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左房消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左房内径,心房,脑钠肽,利钠肽,脑,心房颤动,危险因素
左房消融论文文献综述
汤泽生,陈磊,张桂,崔亭亭[1](2019)在《术前左房内径及血清脑钠肽水平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台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AF患者,设为观察组,均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同期选取7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LAD、血清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分析AF相关因素,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D及血清BNP对AF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及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BNP、ACE水平及LA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冠心病、高血压、hs-CRP、BNP、ACE水平及LAD与AF呈正相关(P <0.05)。LAD预测AF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血清BNP水平预测AF复发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结论 AF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能够通过术前血清BNP水平及LAD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郑贻升[2](2019)在《胱抑素C及左房容积指数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胱抑素C及左房容积指数(LAVI)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E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54例进行分析,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2例(男23例,女9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2例(男18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在Carto叁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消融,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者行环肺静脉消融,其消融终点为左右肺静脉双向电隔离成功;而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者,先行环肺静脉消融,必要时加以左房顶部、左房前壁等线性消融,检测左右肺静脉双向电隔离成功后,如上述消融方法结束后仍为房颤心律,则给予电复律或伊布利特复律。术后无禁忌者,均常规予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抗凝及胺碘酮抗心律失常3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肾功能、血脂、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3个月内患者的症状、心电图结果等指标了解有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等发作。阵发性心房颤动定义为发作后7天内自行或干预终止的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定义为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心房颤动。复发定义为术后3个月内发生持续时间≥30s的房颤/房扑/房速。结果:(1)选取的54例心房颤动患者都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2例,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表指数(BMI)、伴随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方面)等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在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左房内径、左房容积指数、左室缩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有统计学差异。(2)54例心房颤动患者中,术后3个月共有14例复发,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发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发9例,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在年龄、房颤持续性时间、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左房内径、左房容积指数大于无复发组,复发组持续性心房颤动比例(64.3%)较无复发组(32.5%)高(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术前胱抑素C水平和术前左房容积指数均大于无复发组(P<0.05)。(3)以胱抑素C及左房容积指数预测房颤的复发,胱抑素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胱抑素C大于1.115mg/l,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性0.643,特异性0.875,术前左房容积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左房容积指数大于49.425ml/m~2,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性0.786,特异性0.825。结论:术前胱抑素C水平及左房容积指数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睿轩[3](2019)在《左房容积指数对持续性房颤冷冻消融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分析持续性房颤患者冷冻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消融策略选择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择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经药物治疗失败或效果不理想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行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术前行左房及肺静脉叁维重建测量左心房容积,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手术资料,通过12个月随访,根据复发情况分组,比较两组有无差异,寻找并分析复发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价房颤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因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LAVI对预测持续性房颤晚期复发的效能,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持续性房颤患者冷冻消融后随访期内的成功率,以双侧P值小于0.05定义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持续性房颤患者45名(平均年龄60±10岁;男性,67%),包括8名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LAVI平均为64.2±7.8ml/m~2。有9例出现空白期复发。在经过平均12月随访后,有16例(36%)复发。2.左房容积指数是预测持续性房颤冷冻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 1.112;95%CI 1.014-1.218,P=0.024)。3.左房容积指数>65ml/m~2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晚期复发的概率显着高于左房容积指数≤65ml/m~2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5%vs 13.6%,P<0.001)。研究结论1.LAVI是持续性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2.LAVI≤65ml/m~2的持续性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疗效更好。(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文刚,王维亚[4](2019)在《左房消融与双房消融在瓣膜病房颤外科治疗的手术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房消融与双房消融在瓣膜病房颤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5例。在接受瓣膜手术的同时,A组采用左房消融治疗房颤,B组采用双房消融治疗房颤,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消融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射频消融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消融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房消融可有效缩短射频消融时间,但左房消融与双房消融的窦性恢复率无明显差异,均具有一定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06期)
