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世行贷款发展林业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周瑞[1](2020)在《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自1985年至今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成就与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明未来我国世行贷款项目的发展方向。
孙岱玉[2](2020)在《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山东省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为研究对象,从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两个层面,研究分析了此类世行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过程,以及项目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路径,探索提出了其对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和建议。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项目选定、准备、预评估/评估、谈判、实施、后评价等六个阶段。在项目选定阶段,项目的迫切性、知名度、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是世行考虑的主要因素。准备、评估、谈判阶段,是获得世行贷款批准的关键环节,也是项目实施前的必要准备环节。实施阶段,世行定期对项目的管理和质量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在这一过程中世行提供人员培训和派遣管理人员与顾问等援助。后评价阶段,根据实际执行费用和有关业务费用及预期收益,重新估计经济利润回收率,从而为以后的类似项目积累经验教训并提供参考依据。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在内部控制、世行检查团控制、世行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控制等方面,体现出世行项目特有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路径,对于探索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质量管理,颇有启发。内部控制主要从健全管理执行体系,加强合同、采购与资金管理,进行安全保障管理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监督机构分内部监督机构和外部监督机构,内部监督机构主要是各项目中聘用的监理公司,监理工作从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开始,贯穿整个工程。外部监督机构主要是世行代表团,对项目的工程、采购、财务、安保等进行全过程管理,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建议,不断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的经验做法,对于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作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有PPP模式、奖励型众筹模式、非营利基金模式、创新信贷模式、产权合作开发模式、组合融资模式等六种方式,当下中国有不少有益尝试,但在实际实施中存在投资回报率低、房屋产权复杂、政策法规约束多、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论文结合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的经验,提出了实行项目全周期管理、实行项目质量控制、成立多方参与的管理监督机构、积极制定保护政策、实施基金支持等对策和建议。
袁玉玫[3](2020)在《乌鲁木齐市建设行业与世界银行合作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建设美丽中国,要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战略,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理念,要加快边疆发展。新疆是“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区,作为“桥头堡”的乌鲁木齐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继续促进乌鲁木齐市建设行业与世界银行在基础设施、绿色、节能减排等方向的合作,来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发展服务,促进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促进乌鲁木齐建设行业与世界银行合作力度,拓展合作方向;并为建设行业正在实施和以后的世界银行贷赠款项目、与其它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项目及其它行业相关类型项目提供借鉴,使政府及行业相关部门能从与世界银行合作项目的实施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进而转变城市管理理念,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本研究以乌鲁木齐建设行业承担的世行贷赠款项目为案例,对乌鲁木齐市建设行业与世界银行合作管理现状为研究,先归纳总结管理中的特点和优点,再从建设内容及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沟通协调、目标管理,制度架构、管理机构及人员、理念更新等方面着眼,发现管理过程、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和管理理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国内和世行关注的重点不同,前期设计科学性不够、论证不足,绩效评价和沟通协调制度有待完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稳定有效的合作制度,机构和人员设置有待完善,合作理念未能与世行协调同步等。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与世界银行进行合作时,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首先应通过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和项目储备库制度、重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并提高风险意识来加强合作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与世界银行有效衔接;其次,要完善合作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在加强合作顶层设计的同时,继续进行组织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第三,要重视世行的合作宗旨和发展战略,认识到贷赠款的作用除了弥补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足外,要以项目为平台进行知识分享与合作,加大知识合作成果的推广力度,具有积极意义的是要优化合作模式来拓展合作空间。
