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草莓寄生线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莓寄生线虫,鉴定,燕麦真滑刃线虫
草莓寄生线虫论文文献综述
陈娴婷[1](2008)在《厦门地区草莓寄生线虫种类调查及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 1865)培养和发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福建省厦门地区草莓寄生线虫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在所发现的线虫中,本文对其中的12个种进行了观察和描述。这12个种分别隶属于2个目、5个科、6个属,其中有4个国内草莓上的新记录种,2个未定种。这些线虫鉴定为: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Cobb,1893)Sher,1961)双角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gonicus Perry in Perry,Darling et Thorne,1959)矮小盘旋线虫(Rotylenchus pumilus(Perry in Perry,Darling et Thorne,1959)Sher,1961)国内草莓上的新记录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Cobb,1917)Chitwood et Otifa,1952)垫刃属未定种(Tylenchus Sp.)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1865)同形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isomerus Anderson et Hoopec 1980)国内草莓上的新记录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icaudatus(Imamura,1931)Filipjev etSchuurmans.Stekhoven,1941)扰乱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nfusus Thorne et Malek,1968)国内草莓上的新记录坏死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destructor Ma et Liu,2000)古氏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goodeyi Siddiqi et Franklin,1967)国内草莓上的新记录滑刃属未定种(Aphelenchoides sp.)用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盘多孢霉(Pestalotia Sp.)和一种木霉(Trihoderma Sp.)3种真菌对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1865)进行了25℃黑暗培养。结果发现用灰葡萄孢霉培养的燕麦真滑刃线虫,与盘多孢霉、木霉培养的线虫相比较,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20条/皿初始线虫数量经2周培养后,5个重复中线虫数量高达平均147730条/皿,培养量最小为119600条/皿,培养量最大为198650条/皿,繁殖系数可高达7786.5。由此可见,相比较盘多孢霉、木霉,灰葡萄孢霉是培养燕麦真滑刃线虫较好的培养材料。本文还对燕麦真滑刃线虫的胚胎发育、在灰葡萄孢霉上25℃黑暗培养下的胚后发育各阶段的过程和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发现燕麦真滑刃线虫的胚胎发育约需28~34h,幼虫经过4次脱皮发育达到成虫,本线虫的生活史周期约经6天。(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4-01)
闫超杰,段玉玺,陈立杰[2](2005)在《草莓寄生线虫新记录种—光尾拟短体线虫》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寄生于草莓根部的一种线虫—光尾拟短体线虫(PratylenchoidesleiocaudaSher,1970)进行了详细描述。该线虫采集于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农业大学草莓园和辽中县的草莓根际,其鉴定特征为唇区3 ̄4条环纹,侧区6条侧线(体中部),尾部合并为4条侧线,食道腺双叶状从背侧长覆盖肠,雌虫双卵巢,尾圆柱形,具20 ̄25条环纹,尾末端无环纹或具有2 ̄3条不规则环纹,雄虫普遍存在,交合刺较长(22.7 ̄25.2μm),交合伞包到尾端。该种线虫为草莓上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房松美[3](2003)在《治线虫 促丰收——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线虫个体小,不易被发现,植株受害症状易被误认为病毒病或生理病害,以至于不能正确用药,严重影响草莓的商品性和产量。 一、症状 ⒈草莓叶面线虫病 线虫不侵入草莓组织,而在正发育的芽和叶表面取食。当叶片展开后表现出皱缩、扭曲,(本文来源于《当代蔬菜》期刊2003年08期)
吴健[4](2002)在《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线虫个体小,不易被发现,植株受害症状易被误认为病毒病或生理病害,以至于不能正确用药,严重影响草莓的商品性和产量,现将线虫危害草莓的特点和有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本文来源于《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期刊2002年12期)
程爱昀[5](2001)在《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线虫个体小 ,不易被发现 ,植株受害症状易被误认为病毒病或生理病害 ,以至于不能正确用药 ,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产量。1 症状1 1 草莓叶面线虫病 线虫不侵入草莓组织 ,而在正发育的芽和叶表面取食。展开叶片呈皱缩、扭曲状 ,比正常叶小。线虫取食过程中破(本文来源于《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期刊2001年09期)
程爱昀[6](2001)在《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线虫个体小,不易被发现,植株受害症状易被误认为病毒病或生理病害,以至于不能正确用药,严重影响草莓的商品性状和产量,现将线虫危害草莓的特点和有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科技》期刊2001年04期)
徐建华,程瑚瑞,方中达[7](1992)在《江苏、浙江和上海主要草莓种植区的寄生线虫种类和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作物。国内近年来草莓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各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鉴于国外已报道的为害草莓的寄生线虫种类很多,有些尚可对草莓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又极少,我们对江苏、浙江和上海主要草莓种植区的线虫种类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为正确估价这些地区线虫病害对草莓生产的影响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草莓寄生线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寄生于草莓根部的一种线虫—光尾拟短体线虫(PratylenchoidesleiocaudaSher,1970)进行了详细描述。该线虫采集于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农业大学草莓园和辽中县的草莓根际,其鉴定特征为唇区3 ̄4条环纹,侧区6条侧线(体中部),尾部合并为4条侧线,食道腺双叶状从背侧长覆盖肠,雌虫双卵巢,尾圆柱形,具20 ̄25条环纹,尾末端无环纹或具有2 ̄3条不规则环纹,雄虫普遍存在,交合刺较长(22.7 ̄25.2μm),交合伞包到尾端。该种线虫为草莓上首次报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草莓寄生线虫论文参考文献
[1].陈娴婷.厦门地区草莓寄生线虫种类调查及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avenaeBastian,1865)培养和发育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
[2].闫超杰,段玉玺,陈立杰.草莓寄生线虫新记录种—光尾拟短体线虫[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
[3].房松美.治线虫促丰收——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技术[J].当代蔬菜.2003
[4].吴健.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2
[5].程爱昀.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新技术[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1
[6].程爱昀.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新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2001
[7].徐建华,程瑚瑞,方中达.江苏、浙江和上海主要草莓种植区的寄生线虫种类和发生[J].植物病理学报.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