罗文高,张翠萍,蔡永秋[5](2019)在《探讨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前行经食道超声检查对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均行经胸超声检查(对照组)和经食道超声检查(观察组)。对两组左房血栓、左心耳血栓、左心房自发声学显影(SEC)、左心耳SEC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中检出左心房血栓3例(10.00%),左心耳血栓5例(16.67%),左心房SEC 4例(13.33%),左心耳SEC 3例(10.00%),检出率为50.00%(15/30);观察组中检出左心房血栓4例(13.33%),左心耳血栓6例(20.00%),左心房SEC 8例(26.67%),左心耳SEC 6例(20.00%),检出率为80.00%(24/30);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道超声检查在对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前进行检查,其对左房及左心耳血栓有较高的检出率,利于消融术的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张宇祯,张其银,惠杰,刘明,周炳元[6](2019)在《左房主动排空分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机制的预判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在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首次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后心房颤动(AF)复发的机制及再次RFCA的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首次行RFCA术后AF复发并再次行RFCA的PAF患者73例。患者再次RFCA术前行经胸心脏超声测算LAaEF等左房参数。将所有患者依据再次RFCA术中明确的复发机制分为单纯肺静脉(PV)组、上腔静脉(SVC)组和其他部位(non-PV/SVC)组,比较3组患者的LAaEF等参数。另依据LAaEF分为高LAaEF组和低LAaEF组,对比两组患者在再次RFCA术中明确的AF复发机制。所有患者再次RFCA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临床特征的区别,筛选再次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机制分组中,PV组的LAaEF明显高于SVC组和non-PV/SVC组。LAaEF分组中,高LAaEF组比低LAaEF组单纯PV机制的比例明显较多,non-PV/SVC机制的比例明显较少。随访过程中,总体复发率24.7%;其中,PV组的复发率为10%,SVC组为10%,non-PV/SVC组为42.4%;高LAaEF组的复发率为10.8%,低LAaEF组为38.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单纯PV机制、non-PV/SVC机制和LAaEF是再次RFCA术后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PV机制和LAaEF是保护性因素,non-PV/SVC机制是危险性因素。结论:LAaEF对于预判首次RFCA术后AF的复发机制及预测再次RFCA术后AF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胡晓,谷阳,蒙涛,严山,张喜文[7](2019)在《维生素D水平、左房容积指数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左房容积指数(LAVI的关系以及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5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LAVI、25(OH)D等。依据LAVI大小分为LAVI≤34 ml/m2组38例和LAVI>34 ml/m2组16例。探讨25(OH)D与LAVI之间的联系。房颤复发的空白期为3个月,在经过(15.6±2.5)个月的随访后,19例(35.2%)患者出现复发,对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资料做单因素分析,并进行指标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25(OH)D水平与LAVI呈负相关,LAVI大的患者,25(OH)D水平越低。对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AVI(OR=7.672,95%CI:1.361~43.243,P=0.021)和C反应蛋白(OR=1.928,95%CI:1.050~3.543,P=0.034)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水平的25(OH)D与阵发性房颤患者LAVI增大相关。LAVI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崔经乐,郭子扬,罗伟权,黄志勇,吴浩堂[8](2018)在《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手术对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疗效及对左房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瓣膜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28例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或成形的同时,采用进一步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记录射频消融操作时间及房颤复律情况、左房功能状况。结果 2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围术期死亡1例。房颤消融操作时间(18.5±3.2)min,术后住院时间(18.5±11.3)d。随访期间无死亡,无需安置永久起搏器,无脑卒中及血栓并发症。术后3个月失访1例。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复律率分别为85.7%(24/28)、77.8%(21/27)、73.1%(19/26)、65.4%(17/26)。其中病程>1年、左房前后径>50 mm、左房上下径>70 mm的病例更难于复律。术后1、3、6个月,左房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均较术前减小,左房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A峰组在术后6个月有2例(33.3%)A峰消失,术前无A峰组在术后6个月恢复A峰14例(70.0%)。两组术后6个月左房充盈指数、左房射血力均较本组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手术操作简便,治疗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疗效肯定,并有助于左房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8年32期)
