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寄生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柳杉毛虫,寄生蝇类,成虫形态,分布
寄生蝇论文文献综述
梁光红,林浩宇,卢赐鼎,韩小红,华银[1](2018)在《福建柳杉毛虫的七种寄生蝇形态记述和生物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柳杉毛虫是一种严重为害柳杉的食叶害虫,探明柳杉毛虫的寄生蝇种类,将为该虫优势天敌的筛选提供更多的选择。本研究从野外采集柳杉毛虫幼虫并带回室内饲养,出蛆化蛹,羽化获得不同种类的寄生蝇。对获得的寄生蝇进行分类、鉴定,并描述其系统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寄主。调查发现,柳杉毛虫的寄生蝇由多到少依次为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Walker),瘦钩鬃麻蝇Sarcophaga(Sarcorohdendorfia)gracilior(Chen),黑角狭颊寄蝇Carcelia(s.str.)nigrantennata Chao et Liang,松毛虫狭颊寄蝇C.(s.str.)matsukarehae(Shima),星毛虫狭颊寄蝇C.(s.str.)illiberisi Chao et Liang,拟庸赘寄蝇Drino(Palexorista)inconspicuoides(Baranov),羚足鬃麻蝇S.(Sarcorohdendorfia)antilope Böttcher,共7种,其中蚕饰腹寄蝇、瘦钩鬃麻蝇、黑角狭颊寄蝇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多,寄生率较高,分别为7.44%、7.37%、5.48%,被认为是优势种;且拟庸赘寄蝇为福建新分布记录;柳杉毛虫是黑角狭颊寄蝇、星毛虫狭颊寄蝇、拟庸赘寄蝇的新寄主;还发现2种重寄生蜂寄生于寄生蝇。记述柳杉毛虫的7种寄生蝇形态特征,有助于今后识别其天敌昆虫,研究害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评价寄生蝇种群对维护柳杉林分生态系统稳定和防控柳杉毛虫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8年06期)
陈东斌,鲁迎新,张汝松,边海旭,杨瑞生[2](2018)在《危害野蚕的4种寄生蝇的DNA条形编码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危害柞蚕(Antheraea pernyi)、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等野蚕的寄生蝇种类较多,准确鉴定其种类是害虫防治的基础。对采集自不同年份(2007年和2016年)、不同地理区域(辽宁、吉林和河南)寄生柞蚕和栗蚕的50份寄生蝇蛹样品的DNA条形编码进行了研究。来自辽宁6个地区和吉林2个地区的38份柞蚕寄生蝇样品属于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它们的DNA条形编码序列的碱基一致性达100%,表明辽宁和吉林的柞蚕饰腹寄蝇均来源于一个扩散点,而且扩散历史极短。来自河南的柞蚕寄生蝇样品HN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与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的序列一致性达到96%,属于家蚕追寄蝇;而另外的5份样品HN1~5的序列一致性为100%,推测属于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来自辽宁的寄生栗蚕的6份寄生蝇样品DJY1~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完全一致,但其分类学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确认。有趣的是,来自河南同一个柞蚕茧内的寄生蝇样品HN3~5和HN6分属于2种寄生蝇。上述结果表明,利用DNA条形编码技术进行危害野蚕的寄生蝇种类鉴定和种群发生监测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蚕学会第十四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7-23)
马彦辉,沈金宇,刘磊,张济慈,史海勋[3](2018)在《柞蚕灭“蚕蝇一号水剂”防治柞蚕饰腹寄生蝇机理和使用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灭蚕蝇1号是防治柞蚕饰腹寄生蝇的有效药剂之一,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对人畜副作用小,蚕儿中毒致死率低,对环境污染程度弱;又有成本低等特点,所以越来越被更多的蚕农所应用。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防蛆效果可达90%左右,但经近几年的应用情况表明,如果使用方法不当,时期不当可造成20%损失,全国春柞蚕直接经济损失可达几百万元,若想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就应该对灭蚕蝇1号的杀蛆机理和使用方法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探讨和研究,确保药剂在防治柞蚕饰腹寄蝇方面发挥成效。(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8年06期)
