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力变化论文-何文,王琳,杨小敏,高鹏,姚远

肥力变化论文-何文,王琳,杨小敏,高鹏,姚远

导读:本文包含了肥力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秦巴区,土壤肥力,肥力变化,施肥管理

肥力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何文,王琳,杨小敏,高鹏,姚远[1](2019)在《秦巴区域农田30年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及施肥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秦巴区农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制定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对该区2008—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土壤养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1980—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数据,研究了该区域30年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2年该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20.1 g/kg、1.16 g/kg、108.9 mg/kg、17.9 mg/kg和113.7 mg/kg,与1980—1982年二普平均值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18.2%、46.5%、113.1%,全氮略有升高,速效钾稍有下降。目前秦巴区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生产潜力大,建议改变传统施肥方式,氮肥施用以精准为原则,将磷肥基施变为追施,辅以秸秆还田,控制氮肥、磷肥投入;增施钾肥和有机肥,实现区域土壤肥力均衡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1期)

张胜男,闫德仁,杨制国,黄海广,胡小龙[2](2019)在《樟子松固沙林土壤肥力动态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樟子松是我国"叁北"地区主要的固沙造林树种,探讨其生长过程中对风沙土肥力变化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8年、15年、30年、36年、42年、49年和56年林龄的樟子松固沙林样地,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林龄下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长,土壤全钾、全磷、全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速效氮含量均逐渐提高,并在42年后缓慢下降;土壤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和磷酸酶活性同样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的总体特征为42年>36年>30年>56年>8年>49年>15年。此外,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樟子松固沙林土壤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均下降。0~2 cm土层全磷、全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以及脱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最高,分别为0.30 g·kg~(-1)、1.10 g·kg~(-1)、36.50 g·kg~(-1)、165.00 mg·kg~(-1)、0.80 mg·kg~(-1)、85.00 mg·kg~(-1)、7.04μg·h~(-1)·g~(-1)和0.59 mg·2 h~(-1)·100 g~(-1)。不同林龄以及不同土层的樟子松固沙林土壤养分以及酶活性差异明显,浅层土壤肥力更高,造林42年对沙区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郑丽萍,燕利彬,张丽红,高东霞,王俊英[3](2019)在《邯郸市永年区土壤耕层肥力变化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邯郸市永年区全区耕层土壤数据的分析,初步掌握了该区耕层肥力状况,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1])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区耕层土壤肥力有了明显提升,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增加,速效钾减少;施肥结构不合理,土壤耕层中氮丰、磷多、钾不足。(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郝丽婷[4](2019)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坝地和梯田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基本农田,兼顾粮食生产和水土保持两项任务,掌握其土壤肥力状况,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改善恢复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科学意义。本文以延安市碾庄沟流域坝地和梯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采样、室内分析,从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性质入手,分析其垂直剖面和水平位置分布特征,并以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分析为基础,着重讨论土壤养分指标的演化趋势和2006-2016年间土壤养分变化特征,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土壤肥力变化的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0~20 cm层,坝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平均重量直径最大,含水量最低,容重最小,总孔隙度最大。梯田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容重和总孔隙度剖面分布特征与坝地一致。坝地和梯田土壤CEC含量沿剖面向下逐渐增加,土壤pH值和CaCO_3在0~40 cm层更高。坝地和梯田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0~20 cm层显着高于其它层(P<0.05);坝地速效钾含量在0~20 cm层显着高于其它层(P<0.05);土壤全磷和全钾剖面分布均匀。在水平分布上,坝尾土壤质地粗化度较大,土壤有机质和全钾含量显着较高(P<0.05);下坡梯田土壤平均重量直径较大,质地粗化度较小,CaCO_3含量显着较小(P<0.05);其它养分差异不明显。(2)从2006年到2016年,坝地土壤水稳性总团聚体含量略有增加;梯田相反,且其平均含水量增加;坝地和梯田土壤细粘粒和粗砂粒减少至零,土壤总孔隙度减小,透气性变差。坝地和梯田土壤CEC含量增加,CaCO_3和pH值减小;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全磷含量明显降低;坝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略有增加,梯田恰好相反。随着土地利用年限增加,坝地和梯田土壤养分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土壤养分存在退化趋势,分水岭年限坝地在45年,梯田为27年。目前研究区坝地和梯田土壤缺乏有机质、氮素和磷素,钾素含量较为丰富,仍面临盐碱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和农地土壤养分状况好于草地。