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树脂论文-陈颖,翟多多,李晓斌,胡程程,陈祥迎

甲基丙烯酸树脂论文-陈颖,翟多多,李晓斌,胡程程,陈祥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丙烯酸树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铝颜料,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增强

甲基丙烯酸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陈颖,翟多多,李晓斌,胡程程,陈祥迎[1](2019)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铝颜料增强PVC树脂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铝颜料经硅烷偶联剂KH570、正硅酸乙酯(TEOS)、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和聚丙烯酸酯(PMA)有机-无机复合包覆之后,与聚氯乙烯(PVC)及其他助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出PA@SiO_2@Al/PVC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原位聚合包覆聚酯(PA)的最佳条件是:在80℃下加入0. 5 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0. 5 g丙烯酸甲酯(MA)和0. 01 g偶氮二异丁腈(AIBN),该条件下得到的PA@SiO_2@Al复合铝颜料的耐腐蚀性能最强,缓蚀效率高达100%。PA@SiO_2@Al/PVC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硬度随着表面包覆效果的改善呈增大的趋势,可分别达到最佳值636. 87%、12. 03 MPa和84. 7°,与未添加铝颜料的PVC材料相比分别提高123. 82%、91. 87%和15. 71%。TG分析结果表明,PA@SiO_2@Al/PVC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有一定提高。(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王笑鸽[2](2019)在《基于官能化POSS改性聚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制备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发展备受挑战,为保留原有材料质轻、透光性好、刚性强、密度小等优点并改善其性能的缺陷,有机/无机纳米改性材料应运而生。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是一种由硅氧相间的核与有机基团的壳构成的纳米粒子,其拥有较低的表面能以及良好的耐热性,可作为一类新型的聚合物材料的基料。POSS依据Si原子上连接的有机官能团的活性,可通过聚合、接枝、表面键合及物理共混等多种方式引入聚合物材料中,使聚合物在力学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和磁性能等方面得到显着提升,从而在分子层面实现真正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基于此,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共水解法合成了七辛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_8~(MA/7O)-PO SS)和七异丁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_8~(MA/7i)-POSS)以及完全水解法合成了季铵碱POSS(POSS~-·8N~+(CH_3)_4),通过FT-IR、~1H-NMR、~(29)Si-NMR和MS的表征方法证实了叁种POSS具有实验预期的分子结构。从XRD图中可看出,T_8~(MA/7i)-POSS与POSS~-·8N~+(CH_3)_4都具有规整的晶体结构,且从TEM和SEM图可直观地看到T_8~(MA/7O)-POSS分子呈球形,T_8~(MA/7i)-POSS分子呈四角星形,POSS~-·8N~+(CH_3)_4分子呈扁球状。