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学论文-盛宇霏,汤雅仪,蔡荣寿

汉文学论文-盛宇霏,汤雅仪,蔡荣寿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学翻译,作品风格,《动物农场》

汉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盛宇霏,汤雅仪,蔡荣寿[1](2019)在《英译汉文学作品的风格维护——以《动物农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译者所要做的就是将外国文学作品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本项目旨在以《动物农场》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翻译文学作品,更好地维护文学作品其独特的风格,从而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搭建起两种文化间思想交流的桥梁,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品读原着一样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动和美的感受。(本文来源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邢渊渊[2](2019)在《清代蒙汉文学交融研究的新成果:《光宣诗坛的蒙古族创作与蒙汉诗学思潮》——民族文学研究的新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米彦青教授的新作《光宣诗坛的蒙古族创作与蒙汉诗学思潮》发表在《文学遗产》2018年第2期。该文在以诗证史的同时,意图复原蒙汉文学交融背后涌动的诗学乃至于社会的思潮。这一分析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清代蒙汉文学交融及蒙古族汉文创作研究的格局。一清代蒙汉文学交融研究发端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王叔磐、赵相璧、孙玉溱、朱永邦、云峰、白·特木尔巴根等学者较早开始关注蒙古族汉文创作,于这一领域有筚路蓝缕之功,其功绩尤其体现在资料搜集整理方面。(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经建[3](2019)在《“汉文学的前途”与周作人的现代母语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周作人一生毁誉交织,文学上的周作人与政治上的周作人的评价截然不同。仅"文学的周作人"而言,他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胡适相比,周作人具有通融的文化态度和清醒的母语文学意识。他对白话文学理论的"批判性"基于对文言与白话关系的反思,体现在对文学口语化和欧化倾向的建设性"融合"。为此,他提出由多种语言资源熔铸的"雅致的俗语文",并视其为"理想的国语文学"。"理想的国语文学"是对语言艺术的回归,它一方面指明了汉语言母语与文学现代性同构的必要途径,也彰显了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历史必然性。(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朱桂花[4](2019)在《英汉文学作品中的人名谐音用字的寓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文学作品中人物支撑着整个故事发展历程,其形象充满着深邃的思想内涵,通过人物命名反映性格特征、文学主题和发展结局,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暗语。人名的谐音,区别于字面形式所体现的简单意义,能通过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形式赋予人物名称以特殊含义,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本文结合不同英汉文学作品,分析谐音词巧妙用字在人物命名上传达的语言效果,探讨其中寓意。(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崔权宇[5](2019)在《浅谈俄汉文学中负性情绪描写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的情绪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随着人道主义中心范式向人类中心论转变,情感研究占据了现代语言学的关键地位之一。心理学,生理学领域的科学家获得的数据,有助于发展语言的情感问题。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研究对象:情绪和感情,但他们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本文以对比的方式简要分析俄语汉语中负性情绪的表达方式。(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2期)

黄斌[6](2019)在《从宗室博尔都与汉族文士的交游看清初满汉文学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康熙宗室诗人博尔都与以江南文士为代表的汉族文人有密切交游。藉助这些交游,博尔都的诗艺得到了锤炼,对诗的领悟有所提高,在清初诗坛小负盛名。不足之处在于,这些文士虽多,但大多集中在某一时间段,更替较为频繁。博尔都一直缺少一位长伴身边的诗学知己,这影响了博尔都汉诗造诣的精进,故其声名未及纳兰性德与岳端。即便如此,考察博尔都与汉族文人的交游,将有助于对进一步认识康熙诗坛、认识清初的满汉文学交流。(本文来源于《满族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欣冉[7](2019)在《《出塞纪略》:蒙汉文学交融视域下的清代北疆草原纪行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特殊的地理与历史条件,边疆地区自古就呈现出了与中原汉族聚居区不同的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特点。钱良择的《出塞纪略》是其于清康熙年间出塞之作,记录了其经蒙古诸部,越喀噜入喀尔喀境内,又因战乱而返其间百余日之事。本文将试图以《出塞纪略》为切入点,浅述清代北部边疆风貌特点。(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徐娟[8](2019)在《云南题材对内地汉文学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题材作为边地题材的一种,在唐前汉文学的众多题材中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与地域性,云南以其丰富奇特的资源环境、令人遐思无穷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内地文人,其在自己的笔下建构出与中原文化迥然相异的空间。云南题材在汉文学文献中的注入,为汉文学发展增添了生机,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内地文人的文学想象力和文学创造力,在文学长河中流光溢彩。(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12期)