陈东斌,鲁迎新,张汝松,边海旭,杨瑞生[4](2018)在《危害野蚕的4种寄生蝇的DNA条形编码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危害柞蚕(Antheraea pernyi)、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等野蚕的寄生蝇种类较多,准确鉴定其种类是害虫防治的基础。对采集自不同年份(2007年和2016年)、不同地理区域(辽宁、吉林和河南)寄生柞蚕和栗蚕的50份寄生蝇蛹样品的DNA条形编码进行了研究。来自辽宁6个地区和吉林2个地区的38份柞蚕寄生蝇样品属于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它们的DNA条形编码序列的碱基一致性达100%,表明辽宁和吉林的柞蚕饰腹寄蝇均来源于一个扩散点,而且扩散历史极短。来自河南的柞蚕寄生蝇样品HN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与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的序列一致性达到96%,属于家蚕追寄蝇;而另外的5份样品HN1~5的序列一致性为100%,推测属于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来自辽宁的寄生栗蚕的6份寄生蝇样品DJY1~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完全一致,但其分类学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确认。有趣的是,来自河南同一个柞蚕茧内的寄生蝇样品HN3~5和HN6分属于2种寄生蝇。上述结果表明,利用DNA条形编码技术进行危害野蚕的寄生蝇种类鉴定和种群发生监测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许诺,刘强,邹阳,颜兴[5](2017)在《口腔内寄生蝇蛆虫病例报告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蝇蛆病(myiasis)是蝇幼虫寄生于人体和动物的组织和器官而引起的疾病。在我国蝇蛆病多见于华南温热地区,报道的蝇蛆病中,多为眼蝇蛆病和皮肤蝇蛆病为主,口腔蝇蛆病极为罕见,相关文献报道尚未见出现于华北地区。我院收治了1例口腔内蝇蛆虫病患者,在上颌牙龈取出活体蝇蛆1只,经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鉴定为蛆症金蝇,患者经我院治疗痊愈。本文对此病例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报道,并结合文献对此病的流行病史、病因、诊治及预防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侯艳丽,纪学军,夏克文[6](2016)在《寄生蝇声源定位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奥米亚棕蝇尺寸微小,其两耳间距与寄主声音信号的波长极不匹配,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双耳接收的声音信号对其寄主声源实现精确定位,针对奥米亚棕蝇的惊人定位能力展开研究,分析其定位机制。在奥米亚棕蝇听觉系统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学模型,求解其频域响应,并利用模态分解方法求解两侧鼓膜的时域瞬时响应。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了两鼓膜的振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奥米亚棕蝇的定位能力要归功于其独特的耦合听觉结构,该结构能放大双耳接收声音信号的强度差和时间差、且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极短基线的高精度定位。(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6年10期)
王瑞荣[7](2014)在《基于奥米亚寄生蝇的叁维声定位MEMS器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减小声定位器件尺寸、提高测量精度,我们提出了一种微型仿生叁维声定位传感器,利用MALAB对该听觉模型进行了分析,结合ANSYS进行了器件的设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很好的实现了耦合放大机制,对于244 Hz的声波,入射角度在XZ平面内从90゜变化至0゜时,振幅值比从1变化至3.11,时延从0变化至45μs,YZ平面内,振幅值比从1变化至2.85,时延从0变化至43μs。(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4年02期)