TGA测试结果表明了T_8~(MA/7O)-POSS与T_8~(MA/7i)-POSS均具备良好的热性能,而POSS~-·8N~+(CH_3)_4的热稳定性一般。(2)通过二次共聚的方法,以AIBN为引发剂,首先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合成预聚体,而后加入T_8~(MA/7O)-POSS,制备了一系列PMMA-co-T_8~(MA/7O)-POSS聚合物材料。FT-IR、~1H-NMR、XRD和XPS等表征手段表明POSS已与PMMA形成杂化的聚合物结构,且聚合物属于无定形态结构,内部含有C、O、Si叁种元素。断面SEM图可看出聚合物的冲击断裂面呈鳞片状断面,表面粗糙不平且内部包含颗粒状微结构;通过AFM测试发现,聚合物膜的平均粗糙度Ra和均方根粗糙度RMS均因POSS的加入受到影响。据TGA和DSC结果易知,经POSS改性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得以改善。聚合物的光学性能随着POSS含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当T_8~(MA/7O)-POSS含量为15%时,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对比T_8~(MA/7O)-POSS的含量为15%的一次共聚物与二次共聚物发现,虽然一次共聚物的热稳定性与Tg较高,但其力学性能及光学性能略有降低。(3)在引发剂BPO的作用下,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T_8~(MA/7i)-POSS合成预聚体,利用二次共聚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PMMA-co-T_8~(MA/7i)POSS聚合物材料。FT-IR、~1H-NMR、XRD和XPS证实PMMA分子链段中已接枝了POSS,且聚合物属于无定形态结构、不存在结晶现象,其内部包含C、O、Si叁种元素。SEM和AFM图分析可知,聚合物的冲击断面为明显的层状断裂面,表面含有微粒结构,表面粗糙度受到POSS加入的影响。TGA、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说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Tg得到提高;当T_8~(MA/7i)-POSS含量为9%时,力学性能最佳。然而透光性测试表明其光学性能因POSS加入略有下降。一次共聚时加入应用量为9%的T_8~(MA/7i)-POSS,与同含量的二次共聚物相比,一次共聚物的热稳定性与Tg明显升高,但光学性能与力学性能明显下滑。(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翟乐,吉海峰,姚艳梅,瞿雄伟[3](2019)在《利用聚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氰酸酯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正丁酯(PBA)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粒径为346 nm的核/壳型改性剂(Poly(BA)/Poly(MMA)),简称PBMMA,改变两种单体的质量比分别为:60/40、65/35、75/25、70/30、80/20,以及调整添加量研究其对氰酸酯树脂(CE)的增韧改性效果。结果表明,该种子乳液聚合反应具有很高的瞬时转化率(> 90%)和总转化率(> 95%),且改变核/壳质量比对乳液聚合反应过程没有影响。经透射电镜表征发现,PBMMA乳液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对CE/PBMMA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断裂表面形貌,并利用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CE/PBMMA共混物的分子运动。当核/壳质量比为60/40、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时,增韧剂PBMMA在基体中均匀分散并出现脆性-韧性转变点。CE/PBMMA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是纯CE树脂的3. 78倍,力学性能与断面SEM观察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4期)

