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氧化碳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醇制丙烯,反应气,净化气,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分离甲醇制丙烯反应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甲醇制丙烯反应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二氧化碳脱除率低、MTP净化气中剩余二氧化碳含量高、产品气体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分离甲醇制丙烯反应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采用吸附-吸收-吸附叁段串联组成1组吸附单元脱除MTP反应气中二氧化碳,并按MTP生产规模设置并联(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王莉君[2](2019)在《一种液化分离二氧化碳净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化工生产中,以煤炭作为原料的煤气化生产的工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与硫化氢等气体,采用低温甲醇洗工艺进行工艺气净化处理中,对设备性能及循环量需求较多,造成煤气化形成的工艺气净化处理成本与运行费用较大。该文结合二氧化碳的低温液化分离原理,提出一种液化分离二氧化碳净化工艺,在应用低温甲醇洗配套设施的基础上,促进液化分离二氧化碳的净化处理工艺技术与有关装置水平优化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16期)
高书宝,张文燕,王泽江,刘伟,张亚南[3](2019)在《二氧化碳的捕集分离与烟气脱钙技术的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分离技术降低碳排放量是我国工业发展的技术趋向。文章总结了二氧化碳捕集与分离技术的种类与原理,探讨了未来二氧化碳捕集研究的方向。综述了国内烟气脱钙技术的应用现状,指出未来烟气脱钙技术的应用应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资源状况、投资成本等因素选择技术方法,提高经济性。(本文来源于《盐科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陈国利,张新儒,王永洪,刘成岑,凌军[4](2019)在《改性聚乙烯醇膜对二氧化碳分离应用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VA为基体,综述了聚乙烯醇气体分离膜经接枝和共混改性对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PVA膜的改性能调整膜的结构和形态,能提高PVA分离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使其朝着对气体分离有利的方向发展。最后,对改性的PVA膜在气体处理领域的工业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谢文俊,徐纯刚,李小森[5](2019)在《利用水合物法分离捕集二氧化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碳减排挑战。相对于传统气体分离技术,水合物法CO_2分离捕集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工艺简单、能耗低等特点,被认为是具有应用前景的CO_2分离捕集技术,因而被广泛研究。综合调研了国内外水合物法分离捕集CO_2的研究,从热力学、动力学、微观分析、分离工艺及分离装备、成本比较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迚行了系统分析及综合评价,幵详细讨论了水合物平衡条件和不同类型添加剂对水合物平衡条件的影响。为迚一步开发水合物法CO_2分离捕集技术的研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漆晶[6](2019)在《添加叔丁醇或一氟二氯乙烷促进水合物法分离二氧化碳/甲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合物法分离混合气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具备操作简单、无污染等优点,已被证实可以用于CO_2/CH_4混合气的分离。但目前水合物法分离CO_2/CH_4混合气的技术还存在瓶颈问题,如操作热力学条件苛刻、分离效果差等。为了温和水合物法分离CO_2/CH_4混合气的热力学操作条件,同时提高分离效率,本文利用叔丁醇(tBA)和一氯二氟乙烷(HCFC-141b)作水合物促进剂,首先研究了这两者对CO_2/CH_4形成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的影响,进一步探索了tBA和HCFC-141b分别存在下水合物法分离CO_2/CH_4混合气的热力学操作条件和分离效果。首先采用定容温度压力搜索法测定tBA和HCFC-141b分别存在下CH_4、33.00 mol%CO_2/CH_4以及50.00 mol%CO_2/CH_4混合气形成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tBA存在时,测量的相平衡温度范围276.8~287.9 K,压力范围为1.98~7.74 MPa。HCFC-141b存在时,测量的相平衡温度范围为283.0~294.2 K,压力范围为0.10~1.62 MPa。结果显示tBA和HCFC-141b对CH_4以及CO_2/CH_4混合气形成水合物均具有促进作用,但是tBA的促进效果比HCFC-141b的促进效果弱。然后进行了tBA和HCFC-141b分别存在下水合物法分离CO_2/CH_4的研究,并分析了tBA和HCFC-141b对水合物法分离CO_2/CH_4的作用机理。在tBA的作用下,采用进液恢复压力法可以将气相CH_4浓度从67.00 mol%提升至89.02 mol%,分离因子为9.34;采用进气恢复压力法可以使50.00 mol%CO_2/CH_4混合气中71.5%的CH_4富集到水合物相中,水合物相CH_4浓度达到71.00 mol%,分离因子为2.33。在HCFC-141b的存在下,33.00 mol%CO_2/CH_4混合气中气相CH_4浓度可提高至97.81 mol%,分离因子最大为61.38,约为使用TBAB作促进剂时的4倍;反应釜体积空速达到14.45 h~(-1),约为使用TBAB时的3.9倍。50.00 mol%CO_2/CH_4中CH_4浓度最高提升至92.76 mol%,分离因子最大为29.18,约为使用THF作促进剂时的7.1倍;反应釜体积空速为19.55 h~(-1),约为使用THF时的7.5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HCFC-141b作水合物法分离CO_2/CH_4混合气的添加剂时,能够使CO_2/CH_4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快速地分离,为水合物法分离CO_2/CH_4混合气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9)
