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生儿脑膜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神经发育
新生儿脑膜炎论文文献综述
周庆女,黄华飞,钟文华,杨戎威,单丽琴[1](2019)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发育结局中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监测足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分析aEEG的特点,监测患儿神经发育情况,探讨aEEG在足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发育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足月新生儿80例,全部病例在确诊后24小时内完成aEEG检查,并在出生6个月进行婴儿神经系统国际测验量表(Infanib)评估,在出生12个月时行神经系统检测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将其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结果患儿出生6个月Infanib评估显示,51例正常,16例过渡,13例异常,与aEEG不同结果的叁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_C=67.27,P<0.01);患儿出生12月行Gesell发育量表5项指标的评估,并与aEEG不同结果的叁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69,6.13,5.72,5.71,6.87,均P<0.05);出生12月脑瘫的评估,与aEEG不同结果的叁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_C=183.40,P<0.01);aEEG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80.0%、68.8%、83.3%;Infanib评估分别为76.7%、88.0%、79.3%、86.3%,aEEG和Infanib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9,1.19,0.88,0.17,均P>0.05)。结论 aEEG检查结果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发育结局中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其异常提示患儿预后不良,可以早期发现脑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刘梦迪,徐发林,段稳丽,刘嘉欣,李潇男[2](2019)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n=122)与预后不良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首发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极低出生体重、外周血WBC<5×10~9/L或>20×10~9/L、C-反应蛋白>50mg/L、脑脊液WBC>500×10~6/L、脑脊液糖<1mmol/L、脑脊液蛋白>2g/L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培养和/或脑脊液培养阳性率、革兰阳性菌及无乳链球菌培养阳性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糖<1mmol/L、脑脊液蛋白>2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脊液糖<1mmol/L、脑脊液蛋白>2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1):1064-1068](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许小慧,黄碧茵,谭宝莹,刘郴州[3](2019)在《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脑膜炎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无乳链球菌(GBS)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33例,按照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结果分为GBS组8例及非GBS组25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GBS组发热热峰高于非G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16),肢体抖动、抽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GBS组相比,GBS组血白细胞(WBC)异常改变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Z=-2.64,P=0.008;Z=-3.34,P=0.001);GBS组脑脊液有核细胞数、蛋白明显升高,葡萄糖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P=0.045;Z=-2.87,P=0.004;Z=-2.206,P=0.027)。GBS组住院时间与费用高于非G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8,P=0.001;Z=-2.605,P=0.009)。结论 GBS脑膜炎新生儿的炎症指标及脑脊液改变明显,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应做好预防、早期诊断,选择对阳性球菌效力强的抗菌药物进行足量、足疗程治疗。(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熊志勇,贺元成,符卫民[4](2019)在《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降温、降低颅内压、改善代谢),对照组加用美罗培南,观察组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统计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能够在提升治愈率的同时降低患儿预后不良反应及后遗症,效果明确,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1期)
叶继锋,侯齐书,杨莲华,吴伟明[5](2019)在《基于群体药动学原理对1例新生儿败血症合并脑膜炎的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临床制定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运用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对1例新生儿败血症合并脑膜炎病例开展个体化给药方案调整和实施药学监护。结果在基于治疗药物的监测和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制定的万古霉素静脉注射联合脑室内注射的给药方案下,患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应用群体药动学模型优化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方案,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20期)
柳俊伶[6](2019)在《美罗培南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中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8年1月8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常规药物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退时间、白细胞计数转正常范围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前后患儿症状积分;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退时间、白细胞计数转正常范围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率和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 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控制炎症,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0期)
周贺[7](2019)在《早产及足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化脓性脑膜炎症状表现,分析足月儿与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异性,为疾病诊疗提供价值依据。方法: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06例,对比早产儿组43例与足月儿组63例临床表现。结果:足月儿组发热与神经系统表现发生率比早产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吃奶少与发绀率、病死率、合并症、反应低下比足月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大肠杆菌率比早产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病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早产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尿蛋白(CSF)水平比早产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CSF糖与CSF-WBC水平低于早产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MRI阳性率比足月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B超阳性率比足月儿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早产儿病死率比足月儿高,头颅MRI检查并发症效果优越,辅以头颅B超可提高预后判断成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7期)
张雪君,谭淑文,莫金枝[8](2019)在《优质护理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观察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降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8期)
朱景兰,黄萍,黎娴,黄培凤,胡君红[9](2019)在《1例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败血症及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又称无乳链球菌,一直以来是西方国家新生儿败血症、肺炎及脑膜炎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以个案报道多见。近几年国内有关新生儿感染GBS报道较前明显增多,新生儿GBS感染可导致重症肺炎、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5期)
吴春斌[10](2019)在《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以医院2011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4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将患儿分为3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组4例、其他细菌组3例及病原菌不明组136例。3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组患儿脑脊液清亮占比低于其他2组,脑脊液浑浊、脓性占比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组患儿白细胞计数高于其他2组,发热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其他两组,脑脊液糖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多样,预后较差,临床应高度警惕非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改变,及时诊断、及早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5期)
新生儿脑膜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n=122)与预后不良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首发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极低出生体重、外周血WBC<5×10~9/L或>20×10~9/L、C-反应蛋白>50mg/L、脑脊液WBC>500×10~6/L、脑脊液糖<1mmol/L、脑脊液蛋白>2g/L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培养和/或脑脊液培养阳性率、革兰阳性菌及无乳链球菌培养阳性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糖<1mmol/L、脑脊液蛋白>2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脊液糖<1mmol/L、脑脊液蛋白>2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1):1064-106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生儿脑膜炎论文参考文献
[1].周庆女,黄华飞,钟文华,杨戎威,单丽琴.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发育结局中的预测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
[2].刘梦迪,徐发林,段稳丽,刘嘉欣,李潇男.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3].许小慧,黄碧茵,谭宝莹,刘郴州.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脑膜炎临床特征分析[J].重庆医学.2019
[4].熊志勇,贺元成,符卫民.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5].叶继锋,侯齐书,杨莲华,吴伟明.基于群体药动学原理对1例新生儿败血症合并脑膜炎的药学监护[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6].柳俊伶.美罗培南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9
[7].周贺.早产及足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
[8].张雪君,谭淑文,莫金枝.优质护理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9].朱景兰,黄萍,黎娴,黄培凤,胡君红.1例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败血症及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9
[10].吴春斌.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