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盆论文-付索超,张清顺,张宇,艾福志

脊柱骨盆论文-付索超,张清顺,张宇,艾福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脊柱骨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Ⅰ度腰椎滑脱,腰椎峡部裂,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后路切开复位

脊柱骨盆论文文献综述

付索超,张清顺,张宇,艾福志[1](2019)在《不同手术方法对Ⅰ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Ⅰ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Ⅰ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切开复位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复位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Harris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大于或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HSS评分及ODI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椎后凸角、矢状面平衡及颌眉角均小于术前,腰椎前凸角均大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矢状面平衡小于对照组,颌眉角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其他脊柱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骶骨倾斜角均大于术前,骨盆倾斜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骶骨倾斜角大于对照组,骨盆倾斜角小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手术前后骨盆入射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后路切开复位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术相比,采用后路切开复位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Ⅰ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有利于恢复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维持脊柱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许飞虎,袁峰,陆炜强,朱俊,陈加成[2](2019)在《退行性L_4椎体滑脱患者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腰椎小关节角度、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退行性腰椎滑脱(DLS)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腰椎小关节角度及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分析叁者在DL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单节段L_4椎体DLS患者33例(DLS组),同期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行立位腰椎侧位X线检查,测量腰椎间盘高度指数(DHI),根据MR扫描图像计算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行腰椎CT横断面扫描,测量腰椎小关节突头尾侧的小关节角度,计算双侧小关节不对称度;根据腰椎X线片测量脊柱-骨盆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尾倾斜角(SS)和腰椎前凸角(LL)。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在DLS发病中的作用,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小关节角度与DHI、椎间盘退变指数、PI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LS组DHI降低,椎间盘退变指数升高,小关节角度更偏矢状位,PI、PT、SS加大(P均<0.05),LL无明显变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HI(HR=0.00,95%CI为0.00~0.02)、PI(HR=1.16,95%CI为1.14~1.18)、小关节角度(HR=0.90,95%CI为0.88~0.91)是DLS发病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间盘退变指数与DHI、与小关节角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9、-0.614,P均<0.05),与PI呈正相关(r=0.561,P<0.05);DHI与小关节角度呈正相关(r=0.546,P<0.05),与PI呈负相关(r=-0.267,P<0.05);小关节角度与PI呈负相关(r=-0.298,P<0.05)。结论 DLS患者存在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角度更偏矢状位,骨盆后倾;DHI降低、PI增大、小关节角度偏矢状位者是发生DLS的危险因素,且叁者相互作用,PI增大,进一步加重DHI降低、小关节角度偏矢状位,引起DLS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9期)

杜春[3](2019)在《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实行常规护理的5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盆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实行围手术期护理的5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6±5.1)d、手术时间(53.3±6.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7.2±8.2)d、(79.2±12.5)min,术中出血量(41.5±6.6)ml少于对照组的(91.1±10.3)ml,护理满意度94.92%高于对照组的77.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5%(9/59),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59)。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93, 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良好,不仅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更能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机体康复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7期)

