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论文-杨丹

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论文-杨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味子颗粒,CAF化疗方案,乳腺癌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杨丹[1](2019)在《五味子颗粒联合CAF化疗方案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五味子颗粒联合CAF化疗方案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影响。方法将68例乳腺癌MRP阳性表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AF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五味子颗粒联合CAF化疗方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化疗效果、生存情况、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MRP逆转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MRP水平接近,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增高,组间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逆转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味子颗粒联合CAF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MRP阳性表达患者疗效确切,可显着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MRP诱导的肿瘤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付乃洁[2](2018)在《角蛋白18在BCRP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和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两大重要因素。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的过度表达和/或外排功能增强是MDR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MDR的乳腺癌细胞存在更强的迁移/侵袭能力。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在MDR、迁移、侵袭和干细胞特性方面尤为明显。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表达下调是EMT的标志之一,在肿瘤诊断、乳腺癌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中的作用及主要机制,国内外报道甚少。本研究以人乳腺癌敏感株MCF-7和MX诱导的、BCRP高表达的耐药株MCF-7/MX为细胞模型,旨在探讨MDR细胞异常转移的主要机制,主要就CK18在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方法:1.MTT实验测定MCF-7、MCF-7/MX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Western blot测定BCRP等耐药蛋白在MCF-7和MCF-7/MX细胞的表达差异。2.Real time-qPCR、Western blot测定MCF-7、MCF-7/MX细胞CK18表达差异。3.ShRNA靶向干扰MCF-7细胞CK18表达,采用Real time-qPCR、Western blot检测CK18表达下调程度,筛选出两株干扰程度不同的单克隆细胞株。4.MTT实验测定MCF-7、单克隆细胞株及阴性对照细胞株对不同化疗药物耐药差异;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细胞BCRP表达差异。5.显微镜观察上述五种细胞形态变化;Transwell迁移及侵袭、细胞-基质粘附实验测定其迁移、侵袭及细胞-粘附能力;RT-PCR、Western blot测定其EMT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6.RT-PCR、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 65(nuclear factor-κB 65,NF-κB p65)、Snail、Claudin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1.MCF-7/MX细胞的MDR表型由BCRP介导。与敏感株MCF-7相比,MCF-7/MX对多种化疗药物显着耐药(P<0.001),BCR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2.MCF-7/MX细胞在形态与功能上均发生了EMT。MCF-7细胞呈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而MCF-7/MX细胞呈间质细胞表型。与MCF-7细胞相比,MCF-7/MX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着增强(P<0.001),细胞-基质粘附能力减弱(P<0.001),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01),间质特异蛋白N-cadherin和vimenti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01)。3.CK18参与了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与MCF-7细胞相比,MCF-7/MX细胞的CK18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01)。ShRNA靶向干扰CK18表达,与亲本MCF-7细胞相比,阴性对照MCF-7/siNC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着性(P>0.05),BCRP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CK18下调组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明显下降(P<0.01),BCRP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4.下调CK18表达可促进MCF-7细胞发生EMT。MCF-7/siNC上皮细胞特征明显,而CK18下调组间质细胞特征明显。与MCF-7细胞相比,MCF-7/siN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细胞-基质粘附能力、EMT标志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而CK18下调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1),细胞-基质粘附能力减弱(P<0.001),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间质特异蛋白(N-cadherin、vimentin)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显着增强(P<0.01)。5.CK18可能通过EMT经NF-κB/Snail和NF-κB/Claudin1通路调控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与MCF-7相比,MCF-7/si NC细胞中NF-κB p65、Snail、Claudin1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CK18下调组细胞中上述基因水平及蛋白表达均显着增加(P<0.05)。结论:1.CK18参与了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2.CK18可能通过EMT经NF-κB/Snail和NF-κB/Claudin1通路调控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6-03)