闫峰,沈一丁,马国艳,车二强,王云飞[4](2018)在《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吸油树脂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为交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酸乙酯(EAC)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性树脂(POA树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正交试验系统性地考察了各反应因素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OA树脂的合成过程中加入乙酸乙酯能够在树脂的表面和内部形成微孔,进一步提高其饱和吸油率。各反应因素影响程度分别为:交联剂质量分数>单体质量比>致孔剂质量分数>分散剂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合成树脂的最佳反应条件是:m(BA)∶m(MMA)=6∶4、w(BPO)=0. 4%、w(DAP)=4%,w(PVP)=3%、w(EAC)=50%。(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12期)

雷忠春,陈丽华,孙万虹,雒晓芳,张文博[5](2019)在《甲基丙烯酸树脂吸附微生物降解与演化石油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降解效率,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制备的树脂为载体吸附石油降解菌进行生物降解,利用GC-MS"指纹图谱"对TPH(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总石油烃)的降解程度及生物演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脂吸附菌剂后TPH的半衰期为24.23 d,比单纯菌剂降解缩短7.28 d;其中正构烷烃的降解性能表明,高碳数高达92.03%,中、低碳数皆超过75%,高于TPH的56.67%,较好地解释了TPH降解率比单纯菌剂提高的内在原因;在演化特征方面,正构烷烃的生物演化参数———w(∑C_(21))/w(∑C_(22+))(C_(21-)、C_(22+)分别指C_(14)~C_(21)和C_(22)~C_(39))、姥植比[w(pr)/w(ph)]和OEP(奇/偶碳数质量比)分别为0.643 3、0.486 5和1.111 9,均高于单纯菌剂演化程度.研究显示,树脂吸附菌剂后对较难降解的偶数碳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类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增强,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有力地佐证了降解的优势所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卢新生,李榕,李娜,孙万军,龚彦强[6](2018)在《淀粉/聚甲基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可溶性淀粉(STA)为天然高分子,以聚甲基丙烯酸(PMAA)为合成高分子,通过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共混的方法成功制备了STA/PMAA吸水性树脂.采用FT-IR对STA/PMAA吸水性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STA/PMAA吸水性树脂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胀性能以及在不同pH溶液中的溶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TA/PMAA吸水性树脂具有pH敏感性,适合在葡萄糖溶液和pH=6的溶液中做吸水材料.(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宋子强[7](2018)在《聚乙二醇/磷酸酯/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兼具环氧树脂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能、防腐性能、附着性能、耐水性能、热稳定性能与水性乳液经济环保的优点,是目前涂料用乳液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之一。本论文通过化学改性法,选用聚乙二醇(PEG)、磷酸酯(PM1500)和甲基丙烯酸(MAA)对环氧树脂进行了水性化与功能化改性,并制备了改性环氧树脂乳液。首先用PEG改性环氧树脂得到改性环氧树脂(EP20),在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引入了羟基,增加了环氧树脂的亲水性;然后将EP20与环氧树脂按一定比例复配,以MAA与PM1500为功能单体,通过化学接枝法向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引入极性基团羧基与磷酸酯基团,提高了环氧树脂的亲水性和防腐蚀性能;最后中和成盐,利用相反转法得到稳定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 PEG分子量、环氧树脂分子量、催化剂的选择与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反应及产物的影响。选用中等分子量的PEG2000来改性环氧树脂E20,按n(环氧基):n(-OH)=1:1投料,以用量为E20质量3%的BF3·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6 h,制得的EP20性能较优。通过溶解性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可初步判断PEG2000与E20发生的是醚化反应,EP20分子中至少包含一段E20分子链和一段PEG2000分子链,产物亲水性优良。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 EP20与E20的投料比、溶剂的选择及用量、接枝聚合温度、接枝聚合时间、中和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及产物的影响。以m(E20):m(EP20)=1:2投料,选取丙二醇单甲醚(PM)和丙酮为溶剂,混合溶剂与E20的质量比为15:16,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中和度为45%时,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性能最好。第叁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MAA和PM1500的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性能的影响。随BPO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粒径分散指数(PDI)先减小后增大,乳液粘度先增大后减小;随MAA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PDI、表面张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乳胶膜的吸水率随MA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PM1500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PDI呈减小的趋势,乳液的表面张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防闪锈的时间逐渐延长;加入PM1500后,乳液的湿态附着力有了明显提高。当BPO用量为4.5%,MAA用量为19%,PM1500用量为19%时,乳液粒径为116.67nm,PDI为0.083,粒径小,单分散性好,粘度适中,湿态附着力与防闪锈效果好,稳定性高;乳胶粒子形貌规则,近乎球形。第四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固化剂(WH260)用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漆膜性能的影响,并对漆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与电化学测试。当WH260用量为17%,固化温度为110℃,固化时间为4h时,所得漆膜固化完全;漆膜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缺陷;且漆膜耐水性、附着力和抗冲击性好,柔韧性较好。在3.5%NaCl溶液中,浸泡初期漆膜电极的腐蚀电位(Ecorr)为-0.602 V,大于金属电极的Ecorr,漆膜对金属电极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漆膜电极的Ecorr逐渐下降,极化电阻(Rp)逐渐减小,腐蚀电流(Icorr)逐渐升高,腐蚀速率逐渐变大,电极逐渐被腐蚀。浸泡336小时后,漆膜的Ecorr下降至-0.923 V,Rp减小为3362 Ω,Icorr升高至3.499×10-6 A/cm2,与未漆膜电极相比,Ecorr与Rp略大,Icorr达到同一数量级,漆膜对金属电极的防护作用失效。(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8-04-08)