田玉华[9](2019)在《用质朴的语言浇灌彝汉文学之花——读沙马加甲彝汉文中短篇小说选《乡里乡亲》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能是因为喜欢阅读文学类书籍、爱好文学创作的缘故吧!我对省、州内甚至国内的很多作家的部分作品都比较熟悉,而且都拜读过。在州内,凉山这片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很多在州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作家。吉狄马加、倮伍拉且、俄尼?牧莎斯加、霁虹、鲁娟、英布草心、吉布鹰升、阿苏越尔、巴久乌嘎、俄狄小丰、马海吃吉、沙辉、丁长河等用汉语写作的作家及阿库乌雾、加瓦盘加、阿蕾、阿(本文来源于《凉山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朴成日[10](2019)在《中韩南龙翼汉文学的研究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朝汉文学在古代朝鲜汉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韩学界对这一时期汉文学成就突出的文人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南龙翼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目前中韩两国南龙翼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学者主要集中于对南龙翼汉诗总集《箕雅》和《壶谷漫笔》诗话部分的研究,韩国学者则从韩国汉文学和史学角度对南龙翼的诗文创作、文学批评和使行录等做了全面解读。然而,两国学者受彼此国家语言、文化、资料等因素影响,均存在不足,如研究深度不够、研究视角单一、重复研究较多、比较研究较少等。因此,两国学者应共同拓展研究视野,发掘利用新资料,推进文本数字化进程,并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使南龙翼汉文学的研究更加全面和系统,从而进一步完善两国朝鲜朝汉文学研究体系。(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汉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米彦青教授的新作《光宣诗坛的蒙古族创作与蒙汉诗学思潮》发表在《文学遗产》2018年第2期。该文在以诗证史的同时,意图复原蒙汉文学交融背后涌动的诗学乃至于社会的思潮。这一分析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清代蒙汉文学交融及蒙古族汉文创作研究的格局。一清代蒙汉文学交融研究发端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王叔磐、赵相璧、孙玉溱、朱永邦、云峰、白·特木尔巴根等学者较早开始关注蒙古族汉文创作,于这一领域有筚路蓝缕之功,其功绩尤其体现在资料搜集整理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盛宇霏,汤雅仪,蔡荣寿.英译汉文学作品的风格维护——以《动物农场》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邢渊渊.清代蒙汉文学交融研究的新成果:《光宣诗坛的蒙古族创作与蒙汉诗学思潮》——民族文学研究的新思路[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杨经建.“汉文学的前途”与周作人的现代母语文学观[J].社会科学.2019

[4].朱桂花.英汉文学作品中的人名谐音用字的寓意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5].崔权宇.浅谈俄汉文学中负性情绪描写方式[J].大众文艺.2019

[6].黄斌.从宗室博尔都与汉族文士的交游看清初满汉文学交流[J].满族研究.2019

[7].李欣冉.《出塞纪略》:蒙汉文学交融视域下的清代北疆草原纪行写作[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

[8].徐娟.云南题材对内地汉文学创作的影响[J].牡丹.2019

[9].田玉华.用质朴的语言浇灌彝汉文学之花——读沙马加甲彝汉文中短篇小说选《乡里乡亲》有感[J].凉山文学.2019

[10].朴成日.中韩南龙翼汉文学的研究及其意义[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汉文学论文-盛宇霏,汤雅仪,蔡荣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