魏嘉阳[3](2017)在《miR-106b~25 cluster下调EP300诱导乳腺癌细胞产生非ABC转运蛋白家族依赖性多药耐药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化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举足轻重的部分,对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复发转移后的长期生存均起到关键作用。但肿瘤细胞所表现出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却影响着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因此化疗耐药性成为当今肿瘤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肿瘤细胞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化疗耐药性,基因、蛋白及信号通路等是如何参与耐药性的形成等问题,至今仍在研究当中。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长约18-25个碱基序列的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micro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靶mRNA序列的3’UTR相结合,从而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进而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周期等[1-3]。目前的研究显示,microRNA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过程,包括肿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过程。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究肿瘤多药耐药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主要针对影响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microRNA—miR-106b~25 cluster,探究其在乳腺癌MDR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并探索miR-106b~25与相关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在MTMEC细胞中用慢病毒感染方式过表达miR-106b~25 cluster形成MTMEC-miR-106b~25细胞系,采用耐药克隆形成的实验方法,评价MTMEC-miR-106b~25细胞对阿霉素、紫杉醇、VP-16及秋水仙素的敏感性,同时验证紫杉醇对诱导该细胞系产生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应用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在MTMEC细胞中稳定干扰EP300的基因表达,采用耐药克隆形成实验、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实验(MTT),评价其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应用RT-qPCR技术测定MTMEC-ev、MTMEC-mi R-106b~25、MTMEC-shEP300及NCI-ADR/RES、CAL51中ABCB1的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评价MTMEC-ev、MTMEC-miR-106b~25、MTMEC-shEP300及NCI-ADR/RES、CAL51细胞中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各种细胞内药物蓄积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紫杉醇作用下的MTMEC-ev、MTMEC-miR-106b~25、MTMEC-shEP300细胞其细胞周期的改变;采用Annexin V/PI染色法、caspase-3/7活性检测以及caspase-9检测法3种方法检测紫杉醇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应用干扰RNA使MTMEC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下调,并针对MTMEC-shCDH1细胞应用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实验(MTT)、耐药克隆形成、Annexin V/PI染色法、caspase-3/7活性检测以及caspase-9检测法、P-糖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内药物蓄积实验,判断MTMEC-shCDH1细胞与过表达miR-106b~25 cluster或抑制EP300表达的MTMEC细胞是否具有相似生物学功能。结果:1.在MTMEC细胞系中过表达miR-106b~25 cluster,能够削弱乳腺癌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产生针对包括阿霉素、紫杉醇、依托泊苷、秋水仙素在内的多种常用化疗药物的交叉耐药性:在耐药克隆形成实验中稳转后所得的细胞系耐药克隆形成能力显着增强。干扰并下调EP300的表达水平同样能增强该细胞系紫杉醇耐药性:耐药克隆形成实验结果与过表达miR-106b~25cluster时所得结果趋势相同;在MTT中发现,MTMEC-miR-106b~25及MTMEC-shEP300细胞的IC50值较MTMEC细胞均明显升高。2.过表达miR-106b~25 cluster或干扰EP300表达使其下调,均能减弱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TMEC-miR-106b~25细胞与MTMEC-shEP300细胞较MTMEC-ev细胞相比,在相同浓度紫杉醇作用条件下,前两者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而G1期细胞比例则相应升高。