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压控制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馈电机,虚拟惯量,建模,暂态稳定性
电压控制型论文文献综述
靳晓雯[1](2019)在《基于电压控制型双馈风电机组暂态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并网是新能源发展与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双馈风机通常采取基于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直接并网的方式。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风机装机容量不断提高,从而引发了电网惯量减小、阻尼变弱的问题,增加了电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使得风机输出的有功功率与电网频率解耦,风机不响应电网频率的波动,这种情况下风机显然是无法支撑电网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控制型的双馈风机控制策略,实现了虚拟惯量的引入和等效惯量的补偿,对风机的外特性进行了体现电压源特性的重塑,并且能够实现风机并网的频率和功率支撑。所设计的风机能够进行孤岛自主运行和并网同步运行。考虑多时间尺度特性,本文对所提出的风机进行了暂态建模和稳定性分析的工作,一方面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实现和实验验证相互佐证,证明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进行了这种新特性风机并网运行过程中在电网故障下体现的暂态特性的关系提炼、规律总结和稳定性分析,研究了控制参数、暂态功率控制、电网条件等对风机暂态稳定性影响,实现了所设计控制策略分析的完整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周佳杰[2](2018)在《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叁相电压不平衡补偿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促使世界各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微网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灵活、高效方式,而叁相并网逆变器是微网中的关键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并网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设计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时,应当考虑到非正常电网工况,使逆变器在理想和非理想电网下均能稳定并网运行。本文将叁相并网逆变器作为研究主体,针对传统电压型控制策略在电网电压不平衡下失效的问题,对电压型不平衡补偿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综述现有的电流型和电压型不平衡补偿方法,分析相应的优缺点。分析LC型叁相并网拓扑并建立硬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传统下垂控制原理,进行了双环控制器设计、虚拟阻抗环设计。进而介绍了不平衡系统的量化方法,并指出传统下垂控制不能应用于不平衡电网的结论。为准确提取不平衡系统的正负序分量,采用双二阶广义积分器的正负序提取方案。本文针对两种由不平衡电网带来的问题,分别提出两种对应的控制策略:针对并网点电压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负序下垂控制的并网点电压不平衡补偿方法,以注入负序无功功率的方式补偿不平衡电压;针对并网电流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负序虚拟阻抗的并网电流负序分量抑制方法,以动态改变负序等效阻抗的方式减小并网电流不平衡。根据所提的改进电压型不平衡补偿策略,建立对应的并网稳定性模型。通过根轨迹方法分析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并得出相应控制参数的稳定区间。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离散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不平衡补偿策略的可行性。最后,搭建了基于DSP28335的叁相并网逆变器实验平台,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从稳态和暂态过程两方面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不平衡电网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冰[3](2018)在《电压控制型逆变器控制策略及并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大部分并网逆变装置均为电流控制型,其并网时表现为受控电流源的形式,无法为电网提供有益支撑,随着其在电力系统中渗透率的提高,将导致电网调频调压难度增加。基于下垂控制的并网逆变器采用电压型控制算法,模拟同步发电机的下垂外特性,使逆变器并网时具有调频调压功能,因此可为电网提供有益支撑,具有较好的并网特性。但由于分布式发电系统散落分布,需经长距离电力传输线接入电网,随着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规模变大将使得电网线路阻抗不可忽略。此时电力电子装置和电网形成的互联系统容易产生谐波振荡问题,影响系统稳定性。而阻抗分析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并网稳定性研究方法,本文基于阻抗分析法研究电压控制型逆变器(VCI)的控制策略以及并网特性。论文首先建立单相VCI的输出阻抗模型并与常规单相电流控制型逆变器(C CI)的输出阻抗模型对比,指出单相VCI输出阻抗中低频段特性与CCI相反,因此并网不易发生振荡。然后利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建立叁相VCI的正负序阻抗模型,分析单相VCI与叁相VCI输出阻抗的差异,并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考虑到叁相变换器的功率环会造成二倍镜像频率耦合效应,解释二倍镜像频率耦合效应产生机理,推导出包含功率环的更为完整的变换器阻抗模型并分析参数对模型的影响,基于此模型简单对比VSG与下垂控制的输出阻抗,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等效。最后,通过阻抗分析法对VCI与电网组成的互联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采用虚拟阻抗的方法提高互联系统相位裕度,增加系统鲁棒性。论文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阻抗模型的正确性,并通过仿真及RT-LAB硬件在环实验对逆变器并网稳定性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虚拟阻抗的引入有助于提高系统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1-01)
高家元,赵晋斌,陈晓博,屈克庆,李芬[4](2018)在《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功率传输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基于带轴压调节的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模型,分析了系统在电网频率偏离额定值时输出有功功率含有2倍频功率振荡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型锁相环算法以抑制功率振荡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并网逆变器的功率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指出调节调频轴轴压给定值可以线性调节逆变器有功功率输出,调节调压轴轴压给定值可以线性调节逆变器无功功率输出,并且得出调节逆变器有功功率输出所带来的无功功率耦合量与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阻抗比呈负线性关系,调节逆变器无功功率输出所带来的有功功率耦合量与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阻抗比呈正线性关系的定论。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改进型锁相环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陈晓博,赵晋斌,高家元,屈克庆,李芬[5](2018)在《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同步电机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可再生能源更好地接入电网,针对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同步电机特性进行研究。以轴压调节的LCL型电压控制型逆变器为研究基础,建立其数学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频率控制单元中的调频轴参考输入可以模拟原动机功率输入,惯性环节可以模拟发电机转子惯量和阻尼特性;调压轴参考输入值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等效内电势幅值,从而使其具备同步电机的基本功能。基于建立的模型,研究了轴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并网有功、无功调节方案。定量分析了系统工作点变化对并网有功功率跟踪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比例系数自适应调整的有功功率控制策略,有效解决了有功控制的精度问题。最后,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自适应控制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高家元,赵晋斌,何超杰,张帅涛,屈克庆[6](2017)在《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直流分量的动态分析与消除》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并网电流直流注入问题进行研究。基于轴压调节控制型的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建立并网数学模型,并结合逆变器的控制结构对并网电流注入直流分量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数学分析与公式推导,结果表明直流分量的大小与电网电压幅值和频率的变化量近似呈线性关系。同时为了抑制和消除直流分量对逆变器并网系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电流偏移补偿(CDC)控制策略,该策略在电网电压幅值波动和电网频率波动时能够有效地补偿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保证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优良的控制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16期)