(3)土壤有机质与7项土壤物理性质指标、2项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和5项土壤养分性质指标间相关性均达显着水平,揭示出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变化起到核心作用。而土壤钾素在土壤养分性质和土壤化学性质间起着纽带作用。此外,除速效钾、全钾和全磷外,其它化学性质均与较小颗粒(粗粘粒和细粉粒)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赵明珠,吴婷,唐瑾,马关润,郭铁英[5](2019)在《小粒咖啡不同海拔土壤肥力现状及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迄今30年,小粒咖啡的土壤肥力不断更新变化,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促进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寻小粒咖啡的土壤肥力现状和变化特征尤为重要。2015—2018年间对小粒咖啡6个主产区采集的大量土壤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咖啡地土壤肥力现状,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对比,得出咖啡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目前,小粒咖啡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5.53、32.68 g/kg、128.77 mg/kg、18.01 mg/kg和138.31 mg/kg,主要分布范围分别为4.5~5.5、>40 g/kg、120~150 mg/kg、10~20 mg/kg和100~150 mg/kg。小粒咖啡土壤肥力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均存在显着差异,pH和碱解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速效钾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目前小粒咖啡土壤呈酸化趋势,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而有效磷含量显着提高。宜耕区长期频繁耕作、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小粒咖啡土壤肥力变化显着。建议小粒咖啡主产区应控制磷肥施用量,推进咖啡秸秆、果皮发酵还田的力度,加快小粒咖啡土壤肥力的提高并达到养分供需平衡。(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舒田,熊康宁,陈丽莎,肖杰[6](2019)在《基于遥感的石漠化治理下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生态治理下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规律。采用2009年和2015年治理前后两期遥感影像进行石漠化解译,结合撒拉溪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和定点采样监测测定数据,通过Kriging插值和GIS空间分析,研究土壤肥力变化特征,探讨不同石漠化等级与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2009-2015年,撒拉溪示范区无石漠化面积增加了258.14hm~2,年动态度为1.91%。潜在、轻度、中度和强度石漠化面积分别减少了119.75、61.66、56.68和20.05 hm~2,石漠化得到明显好转。(2)土壤pH由弱酸向中性变化,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变异系数均由中等变异向弱变异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6.13g?kg~(-1),增速最快,碱解氮增速也明显,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大,但是有效磷含量降低明显且变异最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3)从潜在石漠化到强度石漠化,土壤pH缓慢升高后降低,全氮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基本一致且均为下降。2009年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先上升后下降,而2015年则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呈波浪式变化;有效磷含量2015年逐渐降低,而2009年则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先升后降。各肥力指标变异系数2009年明显高于2015年。(4)石漠等级变化趋势为强度向中度、中度向轻度、轻度向潜在、潜在向无石漠化方向转移,除pH、有机质和碱解氮朝正向变化外,其余指标均为负变化,其中碱解氮正向变化值最大,速效钾负向变化值最大。通过生态治理,石漠化等级逐渐降低,石漠化趋向良性发展,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可在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中适量补充氮磷钾以保持土壤肥力。(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原会营[7](2019)在《辽西地区不同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辽西地区人工林对石灰性褐土土壤质量的定向改良作用,以油松×沙棘混交林、山杏纯林、油松纯林3种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在石灰性褐土上的人工林土壤肥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沙棘混交林能够显着提高有机碳含量,比荒地高42.8%;油松沙棘混交林、油松纯林土壤碱解氮分别比荒地增加34.6%和33.6%,人工林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显着;油松沙棘混交林的土壤速效磷和水溶性磷分别比荒地提高14.9%和128.57%;人工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林木的改良土壤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雷靖,孙冠利,庄木来,朱东煌,李潇彬[8](2019)在《管溪蜜柚园土壤肥力和叶片营养随树龄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福建省平和县板仔、文峰、霞寨、小溪、五寨、国强6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26个不同树龄(4~10、10~20和20年以上)管溪蜜柚园采集土壤及叶片样品,分析管溪蜜柚园土壤肥力及叶片营养随树龄的变化。结果表明,26个管溪蜜柚园土壤pH值为3.51~5.77,平均为4.26,处于极酸性;土壤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处于缺乏至极缺水平,土壤有效磷、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处于高量至过量水平,土壤有机质、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锰含量随树龄增大而显着降低,土壤有效硼含量整体处于缺乏水平且随树龄增大而显着升高。26个柚园叶片钾、钙和镁含量适宜,磷、锰、铜和硼含量偏高至过量,幼龄树(4~10年)叶片氮、铁含量偏高,而低龄(4~10)、成龄(10~20年)树叶片锌含量偏低。由此说明,管溪蜜柚园土壤肥力随树龄变化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及有效钙、镁、锰含量随树龄增加显着下降;柚树叶片养分含量随树龄变化不明显,其中磷、硼、锰、铜含量普遍偏高或过量而锌偏低。因此,必须重视投产以及老果园土壤管理,改良酸性,增施有机质,补充钙、镁营养,以保障树体营养平衡和果实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1期)

