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花粉不育论文-廖亦龙,王丰,李曙光,黄德娟,刘振荣

低温花粉不育论文-廖亦龙,王丰,李曙光,黄德娟,刘振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花粉不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温敏核不育系,GD-7S,选育,特征特性

低温花粉不育论文文献综述

廖亦龙,王丰,李曙光,黄德娟,刘振荣[1](2006)在《无花粉低温敏核不育系GD-7S的选育策略及其特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测64S作不育基因源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新育成的优质中间品系“312/R3550”杂交,通过连续多代定向选择和育性鉴定,育成无花粉型温敏核不育系GD-7S,并于2003年9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该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不育历期长,植株矮,分蘖能力强,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繁殖制种容易,品质好等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06年06期)

杨杰,翟虎渠,王才林,仲维功,邹江石[2](2005)在《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了包含157个F2单株,覆盖12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的总长度为1857.8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26cM,标记较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采用区间作图法对F2群体花粉不育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低温花粉不育QTLs,即qLTSPS2和qLTSPS5,分别位于第2、5染色体,其加性效应分别为0.021、0.045,显性效应分别为-0.246、-0.251,显性度分别为11.7和4.8,具有超显性效应,超显性是QTL作用的主要方式,这2个位点杂合基因型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降低花粉育性的作用,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5.6%、11.9%。另外,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两个QTL之间不存在互作。(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杨杰,翟虎渠,王才林,仲维功,邹江石[3](2004)在《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本文来源于《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杨杰[4](2003)在《水稻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低温对花粉育性的影响,以3037/02428的F_2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88个SSR标记覆盖全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谱,并利用该图谱对低温花粉不育进行了QTL分析,同时还利用云南的耐冷性资源对改善亚种间杂种低温敏感性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1.亚种间杂种后代花粉育性与结实率呈极显着的相关性 以爪哇型广亲和品种Dular、籼型品种IR36和粳型品种Akichikara的叁交F1(AkiChikara//IR36/Dular)群体为材料研究了花粉育性与结实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r=0.31622),结实率与花粉育性的回归方程为:y=0.3345x+0.141。 2.低温对亚种间杂种花粉育性的影响 以17个不同类型的籼、粳、爪哇型品种及其杂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低温对花粉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2-23℃时,亚种间杂种的花粉育性显着降低,不同组合存在明显差异,而品种间杂种和常规品种的花粉育性受影响较小;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时,常规品种和品种间杂种的花粉发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品种与组合间存在差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日平均温度与花粉育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花粉育性呈显着正相关,亚种间杂种的相关系数极显着地高于常规品种。以上结果表明减数分裂期的低温将明显影响花粉育性,且对亚种间杂种花粉育性的影响较常规品种大。 3.水稻SSR连锁图谱的构建及低温花粉不育的定位 利用88对共显性的SSR引物,以含有157个单株的3037/02428的F_2群体为材料构建了12条染色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该连锁图的总长度为1585.5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8.02cM,标记较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其中有83个标记的排列顺序与已发表的分子图谱中的顺序一致,基本满足分子定位的要求。 利用区间作图法对F_2群体花粉不育基因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7个花粉不育QTL,分别位于第1、2、4、5、6、9染色体上,其中第4染色体检测到两个QTLs。七个QTLs的LOD值在2.03-3.69之间,贡献率在5.9%-15.6%之间,加性效应在0.021-0.196之间。在第一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TL,位于标记RN84和RM283之间。在学位论文水稻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第二染色体检测的QTL,位于标记RM240一RM1385之间。在第四染色体检测到的两个QTLS,分别位于标记RM4sl一RM348和RM348一RM559之间。在第五染色体检测到的QTL,位于标记RM 13一RM 1 36之间。在第六染色体检汉,1到的QTL,位于标记RM527一RM136之J’M。在第九染色体检测到的QTL,位于标记0SR28一RM3533之间。4、耐冷性基因改善亚种间杂种低温敏感性的探讨 以苗期和孕穗期耐冷性极强的云南粳稻品种“昆明小白谷”、“滇靖8号”配组的亚种间杂种为材料,对其苗期耐冷性和孕穗期耐低温能力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 “昆明小白谷”和“滇靖8号”配组的私粳杂种F1的苗期耐冷性表现与不耐冷的亲本一致;在海南自然低温条件(孕穗期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3℃)下,其杂交种F1的,卜穗育性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可以初步推断耐冷性表现为隐性遗传。因此要有效牙!J用云南耐冷性资源改善亚种间杂种的低温敏感性,有必要进一步弄清孕穗期耐冷性的遗传机制。(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3-08-01)