郭飞,徐健,苏浩,朱红军,陈康玉[9](2018)在《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及左房容积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房容积(LAV)与房颤患者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经食道心脏超声测量患者的LAV。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观察显示,术后有16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14.68%。复发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及LAV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及LAV为阵发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阵发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术前血浆NT-proBNP及LAV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检测血浆NT-proBNP及LAV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32期)
叶振盛,魏潇琪,王小易,姜锋,郑炜平[10](2018)在《左房内径与房颤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消融术后心功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房内径与房颤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消融治疗术后心功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2例于我院住院行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并于一年后于我院行心脏超声随访的房颤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消融治疗组,同期药物治疗52例房颤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药物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一年后心脏射血分数(EF)值变化,消融治疗组中高左房内径亚组与低左房内径亚组内EF值变化以及消融治疗组EF值变化与治疗前左房内径的相关系数。结果消融治疗组EF(%)变化值高于药物治疗组[(8.87±3.50)vs.(3.28±1.22),P<0.01];消融治疗组中低左房内径亚组术后EF(%)变化值明显高于高左房内径亚组[(10.84±2.93)vs.(6.88±3.46),P<0.01];消融治疗组EF(%)变化值与术前左房内径值相关性r=-0.73,P<0.01。结论左房内径值与消融治疗后心功能EF值改善呈负相关,术前左房内径越大的患者消融治疗术后心功能获益越小。(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左房消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胱抑素C及左房容积指数(LAVI)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E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54例进行分析,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2例(男23例,女9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2例(男18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在Carto叁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消融,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者行环肺静脉消融,其消融终点为左右肺静脉双向电隔离成功;而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者,先行环肺静脉消融,必要时加以左房顶部、左房前壁等线性消融,检测左右肺静脉双向电隔离成功后,如上述消融方法结束后仍为房颤心律,则给予电复律或伊布利特复律。术后无禁忌者,均常规予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抗凝及胺碘酮抗心律失常3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肾功能、血脂、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3个月内患者的症状、心电图结果等指标了解有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等发作。阵发性心房颤动定义为发作后7天内自行或干预终止的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定义为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心房颤动。复发定义为术后3个月内发生持续时间≥30s的房颤/房扑/房速。结果:(1)选取的54例心房颤动患者都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2例,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表指数(BMI)、伴随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方面)等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在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左房内径、左房容积指数、左室缩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有统计学差异。(2)54例心房颤动患者中,术后3个月共有14例复发,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发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发9例,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在年龄、房颤持续性时间、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左房内径、左房容积指数大于无复发组,复发组持续性心房颤动比例(64.3%)较无复发组(32.5%)高(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术前胱抑素C水平和术前左房容积指数均大于无复发组(P<0.05)。(3)以胱抑素C及左房容积指数预测房颤的复发,胱抑素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胱抑素C大于1.115mg/l,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性0.643,特异性0.875,术前左房容积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左房容积指数大于49.425ml/m~2,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性0.786,特异性0.825。结论:术前胱抑素C水平及左房容积指数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左房消融论文参考文献
[1].汤泽生,陈磊,张桂,崔亭亭.术前左房内径及血清脑钠肽水平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
[2].郑贻升.胱抑素C及左房容积指数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9
[3].李睿轩.左房容积指数对持续性房颤冷冻消融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张文刚,王维亚.左房消融与双房消融在瓣膜病房颤外科治疗的手术效果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5].罗文高,张翠萍,蔡永秋.探讨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9
[6].张宇祯,张其银,惠杰,刘明,周炳元.左房主动排空分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机制的预判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7].胡晓,谷阳,蒙涛,严山,张喜文.维生素D水平、左房容积指数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8].崔经乐,郭子扬,罗伟权,黄志勇,吴浩堂.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手术对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疗效及对左房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
[9].郭飞,徐健,苏浩,朱红军,陈康玉.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及左房容积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
[10].叶振盛,魏潇琪,王小易,姜锋,郑炜平.左房内径与房颤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消融术后心功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