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叶铁线蕨论文-汪金梅,于旭东,蔡泽坪,徐诗涛,罗佳佳

扇叶铁线蕨论文-汪金梅,于旭东,蔡泽坪,徐诗涛,罗佳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扇叶铁线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菜素类固醇,扇叶铁线蕨,配子体,孢子萌发

扇叶铁线蕨论文文献综述

汪金梅,于旭东,蔡泽坪,徐诗涛,罗佳佳[1](2018)在《油菜素类固醇对扇叶铁线蕨配子体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孢子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2,4-eBL)处理,观察孢子萌发及原叶体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0~(–10 )mol/L 2,4-eBL促进扇叶铁线蕨孢子萌发,10~(–11 )mol/L2,4-eBL促进原叶体生长。本实研究不仅为促进扇叶铁线蕨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提供新方法,而且还为研究植物激素调控蕨类植物生长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汪金梅,于旭东,蔡泽坪,徐诗涛,吴繁花[2](2018)在《扇叶铁线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是铁线蕨科铁线蕨属的一种中小型蕨类植物,多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及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破环及人为挖掘,扇叶铁线蕨的数量已大大减少。笔者对扇叶铁线蕨的生长发育、快速繁殖技术和其在园林及医药方面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探究出更有效的保护、繁殖途径和进一步优化其在医药价值上的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懿宸[3](2018)在《扇叶铁线蕨成分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是一种民间中草药,在传统中医中,内服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各类炎症、泌尿系统结石等,外用治疗烧烫伤、蛇咬伤等。扇叶铁线蕨叶片及根状茎均含有多种挥发油,全草甲醇萃取物具有止痛作用。但是扇叶铁线蕨中有效成分尚未完全明确,本论文对扇叶铁线蕨展开了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广东广西两地扇叶铁线蕨乙醇提取物黄酮与酚酸含量分析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80%乙醇加热提取,测定提取率;以芦丁、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扇叶铁线蕨不同部位的黄酮和酚酸含量;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扇叶铁线蕨不同部位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结果显示,广西地上部分提取率最大为16.4%;不同产地扇叶铁线蕨不同部位黄酮和酚酸含量有一定差异,广西地上含量较多,总黄酮含量为25.53 mg/g,酚酸含量为39.25mg/g;两地的扇叶铁线蕨地下部分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均大于地上部分。2、扇叶铁线蕨不同提取物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分别利用纯正己烷(HF),乙酸乙酯/二氯甲烷(v/v=2:1)(EF)两种溶剂对广西产扇叶铁线蕨全草进行浸泡提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EF部分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均大于HF部分。抗菌活性研究表明:HF和EF部分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E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加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0.875mg/mL。抗肿瘤细胞活性研究表明:高浓度(360μg/mL)HF和EF部分提取物均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72h培养后抑制效果明显。运用HPLC-MS的方法对不同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HF和EF部分提取物均含有大量次级代谢产物,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脂肪酸等52个化合物。3、扇叶铁线蕨化学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运用硅胶柱分段、MCI树脂去除色素、MPFC分离、TLC分离及初步检测、重结晶提纯等方法对扇叶铁线蕨HF和EF部分提取物进行分离,用核磁氢谱、碳谱、二维谱、质谱等方法鉴定出9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6个为扇叶铁线蕨首次分离,包括:D-α-托可醌、豆甾-4-烯-6β-醇-3-酮、β-谷甾醇、4,4-二甲基-1,7-庚二酸、原儿茶醛、isoadiantol B。另3个为新化合物,分别暂命名为flabellulatum 1、flabellulatum 2、flabellulatum3,初步研究表明它们属于脂肪酸类和叁萜类化合物,其结构和活性正在鉴定和研究中。本文对明确扇叶铁线蕨有效成分,阐明其药用价值及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昕,王梦颖,李懿宸,曹建国,戴锡玲[4](2017)在《扇叶铁线蕨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其对DPP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ABTS˙)的清除力和Fe的还原力.结果表明:1)扇叶铁线蕨总黄酮质量分数在6%~8%之间,总酚质量分数在7%~14%之间,地下部分总黄酮和总酚含量高于地上部分,不同产地的扇叶铁线蕨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存在一定差异;2)扇叶铁线蕨提取物具有一定的Fe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且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还原能力随总黄酮和总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陈春[5](2011)在《扇叶铁线蕨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扇叶铁线蕨孢子为外植体,研究活性炭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其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2 MS+AC 0.2%;绿色球状体(GGB)诱导和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 MS+6-BA 0.5 mg.L-1+NAA 0.1 mg.L-1;GGB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KT)0.3 mg.L-1+NAA 0.1 mg.L-1+AC 0.15%。(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1年04期)