李建民[4](2020)在《世界银行与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文中指出1988年,中国政府学习借鉴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促进农业发展的管理理念和做法,集中一部分财力,通过项目建设改造特定区域内的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由此开始了中国农业综合开发事业。1998—2020年,中国农业综合开发还利用世行贷款资金8亿美元,实施了4个农业发展项目;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500万美元,以世行项目为平台,实施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
山西省财政厅国际处[5](2019)在《世界银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恢复林业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摘要》文中提出一、项目概要(一)项目背景为了进一步发展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保障我国的国土生态安全,2003年国家林业局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申请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中国人工林资源培育项目"建设项目的意向(林函计字[2003] 91号)。此后,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并根据国家发改委
吴静[6](2018)在《我国林业绿色信贷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能产生环境效益并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于20世纪末提出,并得到国际组织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已成为国际金融业普遍遵循的行业准则。我国政府也将发展绿色金融体系作为我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方针。林业在绿色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主体角色,林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以世界银行等为主的一批国际金融机构林业绿色信贷项目实施推动了我国林业的发展,但目前林业绿色信贷在我国尚未得到大多数国内金融机构的支持,该领域存在着配套法律制度薄弱、政策标准不统一、外部监督不足等问题。本文采用SWOT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林业绿色信贷政策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林业绿色信贷的内涵和政策现状,对我国林业绿色信贷进行SWOT可行性分析,探讨林业绿色信贷政策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我国林业绿色信贷政策的战略选择。在比较国内外林业绿色信贷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林业绿色信贷的环境与社会标准,借鉴世界银行林业贷款实施项目的经验,为完善我国林业绿色信贷政策制度提出政策建议。(1)在分析我国绿色金融与绿色信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分析并界定了适用于中国语境的林业绿色金融及林业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与内涵。林业绿色信贷指的是在林业发展中本着从保护林业资源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对符合环境社会监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的信贷提供金融支持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活动。相对于常规的林业信贷,林业绿色信贷核心就是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权利的有关要求纳入到金融业的信贷核算与决策之中,以支持可持续林业的发展。(2)基于SWOT分析,提出我国林业绿色信贷政策机制发展的可行性和战略选择。文章认为我国林业绿色信贷政策的优势主要是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林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主要为林业绿色信贷政策体系不完善,未建立统一有效的政策标准,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以及未建立林业绿色信贷激励机制;机遇主要为国际社会绿色金融发展的大趋势,银行信贷结构的转型,生态保护的日趋重视;挑战为林业产业有较高的风险,金融机构的经济目标与社会责任的矛盾,林业保险发展落后。并据此分析其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提出我国现阶段林业绿色信贷战略选择应选择劣势—机会(WO)战略组合,完善林业绿色信贷政策法律制度,建立统一的林业绿色信贷标准,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3)对主要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情况以及林业绿色信贷政策的相关要求,提出我国林业绿色信贷的标准和实施路径。所提出的8个环境与社会绩效标准包括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劳工权利、当地社区权利、文化遗产的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林地权属以及利益方参与和协商机制,政策实施途径包括建立科学的评级方法、引入第三方合作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等。(4)对世界银行林业综合发展项目的案例实践研究表明,林业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在我国是可行的,有利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生态林的修复、多功能人工林的营造,并保障了当地居民的权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值得我国其它银行借鉴与参考。(5)综合以上研究,讨论提出了我国林业绿色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规范政策标准体系、建立林业信贷激励机制、完善林业信贷监督体系、加大林业信贷产品的开发创新以及规避林业产业的风险等。
刘刚,何莹,杜群[7](2017)在《浙江林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总结浙江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林业项目的实践历程和主要成效,分析当前新常态下开展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合国内政策为今后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提出了建议。
中咨协会政策研究部[8](2017)在《201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表彰和奖励在我国工程咨询业务中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全国工程咨询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投资决策和经济建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评奖工作。经单位申报、预审单位初评、组织专家集中评审和集中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上海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专题研究报告》等
