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生活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家国情怀,文化生活,教学研究
文化生活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潘玉媚[1](2019)在《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高中政治老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教授学生必备的社会能力和社会观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要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和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到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课堂做了详细的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期刊2019年22期)
姚春燕[2](2019)在《“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家乡文化生活"编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足以体现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这么安排对应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其中按"新课标""教学提示","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0.5学分,9课时",本单元学习任务必须纳入教学计划,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本单元教学任务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目前还缺少相关教学的资料和经验借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思考。一、单元任务解读教学本单元时,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家乡和社区,什(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8期)
姚章[3](2019)在《如何走进人人发声的自媒体时代——《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属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中的一部分,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教学的要求是"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期刊2019年34期)
胡茜茜[4](2019)在《学导式教学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育新人、兴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学导式教学法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推动学生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在新的时代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阐述学导式教学法的含义、理论基础、《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学导式教学法的价值以及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操作来展开论述,让课堂真正能够"动"起来,凸显了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8期)
黄琳[5](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下情境化教学研究——以《文化生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就是帮助学生将学科中的知识、思想等内容转变为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要想加强学生的学科素养,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情境学习对于知识进行探究活动,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本文就针对在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情境化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29期)
韩智峰[6](2019)在《城川红色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色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政育人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于提高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川红色资源是在乌兰夫、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将西北民族地区的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将其合理内核有机融入到《文化生活》课程中具有指导意义。首先,它为学校对青少年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向,其次,有利于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情景化,生活化,再次,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增强自我感悟力和吸引力,提高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贯彻。本文以城川为例,就如何将城川红色资源融入到高中《文化生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论述,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在通过对城川红色资源内容及其特征阐述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从叁方面解释城川红色资源在教学中应运的必然性,城川红色资源在教学中运用一是贯彻落实了先进文化发展方针,二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叁是培育全面自由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同时,城川红色资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质资源,并且与文化生活内容相契合,在立德树人方面有其积极作用,因此,有其可行性。第二部分,文章重点从城川红色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在践行运用原则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价值,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的激趣导入、讲授新课、升华情感;最后,利用好第二课堂的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第叁部分,主要研究了城川红色资源在《文化生活》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成效分析。一是丰富了《文化生活》的教学方法,二是增强了《文化生活》的教学效果,叁是延伸了《文化生活》的育人价值,四是强化了思政教师对红色精神的传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2)
云春玲[7](2019)在《《文化生活》生成性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生成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生成性教学注重教学的过程性,是根据课堂具体情境及其变化对教学过程和行为不断地做出调整和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实施生成性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而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文化生活》课真正的焕发出活力。本文在吸收“生成性教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对《文化生活》课生成性教学进行探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模块中实施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的要求与方法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本文首先对生成性教学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概述。阐述了“动态生成”、“生成性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的基本内涵,并论述了生成性教学的特点:主体性、过程性、互动性、复杂性。总结概括出了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实习听课的方式,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生成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生成性教学对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思维的开扩,师生间互动的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现状,总结探索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开展生成性教学的具体方法策略,分别从应用基本要求和方法进行论述。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挖掘、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王浦瑞[8](2019)在《问题教学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改革脚步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不再只是强调知识的继承性,而是更重视学生的思维性。高中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承担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要以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同时,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也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亲和力。笔者在中学实习期间观察到,在高中政治课《文化生活》模块教学中,任课教师都会有意无意的抛给学生一些“问题”,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选择了问题教学法在《文化生活》中的应用这一题目,旨在探寻问题教学课堂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来使学生建构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17版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要采取问题情境的创设,转变学生的学习形式,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并且还要求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的使用,关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变革,并附上了教学案例。因此本文通过整理已有文献,在原有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基础上,借互联网信息工具和思维导图为辅助,深度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为叁大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整理,在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问题教学法的概念以及四个特征,分别是主体性与主导性、过程性与发展性、协作性与独立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并且说明了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在《文化生活》课运用的意义,分别是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和角色换位;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发的学习态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在第二部分阐述了问题教学法在《文化生活》课中的实践要求,包括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分别是问题有效性原则、教师反馈原则、课堂“留白”原则、教学民主原则、梯度性原则。一般步骤为课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自主预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概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巩固小结、课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巩固、检测、反馈。最后,第叁部分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为例,深度融合信息化工具进行应用展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2)
肖红[9](2019)在《库伦民间故事在《文化生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生活》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库伦民间故事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最适合的生活化教材。教学过程中结合库伦文化资源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文化生活》课教学中应用库伦民间故事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习和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本论文主要研究库伦民间故事在《文化生活》课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首先论述了库伦民间故事的形成、特点和分类。其次论述的是《文化生活》课的基本内容概况以及库伦民间故事在《文化生活》课中的实际应用,从问卷调查到分析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结合应用。最后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以及传统文化这叁个方面论述了在《文化生活》课中应用库伦民间故事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张思琦[10](2019)在《高中《文化生活》课教学空间拓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与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选择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一种空间和平台,教学空间的有效拓展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接受与情感体验。目前对于教学空间的研究更多是从环境学、建筑学的角度来进行解读,过多地关注教学空间中大小、格局、设施布置等“静态”的因素,对其中的“动态”因素的关注不够。本文以高中《文化生活》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依据,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为出发点,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教学空间拓展中的“动态”因素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探索高中政治课程中教学空间的拓展规律,为高中政治课教学空间的拓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概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了教学空间的科学内涵以及教学空间的特点。第叁部分根据高中政治教材以及高考改革精神的指导,结合师生“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拓展教学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第四部分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空间的拓展方式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文化生活》课的教学空间拓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对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将教学空间的拓展归纳为物理性教学空间、社会性教学空间以及网络性教学空间,以系统性、教育性、科学性等原则为指导,对《文化生活》课中教学空间的拓展提出具体策略。(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文化生活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乡文化生活"编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足以体现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这么安排对应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其中按"新课标""教学提示","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0.5学分,9课时",本单元学习任务必须纳入教学计划,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本单元教学任务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目前还缺少相关教学的资料和经验借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思考。一、单元任务解读教学本单元时,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家乡和社区,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生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潘玉媚.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
[2].姚春燕.“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
[3].姚章.如何走进人人发声的自媒体时代——《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2019
[4].胡茜茜.学导式教学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风景名胜.2019
[5].黄琳.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下情境化教学研究——以《文化生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例[J].高考.2019
[6].韩智峰.城川红色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7].云春玲.《文化生活》生成性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8].王浦瑞.问题教学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9].肖红.库伦民间故事在《文化生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10].张思琦.高中《文化生活》课教学空间拓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