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小学——大学合作,参与,新入职教师,叙述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梁丽君[1](2019)在《中小学——大学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学——大学合作伙伴关系很复杂,但也不是杂乱无章的,是各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叉和并列相互作用的交织。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了解我们如何处理这种合作关系势在必行。本文以一个中小学——大学合作项目的反思性叙述为基础,整合分析了参与者的各种思想:对合作伙伴关系的理解、参与、对新入职教师的支持和影响等。结果说明,师范学院与中小学密切合作能够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业,并能支持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李丹阳[2](2019)在《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缘起于美国,这一合作逐渐发展并不断走向完善。然而,在整个历史发展上来看,这条道路并不是很顺利,因为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最终,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了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在这一运动中,美国大学与中小学进行合作,同时选择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机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这种学校的出现,使得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中小学与大学双方在共同进行教师培养的工作上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虽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建立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重点是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分析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然后提出合作改进策略,以促进合作,最终达到真正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同时为我国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所以,本论文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选题立意、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理论依据以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叁、四、五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是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历史与基本现状进行说明,包括合作的类型、合作的模式与合作的流程。第叁部分是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运行与保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内部运行机制包括目标、内容、权责、实施举措四部分;具体外部保障机制包括政策、资金、制度与评价方式等。第四部分则是对合作的成效与合作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第五部分则是提出合作的改进策略完善合作。第六部分是启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CHRISTINA,KRISTIYANI[3](2019)在《通过教育知识动员促进课程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导者和实践者需要在各个层面,尤其是课堂层面进行调整、转化以适应发展变化。目前,印度尼西亚境内使用的学校课程颁布于2013年,并在随后两年之间不断修订更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需要拥有教育学院的大学参与其中、发挥作用,因此印度尼西亚的高等教育必须关注叁个交互协作的领域,即教育教学、教育研究以及社区服务。大学与中小学的有效联系需要二者同时进入相同的场域。因此,一线教师与教育研究者需要通过知识动员(KMb)来实现知识的双向互动。然而,国外学者Ball、Hemsley-Brown、Sharp以及Kennedy等人的研究发现,知识动员并不容易发生。它不是简单的知识交换问题,而是代表着将研究结果动员到实践者手中,并付诸教育实践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保障不同层次的学校课程更好实施,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但是,目前印度尼西亚还没有关于教育知识动员详细过程、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本研究基于课程实施的视角探讨了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模式,主要涉及教育研究如何帮助学校教师应对当前的课程,即如何理解课程、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课程理念。同时,本研究也致力于探寻社区服务如何为教育知识动员提供空间的问题,具体包括叁个研究问题:(1)目前印度尼西亚教育领域内的教育知识动员有哪些?(2)如何在学校-大学合作伙伴关系中进行教育知识动员?(3)教育知识动员对学校和大学的教学实践有何影响?为建构起研究框架,本研究借用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有:教师知识和职业发展、课程和课程实施、教育知识动员、学校-大学合作,同时还包括关于当前印度尼西亚学校教育和教师条件的既有研究资料。本研究主要采用嵌入式混合设计方法。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时,研究人员对研究工具进行了叁角测量。因此研究数据主要有叁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学校教师(n=141)基于问卷调查表B、教育研究者(n=79)基于调查问卷A而反馈的一般数据;第二个来源是基于访谈、文献法获得的关于印度尼西亚某高等院校教师培训班的相关数据和资料;第叁个来源是基于观察、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和二手数据获得的关于“教授进学校”项目的研究资料。有关第一个问题的第一发现。基于Cooper,Levin和Campbell(2009)提出的KMb策略,有叁种类型,即基本研究的产品、事件和网络。该研究发现,这叁种类型都存在于印度尼西亚的教育范围。最常见的类型是基本研究的产品,第二类是专业活动。下一种形式是网络。有许多研究成果存在材料、媒体、期刊、文章和研究结果本身的形式。教未来当老师的教师大多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登到期刊。还有许多有关教育活动,如研讨会和培训班,未来当老师的会在这样的活动宣布他们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显出了通过专业网络社区分享研究成果。研究中发现的教育KMb模型是根据Nutley,Jung和Walter(2008)提出的模型进行分类的。有基本研究的从业者模型,嵌入式研究模型和机构卓越模型。这项研究中发现了叁种研究模型。最新兴的模型是机构卓越模型,那就是该机构对研究结果的成功率有影响;二是嵌入式研究模型,那就是把研究结果转化为更实用的事物,如教学指南等;最后是基本研究的从业者模型,那就是教育从业者积极地采取研究结果。在改善对课程实施的理解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受访者试图查找和阅读相关教育研究的结果。第二个发现是教育知识动员的过程。知识动员的过程包括所涉及的阶段以及不同人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如教育知识经纪人的角色。这些阶段改编自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知识动员工具包所包含的阶段步骤。