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武荣(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新街中学,四川凉山州615208)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3-0000-01
摘要:教学互动是课堂上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课堂交往活动。所以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关注语文教学互动场的构建,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活跃。
关键词:语文教学;互动;主动参与;创新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语文教学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自觉承担起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个性、创造性的重任。但是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填鸭式的传统教学依然存在。这种课堂氛围不利于学生培育智慧、发挥潜能和养成独立、开放、成熟的个性,甚至连知识的学习也达不到最佳。其实,教与学并不是外在的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而其本身就是师生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深入,更让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关注语文教学互动氛围的构建,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活跃。
一、互动式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中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要求互动化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形式,主张综合性、发展性、主体性的互动教学。具体讲包括:一是要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学习,实现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整合发展;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想象千奇百怪,只有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在问题中张扬个性;三是确立大语文教学观:即知识——能力——人格(感情)——生活“四点一线”的教学,通过互动化学习的教学,让语文教学实现综合性、主体性、发展性。
(二)教学过程互动化。
“教学互动是课堂上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课堂交往活动。”语文教学不能只限于单纯认知领域,而要重视非智力心理、情感因素和品德等方面的培养,要求教学体现自然、社会、人类、物质、精神等极大的包容性,具体说就是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非智力因素,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轻松、自主学习,从而使身心获得全面发展。例如:我在姜州中学上《济南的冬天》这一课,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济南冬天各方面的特点以及语言特色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大自然中,经过引导、激发、观察、比较等结合每个学生不同心理、情感因素,再通过素材整理之后,一篇篇《姜州的冬天》《家乡之冬》便出炉了,虽然水平有高低,但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互动化学习的语文教学应该具有三种意识
(一)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新课程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于主体参与,通过实践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具体说就是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其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互动化的教学中主动参与情感、思维、行为,使语文能力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中得到发展。
(二)自主学习意识。
马斯洛需要理论认为,“人具有不断发展和生长的内在本性,人的需要是行为的根本动力”。学习要有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它是学习的最初动因,兴趣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情绪和态度定向,具有较强的兴奋力,会迫使主体主动寻求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手段。学生的发展需要巨大动力。根据归属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两个维度,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现实的教学需要,以确保学生有相对较高的参与教学主体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教学需要层次,以确保学生绝对较高参与教学的主体性。互动化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的环境,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努力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发扬民主,鼓励尝试,使学生进入顺其自然、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自主学习状态。
(三)创新发展意识。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互动化教学要求通过利用学生实践,激发学生观察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保护并引导其好奇心产生的问题。鼓励标新立异,使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三、如何让互动化学习走进语文教学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互动化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实践者。关注互动化学习这一新事物,并进行互动化的教学方法改革,至关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互动化学习开展,可以说是在学科领域内打开可课堂教学的门窗。深入进行互动化学习的探究,开阔眼界,转变教学行为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关注的话题。
(二)改进教法和学法,注重培养互动化学习的能力。
“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和学生在个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视学习个体的差异其为一种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资源,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拓展学习的思维,努力培养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特长,发展独特个性,为学生创造一种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自个性独特发展的开放时空。在教学中恰当的拓展,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学《背影》时,学生通过读课文,讨论研究问题,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该文的写作特色。这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那种深沉的父爱,我这样做了一下拓展:首先,我让学生走到教室的窗口去,看看学校大门外是怎样的情景,并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时,正逢周末快放学时,由于天气不好,风雨交加,校门外挤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触景生情,学生很自然联系到课文,这样亲情教育就水到渠成达到了目的,之后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件最能体现父亲对自己的爱的事情,其中有一个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星期天上晚自习,走得匆忙把书忘记在家中,父亲发现后,星期一一大早就冒着冷雨为我送书来,父亲几乎被雨水浇透了,手冰凉,而书却一点未湿。讲述时,这个学生哭了,课文中的亲情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这样的拓展使教学目的得以圆满达成。
(三)鼓励探究学习。
现代教育主张教会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学习、探究和研讨,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和“问题能力”发展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课堂充满问题,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点,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这样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放胆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促进其自主合作的互动化学习方式。
事实证明,学生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创造性。只要我们有意地发掘这种创造性,培养这种创造性,就会深深地陶醉在这些美丽的创造之花中,语文教学课堂也会因此而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311-317.
[2]吴也显《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215.
[3][美]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238
[4]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329
[5]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