岳自慧,刘平,翟汝伟,王文,刘学军[9](2019)在《宁南山区不同建设年限梯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夏项目区6个重点小流域坡改梯工程实施后不同建设年限的梯田土壤肥力进行了为期4年的定点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坡改梯初期土壤肥力与修建前相比有所降低,经过3~5年的合理培肥和土壤肥力的逐步恢复,不同建设年限梯田土壤肥力的年度变化大体上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在梯田修建第5~7年土壤肥力各项指标达到最高,但修建第8年时土壤肥力出现了下降趋势。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梯田建设力度,重视梯田修建后的培肥与改良,为宁南山区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2期)

薛沛沛,齐代华,陈昆鹏[10](2019)在《香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变化及土壤肥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马尾松林向香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及土壤肥力状况,选取马尾松人工纯林(M)、5 a香樟人工林(X1)、15 a香樟人工林(X2)和30 a香樟人工林(X3)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地法在4种森林群落内设置了样地,并取样和测定了0~20 cm、20~40 cm、40~60 cm的土壤理化性质。然后,用标准得分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容重差异不大,但香樟能显着提升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香樟林能使土壤浅层的pH值升高,酸性降低;香樟林能够明显提高有机质、速效钾、全钾、速效磷、全磷含量;香樟对土壤中全氮、速效氮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土壤肥力指数排序为X2> M>X3>X1。本研究有助于解决纯马尾松林存在的层次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程度低、抗逆性差、抗虫害抗病能力差等问题,建议营建针阔混交林,以提升土壤肥力,促进马尾松林的可持续经营。(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1期)

肥力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樟子松是我国"叁北"地区主要的固沙造林树种,探讨其生长过程中对风沙土肥力变化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8年、15年、30年、36年、42年、49年和56年林龄的樟子松固沙林样地,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林龄下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长,土壤全钾、全磷、全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速效氮含量均逐渐提高,并在42年后缓慢下降;土壤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和磷酸酶活性同样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的总体特征为42年>36年>30年>56年>8年>49年>15年。此外,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樟子松固沙林土壤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均下降。0~2 cm土层全磷、全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速效氮含量以及脱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最高,分别为0.30 g·kg~(-1)、1.10 g·kg~(-1)、36.50 g·kg~(-1)、165.00 mg·kg~(-1)、0.80 mg·kg~(-1)、85.00 mg·kg~(-1)、7.04μg·h~(-1)·g~(-1)和0.59 mg·2 h~(-1)·100 g~(-1)。不同林龄以及不同土层的樟子松固沙林土壤养分以及酶活性差异明显,浅层土壤肥力更高,造林42年对沙区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肥力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何文,王琳,杨小敏,高鹏,姚远.秦巴区域农田30年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及施肥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张胜男,闫德仁,杨制国,黄海广,胡小龙.樟子松固沙林土壤肥力动态变化特征[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9

[3].郑丽萍,燕利彬,张丽红,高东霞,王俊英.邯郸市永年区土壤耕层肥力变化情况[J].农业与技术.2019

[4].郝丽婷.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赵明珠,吴婷,唐瑾,马关润,郭铁英.小粒咖啡不同海拔土壤肥力现状及变化特征[J].热带作物学报.2019

[6].舒田,熊康宁,陈丽莎,肖杰.基于遥感的石漠化治理下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9

[7].原会营.辽西地区不同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变化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9

[8].雷靖,孙冠利,庄木来,朱东煌,李潇彬.管溪蜜柚园土壤肥力和叶片营养随树龄的变化[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9].岳自慧,刘平,翟汝伟,王文,刘学军.宁南山区不同建设年限梯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9

[10].薛沛沛,齐代华,陈昆鹏.香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变化及土壤肥力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19

标签:;  ;  ;  ;  

肥力变化论文-何文,王琳,杨小敏,高鹏,姚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