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分散作用论文-朱军峰,拓欢,王佩,王卓妮,李俊国

吸附分散作用论文-朱军峰,拓欢,王佩,王卓妮,李俊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分散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煤浆,分散剂,吸附,分散作用

吸附分散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军峰,拓欢,王佩,王卓妮,李俊国[1](2018)在《聚醚聚羧酸盐在煤粒表面的吸附与分散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与直链聚丙烯酸/苯乙烯磺酸盐(PAA-SS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8)比较,研究了梳型聚醚聚羧酸盐(PC-350)对彬长煤的成浆性能与其在煤粒表面的吸附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分散剂对煤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研究发现,直链型PAA-SSS以卧式吸附在煤粒上,吸附量和吸附速率最小,其通过静电斥力作用使浆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稳定性较差;NP-8通过单点尾式吸附方式,具有较大吸附量和较快吸附速率,但其降粘性能不好;梳型PC-350以梳型方式吸附,其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居中,而其成浆性能(分散降粘和稳定性)最好,其既具有离子型侧基的静电作用保证了分散降粘,又引入了聚醚亲水侧链空间位阻作用增加了浆体稳定.(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庞煜霞,李媛,周明松,陶家媛,高菲[2](2016)在《羧甲基化碱木质素对农药的吸附分散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羧甲基化碱木质素CML较磺化碱木质素(SAL)对农药具有更好分散性能的原因,测定了CML和SAL的亲水基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纯水在木质素涂层的接触角,发现CML的亲水性弱于SAL。对比了两种木质素分散剂在多菌灵颗粒上的吸附等温线,发现CML的吸附量比SAL大,并采用Langmuir、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可知CML的吸附能力大于SAL,说明木质素与农药之间的吸附可能以疏水吸附为主。进一步采用Gaussian模拟计算木质素分散剂与多菌灵的π-π吸附作用力,结果表明羧甲基化碱木质素更易与农药形成稳定π-π作用,进一步促进吸附。亲水性较弱的CML由于与农药具有更强的吸附亲和力,因而吸附量大,对农药颗粒Zeta电位的提高更大,从而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庞煜霞,贺政,邓永红,郭素芳,邱学青[3](2015)在《氨基磺酸系陶瓷分散剂在黑泥/水界面的吸附分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磺酸系陶瓷分散剂(ASP)与木质素磺酸钙(木钙)、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fdn)及磺化丙酮甲醛缩合物(saf)相比具有明显分散降黏效果。测定了四种分散剂在黑泥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及其对黑泥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ASP既有较大的饱和吸附量,又能提高黑泥颗粒的Zeta电位,通过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协同作用表现出优良的分散性能。通过加入脲、氯化钠及柠檬酸钠研究了ASP在黑泥/水界面的吸附作用力,发现吸附过程的主导作用力是络合作用,同时氢键吸附也是重要的吸附作用力。(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尹鹏,陈红平,刘新,周苏娟,王川丕[4](2013)在《5种分散吸附剂对茶叶乙腈提取液组分的吸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丙基乙二胺(PSA)、C18、石墨化炭黑(GCB)、氧化铝、弗罗里硅土对茶叶乙腈提取液组分(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咖啡碱和叶绿素)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C18和GCB显着降低茶叶乙腈提取液颜色深度;PSA对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50~200 mg PSA使提取液中茶多酚的含量下降了16.3%~67.7%,其它4种吸附剂使提取液中茶多酚的含量下降了0.33%~20.3%。GCB对提取液中的咖啡碱有较好的吸附效果,50~200 mgGCB使提取液中咖啡碱的含量下降了26.4%~68.2%,其它4种吸附剂使提取液中咖啡碱的含量下降了6.32%~28.6%。另外,PSA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对叶绿素b的吸附效果比叶绿素a明显。(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3年06期)

彭家惠,瞿金东,张建新,吴彻平,刘进超[5](2011)在《FDN在α半水脱硫石膏表面的吸附特性与分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仪、微电泳仪、X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FDN在α半水脱硫石膏表面的吸附特性、表面电化学性质及其对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α半水脱硫石膏对FDN吸附为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热为5.76kJ/mol,吸附层厚度为9nm;FDN为平躺吸附,吸附层空间位阻小,其分散作用主要依赖ξ电位的静电斥力,而ξ电位取决于FDN首层吸附量;α半水脱硫石膏水化很快,其水化产物覆盖对静电斥力有屏蔽效应,静电斥力分散作用的稳定性差,流动度经时损失较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季亚军,韦江雄,余其俊[6](2011)在《聚羧酸减水剂在不同胶凝材料上的吸附分散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在矿渣、粉煤灰及水泥上的吸附行为,并分析了聚羧酸减水剂在不同胶凝材料上的吸附量对其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在矿渣上的吸附量最低,但其较低的吸附量却显着的改变了矿渣浆体的流变特性,矿渣的掺入会一定程度降低聚羧酸减水剂的饱和点,并使得浆体容易出现泌水离析的问题。水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高于矿渣并与粉煤灰相近。粉煤灰的碳含量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的影响较大,同矿渣相比粉煤灰浆体表现出宾汉姆流体的性质,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较好。(本文来源于《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5-17)

朱明准[7](2009)在《聚羧酸梳型共聚物吸附分散性能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聚羧酸梳型共聚物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聚羧酸梳型共聚物用做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并对目前国内外在聚羧酸梳型共聚物吸附分散性能及机理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了系统的综述。(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09年29期)

