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丝酵母菌菌种论文-曾文,华丽燕,欧阳凯,麦荣嘉

假丝酵母菌菌种论文-曾文,华丽燕,欧阳凯,麦荣嘉

导读:本文包含了假丝酵母菌菌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群分布,耐药性

假丝酵母菌菌种论文文献综述

曾文,华丽燕,欧阳凯,麦荣嘉[1](2018)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原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拟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本院妇科门诊拟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取其阴道分泌物做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并做药敏试验(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结果此次研究共培养出277例病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77例(63.90%),光滑假丝酵母菌62例(22.3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8例(10.11%),克柔假丝酵母菌6例(2.17%),热带假丝酵母菌4例(1.4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是:5-氟胞嘧啶(84.18%)、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69.49%)、伊曲康唑(66.1%)、伏立康唑(72.88%)。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原菌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中光滑假丝酵母菌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较高。阴道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较高,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较低。(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8年07期)

石玉,朱玉霞,樊尚荣,杨静,梁轶珩[2](2018)在《分子方法和API 20C AUX系统用于鉴定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的有效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真菌种类,以及API 20C AUX系统对真菌的正确鉴定率。方法:应用分子方法和API 20C AUX系统对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的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培养的3404株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子方法共鉴定出19种真菌,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真菌(2622株,77%),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505株,14.8%)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9株,2.0%)。API 20C AUX系统共鉴定出11种真菌,以分子方法为金标准,其总正确鉴定率为92.3%(3142/3404株),常见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8.4%、85.9%和85.5%,其余少见真菌正确鉴定率为32.7%。结论:分子方法是鉴定真菌的可靠方法,能鉴定API 20C AUX系统不能鉴定的菌株。API20C AUX系统对常见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高,对少见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低,不能鉴定新命名的真菌。(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18年07期)

胡红珍,王丽娟,李丽萍,罗丽娅[3](2016)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菌种及药物敏感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菌种和菌株基因型以及其对临床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0例RVVC患者(RVVC组)及5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VVC组),采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菌种鉴定,使用微卫星CAI位点单链构象多态性(CAI-SSCP)及基因扫描相结合的方法对菌种进行基因型鉴定,用纸片法对菌种进行药物敏感度试验。结果 2组患者阴道分泌物共培养出15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3.2%,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6.8%;RVVC组中白假丝酵母菌占78.4%;VVC组中白假丝酵母菌占92.5%,RVVC组白假丝酵母菌比例低于VVC组(P<0.05)。2组患者阴道分泌物培养的白假丝酵母菌CAI区序列分析中共获得32种CAI基因型,其中CAI 30-45和CAI 32-46为最常见的基因型,2组患者白假丝酵母菌优势基因型菌株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VC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依次为伊曲康唑(96.2%)、制霉菌素(91.2%)、酮康唑(82.5%)、氟康唑(76.5%)、克霉唑(59.8%)、咪康唑(53.9%)。结论 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假丝酵母菌的菌种分布与VVC患者不一致。RVVC患者阴道来源的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呈现优势基因型分布。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治疗RVVC应该根据药物敏感度试验结果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6年09期)

徐鸣皋,丁进亚,徐娟,孙洁[4](2016)在《血流感染假丝酵母菌菌种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某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构成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该院临床科室送检血标本中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并对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42例患者血标本分离假丝酵母菌42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20株,47.62%),其次为白假丝酵母菌(16株,38.10%)、热带假丝酵母菌(4株,9.52%)、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4.76%)。来源科室主要为:急诊监护病房(EICU,11株)、泌尿外科(9株)、心胸外科(8株)等。37例(占88.10%)患者静脉导管与血标本培养出相同的假丝酵母菌,留置静脉导管至血培养阳性和导管培养阳性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1.47 d和33.18 d;导管和血培养阳性比例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均P<0.001)。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为75.00%~100.00%,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00%;而不同菌种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存在较大差异(0~87.50%)。结论该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且与静脉导管的使用有关,其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刘九菊,杨文丽,张利革[5](2015)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06例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 candidiasis,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采用真菌显色培养法完成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06份标本共培养出98株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66株占67.4%,非白假丝酵母菌32株占32.6%,其中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占14.2%。98株假丝酵母菌药敏试验,对制霉菌素的敏感率最高(95.9%),其次是氟康唑(73.5%),而克霉唑(62.3%)和咪康唑(53.0%)较低。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RVVC的主要致病菌,但非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7期)

