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阅读器论文-陈红琳

标签阅读器论文-陈红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标签阅读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联网,RFID,优化认证协议,隐私保护

标签阅读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红琳[1](2019)在《基于Hash的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认证协议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推动了社会技术进步,然而物联网技术也带来一系列较为突出的安全问题。本文选择当前物联网RFID技术中的安全问题为研究重点,通过研究RFID技术中的安全认证协议,设计了一种基于Hash的Reader与Tag之间的优化认证协议,核心重点在于确保Tag的不可跟踪性。通过对认证协议的优化实现了对跟踪性的保护,提升了协议防范主动攻击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27期)

王芳[2](2017)在《RFID系统中无芯片标签和阅读器天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联网的提出,作为其核心技术的射频识别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射频系统中标签和天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一种角度编码的无芯片标签的识别,并且设计了一种宽带端射阅读器天线和一种双频端射阅读器天线。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了一种V形无芯片标签,其辐射单元是由夹角为?的两条相同的金属臂构成。通过分析标签的后向散射电场实现标签角度信息的识别。首先,研究了标签倾斜,以及收发装置之间的夹角不同时,标签的散射场及其识别。结果表明,当要求识别误差在2?以内时,标签的最大允许倾斜度数为20?,收发装置之间的最大夹角为10?。其次,研究了加封装层的V形无芯片标签的散射特性及其识别方法,并改进了识别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封装层的厚度和介电常数对标签识别的影响,测量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公式提高了识别精度,且识别误差均在2?以内。2)针对上述标签的工作频段,设计了一种宽带端射阅读器天线。该天线是由叁个微带振子构成的准八木天线,采用平衡微带线馈电。通过调节激励振子和引向振子的尺寸,使其谐振在不同的频率,展宽了天线的带宽。仿真结果显示,天线的相对带宽为87.5%(1.42 GHz-3.63 GHz),最大增益为4.02 dBi。为了识别尺寸更小的标签,本文设计了工作在2.4 GHz和5.2 GHz的双频端射阅读器天线。通过在宽带端射天线的下方引入一层介质板和一层金属贴片,实现了双频辐射,同时,通过在金属贴片上开寄生缝隙,展宽了低频处的带宽。测量结果表明,该天线的相对带宽分别为31%(2.31 GHz-3.09 GHz)和7.2%(5.0 GHz-5.37GHz)。两个频段内的最大增益分别是1.81 dBi和4.27 dBi。(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陈宁伟[3](2017)在《无芯片射频识别电子标签阅读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物联网”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作为构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因此受到高度重视。RFID技术具有受环境影响小、非接触性以及识别效率高等优点,可应用于工商业智能化等诸多领域。但相对于条形码等技术,电子标签过高的成本成为限制RFID技术商业应用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芯片RFID电子标签不含有价格昂贵的硅芯片,可以大幅度降低电子标签的价格,从而大大扩展了RFID的应用领域,因此开展无芯片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很多研究学者正在深入研究无芯片标签,但配套使用的无芯片射频识别阅读器尚处于萌芽时期。本文针对基于频谱特征的无芯片电子标签,研究设计了一款能够识别此类标签的阅读器。首先,根据课题组研究设计的基于频谱特征的无芯片标签的工作特性,研究了无芯片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其工作原理为:阅读器首先产生多频探测信号,然后根据电子标签返回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对其进行解码,并将解码信息传送至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从而完成目标标签的识别。其次,根据系统原理,研究了阅读器的整体指标和架构,并据此设计了具体的硬件电路和软件代码。阅读器主要包含射频前端和数字控制两个部分。射频前端主要负责探测信号的发射、参考信号的生成、标签编码信号的接收以及对编码信号幅度相位信息变化的检测;数字控制部分主要负责收发信号的控制、无芯片标签的解码及与上位机的通信。再次,对阅读器主要模块的功能进行了测试,然后联合无芯片标签,完成了无芯片RFID系统的测试。测试结果证明了阅读器设计的正确性。最后,为了扩展阅读器的工作频段以及提高阅读器的整体性能,设计了一款能够产生54 MHz~13600 MHz信号的频率综合器。(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永胜[4](2016)在《航空行李标签阅读器布局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航自助行李托运服务,是国际航协提出的“简化商务、便捷旅行”计划子任务之一,目前世界各国正积极推动自助行李托运系统的实施。行李标签的全自动扫描,是实现行李自动检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课题针对航空行李标签自动扫描问题,重点研究行李条码标签阅读器的布局优化问题。建立标签分布概率约束的多阅读器布局优化模型。根据航空行李标签的特性和阅读器扫描能力,建立阅读器数学模型。考虑到航空旅客托运行李时,检测行李条码的阅读器数量、位置、姿态存在多种不确定性问题,根据自助托运行李的标签分布,建立标签概率约束的以阅读器数量、位置、姿态、运动轨迹为自变量,以阅读器综合成本和行李标签识读率为目标函数的约束优化模型。基于标签概率分布六维模型,分析专家经验法和阅读器反馈法的优化求解方法。针对该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动态种群-双适应值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研究常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上述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针对其求解过程中仿真时间过长,边界最优解难处理的问题,设计一种动态种群策略,采用双适应值比较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上述约束优化问题。最后进行实验及结果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标准粒子群算法相比,动态种群-双适应值粒子群优化算法不仅仿真时间更低,目标函数值还有所提升。动态种群-双适应值粒子群优化算法克服了标准粒子群算法中仿真时间慢,边界最优解难处理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布局后的阅读器方案,其扫描覆盖范围更优越,整体成本更低,对系统的性能提高和成本控制显着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大学》期刊2016-06-04)