此外,前两者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及caspase-9活性明显降低。3.过表达miR-106b~25簇或下调EP300表达水平所诱导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是独立于P-gp表达而形成的。通过RT-QPCR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显示:MTMEC-ev细胞、MTMEC-miR-106b~25细胞与MTMEC-shEP300细胞叁者在P-gp蛋白表达量及相应基因的表达水平上并无明显差异,且在测定细胞内药物蓄积水平的实验中发现,无论环孢菌素存在与否,药物在叁种细胞中的蓄积水平基本相同,且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内蓄积水平趋势相同。4.E-cadherin表达水平的下调同样能诱导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性、削弱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且该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不依赖P-gp的表达而独立存在。针对MTMEC-shCDH1细胞,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与前述实验结果趋势相同。结论:EP300作为miR-106b-25cluster的下游靶基因,在敏感细胞系MTMEC中过表达miR-106b~25 cluster或下调EP300表达水平,均能增强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同时能减弱紫杉醇作用下产生的细胞凋亡作用,表现为MTMEC-miR-106b~25细胞与MTMEC-shEP300细胞中凋亡细胞比例显着减少,且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及caspase-9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减少了G2/M期细胞比例,使G1期细胞显着增加。在MTMEC细胞中下调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同样能得到相同趋势的实验结果。且在上述诱导形成的多种耐药细胞中P-gp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即通过过表达miR-106b~25 cluster或下调EP300/E-cadherin表达水平所诱导形成的多药耐药性是通过凋亡逃逸机制形成的,与细胞表面P-gp表达并无相关性。这或许会为耐药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姜京汝[4](2016)在《补骨脂素逆转P糖蛋白介导乳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补骨脂素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介导的乳腺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逆转作用,并分析P-gp表达量和功能与逆转作用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首先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梯度浓度补骨脂素(2,4,6,8, 12,16, and 20 μg/ml)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抑制率,确定补骨脂素的非细胞毒性浓度(10%抑制浓度,IC10);并以同样方法,检测阿霉素(ADR)对MCF-7/AD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再检测不同补骨脂素浓度(4, 8, 12μg/ml)处理后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0,计算逆转倍数。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补骨脂素处理前后MCF-7/ADR细胞内ADR和罗丹名123 (Rh 123)浓度。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RT-PCR)对 P-糖蛋白(P-gp)的蛋白水平和 MDR1 基因(multidurg resistance gene 1, MDR1)水平进行检测。应用Pgp-Glo试验系统检测P-gp的活性变化。结果:补骨脂素对MCF-7/ADR细胞的非细胞毒性浓度IC10为8μ g/ml。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0为86.9.±1.6.61μg/ml;4,8,12μg/ml补骨脂素处理后 ADR 对 MCF-7/ADR 细胞的 IC50 分别为 54. 51±3. 11μg/ml、25. 53±2. 83μg/ml、12. 12±3.62μg/ml,逆转倍数分别为 1.6、3.4、7.2。选取补骨脂素对MCF-7/ADR细胞的IC10 (8μg/ml)为实验浓度,其处理后显着增加MCF-7/ADR细胞内ADR和Rh 123的浓度,分别提高至原来的1. 2倍和1. 6倍。补骨脂素处理后MCF-7/ADR细胞不改变P-gp和MDR1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P-gp的ATP酶实验检测发现,补骨脂素能抑制ATP酶的活性。结论:补骨脂素对P-gp介导的乳腺癌多药耐药具有逆转作用,逆转作用不是通过下调P-gp的表达水平,而主要是抑制P-gp的药物外排功能来实现。说明补骨脂素是一种有效的P-gp调节剂,通过抑制P-gp功能显着逆转P-gp介导的乳腺癌多药耐药,为临床应用新的预防或逆转耐药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期刊2016-03-20)