郑敏华,唐莉,梁建新[6](2015)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的鉴定与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本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作为样本筛选对象,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提取真菌培养样本,通过分离及药敏试验等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的鉴定与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340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数量最多为245株,占72.06%,另外热带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为8.53%及10.29%,其它菌种数量较少。通过药敏实验可发现5种念球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耐药性相对较低,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为100%,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以及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54.28%及57.14%。作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种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以及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9.80%、6.12%、3.27%、26.53%以及7.75%。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的治疗过程中应结合致病菌的耐药性情况进行合理用药,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5年14期)

康小平,薛芹,张鹏,龙飞[7](2014)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我院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从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接诊的24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取阴道分泌物做假丝酵母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出8种205株假丝酵母菌,检出率85.42%(205/240)。其中最多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以及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为53.7%(110/205)、19.5%(40/205)和10.2%(21/205),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药物敏感性较好,但是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有所差异。结论:对外阴阴道感染假丝酵母菌患者进行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对临床药物治疗方面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唐莉,隗伏冰,汪珊[8](2014)在《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菌种分布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菌种分布及相关研究,为临床诊治妊娠期VVC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确诊有VVC的孕妇100例为研究组,确诊为非妊娠VVC的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对入选病例阴道分泌物进行假丝酵母菌菌种的鉴定、药敏试验、临床疗效评价对比。结果妊娠期VVC和非妊娠期VVC在菌种的分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7.077,P=0.054),但两组VVC在非白假丝酵母菌的分布上显着不同(χ2=6.974,P=0.023);白假丝酵母菌的对克霉唑敏感性明显高于非白假丝酵母菌(Z=-2.212,P=0.027);感染白假丝酵母菌患者的单疗程治愈率明显高于感染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患者(χ2=12.978,P<0.001)。结论妊娠期和非妊娠期VVC菌种鉴定对妊娠期VVC的诊疗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妇产与遗传(电子版)》期刊2014年02期)

史艳玲[9](2014)在《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菌种分类及耐药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病原性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以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用珠海迪尔公司生产的DL-96细菌鉴定系统进行假丝酵母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自239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分泌物中共检出5种假性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居首位,达到171株(71.5%),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29株(12.1%),热带假丝酵母菌22株(9.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株(4.6%),克柔假丝酵母菌6株(2.5%),5种假丝酵母菌对5-氟尿嘧啶、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对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2.1%~28.6%。结论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致病性真菌除对5-氟尿嘧啶、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敏感外,对其它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重视假丝酵母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4年10期)

梁艳芝,牛银玲,丁皎,付桢,康玲燕[10](2013)在《412株假丝酵母菌的菌种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临床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种类及其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择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12例,采集其痰液、咽拭子、中段尿、大便或分泌物等,共检出假丝酵母菌属412株。使用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并分离菌种,柯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必要时进行假丝酵母菌属同化及糖(醇)的发酵试验进行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FUNGUS3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检测。标准菌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22019。结果分离的412株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痰液)居多。在该院所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热带假丝酵母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白色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结论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务人员沟通,鉴别定居菌与致病菌及其临床价值,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21期)

假丝酵母菌菌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真菌种类,以及API 20C AUX系统对真菌的正确鉴定率。方法:应用分子方法和API 20C AUX系统对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的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培养的3404株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子方法共鉴定出19种真菌,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真菌(2622株,77%),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505株,14.8%)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9株,2.0%)。API 20C AUX系统共鉴定出11种真菌,以分子方法为金标准,其总正确鉴定率为92.3%(3142/3404株),常见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8.4%、85.9%和85.5%,其余少见真菌正确鉴定率为32.7%。结论:分子方法是鉴定真菌的可靠方法,能鉴定API 20C AUX系统不能鉴定的菌株。API20C AUX系统对常见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高,对少见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低,不能鉴定新命名的真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假丝酵母菌菌种论文参考文献

[1].曾文,华丽燕,欧阳凯,麦荣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原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医院.2018

[2].石玉,朱玉霞,樊尚荣,杨静,梁轶珩.分子方法和API20CAUX系统用于鉴定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的有效性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

[3].胡红珍,王丽娟,李丽萍,罗丽娅.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菌种及药物敏感度研究[J].新医学.2016

[4].徐鸣皋,丁进亚,徐娟,孙洁.血流感染假丝酵母菌菌种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

[5].刘九菊,杨文丽,张利革.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06例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6].郑敏华,唐莉,梁建新.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的鉴定与耐药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

[7].康小平,薛芹,张鹏,龙飞.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

[8].唐莉,隗伏冰,汪珊.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菌种分布的相关研究[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4

[9].史艳玲.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菌种分类及耐药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4

[10].梁艳芝,牛银玲,丁皎,付桢,康玲燕.412株假丝酵母菌的菌种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

标签:;  ;  ;  

假丝酵母菌菌种论文-曾文,华丽燕,欧阳凯,麦荣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