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论文-谷文国,汤月娥

禅茶一味论文-谷文国,汤月娥

导读:本文包含了禅茶一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七塔寺,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2019年5月4日夜宁波七塔寺“禅茶一味”茶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9年05期)

叶梓[2](2019)在《“印”象“禅茶一味”》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传入中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设若这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那么,途中必会遇到中国的建筑、宗教、饮食等等。当然,也会遇到茶。佛教与茶的相遇以及后来的结缘同行,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时,恰好是茶在中国广为栽培之时;佛教兴盛于唐,又与唐代饮茶之俗遍及中国大江南北几乎同步;远在红尘之外的高山老林,是追求"远避尘世,静宜诵颂"的佛教建寺庙的理想之处,恰恰这样的高山峻岭终年云雾缭绕,最宜茶树生长;当然,更重要的是佛教以及寺院自身对茶的需求,或者说,随着佛教禅宗的发展——坐禅时闭目(本文来源于《茶道》期刊2019年09期)

谷文国,汤月娥[3](2019)在《谁之禅?何种味?——对“禅茶一味”的哲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重新理解禅茶一味的路径在于,把禅茶一味不独置于禅宗发展的历史中去理会,更要将其置于南北宗禅——尤其是南宗禅的不同宗风之演变——的比较中去理会。禅茶一味所负载的思想,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语境内,也即要在禅与茶发生关系的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去把握其形成的现实脉络和思想脉络。离开具体的历史语境和思想脉络,"禅茶一味"就必然没有真实的意涵。这种笼统而模糊的说法不仅遗落了禅对超越和绝对的思考之宗教性,遮蔽了人们藉由禅而"见性成佛道"的真实义;同时也将这种建基于个人参悟之上的独特体验普遍化为对人生和生活的一般性的感慨,并将其不加分别地用于饮茶的各种场合,消解了其背后的严肃性和深刻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4](2019)在《贺金涛 禅茶一味 素食健康》一文中研究指出"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唐人陆羽被世人尊称为茶圣,他(本文来源于《餐饮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李甜樱子[5](2019)在《禅茶一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文霞[6](2019)在《略谈“禅茶”一味》一文中研究指出"茶禅一味"是流行于东亚茶界的一种代表性精神文化符号,但在中国大陆,其源流、内涵、适应性等诸多元素却含混不清。"茶禅一味"起源于中国,却成为日本茶道高扬的旗帜。在日本,茶道被奉为"唯美的宗教(religion of aestheticism)",提升到了信仰的高度;而中国茶禅的精神,却是透过平凡之茶,达到对生活乃至对生命的了悟。因而,为了体会"茶"与"禅"真正的相通之处,充分享受一杯好茶给爱茶者带来的精神提升与愉悦,笔者提倡"茶禅叁契"——通过静心、专注、觉知,进而体认"茶禅一味",似乎更能得到茶所赋予的精神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誉珺[7](2018)在《禅茶一味在珠宝设计与摄影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社会进程发展中,禅茶一味在珠宝设计与摄影等文化艺术中发挥的价值作用越来越大。禅茶一味文化传承悠久,其所蕴含的独特韵味与历史文化气息具有较大的空间应用价值,因此很多珠宝设计与摄影等文化艺术爱好者及创作者都对这一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禅茶一味文化进行相关介绍,并对其如何应用于珠宝设计与摄影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10期)

欧天颖[8](2018)在《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禅茶一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块瑰宝。“禅”与“茶”本是两种文化形态,却在历史演变中相接触、相影响,最终禅茶同一味,这其中的奥妙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从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的缘起开始进行论述,通过对古籍资料的整理以及对期刊杂志的探究,从而阐述“禅“、”茶”两种物质形态融合的过程,探索茶在佛教的日常生活、礼仪法度、功夫修为中的作用,从而总结出“禅茶一味”的精神特性及其现实影响。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及意义,以及该论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出已发表的关于“禅茶一味”的文献虽多,但在仍有继续探讨的意义。第一章是对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的缘起进行介绍。从“禅宗”的形成脉络以及茶文化的出现入手,得出这是“茶禅一味”形成的基础;僧人以茶悟道的修行实践得出佛理中能观照茶理,二者之间妙不可言,禅茶同一兴味。第二章是对“禅茶一味”现象的义涵进行论述。分别对“禅”之义与“茶”之义进行论述,对其发展的脉络进行简单的回溯,继而归纳出二者在“净”、“静”、“境”叁方面的相通之处。第叁章着重论述“禅茶一味”在佛教中的应用及展开。分别从日常生活、礼仪法度、功夫修为叁个方面进行归纳,从中可以得出,其在佛教中的应用及展开是由内而外、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第四章是“禅茶一味”的精神特性及其影响。“和、清、雅、寂”四字高度概括了其精神特质,其对日本茶道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而在当今社会“禅茶一味”作为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以茶会客,协调人际关系;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魏波[9](2018)在《禅茶一味——禅意书法与茶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禅意书法与茶文化之间不仅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而且也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因为茶文化可以借助禅意书法来得到具体的表现,而禅意书法可以在茶文化的作用下更加的丰富自身,因此,本文以禅意书法与茶文化为主要的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在本文的探讨之下可以更加明确禅意书法与茶文化这两个部分,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06期)

范晨[10](2018)在《禅茶一味生悠境——浅论紫砂壶“禅意提梁”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工业浪潮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紫砂壶作为手工制品成为信息时代的一朵奇葩,由传统的粗陶实用器变为实用、收藏价值兼具的艺术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流传海外,并受到重视和喜爱。紫砂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发展广受关注,更应引起紫砂爱好者的足够重视。1造型设计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比拟的。此把"禅(本文来源于《江苏陶瓷》期刊2018年02期)

禅茶一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佛教传入中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设若这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那么,途中必会遇到中国的建筑、宗教、饮食等等。当然,也会遇到茶。佛教与茶的相遇以及后来的结缘同行,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时,恰好是茶在中国广为栽培之时;佛教兴盛于唐,又与唐代饮茶之俗遍及中国大江南北几乎同步;远在红尘之外的高山老林,是追求"远避尘世,静宜诵颂"的佛教建寺庙的理想之处,恰恰这样的高山峻岭终年云雾缭绕,最宜茶树生长;当然,更重要的是佛教以及寺院自身对茶的需求,或者说,随着佛教禅宗的发展——坐禅时闭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禅茶一味论文参考文献

[1]..2019年5月4日夜宁波七塔寺“禅茶一味”茶会[J].农业考古.2019

[2].叶梓.“印”象“禅茶一味”[J].茶道.2019

[3].谷文国,汤月娥.谁之禅?何种味?——对“禅茶一味”的哲学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贺金涛禅茶一味素食健康[J].餐饮世界.2019

[5].李甜樱子.禅茶一味[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6].张文霞.略谈“禅茶”一味[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9

[7].王誉珺.禅茶一味在珠宝设计与摄影中的研究[J].福建茶叶.2018

[8].欧天颖.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9].魏波.禅茶一味——禅意书法与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8

[10].范晨.禅茶一味生悠境——浅论紫砂壶“禅意提梁”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J].江苏陶瓷.2018

标签:;  ;  

禅茶一味论文-谷文国,汤月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