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林露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露德,生态批评,土地伦理,生态女性主义
林露德论文文献综述
盛芳[1](2019)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林露德传记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女作家林露德的传记小说《千金》和《木鱼歌》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的中美两国为故事背景,讲述宝莉(拉鲁)和刘锦农两位华裔从中国移民至美国并在美国定居的故事。在对华裔移民生活的书写中,表现出作家对人与自然、女性与自然、精神与自然叁组关系的思考,进而展现其丰富的生态意识。本篇论文结合土地伦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和精神生态学理论分析小说《千金》和《木鱼歌》,以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更全面地把握作家林露德的文学创作。本篇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和论文创新性,并分类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第二章将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的土地伦理观念与文本相联系。林露德在小说《千金》和《木鱼歌》中,展现了工业时代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人类对土地的肆意践踏,这正是利奥波德土地伦理观念所批判的。作家塑造了以生态整体观来对待土地、动物与植物的两位主人公——宝莉(拉鲁)和刘锦农,并在作品中以大量篇幅展现了主人公对土地、动物与植物的热爱,从而展现出作家的生态意识。第叁章结合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小说《千金》和《木鱼歌》。两部小说展现了在男性主宰模式下,女性和自然的“失语”状态。林露德在作品中塑造了敢于质疑与反抗的女性形象以及在理性、智慧等方面超越了男性的妻子与母亲形象,从而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两性特质。第四章从精神生态角度分析小说《千金》和《木鱼歌》。本章借用“童年生境”概念分析童年故乡的生活因素(特别是女性和自然)对移民的影响。移民在旅居海外的过程中,常伴随着孤独感与漂泊感,“精神的真空化”和“存在的疏离化”使主人公在迷茫中成了无根漂泊之人。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选择淡泊物欲与栖居于自然。这种选择虽属无奈,但却给痛苦的灵魂找到了安身之处。论文的最后—部分为结语,对小说《千金》和《木鱼歌》所表现出的生态思想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15)
陈梅[2](2018)在《立体人物形象塑造——从叙事视角分析林露德的《木鱼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木鱼歌》作为一本历史小说,其中有真实部分也有虚构部分。作者林露德在整理研究主人公吕金功的生平之后,决定采用叁个女性的视角来讲述他的故事。本文认为,作者的这种安排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体,而且视角的转换和贴近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本文将从叙事视角着手,分析其达到的人物塑造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15期)
汪顺来[3](2018)在《林露德传记小说中的“实”与“虚”》一文中研究指出林露德是当代美国着名的传记小说家,她的创作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将艺术的虚构性发挥到极致,以彰显人物的鲜明个性。《千金》和《木鱼歌》是林露德传记小说中的杰作,她以美国华人移民史为背景,凭记忆和想象刻画出具有光彩个性的历史人物,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虚构"交相辉映,共同构建了华人移民的正面形象。(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8年05期)
麻金红[4](2017)在《从创伤理论角度看林露德《千金》中宝莉的传奇一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作家林露德塑造了很多正面华人形象,本文以《千金》中她塑造的人物形象宝莉·毕默斯的传奇一生入手,结合创伤理论,分别从家庭创伤、社会创伤和历史创伤叁个角度来展现宝莉传奇光环背后的内心苦涩与伤痛,并探析宝莉如何以其独特魅力超越自我,走出生活谜团,让世人更多的了解这个传奇华人女性。(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5期)
范莉[5](2016)在《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的生态愿景——华裔作家林露德的生态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文学的写作主题,主要聚焦于文化认同、身份流变、母女关系、文化差异等方面;而美国新生代华裔作家林露德却在其作品中独辟蹊径,除了探讨中美文化异同之外,还彰显其生态观,进一步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的写作范畴。本文以生态批评理论为基础,以《千金》和《木鱼歌》为例,探究林露德的生态思想,以期在生态危机时代唤起人类对自然和生态的关注。(本文来源于《鄱阳湖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陈学芬[6](2015)在《论欧亚裔小说家的民族融合理想——以林露德、水仙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欧亚裔小说家林露德、水仙花在小说中真实地再现了华人、黑人族群在美国历史上曾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批判了族群偏见和内殖民行为,提倡跨种族交往、异族通婚和多文化杂交,表达了民族融合的理想。(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5年06期)
范莉[7](2015)在《论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作品中华人的身份流变——以《千金》和《木鱼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份流变是美国华裔文学中倍受关注的主题之一,也是20世纪90年代后文化研究中的焦点。本文以后殖民文化研究及斯图亚特·霍尔的身份流变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林露德《千金》和《木鱼歌》的文本分析,探寻林露德这两部小说中华人族裔身份的流变轨迹。(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范莉[8](2015)在《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文化的交汇场,美国华裔作家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建构既区别于美国主流作家,又不同于中国本土作家,而是美国华裔作家本身对故居国文化思源和现居国文化反射的集合。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理论依据,以《木鱼歌》和《千金》为文本,试图梳理和分析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5年12期)
陈学芬[9](2015)在《论华裔小说家林露德的民族融合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小说家林露德在她的小说《千金姑娘》、《木鱼歌》中真实地再现了华人、黑人族群在美国历史上曾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批判了族群偏见和内殖民行为,提倡跨种族交往、异族通婚和多文化杂交,最终实现民族融合的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江笑园,钟蕾[10](2014)在《历史文化暴力下的关怀缺失——从林露德《木鱼歌》看主人公吕金功的无声悲剧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美国华裔作品必然要了解林露德,《木鱼歌》是其最精彩的一部作品。通过这本小说,笔者发现历史文化暴力影响着如吕金功一样的美国华人,在这些暴力冲击下,他们缺失家庭关怀、社会关怀、个人关怀等,步入了患有失语症的悲剧的边缘人生轨迹。(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林露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木鱼歌》作为一本历史小说,其中有真实部分也有虚构部分。作者林露德在整理研究主人公吕金功的生平之后,决定采用叁个女性的视角来讲述他的故事。本文认为,作者的这种安排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体,而且视角的转换和贴近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本文将从叙事视角着手,分析其达到的人物塑造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露德论文参考文献
[1].盛芳.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林露德传记小说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2].陈梅.立体人物形象塑造——从叙事视角分析林露德的《木鱼歌》[J].长江丛刊.2018
[3].汪顺来.林露德传记小说中的“实”与“虚”[J].出版广角.2018
[4].麻金红.从创伤理论角度看林露德《千金》中宝莉的传奇一生[J].青年文学家.2017
[5].范莉.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的生态愿景——华裔作家林露德的生态思想研究[J].鄱阳湖学刊.2016
[6].陈学芬.论欧亚裔小说家的民族融合理想——以林露德、水仙花为例[J].华文文学.2015
[7].范莉.论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作品中华人的身份流变——以《千金》和《木鱼歌》为例[J].潍坊学院学报.2015
[8].范莉.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作品中的中国形象[J].作家.2015
[9].陈学芬.论华裔小说家林露德的民族融合理想[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0].江笑园,钟蕾.历史文化暴力下的关怀缺失——从林露德《木鱼歌》看主人公吕金功的无声悲剧命运[J].皖西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