张斌杰[9](2016)在《安徽省林业世行五期项目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银行林业综合发展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是我国与世界银行合作的林业项目的第五期工程,项目在建设内容上与前几期相比有了新的特点,不再营造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而是营造多功能人工林和实施生态恢复,目的是实现林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世行项目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意义、目标和组织领导上具有高度的符合性和一致性,项目的内容和措施对林权改革具有明显的支持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地区林业发展的特殊性,想要通过世行项目完美推进林权改革和林业发展还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安徽省于2011年正式启动该项目,项目总投资为2.99亿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2200万美元。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不仅引进了资金,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前沿的科技技术以及成熟的管理模式。这些知识合作,为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难题提供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和林业世行项目不断引进的大环境下,对“林业综合发展项目”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价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对安徽省林改情况和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深入调查,以及对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相关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林业综合发展项目”对林权改革支持效果的调查分析,结合项目的实施过程和项目社会经济成果监测数据,从宏观角度对项目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后以宁国市4位项目不同利益群体代表农户为案例,从林改后林农林业经营需求和项目对需求供给的角度,定性分析了项目对不同利益群体农户的影响情况,从而发现了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项目区调查问卷数据和项目社会经济成果监测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可知,世行项目对林权改革有很好的支持作用并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项目的社会经济影响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林权证的发放,加快了林改进程;提高了农户对林改的认知度,促进了配套改革;减少了林权纠纷,促进了乡村和谐;项目提高了林农林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增强了林农经营意愿;促进了项目区经济发展,缓解了当地劳动力出路问题;培养了林农的生态建设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提升了项目区林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了当地的科技进步。(2)基于项目实施对农户收入影响的计量经济分析可知,资金扶持、教育及培训、技术服务等项目政策对林农收入的增加具有显着的影响效果,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与其它影响林农收入变化的变量相比,资金扶持对林农收入增加的影响程度更加明显,而参加合作社对林农收入増加的影响不显着。(3)通过对宁国市的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不同利益群体农户对世行项目有着不同的观点,世行项目对不同利益群体农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基于对宁国市项目不同利益群体农户的案例分析可知,世行项目的实施不只是存在效益,同时也潜在着一些问题。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项目实施主体存在偏差,大农户与小农户的发展机会不同。其中,相关政府机构更偏向于大农户或农业企业;项目资金未能有效满足农户的需求;项目生态保护目标与农户经济收益目标相矛盾等。本研究釆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项目政策对农户的影响程度,同时运用利益群体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村级社区内的农户划分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了解了不同利益群体农户对项目的观点看法,选择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农户作为案例,分析了项目对不同利益群体农户的影响情况,在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
杜萌[10](2015)在《邯郸市世行贷款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中国林业项目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实施过程和结果分析中发现,林业项目管理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宏观上分析,林业项目缺少科学的规划设计,政府各级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联动,没有建立起多元投资和项目管理的机制措施。从微观上分析,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林业发展的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的质量、进度、资金控制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障。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林业项目管理模式,不仅关系着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邯郸市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建设,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帮助项目区农民增收,而且建立起现代林业管理思想和理念,对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并对这些模式的特点和优劣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结合邯郸市林业现状,从项目管理内容、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邯郸市林业项目管理问题的成因。同时,对邯郸市1-4期世行项目的概况和成效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邯郸市林业发展实际,文章运用项目管理相关理论,构建了世界银行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对世行项目管理模式的任务目标、基本方法和运行流程、组织形式,运行程序、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研究。最后,文章围绕实现项目管理职能的目标,对邯郸市世行项目管理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世行项目在管理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创新之处,并结合该模式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二、利用世行贷款发展林业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世行贷款发展林业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及变化趋势 |