曹建国,黄武杰,王全喜[6](2010)在《扇叶铁线蕨配子体发育及卵发生的显微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显微观察技术对扇叶铁线蕨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扇叶铁线蕨孢子黄褐色,四面体形,具叁裂缝,孢子接种后4~7 d萌发,经丝状体和片状体阶段发育为心形的原叶体,成熟原叶体雌雄同株,在原叶体基部产生精子器,在原叶体生长点下方产生颈卵器。(2)切片观察表明,扇叶铁线蕨颈卵器产生于生长点下方的表面细胞(颈卵器原始细胞),该细胞经2次分裂形成3层细胞,其上层细胞发育为颈卵器颈部壁细胞,中间细胞为初生细胞,它经2次不等分裂产生3个细胞——卵细胞、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刚产生时,3个细胞紧贴颈卵器壁,随着发育,卵细胞和腹沟细胞之间产生了分离腔,同时在卵细胞上表面形成了染色深的卵膜;此后,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逐渐退化,在颈沟内产生大量不定形物质,受精作用观察表明,该物质能够吸引精子进入颈卵器。(3)连续切片观察发现,成熟卵细胞上表面卵膜中央具有受精孔,表明受精孔在同型孢子蕨类卵细胞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吴华,袁丽萍,王洋,陈龙清[7](2010)在《扇叶铁线蕨孢子无菌繁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发育过程和不同因素对孢子、原叶体无菌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孢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适当时间的低温冷藏有利于孢子萌发;播种20d后,1/4MS培养基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可达22.7%;在培养基中添加15~45g·L-1的蔗糖有利于孢子的萌发,蔗糖有利于分生区的发育和性器官的分化;MS+30g·L-1蔗糖的培养基中,原叶体的成苗率可达48.3%;外源生长素不利于原叶体的成苗,但NAA0.5mg·L-1促进原叶体的离体增殖;用无菌沙瓶做试管苗炼苗基质后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0%。(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王洋[8](2008)在《扇叶铁线蕨孢子离体培养及其快繁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作为材料,以扇叶铁线蕨的孢子和无菌孢子体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各种不同因素(包括光照、无机盐、蔗糖和储藏时间等)对扇叶铁线蕨孢子萌发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激素诱导孢子体产生GGB和GGB增殖所需的最适培养条件,建立了扇叶铁线蕨的离体快繁体系,从而为其他同科属的蕨类植物的快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扇叶铁线蕨孢子离体培养的孢子灭菌以70%酒精处理15s、0.1%升汞处理4 min的过滤灭菌方法为佳。1/4MS+15.0g/L~45.0g/L蔗糖为适宜扇叶铁线蕨孢子萌发及原叶体发育的培养基,并且一定的蔗糖浓度有利于分生区的发育和性器官的分化。孢子萌发以光照培养,光照强度1000 lux~1500 lux比暗光培养为好,暗光不利于孢子萌发。低温冷藏有助于扇叶铁线蕨孢子萌发率的提高,冷藏8个月的孢子萌发率最高,8个月之后孢子萌发率极显着下降。扇叶铁线蕨原叶体增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5 mg/L。扇叶铁线蕨原叶体不完全分化和正常培养方式产生的孢子体数量没有显着差异。MS+BA 1.0 mg/L是最经济高效的诱导扇叶铁线蕨GGB的细胞分裂素浓度,光照条件不影响扇叶铁线蕨GGB的诱导。ZT浓度1.0 mg/L最适合扇叶铁线蕨孢子体的增殖,增殖倍数可达3.6。最适合扇叶铁线蕨GGB增殖的培养基配方为MS+BA 1.0 mg/L+NAA 0.1 mg/L,增殖倍数高达40以上。诱导GGB分化的最适细胞分裂素浓度为ZT 0.1 mg/L。沙瓶过渡炼苗是较适合的扇叶铁线蕨试管苗移栽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扇叶铁线蕨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至90%。(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栗茂腾,余龙江,李为,李强,李涛[9](2006)在《扇叶铁线蕨叶片对岩溶环境的生态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植物不同的适生机制。本研究对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的扇叶铁线蕨(Adiantumflabellulatum)的叶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在显微结构方面:岩溶区生长的扇叶铁线蕨的叶片具有旱生植物叶片特点,即叶片为等面叶,叶肉细胞排列较为紧密以及叶片维管组织发达等;而非岩溶区生长的扇叶铁线蕨的叶片为异面叶,特点为叶肉细胞排列相对疏松,维管组织不发达。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非岩溶区扇叶铁线蕨叶片表面具有很多明显的凹槽状结构,而岩溶区扇叶铁线蕨的叶片与之有明显不同,其叶片表面特别是叶脉位置具有明显的刺状结构,超薄切片发现这些刺状膨大部分细胞内存在液泡结构,并且这些刺状结构在叶片抽真空的过程中变瘪,说明这些刺状结构可能具有储存水分的功能。岩溶区扇叶铁线蕨特有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保证了该种植物在岩溶干旱环境中可以正常生长。(本文来源于《植物学通报》期刊2006年06期)

