触磨削的磨具及被加工表面相适应的仿真方法,并设计了接触模型的所需数据的提取法方法。第叁,据摩擦学中的Hertz弹性接触理论模型,结合面接触磨削的接触的实际特点,研究了接触对的弹性接触分析法,建立了适用于面接触磨削的磨粒与被加工表面的弹性接触的模型。最后,基于磨粒与被加工表面的弹性接触的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磨具与被加工表面接触过程的仿真系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了接触过程中磨具的弹性变形因素对接触状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6-01)
面接触磨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珩磨作为面接触磨削的典型代表,是超精密加工的首选方法之一。目前对珩磨的认识正在逐步发展,很多学者认为珩磨在改善孔误差方面之外,还是一种高效的材料去除手段。同时珩磨往往作为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工件的表面质量受到加工参数和材料去除机理的影响。而工件的表面质量决定了工件的纹理特征和磨损性能,因此研究其材料去除机理和表面创成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此类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以磨削过程中磨粒的运动轨迹为基础,建立了单磨粒磨削仿真模型。然后定义了油石模型,建立了珩磨材料去除仿真模型。模型中模拟了网纹角度、油石粒度、珩磨压力等因素对材料去除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材料去除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同时建立了面接触磨削表面创成模型。通过大量仿真实验,本文分析了网纹角度、油石粒度、珩磨压力等因素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通过面接触磨削实验台,本文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采用的是定压珩磨实验,主要考虑了时间、网纹角度、油石粒度、珩磨压力等对材料去除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中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在珩磨加工中存在包申格效应。通过分析油石表面质量,磨损等情况研究了油石的加工性能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加工过程中珩磨力的变化。本文对珩磨加工去除机理和表面创成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提高珩磨加工效率、优化加工参数、提高工件性能等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研磨、砂带磨削等其它固结磨粒面接触磨削均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接触磨削论文参考文献
[1].张修寰.面接触磨削磨具表面形貌叁维模拟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2
[2].王谦.面接触磨削材料去除机理与表面创成研究[D].天津大学.2011
[3].赵勇.面接触磨削材料去除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刘振东.固结磨粒面接触磨削接触状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