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排龈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排龈药物,印模材料,加成型,硅橡胶
排龈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杨松,郑明,郭永锦,于皓,李秀容[1](2017)在《排龈药物对加成型硅橡胶印模精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排龈药物对加成型橡胶类印模材料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在纯净水、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肾上腺素、硫酸铁、氯化铝等存在的情况下,参照ISO4823:2000,分别对Express XT加成型硅橡胶、S1 suhy加成型硅橡胶、美佳印弹性体印模材料进行线性尺寸变化实验。结果:经过不同排龈药物处理的加成型硅橡胶试样尺寸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常用的排龈药物对加成型橡胶类印模材料印模精度无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10-22)
陈思宇,季于琪[2](2017)在《不同排龈药物对牙龈炎患者的影响及排龈效果对比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排龈药物对牙龈炎患者的影响及排龈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牙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9例。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A、B、C、D共4个组,每组各20例患者。A组采用排龈药物为0.05%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0.05%盐酸羟甲唑啉,C组为10%氯化铝,D组为15%硫酸铁,并对排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模型评分:A组总分值为34分,B组总分值为35分,C组总分值为21分、D组总分值为20分。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率要显着高于C、D组。结论使用盐酸四氢唑啉与盐酸羟甲唑啉的排龈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7年08期)
倪莹,张晓明[3](2012)在《排龈药物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口腔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排龈已成为获取准确清晰印模的必要条件。在排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排龈材料的排龈效果,更应关注排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常用的排龈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外科法、联合法等[1]。机械化学法是临床上最为常(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冯云枝,曾晓华[4](2011)在《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方法选择30例志愿者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共60颗)作为研究牙齿,随机分成A~F共6组,分别使用含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线进行颊侧排龈处理。A组为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盐酸羟甲唑啉组,C组为盐酸肾上腺素,D组为氯化铝,E组为硫酸铁,F组为生理盐水。于排龈前后分别精确取模,获得排龈牙颊侧龈沟的清晰印模,在硬石膏模型上沿牙冠长轴方向制成经颊侧外形高点线的2 mm厚颊舌向切片,在显微镜下测量龈沟宽度并进行比较,以评价不同药物的排龈效果。结果各组排龈后的龈沟宽度均较排龈前增大(P<0.05)。A、B组的排龈效果优于C、F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与F组外,D、E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组间以及D、E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氢唑啉类药物具有较理想的排龈效果。(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刘健,张晓明,郝鹏杰,惠敏,于焕英[5](2009)在《排龈药物对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6种常用的排龈药物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毒性作用的大小,以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排龈药物。方法将6种不同体积分数的排龈药物(20%硫酸铝、5%硫酸铝、15.5%硫酸铁、13.3%硫酸铁、0.1%盐酸肾上腺素、0.01%盐酸肾上腺素)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GF,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损伤与增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所有实验药物均能引起细胞的直接损伤与增殖抑制,细胞毒性由小到大分别是0.01%盐酸肾上腺素、0.1%盐酸肾上腺素、5%硫酸铝、20%硫酸铝、硫酸铁,2种体积分数的硫酸铁毒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显示2种体积分数的盐酸肾上腺素及5%硫酸铝可引起细胞器数量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20%硫酸铝造成细胞水肿明显,细胞核和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硫酸铁可导致细胞变性。结论0.01%盐酸肾上腺素细胞毒性作用最小,硫酸铁毒性最大。