王昕辰,陈智军,李庆亮,陈涛,付俊[5](2015)在《声表面波标签的频域采样阅读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声表面波标签的频域采样阅读器结构,针对标签编码方案对扫频信号源的参数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发射链路采用压控振荡器与斜坡发生器的组合生成调频连续波,实现了快速扫频功能,并且扫频周期和扫频带宽可以很方便地调整。收发隔离模块采用了双向耦合器,实现了发射和接收的全双工工作。接收链路采用下混频的方案,通过示波器在基带对信号进行采样,并对信号做FFT,从频谱上对标签的编码进行分析、解码,实验验证了声表面波标签的频域采样阅读器的原理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6)

厉世亮[6](2015)在《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持式动物标签阅读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猪肉等畜产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建立高质量的畜产品可追溯体系是保证畜产品质量的有效办法,畜产品可追溯体系用来记录牲畜在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的重要信息。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开发了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养猪管理系统。手持式低频动物标签阅读器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目前市场中的手持式阅读器的阅读距离有限,在实际应用中不是很方便,且功能简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智能养猪管理系统的需求。本文结合目前市场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持式动物标签阅读器设计。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设计的需求,对比采用专用射频芯片设计的阅读器和采用离散元件搭建的阅读器的优缺点后,采用离散元件搭建的阅读器模块设计。然后,设计了电源管理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谐振电路、线圈天线、滤波电路、放大电路以及单片机电路,并完成PCB板的制作、焊接。2、完成阅读器模块中的单片机程序设计,包括134.2kHz方波、DBP解码、报文解码、串口输出的相关程序编写。3、对比当前流行的手机持操作系统的优劣,选择了Android操作系统,并设计开发了相应的上层软件。4、从线圈天线、运算放大芯片等方面对阅读器模块进行调试,实现了较远的阅读距离,并对调试的结果做了分析。同时完成阅读器模块与Android系统手持机中应用软件的对接,实现数据通信,并实现手持机与智能养猪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5、最后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其中的不足点,并分析了本课题接下来需要完善和改进之处。(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厉世亮,秦兴,周涛,张建[7](2014)在《基于Android系统手持机的低频动物标签阅读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见手持式低频动物标签阅读器阅读距离较短,以及实际使用中的不便,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手持机的低频动物标签阅读器,以离散元件搭建硬件电路实现了更远的阅读距离,同时可通过上层应用软件查看和管理动物标签号及其它信息,以方便动物养殖管理系统的现代化、智能化管理与生产。重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放大电路的设计、软件的流程设计及最终实现。(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4年12期)

