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要素模型论文-周伟,杨栋楠,章浩

驱动要素模型论文-周伟,杨栋楠,章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驱动要素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哈肯模型,序参量,协同创新

驱动要素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周伟,杨栋楠,章浩[1](2020)在《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驱动要素研究——哈肯模型视域下的分时段动态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的关键驱动要素,对于实现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的关键驱动要素,即产业要素禀赋(IFE)、产业结构调整(ISA)、产业技术合作(ITC)和产业环境条件(IEC),并认为这四大驱动要素之间的协同运作共同役使该城市群产业系统不断向更高层级协同演化。论文构建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测度指标体系,运用Haken模型,分1998—2006和2007—2016年两阶段,对京津冀城市群近20年13个城市的产业协同创新驱动要素进行序参量动态识别,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的序参量已从"产业结构调整"向"产业环境条件"协同演变,凸显了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环境的重要性;京津产业协同发展得分远高于其他城市,属第一梯级;河北多数城市的产业协同创新水平有更高层次的提升,但协同创新得分仍较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总体水平处于从初级至中级的过渡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研究会2019年中国软科学文集》期刊2020-01-01)

周鹏飞,谢黎,王亚飞[2](2019)在《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轨迹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与两步系统GMM模型的实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两步系统GMM模型对2007—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业TFP的变动轨迹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农业TFP年均增长率为3. 1%,对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8. 43%;农业TFP的增长呈现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双轮驱动的良性格局;农业TFP增长率及其对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均呈现出中部大于西部、西部大于东部的事实特征。农业TFP增长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财政支农、城镇化进程、农村公路密度对农业TFP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工业化进程和农村用电量、农业贸易开放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业TFP增长。(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9年12期)

杨慧[3](2019)在《安徽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0~2016年安徽9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分析探讨安徽9个地市创新驱动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变动情况。并通过指数的分解分析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因。结果说明:①安徽省的9个地市的区域创新生产效率处于上升趋势,年均增长达到7.8%;②技术进步是安徽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高的主要推动力;③安徽省各地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区域的不平衡性,地区差异非常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慧[4](2018)在《皖江城市带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0-2016年皖江城市带9个地市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分析皖江城市带9个地市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及变动情况。通过指数分解分析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因。结果说明:该城市带的区域创新生产效率处于上升趋势,年均增长达到7.8%;技术进步是该城市带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高的主要推动力;该城市带的各地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何平,杨早立,刘显球,陈伟[5](2018)在《不良贷款约束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时序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和Tobit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包括不良贷款约束条件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M-L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进行实证测度,并应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2.4%,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高于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而股份制商业银行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其主要来源与规模效率提升;此外,银行规模和存贷比对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提升产生显着的正向驱动影响;而银行集中度对其产生显着的负向驱动影响;资产收益率和所有权结构对其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运筹与管理》期刊2018年04期)