(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刘健,张晓明[6](2008)在《临床常用排龈药物毒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口腔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需要将修复体边缘设计于龈缘以下,如前牙美观需求、冠短为增加固位而延长修复体、牙体存在龈下龋坏等,制备龈下肩台时常会伤及牙龈造成组织液渗出增多及牙龈出血,排龈药物的使用控制了牙龈的出血和组织液的渗出,使术野清晰(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曾晓华[7](2008)在《不同排龈药物对牙龈炎症的影响及排龈效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排龈药物盐酸四氢唑啉、盐酸羟甲唑啉、盐酸肾上腺素、氯化铝和硫酸铁对牙龈的影响以及排龈效果,为临床排龈用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生30名,随机分成6组,分别使用不同排龈药物进行排龈处理,A组为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盐酸羟甲唑啉,C组为盐酸肾上腺素,D组为氯化铝,E组为硫酸铁,F组为生理盐水。通过滤纸条法收集排龈前及排龈后1d(一天)、3d(叁天)、5d(五天)、7d(七天)、9d(九天)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即时称重得到龈沟液的量,并超低温冷冻保存。收齐样本后统一检测,于解冻后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龈沟液中所含天冬氨酸转氨酶(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GCF-AST)水平作为反映牙龈炎症的指标。通过比较这两项指标来评价不同药物对牙龈的刺激引起炎症的程度。排龈前后分别用硅橡胶精确取模,获得作排龈处理实验牙颊侧龈沟的清晰印模,并灌制硬石膏模型后制成沿牙冠长轴方向颊侧外形高线2mm厚颊舌侧切片,在显微镜下测量龈沟宽度进行比较,以评价不同药物的排龈效果。结果:1.各组排龈药均使排龈后1d龈沟液的量达到最多,之后逐渐降低恢复至排龈前的基础值;盐酸四氢唑啉组、盐酸羟甲唑啉组和生理盐水组龈沟液变化量的恢复比盐酸肾上腺素组、氯化铝组和硫酸铁组发生得更早;硫酸铁组与生理盐水组,硫酸铁组与盐酸四氢唑啉组,引起的龈沟液变化量有显着性差异,其余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值为0.05)。2.各组排龈药均使排龈后即出现GCF-AST水平的升高,除生理盐水在排龈后1d即开始出现下降恢复外,其余各组在排龈后1d仍处于上升趋势,至排龈后3d GCF-AST水平达最高,而后逐渐降低,趋于排龈前GCF-AST水平;盐酸四氢唑啉组、盐酸羟甲唑啉组和生理盐水组龈沟液变化量的恢复比盐酸肾上腺素组、氯化铝组和硫酸铁组发生得更早;硫酸铁组与生理盐水组引起GCF-AST水平变化有显着性差异,其余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值为0.05)。3.各组排龈后龈沟宽度比较,由大到小依次为:盐酸四氢唑啉组和盐酸羟甲唑啉组、硫酸铁组和氯化铝组、盐酸肾上腺素组、生理盐水组。结论:1.各类排龈药物的使用均引起一过性牙龈刺激症状,但基本能于排龈后逐渐恢复。硫酸铁可引起较明显的牙龈刺激反应,而盐酸四氢唑啉、盐酸羟甲唑啉组、盐酸肾上腺素组、氯化铝与生理盐水之间未见明显差别。2.各类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盐酸四氢唑啉和盐酸羟甲唑啉、硫酸铁和氯化铝、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3.盐酸四氢唑啉、盐酸羟甲唑啉作为排龈药物,性质温和仅引起轻微的一过性炎症反应,排龈效果较为显着,提示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5-01)
孙学武,孙桂兰,肖丽静[8](2007)在《含不同排龈药物排龈线排龈效果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目前常用的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排龈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例单个上前牙缺损的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组,应用不同实验药物排龈,以量化打分来评价排龈效果的优劣。结果:3种排龈药物总积分与不含药组总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3种药物总积分无显着性差异(P=0.365);各组唇侧与腭侧积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排龈效果比单纯棉线排龈效果好,可以推广应用,而3种药物排龈效果无明显差别;在设计腭侧肩台时,尽量把肩台设计在龈上,这有利于基牙预备体肩台的清晰度。(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排龈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同排龈药物对牙龈炎患者的影响及排龈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牙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9例。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A、B、C、D共4个组,每组各20例患者。A组采用排龈药物为0.05%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0.05%盐酸羟甲唑啉,C组为10%氯化铝,D组为15%硫酸铁,并对排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模型评分:A组总分值为34分,B组总分值为35分,C组总分值为21分、D组总分值为20分。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率要显着高于C、D组。结论使用盐酸四氢唑啉与盐酸羟甲唑啉的排龈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排龈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杨松,郑明,郭永锦,于皓,李秀容.排龈药物对加成型硅橡胶印模精度影响的研究[C].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2].陈思宇,季于琪.不同排龈药物对牙龈炎患者的影响及排龈效果对比探讨[J].海峡药学.2017
[3].倪莹,张晓明.排龈药物对牙周组织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
[4].冯云枝,曾晓华.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
[5].刘健,张晓明,郝鹏杰,惠敏,于焕英.排龈药物对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
[6].刘健,张晓明.临床常用排龈药物毒性比较[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
[7].曾晓华.不同排龈药物对牙龈炎症的影响及排龈效果的比较[D].中南大学.2008
[8].孙学武,孙桂兰,肖丽静.含不同排龈药物排龈线排龈效果的比较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