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公会镇尚德初级中学5428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体差异,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自然、社会”这样的无字书。从而使学生养成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走进阅读的殿堂。

关键词:情感体验个体差异阅读方法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思想家、文学家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辉煌的篇章。每一个篇章都透露出生命的灵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思考人生,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探寻生命的价值,进而能够升华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提升生命的内涵。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之一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注重的。而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而是逐渐达到的,要提高阅读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俗话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一不说明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而受升学率的影响和功利心的驱使,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当中,有的老师把生动活泼的阅读教学变成了支离破碎的讲解;有的老师太注重阅读方法,而不去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有的老师干脆把一些阅读方法归纳成所谓的“做题公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埋头训练,不一而足。他们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能提高、成绩没能增长,反而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谓是贻害无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当然,阅读也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而自主阅读离不开学生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注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去打动学生,从而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多举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提高能力、受到熏陶;再次,教师要蹲下身来与学生心贴心地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打成一片,从而成为他们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这样,学生怎能不喜欢你的课,乃至你的人呢。

二、加强“读”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多读书不仅能增加阅读知识,更能培养阅读能力。而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多讲少读”或“只讲不读”的现状,这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变这一现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对提高阅读能力是起着积极作用的。一般阅读课文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来读。例如七年级下册课文《丑小鸭》,第一步,整体阅读。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利用看拼音、查字典自学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读后梳理字音,集体订正较难读的“嫉妒”、“丑陋”、“讪笑”、“气势汹汹”等词,发现错误,立刻纠正。第二步,感知性读。默读课文,粗知大意。让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第三步,理解性读。引导学生逐段逐句精读课文,理解思想内容。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老师问:“它们是怎样欺负丑小鸭的?把文中有关的词划下来。”学生找出“咬”、“啄”、“讨厌”三个词,先指导读词,理会词义,再指导读句,读出重点词的重音。第四步,欣赏性读。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再如《丑小鸭》在花园的一部分,在读词读句的基础上,把丑小鸭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善良、美好的心境读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主题: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印证了阅读的三个环节,即浏览、细读、品读的过程。

三、把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阅读方法灵活运用的程度。阅读精美文章,首先,确定文体。其次,根据文本特点理解内容。譬如初一年级主要以学习记叙性的文章为重点。对记叙文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时,首先要理清记叙的内容,我送木雕——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我去万芳家要木雕——万芳把木雕还给我。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理解文章内容。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提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再次,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譬如阅读分析议论文时,要抓住中心段、中心句等形式来理解其内容。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此外,还可以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方法,阅读时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了。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注重的。这一要求明显体现于现行语文教材中,现行教材除课本内设置了大量的自读篇目外,还配备了一套课外自读课本,并且还有许多推荐阅读篇目。由此我们不难知道,新的大纲、新的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之事。

1.以课堂为渠道,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课堂教学从当前来讲,还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讲练结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的讲应是精讲,是为教给学生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而讲;学生的练习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而练,是用以培养阅读能力的。因此,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注意给学生的自读(或课外阅读)做示范,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一般情况下,朗读课文、识别字词、句子分析、结构特点等,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做。

2.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文章、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注重课堂教学,用好课本。课堂是获取阅读知识、方法的主阵地。学生要从教师的上课中学习分析文章的方法,并通过课文的阅读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明确阅读目标,学会选择。就初中学生的特点而言,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适当指导,为学生确定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选择有益的书籍供学生阅读,从而逐步形成学生有目的、有选择阅读的习惯。

五、发挥网络阅读优势,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网上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中学生对此尤感兴趣。我们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网上学语文,发挥网络阅读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网络文学具有传统阅读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它的广博性、交互性、简捷性、新颖性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图文并茂,丰富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又使读者感到信息的接受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更妙的是,它解决了传统阅读无法解决的问题——少慢差费,丰富了阅读量,促进了快速高效阅读能力的养成。

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告诫学生切不可把“漫不经心”、“无所用心”当作一种自由,要加强自律,增强价值判断。教育学生在进行网页浏览之前,必须有一定的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的目标意识。多问自己:我为什么读?想从中得到什么?想学到什么新信息?怎样才能使阅读有一定的方向,尽可能快地找到积极信息,避开无关信息的干扰,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化“魔鬼”为“天使”?同时,由于普通文本的课外读物,知识量、信息量受纸张、版式、刊期以及图书价格等客观物质条件限制,学生阅读收益是有限的。而网络的信息是海量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网成为学生课外博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起课内课外,促进学生的语文课内的学习。

总之,教师一定要克服“一切为了考试”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改变传统的呆板的阅读教学模式,把阅读空间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一辈子而非一阵子,从而使学生高高兴兴地走进阅读的殿堂,让他们在书海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参考文献

[1]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田小禾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策略——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