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不稳论文-蒋维利,牛国旗,周功,刘涛,陈辉

椎间不稳论文-蒋维利,牛国旗,周功,刘涛,陈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椎间不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MRI,T2高信号,责任椎间隙活动度

椎间不稳论文文献综述

蒋维利,牛国旗,周功,刘涛,陈辉[1](2018)在《脊髓型颈椎病MRI髓内信号改变与节段性椎间不稳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MRI髓内信号发生改变与节段性椎间不稳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63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2.48±10.20)岁。以术前髓内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为Ⅰ组(28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为Ⅱ组(24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Ⅲ组(11例)进行分组。对3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脊髓受压最严重节段脊髓压迫率、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最大活动度及责任椎间隙活动度(ROM)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术前JOA评分、脊髓受压最严重节段脊髓压迫率、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最大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病程、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病程长于Ⅰ组和Ⅱ组(P<0.05),Ⅰ组与Ⅱ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ROM大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ROM大于Ⅰ组(P<0.05)。结论椎间隙活动度增大是CSM患者T2WI髓内高信号产生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何升华,赖居易,王业广,孙志涛,王建[2](2016)在《腰椎弹性内固定系统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间不稳症35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弹性内固定系统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间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需手术治疗的35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间不稳症患者,采用腰椎弹性内固定系统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术手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系统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优于术前(P<0.05)。手术时间(92.0±13.5)min、出血量(450±54)mL、住院时间(4.0±1.4)d.根据ODI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优23例(65.7%),良7例(20.0%),中4例(11.4%),差1例(2.9%),优良率85.7%,有效率97.1%.结论:腰椎弹性内固定系统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间不稳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个可靠安全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杜发会,姜永涛,毕明昊[3](2016)在《B-Twin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B-Twin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症的疗效。方法采用B-Twin cage治疗4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5~130 min,术中出血量95~225 ml。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个月。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植入cage松动脱出等并发症。术后JOA下腰痛评分:优33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88.4%。结论应用B-Twin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创伤小,植骨融合率高,安全性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刘立冰,赵承斌,李华哲,王杨,勾旭升[4](2015)在《四个节段以上伴椎间不稳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四个节段以上同时伴有椎间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颈椎病患者64例,其中A组33例,采用传统颈前路分节段开窗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31例,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轴侧植骨Arch钛板内固定术。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日数、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0.7±30.3)min,B组为(90.8±22.2)min,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320±50)m L,B组为(180±45)m L,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着短于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出院时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出院后6个月时,A组患者的Ishihara指数较术前显着改善(2.2±1.6),而B组无明显改善,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活动度丢失(4.2±3.3)°,B组活动度丢失(4.0±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05)。结论: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方式治疗四个节段以上伴有椎间不稳颈椎病的患者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颈后路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周期短,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是治疗四个节段以上颈椎病伴椎间不稳首选的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30期)

吴庆能,戴闽,雷刚刚,姚浩群[5](2015)在《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不稳2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B-Twin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不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不稳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其中L4/515例,L5/S17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3分钟,术中出血平均35 m L。所有患者术后一周内下地活动。术后随访平均25个月。用JOA评分标准作临床疗效评价,术前JOA评分平均4.2分,随访结束时JOA评分平均17.8分,术后改善率:优1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4%。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6周。结论 B-Twin椎间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康复快、植骨融合率高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卜宪敏,吴彬,徐芳芳,孟纯阳,王海滨[6](2015)在《C_(4/5)椎间不稳模型动物病理学变化及黄韧带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破坏颈椎后方稳定结构会导致黄韧带退变加速,颈椎前方不稳是否会导致后方相应黄韧带及邻近节段黄韧带退变加速还不清楚。目的:观察颈椎不稳动物模型中黄韧带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通过颈椎前路穿刺破坏纤维环及抽吸C4/5髓核组织建立兔颈椎不稳动物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兔C3/4,C4/5,C5/6黄韧带中纤维排列紊乱,玻璃样变性,黄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染色面积增加,其中以C4/5最为显着;4,8及12周时2组大白兔C3/4,C4/5,C5/6黄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阳性面积接近。说明颈椎前方不稳会诱发后方黄韧带退变加速,其中以损伤节段黄韧带退变最为严重。(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18期)