知识动员过程遵循六个适应阶段,即制定目标、考虑受众、决定分享内容、进行分享、评估以及进行后续活动。在教育知识动员过程中,经评估发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提高。教育知识动员过程包括叁个不同背景,即知识产生背景、知识使用背景以及中介背景。本研究揭示了涉及各方不同角色的发现,包括政府、大学、教师教育者和一线教师,而教育知识经纪人成为教育知识动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的最后一个关注点是教育知识动员对学校和大学教学实践的影响。教育知识动员首先会作用于学校教师,影响教师的知识、教案和教学技能。教育知识动员对学校,尤其是学校的学生有很多积极影响。学生在获得有效指导的同时,可以更自由地进行表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具主动性。此外,学生逐渐对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语言更有信心。在参与度上,学生变得更加自信、积极,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也保有很高的好奇心。在学习成果方面,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成功实现了学习目标。教育知识动员对大学也有一定影响。教师教育工作者对印度尼西亚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校情况有了普遍了解。同时,他们也发现了课堂教学和协作管理存在着问题。此外,教师教育者在学校获得了真实的课堂体验。这些丰富的经验成为他们在大学中培养师范生的重要资源。本研究给出的建议是关于教育知识动员过程中的组织支持和专业社区活动两个方面。进一步的研究建议是检测在更长的时间段和不同级别的学校中发生的教育知识动员情况。(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齐学红[4](2019)在《知识-权力视域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关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当下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以其价值的先在性、政治的正确性、成效的显着性进而获得其不证自明的合法地位。话语实践自身的生产性、建构性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均发挥着巨大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局内人的角度,立足基础教育改革的微观场域,从知识与权力视角出发,对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关系的构建过程进行深入解析,以期呈现基础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增强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与尊重,促进合作双方的文化融合。(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魏戈[5](2019)在《矛盾驱动的教师专业学习:基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专业学习"因其自发自主性、日常情境性、目标导向性等特点日益成为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话语,然而有关其发生过程及运作机制却少有触及。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开展校本研究为情境,分析大学研究者与小学教师群体在互动中的矛盾冲突,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解释小学教师在校本合作研究中的专业学习过程。研究发现",矛盾"是推动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动力,而矛盾的层级性进一步推进了教师专业学习的延展,由内向外的四级矛盾构成了教师专业学习的内在机制。研究指出,教师专业学习的关键发生于心智模式的断裂处,教师教育者与中小学教师都应正视矛盾,把矛盾转化为学习的契机,进而促进专业学习行为的持续改进。(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尹小敏,翟莉[6](2019)在《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运行中的政府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普遍面临的困境有其深刻的制度原因,该模式的顺利推进与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政府的责任,为此,政府要宣传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的理念与实践,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体系,发挥创设者的作用;成立专门机构,发挥监管者的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发挥资助者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艳霞[7](2018)在《近十年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S)”问题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通过对2007-2016年146篇"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S)"问题的相关文献梳理,发现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合作内涵、模式与类型、困境与对策等方面,US合作在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上存在着缺乏对本土化理论的建构,缺少对合作的参与性研究,缺欠对"为什么这么做"的关注等问题。今后要通过运用反思批判式思维关注合作问题,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研究,自觉创生出本土化理论等方面来加以完善。(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庆礼,徐廷福[8](2018)在《第叁方力量的选择:教研员参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正方兴未艾,但在实践层面未能达到理论预期,缺少长期有效、高质量的实践成果。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经验从实践层面论证了第叁方力量参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必要性。鉴于我国实际情况,教研员的边界工作者角色和桥梁作用比较适合作为第叁方力量参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研员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中,承担的角色主要是作为大学与中小学的桥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设计者和师资、以及师范生的实践导师等。(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杨倩茜[9](2018)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大学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学习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与中小学教师基于合作学习建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合作学习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形成凝聚人心的共同愿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从共同体的目标定位、组织特征、建构策略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策略与意义。(本文来源于《办公自动化》期刊2018年09期)