桑顺,高宁,蔡旭,李睿[7](2017)在《功率–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及其弱电网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功率–电流双环控制策略的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环境中运行存在谐波振荡等交互稳定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CL滤波电容电压反馈的逆变器功率–电压双环控制策略。在计及主电路、锁相环、调节器参数等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旋转dq坐标系下逆变器的输出阻抗模型。基于广义奈奎斯特判据,对比研究了功率–电流、功率–电压两种控制策略的稳定裕度与电网强度的关系。阻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功率–电压控制的逆变器接入弱电网环境仍可稳定运行,且其稳定裕度不受锁相环带宽的影响,具备更佳的电网适应性。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张帅涛,赵晋斌,刘永晓,李要鹏[8](2017)在《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同步速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网系统中,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由于能提供电压支撑,便于实现运行模式切换而得到广泛应用。而当逆变器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之间相角差值较大时,传统的同步控制由于无法控制同步速率,易出现并网冲击过大、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这里在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速率可控的同步控制策略,通过控制逆变器输出频率,降低逆变器并网造成的冲击。分析了同步速率与暂态冲击电流、谐波含量间的关系,进而对速率选择进行讨论,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同时兼顾时效性。最后,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赵晋斌,张帅涛,王金龙,屈克庆,李芬[9](2017)在《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预同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入网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该文提出一种可以快速平稳完成预同步过程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含同步检测单元和同步调节单元,其中同步检测单元不仅可以生成并网信号,还可为同步调节单元提供调节信息。根据逆变器特点设计的同步调节单元包括一次调节与二次调节:先参考电网信息利用线性关系对幅值与频率进行大致调节,再通过改变逆变器频率缩小相角差值,统一频率和相角调节。与此同时完成对控制目标精细调整以减小并网冲击,保障了并网时效性。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控制策略降低了参数要求,有效提高并网效率,扩大适用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张旭亮,文翔,赵帅[10](2016)在《3kW电压控制型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提出一种电压型控制方案,通过控制移相角来调节输出电压。采用模糊PID控制及软开关技术,设计了一款额定功率3 kW的DC-DC变换器。通过模型仿真实验及样机调试,证明该款DC-DC变换器系统稳定,控制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电压控制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促使世界各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微网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灵活、高效方式,而叁相并网逆变器是微网中的关键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并网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设计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时,应当考虑到非正常电网工况,使逆变器在理想和非理想电网下均能稳定并网运行。本文将叁相并网逆变器作为研究主体,针对传统电压型控制策略在电网电压不平衡下失效的问题,对电压型不平衡补偿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综述现有的电流型和电压型不平衡补偿方法,分析相应的优缺点。分析LC型叁相并网拓扑并建立硬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传统下垂控制原理,进行了双环控制器设计、虚拟阻抗环设计。进而介绍了不平衡系统的量化方法,并指出传统下垂控制不能应用于不平衡电网的结论。为准确提取不平衡系统的正负序分量,采用双二阶广义积分器的正负序提取方案。本文针对两种由不平衡电网带来的问题,分别提出两种对应的控制策略:针对并网点电压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负序下垂控制的并网点电压不平衡补偿方法,以注入负序无功功率的方式补偿不平衡电压;针对并网电流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负序虚拟阻抗的并网电流负序分量抑制方法,以动态改变负序等效阻抗的方式减小并网电流不平衡。根据所提的改进电压型不平衡补偿策略,建立对应的并网稳定性模型。通过根轨迹方法分析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并得出相应控制参数的稳定区间。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离散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不平衡补偿策略的可行性。最后,搭建了基于DSP28335的叁相并网逆变器实验平台,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从稳态和暂态过程两方面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不平衡电网下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压控制型论文参考文献
[1].靳晓雯.基于电压控制型双馈风电机组暂态稳定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9
[2].周佳杰.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叁相电压不平衡补偿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3].赵冰.电压控制型逆变器控制策略及并网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4].高家元,赵晋斌,陈晓博,屈克庆,李芬.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功率传输特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8
[5].陈晓博,赵晋斌,高家元,屈克庆,李芬.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同步电机特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8
[6].高家元,赵晋斌,何超杰,张帅涛,屈克庆.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直流分量的动态分析与消除[J].电工技术学报.2017
[7].桑顺,高宁,蔡旭,李睿.功率–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及其弱电网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
[8].张帅涛,赵晋斌,刘永晓,李要鹏.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同步速率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7
[9].赵晋斌,张帅涛,王金龙,屈克庆,李芬.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预同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
[10].张旭亮,文翔,赵帅.3kW电压控制型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研究与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