2 建设成就与经验总结 |
2.1 项目建设主要成就 |
2.1.1 弥补了项目区资金不足 |
2.1.2 引领了项目区创新示范 |
2.1.3 促进了项目区农民脱贫 |
2.1.4 增加了项目区木材储备 |
2.1.5 推动了项目区持续发展 |
2.2 项目建设经验总结 |
2.2.1 坚持项目资金来源多元化,建设内容多样化 |
2.2.2 坚持科学管理,善于发掘项目的附加价值 |
2.2.3 统筹好内外资调配,充分利用好两方面的资源 |
2.2.4 建立科学的评估监测体系,注意防范项目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风险 |
2.2.5 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 |
2.2.6 社区广泛参与,强调和谐发展 |
3 林业利用国际贷款面临新机遇 |
3.1 合作角色发生变化,贷款项目从资金合作向全方位合作转变 |
3.2 合作对象发生变化,贷款项目合作对象从传统的二元化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
3.3 合作目标发生变化,林业贷款项目从解决我国国内发展问题向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转变 |
4 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 |
4.1 实现“四个转变” |
4.2 把握好四个重点环节 |
5 进一步优化林草项目管理的思考 |
5.1 进一步支持中央打捆实施林草生态建设项目 |
5.2 加强林草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项目顶层设计 |
5.3 加大对林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中央统借统还支持力度 |
(2)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世行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
二、世行贷款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文献综述 |
三、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本文创新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路径与框架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三、论文框架 |
第五节 相关概念及数据来源 |
一、世行 |
二、项目管理 |
三、质量控制 |
四、社会资本 |
五、数据来源 |
第二章 世行贷款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
第一节 世行与我国及其他国家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 |
一、世行支持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阶段 |
二、世行与其他国家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 |
第二节 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组织实施 |
一、项目简介 |
二、项目组织实施 |
第三节 世行项目周期管理及节点分析 |
一、项目周期管理 |
二、项目关键节点分析 |
第三章 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的质量控制 |
第一节 内部控制 |
一、管理执行体系 |
二、合同、采购与资金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
三、安全保障管理 |
四、文物保护专业控制 |
五、国际咨询监理 |
六、可持续性控制 |
第二节 世行代表团控制 |
一、世行代表团概况 |
二、世行代表团评价与反馈 |
三、世行代表团工作成效及不足 |
第三节 世行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控制 |
一、与文物部门的合作与控制 |
二、与其他部门及社会公众的合作与控制 |
第四章 世行贷款项目启示下的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
第一节 来自世行贷款项目的启示 |
一、来自项目管理的启示 |
二、来自质量控制的启示 |
第二节 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与实践探索 |
一、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 |
二、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
三、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问题 |
四、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乌鲁木齐市建设行业与世界银行合作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世界银行 |
2.1.2 建设行业 |
2.1.3 乌鲁木齐市建设行业与世界银行合作管理 |
2.1.4 绩效评价 |
2.1.5 公共产品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3 目标管理理论 |
第3章 乌鲁木齐建设行业与世界银行合作现状 |
3.1 合作项目概述 |
3.1.1 世行贷款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 |
3.1.2 世行贷款乌鲁木齐集中供热节能改造项目 |
3.1.3 世行贷款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二期 |
3.1.4 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EF) |
3.2 合作管理的机构 |
3.3 合作管理的流程 |
3.4 合作管理的制度 |
3.5 合作管理的效果 |
第4章 乌鲁木齐建设行业与世界银行合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1 项目合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1.1 项目建设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
4.1.2 合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1.3 合作方向中存在的问题 |
4.1.4 项目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4.2 合作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4.2.1 管理架构及制度建设中的问题 |
4.2.2 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中的问题 |
4.2.3 部门沟通协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2.4 队伍管理及人员素质的问题 |
4.3 管理理念中存在的问题 |
4.3.1 “重资轻智”现象普遍 |
4.3.2 合作理念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乌鲁木齐建设行业与世行合作管理中存在问题成因 |