胡广霞[10](2018)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制度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不仅能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开创条件,而且能够促进教师教育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相应的制度保障不健全,双方合作的效果不理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制度保障的调查,继而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完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制度保障。论文以文献整理分析—构思研究设计—实地调查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主线,以南疆地区M大学与N中学的合作为案例,主要采用访谈和实地考查的方法分析了M大学与N中学制度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通过对M大学与N中学主管合作培养教师工作的校长和老师及对M大学实践教学课的学生的访谈,分析M大学与N中学合作培养教师制度保障的状况,综合对相关资料的研究,以期研究的全面深入。论文包括引言共四章。引言主要包括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立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一章对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予以介绍,建立研究的逻辑支点。第二章依据制度的制定主体和制度现实进行两了个维度的分析,从制定主体看有改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需要和提高大学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需要。从现实状况看有保障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的需要和建立良好区域教育生态的需要,确定了文章的基本分析框架。第叁章通过访谈实地考察呈现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按照M大学和N中学的制度保障现状、缺失的制度保障、未执行制度保障、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制度、组织协调制度的缺失、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不完善这个顺序进行呈现,并对对M大学与N中学合作培养教师制度保障现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在综合考虑M大学与N中学合作培养教师制度保障概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策略与建议:建立中小学实习生管理制度,建立高校师范生入学选拔制度,实施实践教学师资交流制度,实施基础教育实践的指导行动研究与定期教研交流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评制度,优化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建立U-G-S教师教育联盟。(本文来源于《喀什大学》期刊2018-05-01)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缘起于美国,这一合作逐渐发展并不断走向完善。然而,在整个历史发展上来看,这条道路并不是很顺利,因为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最终,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了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在这一运动中,美国大学与中小学进行合作,同时选择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机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这种学校的出现,使得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中小学与大学双方在共同进行教师培养的工作上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虽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建立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重点是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分析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然后提出合作改进策略,以促进合作,最终达到真正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同时为我国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所以,本论文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选题立意、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理论依据以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叁、四、五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是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历史与基本现状进行说明,包括合作的类型、合作的模式与合作的流程。第叁部分是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运行与保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内部运行机制包括目标、内容、权责、实施举措四部分;具体外部保障机制包括政策、资金、制度与评价方式等。第四部分则是对合作的成效与合作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第五部分则是提出合作的改进策略完善合作。第六部分是启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1].梁丽君.中小学——大学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叙事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
[2].李丹阳.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CHRISTINA,KRISTIYANI.通过教育知识动员促进课程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齐学红.知识-权力视域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关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9
[5].魏戈.矛盾驱动的教师专业学习:基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案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9
[6].尹小敏,翟莉.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运行中的政府责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
[7].张艳霞.近十年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S)”问题研究述评[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
[8].陈庆礼,徐廷福.第叁方力量的选择:教研员参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J].韶关学院学报.2018
[9].杨倩茜.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大学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学习的视角[J].办公自动化.2018
[10].胡广霞.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制度保障研究[D].喀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