彭阳[4](2019)在《骨盆矢状位畸形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置换髋臼假体位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盆矢状位畸形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置换髋臼假体位置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行THA手术治疗的37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破坏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4例,年龄20-66岁,平均33.9岁。所有患者均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至少1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髋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生活指数评分(SF-36)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以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及骶骨倾斜角(SS)与术后1月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比较相互关系,再比较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1年时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变化趋势。结果随访至少1年,37例患者一般情况中HHS评分、VAS疼痛评分、生活指数评分(SF-36)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各向活动度有较大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髋臼假体前倾角与PT正相关,相关系数=0.447,P<0.01;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且随骨盆后倾的纠正有所减小(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盆矢状位畸形骨盆倾斜角与髋臼假体前倾角显着相关,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较术前增大,但随着脊柱-骨盆关系的有限平衡而相对减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破坏能显着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张聪,苏宝科,高明杰,李筱贺,李志军[5](2019)在《13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椎骨盆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腰椎-骨盆叁维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及有限元分析。利用一例13岁特发性脊柱侧凸志愿者的腰椎-骨盆的CT薄层数据,应用Mimics 15.0软件重建叁维数字化模型,应用Pro/E 5.0软件建立初步几何模型并导入Hypermesh 13.0进行网格划分,最终通过Abaqus 6.14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了青少年特(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岳剑宁,郭玉娜,刘京杰,王琦,赖光辉[6](2019)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步态下脊柱和骨盆运动与腰痛加重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腰痛加重情况与其步态中脊柱和骨盆运动的相关性。方法对29例LSS患者开展6 min步态负荷试验,通过叁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其脊柱、骨盆运动参数,分别于试验前后进行下肢和腰痛的疼痛VAS评分。根据测试后下肢痛和腰痛的加重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下肢和腰痛明显加重) 8例、B组(仅下肢痛明显加重) 12例和C组(下肢和腰痛未加重) 9例。对叁组步态前后的脊柱、骨盆倾斜度进行比较,并将之与腰痛加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试验前相比,A组试验后的腰椎前倾度和骨盆前倾度均显着增大(P<0.05),而B和C组仅腰椎前倾度显着大于试验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前倾度与腰痛加重呈负相关关系,骨盆前倾度增加与腰痛加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LSS患者在步态负荷时,腰椎前倾度减小和骨盆前倾增加,均可能会引起腰痛加剧,腰椎前凸增加可能是导致其腰背痛的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郑风宏[7](2019)在《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退变性疾病主要是因椎间盘、关节软骨、关节周围韧带等发生退行性改变所致的疾病,常见表现为腰腿痛、腰部活动受限等。一般情况下正常脊柱曲线能使身体处于最佳平衡状态,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导致脊柱-盆骨形态曲线改变,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并可引起下腰痛、腰部活动障碍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临床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周子玉,侯彩云,司建炜[8](2019)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骨盆半径(PR)技术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DLS)与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SS)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的特点,并探讨其代偿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6例DLS和35例DS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矢状面平衡(SVA)、总腰椎骨盆前凸角(PR-T_(12))、骨盆形态(PR-S_1)、骨盆角(PA)、腰椎前凸(LL)和胸椎后凸(TK)。将2组所测参数分别与健康国人脊柱-骨盆参数进行比较,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LS组与DSS组中SVA、PA均明显大于正常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S组PR-T_(12)明显小于正常参考值,DLS组PR-S_1明显小于正常参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PR-T_(12)与PA的相关性强于与LL、TK的相关性,DSS组PR-T_(12)与LL、TK的相关性强于与PA的相关性。DLS组PR-S_1与PA呈负相关,DSS组PR-S_1与PA无相关性。结论 DLS患者可能主要通过骨盆后倾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DSS患者可能主要通过改变胸腰椎曲度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贾根,刘军[9](2019)在《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4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作为观察对象,病人均行腰椎融合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手术后1年,病人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明显大于手术前,腰椎矢状垂直轴、骨盆倾斜角明显小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47±1.22)分]相比,手术后1个月[(3.41±1.14)分]、3个月[(2.52±0.44)分]、6个月[(0.85±0.33)分]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着降低,且呈进行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年,病人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日本科学会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融合术能够改善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症状,促进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有效维持病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岳亮,孙进[10](2019)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4例,分别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P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以及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等脊柱骨盆参数指标情况。结果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ODI、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ODI、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LL、PT、PI、S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LL、PT、PI、SS较之前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手术应用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脊柱骨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退行性腰椎滑脱(DLS)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腰椎小关节角度及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分析叁者在DL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单节段L_4椎体DLS患者33例(DLS组),同期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行立位腰椎侧位X线检查,测量腰椎间盘高度指数(DHI),根据MR扫描图像计算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行腰椎CT横断面扫描,测量腰椎小关节突头尾侧的小关节角度,计算双侧小关节不对称度;根据腰椎X线片测量脊柱-骨盆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尾倾斜角(SS)和腰椎前凸角(LL)。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在DLS发病中的作用,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小关节角度与DHI、椎间盘退变指数、PI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LS组DHI降低,椎间盘退变指数升高,小关节角度更偏矢状位,PI、PT、SS加大(P均<0.05),LL无明显变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HI(HR=0.00,95%CI为0.00~0.02)、PI(HR=1.16,95%CI为1.14~1.18)、小关节角度(HR=0.90,95%CI为0.88~0.91)是DLS发病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间盘退变指数与DHI、与小关节角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9、-0.614,P均<0.05),与PI呈正相关(r=0.561,P<0.05);DHI与小关节角度呈正相关(r=0.546,P<0.05),与PI呈负相关(r=-0.267,P<0.05);小关节角度与PI呈负相关(r=-0.298,P<0.05)。结论 DLS患者存在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角度更偏矢状位,骨盆后倾;DHI降低、PI增大、小关节角度偏矢状位者是发生DLS的危险因素,且叁者相互作用,PI增大,进一步加重DHI降低、小关节角度偏矢状位,引起DLS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柱骨盆论文参考文献

[1].付索超,张清顺,张宇,艾福志.不同手术方法对Ⅰ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9

[2].许飞虎,袁峰,陆炜强,朱俊,陈加成.退行性L_4椎体滑脱患者腰椎间盘退变指数、腰椎小关节角度、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9

[3].杜春.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4].彭阳.骨盆矢状位畸形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置换髋臼假体位置的影响[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张聪,苏宝科,高明杰,李筱贺,李志军.13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椎骨盆生物力学分析[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6].岳剑宁,郭玉娜,刘京杰,王琦,赖光辉.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步态下脊柱和骨盆运动与腰痛加重的相关性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9

[7].郑风宏.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

[8].周子玉,侯彩云,司建炜.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J].脊柱外科杂志.2019

[9].贾根,刘军.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9

[10].岳亮,孙进.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

标签:;  ;  ;  ;  

脊柱骨盆论文-付索超,张清顺,张宇,艾福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