余萍,郑怡,刘艳如[10](2004)在《扇叶铁线蕨凝集素的糖蛋白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扇叶铁线蕨叶片组织经磷酸盐缓冲液浸提,硫酸铵沉淀,再经过DEAE-Sepharose-FF和SephadexG-100层析纯化,得到扇叶铁线蕨凝集素(AFL)。其凝集活性依赖于Ca2+和Mn2+,经测定AFL是一种分子质量为22000-22500的糖蛋白,分子中含有4.0%的中性糖,具有很高的耐热性,浓度为37.5μgml-1的AFL凝血活性可被甘露糖抑制,卵粘蛋白可完全抑制AFL的凝血活性。浓度为2.34μgml-1时引起兔血细胞凝集,并能凝集人的A、B或O型血细胞,对鳖的血细胞没有凝集作用。AFL能凝集藻类细胞、酿酒酵母细胞及经过热处理的枯草芽孢杆菌。在AFL的氨基酸组成中不含Tyr。研究结果表明,该凝集素具有糖蛋白的特性。(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扇叶铁线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是铁线蕨科铁线蕨属的一种中小型蕨类植物,多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及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破环及人为挖掘,扇叶铁线蕨的数量已大大减少。笔者对扇叶铁线蕨的生长发育、快速繁殖技术和其在园林及医药方面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探究出更有效的保护、繁殖途径和进一步优化其在医药价值上的利用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扇叶铁线蕨论文参考文献

[1].汪金梅,于旭东,蔡泽坪,徐诗涛,罗佳佳.油菜素类固醇对扇叶铁线蕨配子体生长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8

[2].汪金梅,于旭东,蔡泽坪,徐诗涛,吴繁花.扇叶铁线蕨的研究进展[J].热带生物学报.2018

[3].李懿宸.扇叶铁线蕨成分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8

[4].张昕,王梦颖,李懿宸,曹建国,戴锡玲.扇叶铁线蕨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陈春.扇叶铁线蕨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福建林业科技.2011

[6].曹建国,黄武杰,王全喜.扇叶铁线蕨配子体发育及卵发生的显微观察[J].西北植物学报.2010

[7].吴华,袁丽萍,王洋,陈龙清.扇叶铁线蕨孢子无菌繁殖技术研究[J].园艺学报.2010

[8].王洋.扇叶铁线蕨孢子离体培养及其快繁体系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08

[9].栗茂腾,余龙江,李为,李强,李涛.扇叶铁线蕨叶片对岩溶环境的生态适应[J].植物学通报.2006

[10].余萍,郑怡,刘艳如.扇叶铁线蕨凝集素的糖蛋白特性[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

标签:;  ;  ;  ;  

扇叶铁线蕨论文-汪金梅,于旭东,蔡泽坪,徐诗涛,罗佳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