杨磊[8](2014)在《多阅读器环境下的射频标签批量认证与移动察觉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视为本世纪最为潜力的技术之一。尽管RFID的发展如火如荼,甚至被预见为条码技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和替代技术,但它现今还未能改变条码一统天下的局面,其原因在于还有很多基础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针对标签与阅读器的信号冲突,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防伪认证,以及标签移动察觉叁个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第一、提出一组多阅读器环境下的冲突搁置与协同识别协议。信号冲突问题在RFID技术的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科研工作者竭力想解决的基础问题之一。当多于一个RFID终端(标签或阅读器)发射信号时,它们的信号在空中相互迭加,导致接收端无法将信号正确解析出来。根据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不同,这些冲突又可细分为:标签冲突,阅读器冲突,和标签-阅读器冲突。由于RFID设备硬件计算能力有限,一般只能采用分时调度的策略规避这些冲突,所以相应的算法又被称为防冲突算法。本文针对上述叁种信号冲突,提出了一组两阶段的协议栈。这些协议不仅能够有效避免阅读器冲突,还能协同相邻阅读器对公共覆盖的标签进行识别。其主要思想是根据是否发生阅读器冲突将目标标签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成功解析阅读器命令的"非争议性标签",一类则因为阅读器冲突而不能解析命令的"争议性标签"。本文发现80%的识别延迟主要来源于只占总标签数目20%的争议性标签,争议性标签是系统性能瓶颈的关键。本文首次提出搁置争议性标签的信号干扰,协同邻居阅读器识别的思想,区分对待上述两类标签。实验表明,与已有的工作相比,本文的方法能够提高6倍以上的识别吞吐量。第二、提出浑水问题及一种无识别批量标签认证方法。RFID标签因制造难度高、具有简单计算能力等特点,使其开始逐渐受到防伪领域的青睐,尤其是高端产品防伪,如药品、红酒和珠宝等。工业界采用序列号验证的方式进行防伪认证,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其安全性一直受到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的科研工作引入哈希函数,验证标签对序列号进行哈希操作后的签名。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标签的安全性,降低了标签被复制的风险。与传统方法一样,引入哈希机制后的算法仍然需要对标签进行逐个认证。当面对大批量标签时,这种逐个验证方式效率低下、不具扩展性、适用场景受限。本文提出了一种无识别的批量认证方法。该方法无需为每个标签建立独立会话时间片,即使发生信号冲突也能正确检测伪造标签的存在。该方法能够快速判断目标批次是否有效,即是否包含伪标签。在无效的情况下,能够结合组合分组测试方法和基于强度大小的空间划分,精确定位出这些假标签,填补机器与人类认知的沟壑。与以前的工作相比,可扩展性方面,MRBA的算法能够以高概率保证假标签在O(n·log(N/n))轮被检测出来;安全性方面,当探测的帧长达到最优化时,香农熵达到最大,系统被破解的概率趋近于零;精度方面,实验表明系统探测伪标签精度可达到99%以上,平均定位精度约为80%;效率方面,系统批量认证的时间仅仅占逐个认证方法所消耗时间的4%。第叁、提出一种强渡流驱动的标签移动察觉方法。RFID技术作为自动识别技术的急先锋,最初目的为方便快速识别物体,取代手工录入,实现工业处理的自动化。但近年来,除了识别之外RFID的各种潜在应用也被逐步挖掘出来。例如,利用RFID技术对贵重物品进行实时监控,精确记录用户行为方式等。现有的基于RFID的监控技术只能给出"存在-或-不存在"的结果,这种粗放式的监控完全不能满足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标签的反射信号强度对所处位置非常敏感,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准确并且高效的探测标签的移动。受到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启发,该算法将目标空间中的标签信号变化抽象为信号强度图,并提出采用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背景相减法检测出移动标签。实验表明,这种强度流驱动的标签移动察觉技术能够获得运动监测92.34%的精度并且假阳性率维持在0.5%以下。(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期刊2014-01-01)