张福明,武君麟,王春江[7](2015)在《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不稳手术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其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1-2013-10,使用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伴不稳36例,采用JOA评分,分析术前与术后评分及融合情况。结果术后JOA平均改善率为(85.1±8.2)%,应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不稳,具有创伤小、融合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临床运用。(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辛大奇,霍洪军,杨学军,赵岩,邢文华[8](2015)在《改良TLIF技术结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间不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改良TLIF技术结合后路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器(BAK)植骨融合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方法:应用改良TLIF技术结合后路椎弓根钉棒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65例腰痛并单侧下肢根性疼痛的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病人,术前和术后对病人进行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椎间系角度、整个腰椎前凸角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测量和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36mo,平均22mo。术前VAS和椎间系角度整个腰椎前凸角度椎间隙后缘高度,分别是7.8±1.8分和3.4±0.3°、40±0.6°、8±0.5mm,随访时为2.9±1.2分(P=0.0082,P<0.01)和12.6±0.4°(P=0.0075,P<0.01)、52°±0.5°(P=0.0061,P<0.01)、12±0.3mm(P=0.0054,P<0.01)。65例病人中60例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高于40分(92.3%)认为手术效果优良。没有发生因操作不当及器械问题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后路改良TLIF技术结合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田利军,刘玉鹏,吴琼[9](2013)在《钉棒系统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伴椎间不稳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椎管狭窄伴椎间不稳行钉棒系统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腰椎管狭窄伴椎间不稳的患者,行椎板切除减压的同时,应用钉棒系统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术中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术后经1~5年的随访,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植骨均融合。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伴椎间不稳,能提供理想复位、维持良好的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性前凸,提高了融合率,降低了手术后疾病复发率及融合后断钉断棒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江晓兵,杨志东,张顺聪,梁德[10](2007)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间不稳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间不稳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对58例经系统保守治疗或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后效果不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间不稳患者,均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5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估:优37例,良13例,一般4例,优良率达92.59%。术后3个月经X线摄片检查,52例椎间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达96.3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间不稳患者,宜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疗效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椎间不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腰椎弹性内固定系统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间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需手术治疗的35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间不稳症患者,采用腰椎弹性内固定系统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术手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系统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优于术前(P<0.05)。手术时间(92.0±13.5)min、出血量(450±54)mL、住院时间(4.0±1.4)d.根据ODI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优23例(65.7%),良7例(20.0%),中4例(11.4%),差1例(2.9%),优良率85.7%,有效率97.1%.结论:腰椎弹性内固定系统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间不稳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个可靠安全的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间不稳论文参考文献

[1].蒋维利,牛国旗,周功,刘涛,陈辉.脊髓型颈椎病MRI髓内信号改变与节段性椎间不稳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学.2018

[2].何升华,赖居易,王业广,孙志涛,王建.腰椎弹性内固定系统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间不稳症35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

[3].杜发会,姜永涛,毕明昊.B-Twin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J].临床骨科杂志.2016

[4].刘立冰,赵承斌,李华哲,王杨,勾旭升.四个节段以上伴椎间不稳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5].吴庆能,戴闽,雷刚刚,姚浩群.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不稳22例报告[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5

[6].卜宪敏,吴彬,徐芳芳,孟纯阳,王海滨.C_(4/5)椎间不稳模型动物病理学变化及黄韧带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7].张福明,武君麟,王春江.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不稳手术中应用[J].颈腰痛杂志.2015

[8].辛大奇,霍洪军,杨学军,赵岩,邢文华.改良TLIF技术结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间不稳[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

[9].田利军,刘玉鹏,吴琼.钉棒系统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伴椎间不稳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

[10].江晓兵,杨志东,张顺聪,梁德.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间不稳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标签:;  ;  ;  ;  

椎间不稳论文-蒋维利,牛国旗,周功,刘涛,陈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