李易明,刘宇琨,刘竞,刘钊,高璇[5](2015)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健康人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MRP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抽取20例健康人和5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运用ELISA法检测2组实验对象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细胞因子的含量;提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s),后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CRP和MRP2/3/4/5 mRNA和相应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ELISA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TNF-α、IL-8、IL-6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BCRP和MRP5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其余MRP没有显着性差别(P>0.05);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与mRNA结果一致。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促炎因子含量的升高与BCRP和MRP5的表达调控有一定关系,具体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5年02期)

刘亮,左连富,郭建文[6](2014)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乳腺癌耐药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在食管鳞癌组织、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食管鳞癌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组织中MRP1和BCRP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比较MRP1及BCRP蛋白与不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MRP1和BCRP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组织(P<0.05)。食管鳞癌中MRP1和BCRP表达与食管癌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MRP1和BCR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多药耐药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4年23期)

张馨,毛大华,邓英蕾[7](2014)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与P53蛋白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中MRP与P53蛋白的表达,17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为对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RP、P53蛋白的阳性率显着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P<0.05);MRP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无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时显着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时,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无关(P>0.05);MRP的阳性表达率与P53蛋白表达高低呈正相关(r=0.396)。结论:MRP表达程度不受乳腺癌病程发展的影响,P53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评估患者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P53蛋白对乳腺癌中MRP的表达可能起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贵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王艳英,魏秀平,李艳,姜奎金,孙乃英[8](2014)在《多药耐药基因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多种耐药相关基因和叁阴乳腺癌表达差别,进一步了解叁阴乳腺癌的耐药特性,为临床治疗叁阴乳腺癌选择化疗方案提供依据,评价其能否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术前未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31例乳腺癌标本,其中叁阴乳腺癌病1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RP,MDR-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TopoⅡα在乳腺癌和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别。结果 MDR-1,LRP,GSTπ,TopoⅡα4种耐药基因相关蛋白在所有乳腺癌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5%,58.37%,59.31%,62.45%;MDR-1,LRP,GSTπ,TopoⅡα在非三阴组与三阴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0%,47.61%,58.62%,57.14%和44.98.%,74.95%,60.00%,74.87%,其中GSTπ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腺癌中多基因共表达率分别为39.95%,1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治乳腺癌中存在多个耐药基因蛋白表达及共表达,叁阴乳腺癌比非叁阴乳腺癌化疗耐药性强,化疗效果不如非叁阴组敏感。GSTπ表达强于非三阴组,提示叁阴乳腺癌预后较差,化疗不敏感。(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张志强,魏寅祥,赵青,任志广,彭晖[9](2014)在《瓦他拉尼对乳腺癌耐药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新型激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瓦他拉尼(vatalanib)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的效果,研究其对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或SRB法检测瓦他拉尼对耐药细胞与敏感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逆转MDR的效果;分别以罗丹明(Rh-123)、米托蒽醌(MX)、阿霉素(ADR)为P-gp、BCRP、MRP1的荧光底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药对P-gp、BCRP、MRP1外排功能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该药对耐药细胞中BCRP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细胞增殖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应用qRT-PCR检测其对耐药细胞中BCRP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超速离心法制备BCRP转运蛋白的粗膜,检测瓦他拉尼对BCRP的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无毒剂量的瓦他拉尼(5μmol·L-1)可有效逆转BCRP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HEK293/ABCG2对MX、ADR和托泊替康(TOPT)的耐药,而对P-gp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K562/A02和MRP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HEK293/ABCC1的耐药无逆转作用。该药能够下调耐药肿瘤细胞的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但对BCRP外排MX的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该药可以激活BCRP的ATPase活性,但并不改变BCRP的构象,对耐药和敏感细胞中AKT和ERK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也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瓦他拉尼可有效、特异地逆转BCRP介导的肿瘤MDR,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耐药肿瘤细胞中BC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来达到逆转MDR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4年06期)