葛鹏飞,黄秀路,韩先锋[6](2018)在《创新驱动与“一带一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新经济增长模型的异质性创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是"一带一路"国家从高碳型向绿色发展转变的驱动力量。本文通过构建异质性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新经济增长模型,理论阐述了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差异。随后,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情况、作用机制和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均显着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前者的影响路径是技术效率,后者的影响路径包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应用创新对亚洲国家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欧洲国家。此外,面板门槛模型的研究发现,基础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着正向边际递减的非线性驱动效应,应用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则有着先降后升的正"U"型非线性关系。基于理论和实证,本文认为发挥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关键在于,注重探寻基础创新的重大突破口,并谨防应用创新的驱动瓶颈。(本文来源于《经济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王卓然[7](2017)在《北方城市住宅绿色改造行为驱动要素及动因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既有住宅存量庞大、能耗巨大的现实问题,十二五期间国家启动了住宅节能改造,随后在十叁五期间继续推进深度化改造,并将既有住宅改造推向市场化运作。然而,由供给方主导所提供的改造模式会出现居民不配合、实测结果与设计目标不符、改造后室内温度过热与改造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事实证明,市场化的道路不仅取决于改造的供给方,更决定于改造需求方,即居民的支持。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实际改造案例提出了3个问题,即(1)居民进行绿色改造的根本动因是哪些?(2)居民实施绿色改造的途径有哪些?(3)怎样在绿色改造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干预并引导居民的绿色行为?并针对这些问题选用质化研究方法扎根理论以及量化研究方法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下列研究:首先,收集原始资料,深度挖掘原始资料并形成初始概念。本文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获取原始资料,使用质化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深度挖掘影响居民对既有住宅进行绿色改造的原因,形成63个初始概念。其次,从初始概念中提取驱动要素并建立动因模型。在初始概念的基础上继续使用扎根理论提取出12个驱动要素,然后将其与现有文献比对,以回答提出的3个问题的方式为线索,将各驱动要素串联形成3个理论模块,拼接模块形成完整的动因理论模型。随后,对动因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参考已有研究的调查问卷及部分访谈结论,对京津冀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动因模型进行比对完成验证过程。最后,依据动因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城市居民绿色改造行为特征,总结出2个改造行为原型。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单因素方差、T检验、相关性及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动因模型,得出2个既有住宅绿色改造行为原型,总结它们的主要特征与作用机制。结论揭示了改造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缺乏信任度的问题及居民主导绿色改造阶段的形成。列举了绿色改造驱动要素的应用案例,针对不同行为原型提出了相应的前期改造设计建议,提出了绿色改造原则。本文将改造需求方视角引入住宅绿色改造设计决策中,以解决需求方的实际问题为设计导向,为既有住宅深度改造及市场化运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深度挖掘自下而上收集的大量一手资料,提取了居民对既有住宅进行绿色改造的驱动要素,对现有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建立了居民的行为动因模型及其作用机制,得出2类改造行为原型,帮助减少改造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沟通成本,缩小沟通偏差,大幅度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以利既有住宅绿色改造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陈书兴[8](2016)在《中国区域零售业的驱动要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零售业的驱动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零售业发展水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且与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存在一定的重合;城镇化率和经济增长是驱动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两大动力,城镇化率和经济增长每上升1个单位将会分别带动零售业增长0.997 1和0.954 1个单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居民消费水平以及物流发展水平对零售业的发展,均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魏修建,陈恒[9](2014)在《物流发展驱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作为中国连通东亚、中亚的重要对外窗口,加强物流业发展可促进贸易畅通、经济增长,深化中国与东、中亚各国的合作领域。本文基于探析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机理的基础上,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以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物流业增加值作为物流发展驱动要素替代指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五省1952—2012年作为样本区间,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贡献,但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物流业增加值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具有区域差异性。(本文来源于《上海经济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鲍超[10](2012)在《城镇化驱动用水变化的全要素分解模型——兼论新时期人水关系的定量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刻画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以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通过构建城镇化驱动用水变化的全要素分解模型,将用水总量的变化分解为叁种不同的驱动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1)张掖市人口城镇化对用水总量和人均用水变化的减量效应均十分显着,且均起决定作用。2000~2011年,人口城镇化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分别减少用水总量4.67×108 m3和0.85×108 m3,而人均用水效率效应增加用水总量5.04×108m3,最终使张掖市用水总量减少0.48×108 m3;同时,人口城镇化效应使人均用水减少373 m3/人,而直接的技术效率效应使人均用水增加40 1m3/人,最终使张掖市人均用水增加28 m3/人。人口城镇化速度越快,减少用水总量和人均用水的作用越大。(2)张掖市经济城镇化对用水总量和万元GDP用水变化的减量效应也较明显,并与技术效率效应一起,促使用水总量和万元GDP用水逐渐减少。2000~2011年,经济城镇化效应减少用水总量12.64×108 m3,用水经济效率效应减少用水总量13.04×108 m3,而经济规模效应增加用水总量25.20×108 m3,最终使张掖市用水总量减少0.48×108 m3。同时,经济城镇化效应使万元GDP用水减少1210 m3/万元,而直接的技术效率效应使万元GDP用水减少1260 m3/万元,最终使张掖市万元GDP用水减少2471 m3/万元。经济城镇化速度越快,减少用水总量和万元GDP用水的作用越大。(3)干旱缺水地区应充分认识到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应将城镇化作为优化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用水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和用水效率,并最终实现水-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抓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时期我国人水关系定量模拟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加强人水关系定量模拟、提高人水关系协调能力的基本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2)

驱动要素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两步系统GMM模型对2007—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业TFP的变动轨迹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农业TFP年均增长率为3. 1%,对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8. 43%;农业TFP的增长呈现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双轮驱动的良性格局;农业TFP增长率及其对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均呈现出中部大于西部、西部大于东部的事实特征。农业TFP增长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财政支农、城镇化进程、农村公路密度对农业TFP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工业化进程和农村用电量、农业贸易开放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业TFP增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驱动要素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周伟,杨栋楠,章浩.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驱动要素研究——哈肯模型视域下的分时段动态对比分析[C].中国软科学研究会2019年中国软科学文集.2020

[2].周鹏飞,谢黎,王亚飞.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轨迹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与两步系统GMM模型的实证考察[J].兰州学刊.2019

[3].杨慧.安徽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

[4].杨慧.皖江城市带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实证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8

[5].何平,杨早立,刘显球,陈伟.不良贷款约束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时序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和Tobit模型[J].运筹与管理.2018

[6].葛鹏飞,黄秀路,韩先锋.创新驱动与“一带一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新经济增长模型的异质性创新分析[J].经济科学.2018

[7].王卓然.北方城市住宅绿色改造行为驱动要素及动因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7

[8].陈书兴.中国区域零售业的驱动要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魏修建,陈恒.物流发展驱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

[10].鲍超.城镇化驱动用水变化的全要素分解模型——兼论新时期人水关系的定量模拟[C].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2012

标签:;  ;  ;  ;  

驱动要素模型论文-周伟,杨栋楠,章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