甘启茂,廉艳媛,杨伟光,肖婷婷,王莉[8](2018)在《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硅树脂制备金属防腐涂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甲氧基硅烷(trimethoxysilane,TMO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MMA)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进行硅氢加成得到产物MMA-TMOS,再与甲基叁甲氧基硅烷和苯基叁甲氧基硅烷进行水解、缩合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有机硅树脂(MMA modified silicone resin,MMA-SR);以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进行水解、缩合制备硅油(silicone oil,SO).以石油醚作为溶剂,树脂与硅油按一定质量比,并加入一定量有机锡催化剂、双氨类偶联剂以及填料进行混合制成有机硅涂料,在马口铁表面形成保护涂层,采用DSC曲线、粘附性、邵尔A硬度、断裂弯曲半径、开路电压(OCV)和保护涂层的电化学阻抗谱(EIS)来评估涂层的耐热性,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改性后的有机硅涂料各项性能明显提高,邵尔A硬度最高达60度,附着力1级,弯曲半径2.5 mm;其热分解温度为338.6℃,略低于未改性涂料的341.5℃,基本保持了有机硅树脂的热稳定性;在3%NaCl溶液中浸泡4 d,涂料开路电位相对于未改性涂料正移0.476 V,电化学阻抗也提高了8.6×10~7Ω·cm~2,防腐蚀性能得到一定增强.(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李洪峰,王德志,刘仲良,曲春艳,顾继友[9](2018)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增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丁二烯(PB)核壳结构粒子增韧双酚A型氰酸酯(BADCy)树脂,制备了PMMA@PB/BADCy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当PMMA@PB质量分数为6wt%时,可以取得较好的增韧效果,PMMA@PB/BADCy树脂冲击强度达到了14.32kJ·m-2,提高了83.6%;DMA和TG-DTA耐热性测试结果表明,PMMA@PB的加入未降低树脂耐热性,固化后PMMA@PB/BADCy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6.8℃,最大热分解温度为410.0℃。SEM和TEM结果表明,PMMA@PB核壳橡胶在BADCy树脂基体中分散性好,PMMA@PB/BADCy树脂破坏断面呈现典型的韧性破坏。PMMA@PB/BADCy树脂流变特性的测试表明,PMMA@PB核壳橡胶加入后基本没有影响到BADCy树脂的流变特性,PMMA@PB/BADCy树脂的最低点黏度为0.79Pa·s左右,是树脂浸渍纤维的理想黏度。介电性能测试表明,PMMA@PB核壳橡胶增韧BADCy树脂后介电性能影响不大,当PMMA@PB质量分数为6wt%时介电常数为3.0,介电损耗为0.010。该PMMA@PB/BADCy树脂性能优异,可作为预浸料基体树脂,适用于航空航天低介电复合材料的制造。(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瑜[10](2017)在《季铵盐包裹溴化银纳米复合物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树脂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季铵盐包裹溴化银纳米复合物(AgBr/NPVP)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树脂(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based dental resins,下文简称:PMMA树脂)抗菌性能、细胞毒性及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原位沉淀法合成AgBr/NPVP,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1H核磁共振(1HNMR)对新合成的NPVP进行表征,X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新合成的AgBr/NPVP进行表征,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AgBr/NPVP的粒径大小;运用液体稀释法测定AgBr/NPVP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s)ATCC90028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FC);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 C.albicans ATCC90028 与 1× MFC AgBr/NPVP 混悬液接触24 h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制备含不同质量分数AgBr/NPVP的PMMA树脂试件,运用直接接触法、死/活菌染色法评估改性PMMA树脂的抗菌性能,通过WST-8试验及FTIR分别对改性PMMA树脂细胞毒性及转化率(DC)进行检测;树脂挠曲强度(FS)、挠曲模量(FM)及维氏显微硬度分别采用万能试验机及维氏硬度计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原位沉淀法成功合成了 AgBr/NPVP,其粒径大小为(30.86±1.46)nm。AgBr/NPVP 对 C.albicans ATCC90028 的 MIC 及 MFC 值均为250 μg/ml。Fe-SEM 示 C.albicans ATCC90028 与 1× MFC AgBr/NPVP 混悬液接触24 h后,正常细胞形态丧失,细胞完整性破坏,胞体皱缩、内陷,部分细胞裂解成碎片。PMMA树脂随AgBr/NPVP添加量的增加,抗菌活性不断增强,老化2周后,各组抗菌率均呈稳定趋势,0.3%组抗菌率达80%以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显示,改性PMMA树脂表面粘附及存活的细菌均较空白组少。根据ISO10993-5标准,改性PMMA树脂对人牙髓细胞(HDPCs)毒性较低。改性实验各组PMMA树脂聚合24 h后,DC均达70%以上。FS及FM值实验各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0.1%及0.2%组维氏硬度值与对照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当AgBr/NPVP添加量为0.3%时,其维氏显微硬度值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适量AgBr/NPVP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树脂对白色念珠菌ATCC90028具有一定抗菌作用,且对其细胞毒性及理化性能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甲基丙烯酸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发展备受挑战,为保留原有材料质轻、透光性好、刚性强、密度小等优点并改善其性能的缺陷,有机/无机纳米改性材料应运而生。