5.1 对世行项目管理特点认识不够,与世行合作经验不足 |
5.1.1 与世行要求的重点不同 |
5.1.2 与世行合作前期设计科学性不够,论证不足 |
5.1.3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
5.1.4 绩效评价设计有局限,未充分发挥作用 |
5.2 合作机制不完善 |
5.2.1 缺乏完善有效的合作管理制度 |
5.2.2 机构权责配置和人员设置不科学 |
5.2.3 沟通协调制度有待加强 |
5.2.4 未建立起有效的项目储备制度 |
5.3 国内合作管理理念未能与世行协调同步 |
第6章 完善乌鲁木齐建设行业与世行合作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合作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与世行有效衔接 |
6.1.1 重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
6.1.2 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 |
6.1.3 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
6.1.4 完善合作项目储备库和滚动计划 |
6.2 健全合作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
6.2.1 加强合作顶层设计,提升统筹力度 |
6.2.2 加强组织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 |
6.3 更新合作理念,拓展合作空间 |
6.3.1 探索合作新模式,拓展合作空间 |
6.3.2 加大知识合作成果的推广力度 |
第7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世界银行与中国农业综合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综合开发世行项目基本情况 |
二、世行对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和影响 |
三、世行与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制度创新 |
四、对世行与中国农业合作的几点建议 |
(5)世界银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恢复林业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项目概要 |
(一)项目背景 |
(二)项目目标 |
(三)项目内容 |
(四)项目实施情况 |
1. 实施机构 |
2. 实施周期 |
3. 实施地点 |
4. 实施过程和结果 |
二、绩效评价概述 |
(一)绩效评价的目的 |
(二)绩效评价框架的设计 |
(三)绩效评价方法 |
三、评价结论与绩效分析 |
(一)相关性 |
(二)效率性 |
(三)效果性 |
(四)持续性 |
四、经验、问题和建议 |
(一)经验 |
1. 推进了林业创新。 |
2. 促进了林农增收。 |
3. 改善了生态环境。 |
4. 培养了管理人才。 |
(二)问题 |
1. 项目区造林模型比较复杂,相对难度较大。 |
2. 项目前期准备长。 |
3. 后续管理内劲不足。 |
(三)建议 |
1. 建议优化造林模型,正确处理经济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
2. |
3. 建议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能用”的原则。 |
4. 建议要出台“后续管理,市场培育”的政策。 |
5. 建议要加快“实用技术,管理制度”的吸收。 |
(6)我国林业绿色信贷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理论基础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理论基础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林业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实践 |
2.1 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实践 |
2.1.1 绿色金融在国际上的发展 |
2.1.2 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
2.2 林业绿色金融与林业信贷 |
2.2.1 国际林业绿色金融与信贷 |
2.2.2 国内林业绿色金融与信贷 |
2.3 林业绿色信贷的界定 |
2.3.1 林业绿色信贷的概念 |
2.3.2 林业绿色信贷与林业信贷的区别 |
第三章 我国发展林业绿色信贷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
3.1 我国林业绿色信贷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3.1.1 我国林业绿色信贷的优势分析 |
3.1.2 我国林业绿色信贷的劣势分析 |
3.1.3 我国林业绿色信贷的机遇分析 |
3.1.4 我国林业绿色信贷的挑战分析 |
3.2 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选择 |
3.3 小结 |
第四章 林业绿色信贷的标准制定 |
4.1 主要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政策的比较 |
4.1.1 全球金融机构概况 |
4.1.2 绿色信贷政策的比较分析 |
4.2 主要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标准的比较分析 |
4.3 我国林业绿色信贷的标准制定 |
4.3.1 我国林业绿色信贷标准制定的原则 |
4.3.2 我国林业绿色信贷环境与社会标准 |
4.4 林业绿色信贷环境与社会标准的实施路径 |
4.4.1 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 |
4.4.2 引入第三方合作机制 |
4.4.3 建立科学的林业绿色信贷标准评级方法 |
4.4.4 加大绿色信贷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
4.5 小结 |
第五章 林业绿色信贷政策的案例研究——以世界银行林业综合发展项目为例 |
5.1 林业综合发展项目及案例点概况 |
5.2 林业综合发展项目的林业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
5.3 林业综合发展项目的主要问题与借鉴 |
第六章 结论、讨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讨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7)浙江林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浙江省林业外资项目实施成效 |
1.1 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 |
1.2 世界银行贷款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项目 |
1.3 世界银行贷款林业综合发展项目 |
2 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 |
2.1 取得成效 |
2.1.1 拓宽了林业投融资渠道 |
2.1.2 促进了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
2.1.3 提高了当地林农收入 |
2.1.4 提升了林业经营管理水平 |
2.2 存在问题 |
2.2.1 外资项目管理队伍十分薄弱 |
2.2.2 基层林业部门利用外资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
2.2.3 外资项目还贷机制不够健全 |
3 建议 |
3.1 紧紧围绕林业中心工作做好外资项目管理 |
3.2 充分调动县级林业部门实施项目的积极性 |
3.3 切实加强外资项目管理队伍常态化 |
