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痛中反思”到“痛极而笑”

从“悲痛中反思”到“痛极而笑”

——浅析“迷惘的一代”与“黑色幽默”

涂青青(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本文着眼于美国历史上两大重要文学流,即“迷惘的一代”与“黑色幽默”,试从两者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来分析两者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迷惘的一代;后现代主义文学;黑色幽默

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领域带来了极强的冲击,同时在社会文化领域也促成了多种文学流派的产生和发展,一战后产生的“迷惘的一代”和二战后出现的“黑色幽默”流派就给美国文学,乃至西方文学世界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社会影响巨大,本身已被进步主义改革所带来的政治与经济变化腐蚀了的旧文化的三大支柱,即对传统道德、社会进步与绅士文化的信念,受一战冲击而轰然崩塌,为新文化各阵营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美国宣战之初,威尔逊总统“为了拯救世界的民主”的口号使得两百万热血青年笃信不疑,中断学业或工作,怀着崇高的信念奔赴战场。“迷惘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海明威,约翰·多斯·帕索斯和爱·埃·肯明斯等人都曾志愿参加战时救护队,亲赴战场。但战场上的残酷厮杀和血肉横飞,不仅打碎了他们的所有幻想,还给他们的肉体和精神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他们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发现战争远不是他们原来设想的那种英雄的事业,所谓“民主”、“光荣”、“牺牲”都是骗人的东西。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种种苦难,了解到普通兵士中间的反战情绪,并在作品中反映了这些思想情感。例如,约翰·多斯·帕索斯的《三个士兵》、爱·肯明斯的《巨大的房间》、威廉·福克纳的《士兵的报酬》和《萨托里斯》。“迷惘的一代”不是一个有组织、有共同纲领的团体。因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曾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词,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迷惘一代”的作家们力图摆脱旧的传统束缚,在文学创作中尝试用新的方法对这场战争进行描述,从而促进了实验小说的发展。“迷惘的一代”文学在风靡全国的同时,带动起文艺百家和大众生活方式上的现代主义潮流。再加上哈莱姆黑人文艺复兴、女权运动和多种移民文化的兴起,现代美国文化中斑驳绚丽、雅俗并举的多元格局开始逐渐形成。

“黑色幽默”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建筑、文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直接导致了后现代文学的兴起。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还同结构主义,尤其是后结构主义的兴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后结构主义揭露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偏见和自相矛盾,打破既定的文学标准,将意义和价值归之于语言,系统和关系等更大的问题。以后现代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方式决裂并以实验性的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新颖的写作模式:1)文学的拼贴,剪切和堆砌;2)跨体裁的艺术创作;3)超越现实与艺术的界限;4)运用通俗的文学形式;5)运用大众传媒。其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分别有:约翰·巴思《路的尽头》,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V.》,以及被誉为“后现代作家的新一代之父”的美国作家唐纳德·巴赛尔姆的《辛伯达》等等。

“黑色幽默”的作家们正是在把世界视为荒诞不经、无可理喻之后,怀着对这个所描述的世界深度的厌恶以及绝望,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采用强烈的夸张到荒诞程度的幽默,嘲讽的手法,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其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但同时又让人感到沉重和苦闷。《路的尽头》写尽了三角性爱中的庸俗、无聊、荒唐、可笑,还刻意在抒写癫狂症患者霍纳与一个素不相识的妇女发生性关系时油腔滑调地插了一句,“我在心里也给弗洛伊德博士行了个礼”(第七章),以示作者对当时广泛流行的弗洛伊德性学说的嘲讽,也是对当时性关系混乱的社会病的嘲讽。“黑色幽默”作家往往通过他们塑造的“反英雄”人物的可笑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后现代派作家强调创作的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文学作品中主题不确定,形象也不确定。这种“形象的不确定”还体现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人公已经从昔日的“非英雄”走向了“反英雄”,如《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一个有同情心,是非感和正义感,被大人物任意摆布的“小人物”,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尤索林经历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遭遇后,最终逃往一个理想化的和平国家——瑞典,完成了“英雄化”过程,而成为一名“反英雄”。

与以正常的乐观主义为基础的传统幽默不同的是,“黑色幽默”是悲观主义的,面对死亡,面对荒诞,以变态的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痛极而笑。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福科.真理与权力.见: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北京:三联书店,1997.94

[2]《美国文学简史(第2版)》,常耀信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2版。

标签:;  ;  ;  

从“悲痛中反思”到“痛极而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