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是一种由硅氧相间的核与有机基团的壳构成的纳米粒子,其拥有较低的表面能以及良好的耐热性,可作为一类新型的聚合物材料的基料。POSS依据Si原子上连接的有机官能团的活性,可通过聚合、接枝、表面键合及物理共混等多种方式引入聚合物材料中,使聚合物在力学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和磁性能等方面得到显着提升,从而在分子层面实现真正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基于此,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共水解法合成了七辛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_8~(MA/7O)-PO SS)和七异丁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_8~(MA/7i)-POSS)以及完全水解法合成了季铵碱POSS(POSS~-·8N~+(CH_3)_4),通过FT-IR、~1H-NMR、~(29)Si-NMR和MS的表征方法证实了叁种POSS具有实验预期的分子结构。从XRD图中可看出,T_8~(MA/7i)-POSS与POSS~-·8N~+(CH_3)_4都具有规整的晶体结构,且从TEM和SEM图可直观地看到T_8~(MA/7O)-POSS分子呈球形,T_8~(MA/7i)-POSS分子呈四角星形,POSS~-·8N~+(CH_3)_4分子呈扁球状。TGA测试结果表明了T_8~(MA/7O)-POSS与T_8~(MA/7i)-POSS均具备良好的热性能,而POSS~-·8N~+(CH_3)_4的热稳定性一般。(2)通过二次共聚的方法,以AIBN为引发剂,首先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合成预聚体,而后加入T_8~(MA/7O)-POSS,制备了一系列PMMA-co-T_8~(MA/7O)-POSS聚合物材料。FT-IR、~1H-NMR、XRD和XPS等表征手段表明POSS已与PMMA形成杂化的聚合物结构,且聚合物属于无定形态结构,内部含有C、O、Si叁种元素。断面SEM图可看出聚合物的冲击断裂面呈鳞片状断面,表面粗糙不平且内部包含颗粒状微结构;通过AFM测试发现,聚合物膜的平均粗糙度Ra和均方根粗糙度RMS均因POSS的加入受到影响。据TGA和DSC结果易知,经POSS改性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得以改善。聚合物的光学性能随着POSS含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当T_8~(MA/7O)-POSS含量为15%时,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对比T_8~(MA/7O)-POSS的含量为15%的一次共聚物与二次共聚物发现,虽然一次共聚物的热稳定性与Tg较高,但其力学性能及光学性能略有降低。(3)在引发剂BPO的作用下,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T_8~(MA/7i)-POSS合成预聚体,利用二次共聚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PMMA-co-T_8~(MA/7i)POSS聚合物材料。FT-IR、~1H-NMR、XRD和XPS证实PMMA分子链段中已接枝了POSS,且聚合物属于无定形态结构、不存在结晶现象,其内部包含C、O、Si叁种元素。SEM和AFM图分析可知,聚合物的冲击断面为明显的层状断裂面,表面含有微粒结构,表面粗糙度受到POSS加入的影响。TGA、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说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Tg得到提高;当T_8~(MA/7i)-POSS含量为9%时,力学性能最佳。然而透光性测试表明其光学性能因POSS加入略有下降。一次共聚时加入应用量为9%的T_8~(MA/7i)-POSS,与同含量的二次共聚物相比,一次共聚物的热稳定性与Tg明显升高,但光学性能与力学性能明显下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丙烯酸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1].陈颖,翟多多,李晓斌,胡程程,陈祥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铝颜料增强PVC树脂力学性能[J].现代化工.2019

[2].王笑鸽.基于官能化POSS改性聚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制备与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3].翟乐,吉海峰,姚艳梅,瞿雄伟.利用聚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氰酸酯树脂[J].材料导报.2019

[4].闫峰,沈一丁,马国艳,车二强,王云飞.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吸油树脂的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18

[5].雷忠春,陈丽华,孙万虹,雒晓芳,张文博.甲基丙烯酸树脂吸附微生物降解与演化石油烃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9

[6].卢新生,李榕,李娜,孙万军,龚彦强.淀粉/聚甲基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

[7].宋子强.聚乙二醇/磷酸酯/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8

[8].甘启茂,廉艳媛,杨伟光,肖婷婷,王莉.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硅树脂制备金属防腐涂层[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

[9].李洪峰,王德志,刘仲良,曲春艳,顾继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增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8

[10].张瑜.季铵盐包裹溴化银纳米复合物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树脂的基础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

标签:;  ;  ;  ;  

甲基丙烯酸树脂论文-陈颖,翟多多,李晓斌,胡程程,陈祥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