董琪,冯本勇[9](2013)在《基于RFID阅读器网络的标签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RFID对标签定位因接受信号强度不稳定导致的定位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短距离无线技术的RFID阅读器网络的标签跟踪算法。(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3年24期)

骆小红,马永红[10](2013)在《基于RFID阅读器网络的标签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RFID对标签定位因接受信号强度不稳定导致的定位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短距离无线技术的RFID阅读器网络的标签跟踪算法。实现了对贴有RFID标签的移动物体的跟踪,并分析了标签被多个阅读器同时感应产生的冗余跟踪向量以及阅读器漏读标签的异常情况,给出了冗余向量消除和漏读向量插入的异常处理方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可减少误差的引入,并且在处理异常情况时不受阅读器个数的限制,当标签被多个阅读器同时感应或被阅读器漏读时,仍能够对标签进行跟踪,使得RFID阅读器网络有很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3年20期)

标签阅读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物联网的提出,作为其核心技术的射频识别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射频系统中标签和天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一种角度编码的无芯片标签的识别,并且设计了一种宽带端射阅读器天线和一种双频端射阅读器天线。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了一种V形无芯片标签,其辐射单元是由夹角为?的两条相同的金属臂构成。通过分析标签的后向散射电场实现标签角度信息的识别。首先,研究了标签倾斜,以及收发装置之间的夹角不同时,标签的散射场及其识别。结果表明,当要求识别误差在2?以内时,标签的最大允许倾斜度数为20?,收发装置之间的最大夹角为10?。其次,研究了加封装层的V形无芯片标签的散射特性及其识别方法,并改进了识别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封装层的厚度和介电常数对标签识别的影响,测量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公式提高了识别精度,且识别误差均在2?以内。2)针对上述标签的工作频段,设计了一种宽带端射阅读器天线。该天线是由叁个微带振子构成的准八木天线,采用平衡微带线馈电。通过调节激励振子和引向振子的尺寸,使其谐振在不同的频率,展宽了天线的带宽。仿真结果显示,天线的相对带宽为87.5%(1.42 GHz-3.63 GHz),最大增益为4.02 dBi。为了识别尺寸更小的标签,本文设计了工作在2.4 GHz和5.2 GHz的双频端射阅读器天线。通过在宽带端射天线的下方引入一层介质板和一层金属贴片,实现了双频辐射,同时,通过在金属贴片上开寄生缝隙,展宽了低频处的带宽。测量结果表明,该天线的相对带宽分别为31%(2.31 GHz-3.09 GHz)和7.2%(5.0 GHz-5.37GHz)。两个频段内的最大增益分别是1.81 dBi和4.27 dBi。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标签阅读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红琳.基于Hash的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认证协议优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2].王芳.RFID系统中无芯片标签和阅读器天线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7

[3].陈宁伟.无芯片射频识别电子标签阅读器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4].李永胜.航空行李标签阅读器布局优化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6

[5].王昕辰,陈智军,李庆亮,陈涛,付俊.声表面波标签的频域采样阅读器设计[C].2015’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6].厉世亮.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持式动物标签阅读器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7].厉世亮,秦兴,周涛,张建.基于Android系统手持机的低频动物标签阅读器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

[8].杨磊.多阅读器环境下的射频标签批量认证与移动察觉技术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4

[9].董琪,冯本勇.基于RFID阅读器网络的标签跟踪算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

[10].骆小红,马永红.基于RFID阅读器网络的标签跟踪算法[J].制造业自动化.2013

标签:;  ;  ;  ;  

标签阅读器论文-陈红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