郭剑,邱向成,张凡红,李元洪[8](2013)在《河南省柞蚕区寄生蝇病的药物防治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河南省柞蚕寄生蝇病害日趋严重的生产实际,进行了灭蚕蝇片添食试验。结果表明:灭蚕蝇片的防治效果较好,添食时期以五龄盛食期为佳。(本文来源于《北方蚕业》期刊2013年03期)
余文中,岳宣,田应书,冯世华,王庆忠[9](2013)在《“灭蚕蝇”不同用法对柞蚕寄生蝇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灭蚕蝇"不同用法对柞蚕寄生蝇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用500倍"灭蚕蝇"液中加入500倍的"乐果"原液混合液喷雾在柞蚕体上、柞树叶片上,与常规用500倍液"灭蚕蝇"的相比,寄生蝇的寄生率降低40.92%(2011年)、40.12%(2012年),不结茧发生率降低25.00%(2011年)、27.73%(2012年),虫蛹生命率提高1.37%(2011年)、1.19%(2012年),全茧量提高0.28%(2011年)、0.55%(2012年)、茧层量提高1.19%(2011年),种茧产量提高5.91%(2011年)、4.61%(2012年),发蛾率提高0.35%(2011年),单蛾产卵量提高2.76%(2011年)、0.67%(2012年)。(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3年07期)
郭剑,张凡红,邱向成,周志栋[10](2013)在《河南省柞蚕寄生蝇的种群调查及发生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省柞蚕区的寄生蝇主要是家蚕追寄蝇和蚕饰腹寄蝇两种,家蚕追寄蝇一年发生多代,蚕饰腹寄蝇一年发生2代。对河南省柞蚕寄生蝇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柞蚕寄生蝇病害日趋严重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北方蚕业》期刊2013年02期)
寄生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危害柞蚕(Antheraea pernyi)、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等野蚕的寄生蝇种类较多,准确鉴定其种类是害虫防治的基础。对采集自不同年份(2007年和2016年)、不同地理区域(辽宁、吉林和河南)寄生柞蚕和栗蚕的50份寄生蝇蛹样品的DNA条形编码进行了研究。来自辽宁6个地区和吉林2个地区的38份柞蚕寄生蝇样品属于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它们的DNA条形编码序列的碱基一致性达100%,表明辽宁和吉林的柞蚕饰腹寄蝇均来源于一个扩散点,而且扩散历史极短。来自河南的柞蚕寄生蝇样品HN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与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的序列一致性达到96%,属于家蚕追寄蝇;而另外的5份样品HN1~5的序列一致性为100%,推测属于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来自辽宁的寄生栗蚕的6份寄生蝇样品DJY1~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完全一致,但其分类学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确认。有趣的是,来自河南同一个柞蚕茧内的寄生蝇样品HN3~5和HN6分属于2种寄生蝇。上述结果表明,利用DNA条形编码技术进行危害野蚕的寄生蝇种类鉴定和种群发生监测是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寄生蝇论文参考文献
[1].梁光红,林浩宇,卢赐鼎,韩小红,华银.福建柳杉毛虫的七种寄生蝇形态记述和生物学[J].植物保护.2018
[2].陈东斌,鲁迎新,张汝松,边海旭,杨瑞生.危害野蚕的4种寄生蝇的DNA条形编码鉴定[C].中国蚕学会第十四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3].马彦辉,沈金宇,刘磊,张济慈,史海勋.柞蚕灭“蚕蝇一号水剂”防治柞蚕饰腹寄生蝇机理和使用方法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
[4].陈东斌,鲁迎新,张汝松,边海旭,杨瑞生.危害野蚕的4种寄生蝇的DNA条形编码鉴定[J].蚕业科学.2018
[5].许诺,刘强,邹阳,颜兴.口腔内寄生蝇蛆虫病例报告1例[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7
[6].侯艳丽,纪学军,夏克文.寄生蝇声源定位机制分析[J].无线电工程.2016
[7].王瑞荣.基于奥米亚寄生蝇的叁维声定位MEMS器件设计[J].电子器件.2014
[8].郭剑,邱向成,张凡红,李元洪.河南省柞蚕区寄生蝇病的药物防治试验[J].北方蚕业.2013
[9].余文中,岳宣,田应书,冯世华,王庆忠.“灭蚕蝇”不同用法对柞蚕寄生蝇的防治效果[J].农技服务.2013
[10].郭剑,张凡红,邱向成,周志栋.河南省柞蚕寄生蝇的种群调查及发生原因分析[J].北方蚕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