彭海峰,陆燕鹏,陈雄辉,万邦惠[5](2003)在《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S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细胞学的角度 ,对比了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S不育和可育材料的花粉发育过程。结果得到 ,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S在减数分裂期和单核花粉期均出现异常现象 ,但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期 ,属于典败类型 ;同时不育宜DS花粉败育过程中的异常表现常伴随着花药绒毡层细胞的异常活动 ,绒毡层细胞出现提前解体现象 ,认为不育宜DS的花粉败育可能与绒毡层细胞的异常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03年02期)

周江菊,陈良碧,龙跃生[6](2001)在《双低两用温敏核不育水稻低温条件下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低两用温敏核不育水稻 96-5-2 S在 1 1 .31~ 2 0 .1 9℃低温条件下 ,花粉母细胞形成、减数分裂和花粉后期发育均正常 ,最后形成充满淀粉的成熟花粉 .而作对照的两用温敏不育水稻陆 1 8S在相同低温条件下 ,除花粉母细胞形成早期发育正常外 ,花粉母细胞晚期、减数分裂期均有异常 ,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小孢子靠边期 ,没有形成成熟花粉 .结果表明 ,96-5-2 S水稻生殖期抗寒性强 ,低温生理障碍雄性不育临界温度低 .(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01年02期)

叶昌荣,戴陆园,廖新华,张建华,工藤悟[7](1996)在《低温诱导下水稻花药和不育花粉数的变化及其与耐冷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将30份水稻耐冷性标准品种种植于4种不同的试验条件下,研究花药大小和花粉数变异的品种间差异以及与耐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使稻的花药缩小,不育花粉率增加。花药越大的品种耐冷性(用耐冷性级别表示,下同)越强(r=-0.678),这与上一年的结果较为一致;花药大小和花粉数有极为密切的关系(r=0.819);每药花粉数越多的品种耐冷性越强(r=-0.783)。日本品种的花药比云南品种小,花粉数比云南品种少;并且冷处理导致的不育花粉率增加,日本品种也明显高于云南品种。对花药大小和花粉数在评价稻的耐冷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再评估。(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低温花粉不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了包含157个F2单株,覆盖12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的总长度为1857.8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26cM,标记较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采用区间作图法对F2群体花粉不育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低温花粉不育QTLs,即qLTSPS2和qLTSPS5,分别位于第2、5染色体,其加性效应分别为0.021、0.045,显性效应分别为-0.246、-0.251,显性度分别为11.7和4.8,具有超显性效应,超显性是QTL作用的主要方式,这2个位点杂合基因型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降低花粉育性的作用,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5.6%、11.9%。另外,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两个QTL之间不存在互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花粉不育论文参考文献

[1].廖亦龙,王丰,李曙光,黄德娟,刘振荣.无花粉低温敏核不育系GD-7S的选育策略及其特征特性研究[J].中国稻米.2006

[2].杨杰,翟虎渠,王才林,仲维功,邹江石.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J].遗传学报.2005

[3].杨杰,翟虎渠,王才林,仲维功,邹江石.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C].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4].杨杰.水稻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

[5].彭海峰,陆燕鹏,陈雄辉,万邦惠.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S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J].杂交水稻.2003

[6].周江菊,陈良碧,龙跃生.双低两用温敏核不育水稻低温条件下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J].生命科学研究.2001

[7].叶昌荣,戴陆园,廖新华,张建华,工藤悟.低温诱导下水稻花药和不育花粉数的变化及其与耐冷性的关系[J].西南农业学报.1996

标签:;  ;  ;  ;  

低温花粉不育论文-廖亦龙,王丰,李曙光,黄德娟,刘振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