蔡景松[7](2019)在《改性氧化石墨烯材料在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领域的应用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碳排放量日益增多,温室效应问题越发严峻,如何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混合气体中分离二氧化碳、吸附存储和再利用二氧化碳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科研问题。在本文中,我们着重于研究材料对二氧化碳吸附和分离的机理,做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探究二维氧化石墨烯类材料吸附二氧化碳的最佳层间距。我们通过采用不同烷基链长的二胺分子和氧化石墨烯进行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层间距从0.777 nm到1.030nm的胺基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材料,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固体核磁共振等多种表征方式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材料结构和反应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和二氧化碳吸附数据,我们发现当这些二维材料的层间距为0.860 nm时,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量最大,接着通过原位通变温固体核磁共振测试了材料中吸附的二氧化碳的CSA线型,结合模拟计算,分析了材料中吸附的二氧化碳的吸附状态和动力学行为,证实了当这些材料的层间距为0.860 nm时,存在一种以范德华力为主导的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形式,从实验角度证明了此类二维材料对二氧化碳吸附存在“最佳层间距”。(2)制备了 一种离子液体/氧化石墨烯复合的高通量、高选择的二氧化碳分离膜,并研究了其气体分离机理。通过将离子液体[BMIM][BF4]限制在氧化石墨烯膜的纳米通道内,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气体分离膜GO-SILM,GO-SILM膜的气体透过率为68.5GPU,C02/H2、C02/CH4和C02/N2的气体分离选择性分别为24、234和382,是普通GO基底膜的7倍,比之前报道过的大部分气体分离膜的性能都要好。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固体核磁共振等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材料的形貌特征、结构变化。通过1H-13C HETCOR核磁实验和模拟计算分析了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在GO膜内的分布情况,还对C02在GO-SILM纳米层间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CO2和[BF4]-阴离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GO-SILM膜内形成了运输C02分子快车道。(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解谦,杨阳,李宝园,刘利萍[8](2019)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层析分离番茄红素和番茄籽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免除番茄酱渣分离皮与籽的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设备的使用效率,本文通过研究番茄红素和番茄籽油在萃取过程中压力、温度、CO_2流速、时间4种参数的合理配比,以及层析分离番茄红素的过程中柱前压、柱后压、柱温等条件的优化,尝试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分离番茄红素和番茄籽油的一步提取法。该方法直接从番茄酱渣废料中提取番茄红素和番茄籽油,得到合理工艺条件:压力30MPa,温度50℃,CO_2流速30kg/h,柱前压20MPa,柱后压15MPa,柱温25℃;对番茄皮渣中番茄红素以及番茄籽中番茄红素进行提取分离得到6.2%的番茄素。(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Z1期)
[9](2018)在《新型膜材料高效分离二氧化碳》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天津大学教授王志团队、迈克尔·盖佛教授团队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仲崇立团队合作,首次构筑了金属诱导有序微孔聚合物,用于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高效分离。同时实现了多孔材料膜的超薄、大面积制备,该成果有助于推动气体膜分离技术在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广受欢迎的多孔膜材料是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材料(MOFs),但其在潮湿的条件下结构不够稳定,(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12期)
[10](2018)在《新型膜材料可高效分离二氧化碳和氮气》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与捕集,对于减缓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意义重大。近日,天津大学教授王志团队、迈克尔·盖佛教授团队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仲崇立团队合作,首次构筑了金属诱导有序微孔聚合物,用于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高效分离。同时实现了多孔材料膜的超薄、大面积制备,有助于推动气体膜分离技术在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材料》上。(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二氧化碳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化工生产中,以煤炭作为原料的煤气化生产的工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与硫化氢等气体,采用低温甲醇洗工艺进行工艺气净化处理中,对设备性能及循环量需求较多,造成煤气化形成的工艺气净化处理成本与运行费用较大。该文结合二氧化碳的低温液化分离原理,提出一种液化分离二氧化碳净化工艺,在应用低温甲醇洗配套设施的基础上,促进液化分离二氧化碳的净化处理工艺技术与有关装置水平优化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氧化碳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分离甲醇制丙烯反应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J].乙醛醋酸化工.2019
[2].王莉君.一种液化分离二氧化碳净化工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3].高书宝,张文燕,王泽江,刘伟,张亚南.二氧化碳的捕集分离与烟气脱钙技术的应用现状[J].盐科学与化工.2019
[4].陈国利,张新儒,王永洪,刘成岑,凌军.改性聚乙烯醇膜对二氧化碳分离应用综述[J].应用化工.2019
[5].谢文俊,徐纯刚,李小森.利用水合物法分离捕集二氧化碳研究进展[J].新能源进展.2019
[6].漆晶.添加叔丁醇或一氟二氯乙烷促进水合物法分离二氧化碳/甲烷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蔡景松.改性氧化石墨烯材料在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领域的应用和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9
[8].解谦,杨阳,李宝园,刘利萍.超临界二氧化碳层析分离番茄红素和番茄籽油[J].食品安全导刊.2019
[9]..新型膜材料高效分离二氧化碳[J].塑料工业.2018
[10]..新型膜材料可高效分离二氧化碳和氮气[J].硅酸盐通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