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加权平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权平均数,统计图,统计表,采访写作
加权平均数论文文献综述
余旭红[1](2019)在《透过教材看“加权平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叁章第一节"平均数"(100~101页)的问题2是这样描述的:某电视台要招聘1名,甲、乙、丙叁人应聘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如果采访写作、计算机操作和创意设计的成绩按5∶2∶3计算,那么哪个人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最高?(本文来源于《初中生世界》期刊2019年43期)
石颐园,侯雪梅[2](2019)在《基于学科素养 实现教育价值——以“加权平均数”概念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能仅将眼光局限于知识技能学习,而是要站在"数学教育"的层面,深刻理解所教内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秉承"素养落地"的理念,紧密联系客观现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6.1平均数》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在"加权平均数"概念生成的过程中彰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这一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教育(教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未华,颜会梅[3](2019)在《“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教学策略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以教材中的问题为切入点,选取学生身边的实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教学,从问题的提出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而让学生体会概念的形成,并应用、巩固概念,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希望产生举一反叁、触类旁通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学数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军才[4](2019)在《加权平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1教材说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第1节"加权平均数"(第1课时)。2重难点理解"权"的意义,理解加权平均数的算理。3教学目标(1)知道权的几种形式,会计算加权平均数。(2)体会并理解权的现实意义。(3)培养数据观念,提升数学素养。4教学设计环节1在具体示例中认识"权"例1卓越学习小组5名成员的年龄情况是:14岁3人,15岁2人,如何计算该小组的平均年龄?(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1期)
叶海娜[5](2019)在《“加权平均数”的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权平均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11页,简称课本,以下同)的学习类型是"概念+规则",其中数据的"权"的概念的理解和"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的获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但由一组数据被认为同等重要(算术平均数)到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加权平均数)一个很大的跨越,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因此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并不容易.(本文来源于《初中数学教与学》期刊2019年01期)
郑隽[6](2018)在《“分层走班”模式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加权平均数”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初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团体,他们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在数学学习中,从算术到代数,从形象到抽象,很多(本文来源于《数学之友》期刊2018年03期)
黄日坤[7](2018)在《加权平均数的表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各地中考试题,加权平均数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下面通过几个例子向大家介绍中考加权平均数试题的表现形式,供大家参考.一、比例型例1(2016·潍坊)超市决定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某应聘者叁项素质测试的成绩如下表:(本文来源于《初中生天地》期刊2018年17期)
周志兵[8](2018)在《加权平均数中“权”的常见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具体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一般地,如果在n个数中,x_1出现f_1次,x_2出现f_2次,…,x_k出现f_k次(f_1+f_2+…+f_k=n),则(?)=1/n(x_1f_1+x_2f_2+…+x_kf_k)叫作加权平均数公式,其中f_1,f_2,…,f_k叫作权,"权"含有所占分量轻重的意义.f_i越大,表示x_i越多,"权重"就越大,"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整数的形式例1某班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如下:100分的有7人,90分的有14人,80分的有17人,70分的有8人,60分的有2人,50分(本文来源于《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配合人教社教材)》期刊2018年06期)
詹高晟,陈冠文[9](2018)在《为揭示概念本质而教——以“加权平均数”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2月,笔者在叁明市初中数学网络教研活动中开设的"平均数"(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1节)教学研讨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课后大家就这节课的教学在网络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也引发笔者的进一步思考,现整理成文,与大家交流.(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期刊2018年06期)
刘召生[10](2017)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加权平均数的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的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它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整体性和稳定性.加权平均数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计算、解决问题,教师引导,获得了"权"与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学教育》期刊2017年21期)
加权平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能仅将眼光局限于知识技能学习,而是要站在"数学教育"的层面,深刻理解所教内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秉承"素养落地"的理念,紧密联系客观现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6.1平均数》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在"加权平均数"概念生成的过程中彰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这一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权平均数论文参考文献
[1].余旭红.透过教材看“加权平均数”[J].初中生世界.2019
[2].石颐园,侯雪梅.基于学科素养实现教育价值——以“加权平均数”概念教学为例[J].山西教育(教学).2019
[3].张未华,颜会梅.“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教学策略尝试[J].上海中学数学.2019
[4].赵军才.加权平均数[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
[5].叶海娜.“加权平均数”的教学策略[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
[6].郑隽.“分层走班”模式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加权平均数”教学为例[J].数学之友.2018
[7].黄日坤.加权平均数的表现形式[J].初中生天地.2018
[8].周志兵.加权平均数中“权”的常见形式[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配合人教社教材).2018
[9].詹高晟,陈冠文.为揭示概念本质而教——以“加权平均数”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18
[10].刘召生.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加权平均数的教学[J].中国数学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