刘勇[8](2008)在《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构效关系及吸附—分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PCs)是近年来建筑材料化学外加剂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PCs研究中几个关键问题包括:①含聚氧乙烯(PEO)长链的可聚合大单体的合成及质量控制;②聚合产物的分子量控制与测试表征方法以及减水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③PCs减水作用机理的实验支持和理论模型等。本文围绕上述叁个问题开展工作,包括以下叁个方面内容:(1)研究了聚乙二醇(PEG)与丙烯酸(AA)酯化反应所得酯化产物(PAE)的组成、结构以及酯化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①采用萃取分离方法对PAE中的单酯(MPAE)和双酯(DPAE)进行了分离提纯;②采用溴加成法测定不同温度下酯化反应体系双键的浓度变化;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了醇酸比、催化剂用量等酯化条件对酯化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反应条件只能影响酯化反应的快慢,MPAE和DPAE的相对含量只与酯化率有关,而不受反应条件的影响。该实验结果与PEG两端羟基具有同等反应活性和反应几率的模型所导出的结论一致;(2)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结合减水性能探讨减水剂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①采用体积排阻色谱(SEC)研究了聚合温度、pH值、引发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及残留单体的影响;②采用不同聚合条件得到的不同结构的减水剂进行性能测试探讨减水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n_(MAS)/n_(PAE)在2-3、n_(AA)/n_(PAE)在6~8、聚合温度80℃、引发剂用量在3%-4%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为1×10~4,聚合产物中的PEO、-COOH和-SO_3~-的基团搭配及基团密度较好,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3)通过研究水泥颗粒对PCs的选择性吸附、PCs对水泥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结合性能检测结果探讨了PCs各亲水基团的主导作用。结果表明,水泥颗粒对PCs吸附存在吸附平衡,且水泥颗粒优先吸附高分子量的减水剂分子;吸附量的随着A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zeta电位随A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MAS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zeta电位的增加有利于水泥颗粒的稳定分散,但是并非分散水泥颗粒的主导作用;PEO侧链通过水合作用形成伸展于水相中的体积较大的棒状结构,对水泥颗粒的分散起空间位阻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徐晓蜀[9](1993)在《高分子在胶体氧化物磁粉上的吸附行为界面相互作用与分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光谱分析方法测定了硝酸纤维素、聚氨酯、酚氧树脂等粘合剂树脂以及有机磷,卵磷脂分散剂在胶体磁性氧化物粉上的吸附等温线,硝酸纤维素和聚氨酯表现出与其它材料极其不同的吸附行为。钴改性的氧化铁粉影响了这些大分子的吸附能力,用适当的表面活性化合物处理磁粉改进了硝酸纤维素和聚氨酯二者的吸附作用。粘合剂树脂(例如硝酸纤维素)的吸附行为不仅与磁粉、粘接剂所制成的研磨料的流变特性紧密相关,而且也与该研磨料涂层的磁特性紧密相关,这表明大分子在颜料粒子上的吸附行为能强烈影响微粒间相互作用和分散质量,粘结剂树脂的存在并不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能力,但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却降低了粘结剂树脂的吸附水平。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表面活性剂(例如本工作应用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聚合物材料在固体表面上吸附的机理,以甲苯作为溶剂时比用四氢呋喃或四氢呋喃与环已酮的混合物作为溶剂更有利于这些大分子的高水平吸附,本研究中的粘结剂树脂、硝酸纤维素,酚氧树脂聚合物以及聚氨酯是酸性的,而氧化铁则具有酸碱两性,这些大分子在颜料微粒上的吸附可按Fowks“酸-碱”作用概念来理解。(本文来源于《磁记录材料》期刊1993年02期)

吸附分散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揭示羧甲基化碱木质素CML较磺化碱木质素(SAL)对农药具有更好分散性能的原因,测定了CML和SAL的亲水基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纯水在木质素涂层的接触角,发现CML的亲水性弱于SAL。对比了两种木质素分散剂在多菌灵颗粒上的吸附等温线,发现CML的吸附量比SAL大,并采用Langmuir、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可知CML的吸附能力大于SAL,说明木质素与农药之间的吸附可能以疏水吸附为主。进一步采用Gaussian模拟计算木质素分散剂与多菌灵的π-π吸附作用力,结果表明羧甲基化碱木质素更易与农药形成稳定π-π作用,进一步促进吸附。亲水性较弱的CML由于与农药具有更强的吸附亲和力,因而吸附量大,对农药颗粒Zeta电位的提高更大,从而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分散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朱军峰,拓欢,王佩,王卓妮,李俊国.聚醚聚羧酸盐在煤粒表面的吸附与分散作用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8

[2].庞煜霞,李媛,周明松,陶家媛,高菲.羧甲基化碱木质素对农药的吸附分散作用机理[J].化工学报.2016

[3].庞煜霞,贺政,邓永红,郭素芳,邱学青.氨基磺酸系陶瓷分散剂在黑泥/水界面的吸附分散作用[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5

[4].尹鹏,陈红平,刘新,周苏娟,王川丕.5种分散吸附剂对茶叶乙腈提取液组分的吸附作用研究[J].分析试验室.2013

[5].彭家惠,瞿金东,张建新,吴彻平,刘进超.FDN在α半水脱硫石膏表面的吸附特性与分散作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

[6].季亚军,韦江雄,余其俊.聚羧酸减水剂在不同胶凝材料上的吸附分散作用研究[C].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7].朱明准.聚羧酸梳型共聚物吸附分散性能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J].科技资讯.2009

[8].刘勇.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构效关系及吸附—分散作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

[9].徐晓蜀.高分子在胶体氧化物磁粉上的吸附行为界面相互作用与分散特性[J].磁记录材料.1993

标签:;  ;  ;  ;  

吸附分散作用论文-朱军峰,拓欢,王佩,王卓妮,李俊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