3.4 积极开展还贷保障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
(9)安徽省林业世行五期项目社会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研究的基础及相关基本概念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经济学相关理论 |
2.1.2 社会学相关理论 |
2.2 数据资料和经验方面的基础 |
2.3 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 |
2.3.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2.3.2 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
3 安徽省林业及项目概况 |
3.1 安徽省林业概况 |
3.2 世行项目概况 |
3.2.1 项目总体概况 |
3.2.2 项目实施概况 |
3.3 项目对林改支持概况 |
4 项目社会经济影响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 项目促进了林权证的发放,加快了林改进程 |
4.2 项目提高了林改的认知度,促进了配套改革 |
4.3 项目实施减少了林权纠纷,促进了乡村和谐 |
4.4 项目提高了林农林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增强了林农经营意愿 |
4.5 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缓解了劳动力出路问题 |
4.6 项目提高了林农的生态建设意识,增强了林农的环境保护观念 |
4.7 项目提升了当地林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 |
5 项目社会经济影响的计量分析 |
5.1 指标体系的选择 |
5.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5.2.1 数据来源 |
5.2.2 研究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6 项目社会经济影响的案例分析 |
6.1 宁国市林业总体概况 |
6.2 宁国市林改概况 |
6.3 宁国市世行项目实施概况 |
6.4 案例分析 |
6.4.1 案例农户基本信息 |
6.4.2 农户林权改革后基本情况 |
6.4.3 世行项目对农户支持情况 |
6.5 不同利益群体农户的观点分析 |
6.6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
6.7 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
6.7.1 项目实施主体存在偏差,大农户与小农户的发展机会不同 |
6.7.2 项目资金未能有效满足农户需求 |
6.7.3 项目生态保护目标与农户经济收益目标相矛盾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解决项目主体偏差问题的建议 |
7.2.2 解决项目资金不足问题的建议 |
7.2.3 解决项目与农户目标矛盾问题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邯郸市世行贷款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简介 |
2.1 项目管理概述 |
2.1.1 项目 |
2.1.2 项目管理 |
2.1.3 项目管理模式 |
2.1.4 常见项目管理模式 |
2.2 林业项目管理简述 |
2.2.1 概念 |
2.2.2 特征 |
2.2.3 林业项目管理模式 |
2.2.4 项目管理模式比较 |
第三章 邯郸市世行林业项目实践现状 |
3.1 邯郸市林业现状 |
3.2 林业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3.3 世行项目建设概况 |
3.4 世行项目建设成效 |
第四章 邯郸市世行林业项目管理模式构建 |
4.1 任务目标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
4.2 世行林业项目管理模式流程 |
4.3 世行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 |
4.3.1 组织形式 |
4.3.2 运行程序 |
4.3.3 管理机制 |
4.3.4 管理制度设计 |
4.4 世行林业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
第五章 邯郸市世行贷款林业项目管理模式实施 |
5.1 世行林业项目管理模式的运行 |
5.1.1 人员管理 |
5.1.2 计划管理 |
5.1.3 财务管理 |
5.1.4 物资管理 |
5.1.5 质量管理 |
5.1.6 技术管理 |
5.1.7 监测评价 |
5.1.8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
5.2 世行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
5.2.1 参与式营林 |
5.2.2 合同制造林 |
5.2.3 开放式管理 |
5.2.4 报账式财务管理 |
5.2.5 注重综合效益 |
5.2.6 强化科技支撑 |
5.3 邯郸市世行林业项目启示 |
5.3.1 科技含量高 |
5.3.2 可行性强 |
5.3.3 管理科学规范 |
5.3.4 采购监管严格 |
5.3.5 注重技术创新和技术培训 |
5.4 有待改进之处 |
5.4.1 项目审批时间过长 |
5.4.2 国内配套资金不足 |
5.4.3 人员素质不高 |
5.4.4 业务培训不到位 |
5.5 几点建议 |
5.5.1 加强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降低风险 |
5.5.2 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
5.5.3 增强安全意识,规范贷款财务管理 |
5.5.4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
5.5.5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机构管理水平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利用世行贷款发展林业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与思考[J]. 周瑞. 林业科技通讯, 2020(10)
- [2]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研究[D]. 孙岱玉. 山东大学, 2020(12)
- [3]乌鲁木齐市建设行业与世界银行合作管理研究[D]. 袁玉玫. 新疆大学, 2020(07)
- [4]世界银行与中国农业综合开发[J]. 李建民.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0(05)
- [5]世界银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恢复林业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摘要[J]. 山西省财政厅国际处. 山西财税, 2019(08)
- [6]我国林业绿色信贷标准研究[D]. 吴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01)
- [7]浙江林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 刘刚,何莹,杜群. 中国林业经济, 2017(06)
- [8]201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J]. 中咨协会政策研究部. 中国工程咨询, 2017(12)
- [9]安徽省林业世行五期项目社会经济影响研究[D]. 张斌杰.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6)
- [10]邯郸市世行贷款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 杜萌.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