陈磊,唐圣松[10](2014)在《P-糖蛋白在乳腺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ABC转运蛋白超家族的一员,能将其药物底物单向转运出细胞.P-gp的过表达被认为是乳腺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乳腺癌MDR的发生和发展中,P-gp受到多种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调控,调控网路非常复杂.揭示P-gp在乳腺癌中的调控机制,对于克服乳腺癌MDR极其重要.本文综述了其在乳腺癌MDR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与目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和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两大重要因素。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的过度表达和/或外排功能增强是MDR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MDR的乳腺癌细胞存在更强的迁移/侵袭能力。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在MDR、迁移、侵袭和干细胞特性方面尤为明显。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表达下调是EMT的标志之一,在肿瘤诊断、乳腺癌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中的作用及主要机制,国内外报道甚少。本研究以人乳腺癌敏感株MCF-7和MX诱导的、BCRP高表达的耐药株MCF-7/MX为细胞模型,旨在探讨MDR细胞异常转移的主要机制,主要就CK18在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方法:1.MTT实验测定MCF-7、MCF-7/MX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Western blot测定BCRP等耐药蛋白在MCF-7和MCF-7/MX细胞的表达差异。2.Real time-qPCR、Western blot测定MCF-7、MCF-7/MX细胞CK18表达差异。3.ShRNA靶向干扰MCF-7细胞CK18表达,采用Real time-qPCR、Western blot检测CK18表达下调程度,筛选出两株干扰程度不同的单克隆细胞株。4.MTT实验测定MCF-7、单克隆细胞株及阴性对照细胞株对不同化疗药物耐药差异;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细胞BCRP表达差异。5.显微镜观察上述五种细胞形态变化;Transwell迁移及侵袭、细胞-基质粘附实验测定其迁移、侵袭及细胞-粘附能力;RT-PCR、Western blot测定其EMT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6.RT-PCR、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 65(nuclear factor-κB 65,NF-κB p65)、Snail、Claudin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1.MCF-7/MX细胞的MDR表型由BCRP介导。与敏感株MCF-7相比,MCF-7/MX对多种化疗药物显着耐药(P<0.001),BCR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2.MCF-7/MX细胞在形态与功能上均发生了EMT。MCF-7细胞呈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而MCF-7/MX细胞呈间质细胞表型。与MCF-7细胞相比,MCF-7/MX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着增强(P<0.001),细胞-基质粘附能力减弱(P<0.001),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01),间质特异蛋白N-cadherin和vimenti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01)。3.CK18参与了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与MCF-7细胞相比,MCF-7/MX细胞的CK18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01)。ShRNA靶向干扰CK18表达,与亲本MCF-7细胞相比,阴性对照MCF-7/siNC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着性(P>0.05),BCRP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CK18下调组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明显下降(P<0.01),BCRP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4.下调CK18表达可促进MCF-7细胞发生EMT。MCF-7/siNC上皮细胞特征明显,而CK18下调组间质细胞特征明显。与MCF-7细胞相比,MCF-7/siN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细胞-基质粘附能力、EMT标志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而CK18下调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1),细胞-基质粘附能力减弱(P<0.001),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间质特异蛋白(N-cadherin、vimentin)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显着增强(P<0.01)。5.CK18可能通过EMT经NF-κB/Snail和NF-κB/Claudin1通路调控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与MCF-7相比,MCF-7/si NC细胞中NF-κB p65、Snail、Claudin1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CK18下调组细胞中上述基因水平及蛋白表达均显着增加(P<0.05)。结论:1.CK18参与了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2.CK18可能通过EMT经NF-κB/Snail和NF-κB/Claudin1通路调控BCRP介导的乳腺癌MDR。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丹.五味子颗粒联合CAF化疗方案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付乃洁.角蛋白18在BCRP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

[3].魏嘉阳.miR-106b~25cluster下调EP300诱导乳腺癌细胞产生非ABC转运蛋白家族依赖性多药耐药性[D].天津医科大学.2017

[4].姜京汝.补骨脂素逆转P糖蛋白介导乳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6

[5].李易明,刘宇琨,刘竞,刘钊,高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J].河北医药.2015

[6].刘亮,左连富,郭建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乳腺癌耐药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7].张馨,毛大华,邓英蕾.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

[8].王艳英,魏秀平,李艳,姜奎金,孙乃英.多药耐药基因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观察[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4

[9].张志强,魏寅祥,赵青,任志广,彭晖.瓦他拉尼对乳腺癌耐药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

[10].陈磊,唐圣松.P-糖蛋白在乳腺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4

标签:;  ;  ;  ;  

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论文-杨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