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载试验论文-赵迪,王俊杰,黄诗渊

堆载试验论文-赵迪,王俊杰,黄诗渊

导读:本文包含了堆载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框架码头,陆域堆载,排架结构,桩基弯矩

堆载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赵迪,王俊杰,黄诗渊[1](2019)在《陆域堆载对框架码头桩基弯矩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域堆载对码头岸坡及框架码头桩基受力变形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探究堆载时框架码头桩基弯矩沿桩长的分布规律,以叁峡库区的砂泥岩混合填料为试验土料,设置13级陆域堆载荷载进行模型试验,测定桩身弯矩,分析其随陆域堆载值增加的变化规律及产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陆域堆载值的增加,码头桩基弯矩值增加,最大值发生在最后侧桩位,在设计配筋计算中需注意桩后受压,桩前受拉;陆域堆载引起桩基产生弯矩的主要原因有:土体水平侧向应力、桩侧摩阻力;仅考虑水平荷载作用引起桩基弯矩时,在较高桩位半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但在靠近嵌固端则因未考虑桩侧摩阻力引起较大偏差。(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郑耀[2](2019)在《电渗及联合堆载加固软黏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渗法是软土固结处理的有效方法,它通过施加直流电场使土体排水固结从而提高强度,其排水速率与土颗粒大小无关,被认为是处理高含水量、低渗透性软土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但电渗法并没有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根本原因之一是对电渗机理的认识不足。本文着眼于电渗本质,基于不同电渗试验条件,采用改进的Miller Soil Box模型箱和自制电渗模型箱,从土体宏观及微观角度开展电渗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改进的Miller Soil Box模型箱在不同含水量下开展电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量下(60%、70、80%),土体的累计排水量随着土体初始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大;试验后土体的表观孔隙比与平均孔隙面积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2、基于不同通电时间开展电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通电时间下(12h、16h、20h、24h),土体的累计排水量呈现一定的时效性,试验后土体的含水量以及土体的累计排水量与电渗时间紧密联系;试验后土体的表观孔隙比与平均孔隙面积都随着电渗通电时间的增长而减小。3、利用自制模型箱开展单一电渗与电渗联合堆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一电渗与电渗联合堆载进行对照试验中,电渗联合堆载的最终累计排水量及排水速率要比单一电渗试验大,且主要在中前期排水速率优势明显;电渗联合堆载后土体裂缝小于单一电渗试验后土体裂缝且最终沉降量大于单一电渗试验,说明电渗联合堆载的最终加固效果好;电渗联合堆载试验后的土体抗剪强度要比单一电渗试验要大,且各试验中阴极区域的抗剪强度要比其他区域小;电渗联合堆载试验后土体的表观孔隙比及平均孔隙面积要小于单一电渗,土体表现为更密实;含水量与堆载提供的竖向荷载共同影响土体的孔隙结构。4、基于电渗理论的基本假定,建立直流电场作用下土体电渗耦合控制方程,同时根据空间边界条件推导出一维电渗控制方程,结合电渗边界条件及电渗初始条件,获得了电渗联合堆载条件下一维电渗固结孔压解。(本文来源于《浙江科技学院》期刊2019-06-10)

周玉霜[3](2019)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对吹填土加固效果及周围环境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州城区人多地少,经济发展受到土地制约非常突出,为了扩大可用土地面积,得天独厚的滩涂资源的开发日益重要,通过海涂围垦工程再造一个“海上新温州”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希望所在。温州围垦区存在大量的吹填土,该类土含水率较高、抗剪强度极低,为了提高土体强度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凭借其施工简单、加固效果明显、施工工期较短等优点常被用于对吹填土的加固中。而随着吹填区不断向海洋深处扩展,吹填土厚度不断加深,对于土体加固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充分提高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利用效率、改进施工工艺,本文提出了等压的思想,从设计真空度和堆载量入手,通过模型桶进行室内试验,探讨其加固效果;其次又探讨了不同超载比(堆载荷载和真空荷载之比)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对周围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1)以室内试验真空度和堆载量可控的优势,在等压的条件下制定真空预压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照组,在抽真空至土体沉降稳定开始实施堆载,探究吹填土的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堆载后土体表层沉降、土体排水量、孔隙水压力消散明显增大,含水率降低,十字板剪切强度大大提高,表明对于温州吹填土的加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优于真空预压法,在工程中应推广应用。(2)在等压的条件下设置叁组不同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方案,通过对真空度、土体沉降、孔压变化的实时监测,以及对试验结束后土体含水率、十字板剪切强度的测定,分析土体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堆载量越大,土体加固效果越好,本试验最佳预压组合为真空度50kpa+堆载量30kpa,,但堆载量的提高会导致排水板弯折而影响土体处理效果的均匀性,因此在工程中应选用合适堆载量、控制堆载速率。(3)在真空度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叁组不同超载比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试验,探究其加固效果,并通过改装的水平位移测量装置对周围土体水平位移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超载比越大,土体加固效果越好,同时超载比的增大有利于减小土体向内的水平位移,促进水平位移动态平衡点上移,本试验组中最佳超载比为0.5。(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陈伟文,刘乐,陈志波[4](2019)在《考虑坑侧堆载基坑开挖土体应力路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坑侧各区域土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卸荷或堆载作用,从而呈现出复杂的应力路径。因此,开展了常规叁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K_0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K_0固结侧向卸荷试验和K_0固结侧向卸荷轴向加荷试验等不同的应力路径试验,来研究基坑开挖前后基坑坑侧土体的不同应力路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了各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归纳了基坑开挖前后复杂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的应力变形及强度特征。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应力路径条件下,土体所对应的应力变形及强度参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软黏土在不同的侧向卸荷应力路径情况下,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现应变软化型,且侧向卸荷对土体强度影响较大,坑侧堆载引起的轴向加荷对土体强度变化也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何长明,黎军[5](2019)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厚软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珠海地区的深厚软基,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进行加固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对软基的地表沉降、膜下真空度、孔隙水压力、深层水平位移等进行监测,得到了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随时间变化曲线。软基处理完成后对原状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载荷试验,并取土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监测和检测试验分析表明:加固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了明显提高,地基加固效果较好,其影响深度达到25~30 m,在15~20 m范围内加固效果最为显着;但真空预压并未改变软土的触变性,加固后的软土仍应避免扰动。(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王力威[6](2019)在《真空预压+堆载制备疏浚黏性土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疏浚工程中黏性土挖掘消耗的能量大,易产生起垄、糊刀具,相互粘黏而不分散,增大输送堵管等问题,需要制备相应的黏性土,进行切削试验,分析该土质挖掘与输送机理,提高生产率。(本文来源于《门窗》期刊2019年06期)

李鹏,吴振军,姜力宁,田勇,张飞[7](2018)在《大跨度高支模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及现场堆载和浇筑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京东西北电子商务基地3号库房的CRAB大跨度高支模脚手架支撑体系应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空间桁架模型进行数值分析。以分析结果为参考,布置测点进行现场堆载和浇筑试验,对脚手架支撑体系的安全性进行论证。试验结果得出支撑体系各杆件强度、稳定性、变形符合规范要求,脚手架支撑体系的整体变形处于预警值以内。(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S4期)

张明,梁天义[8](2018)在《堆载预压法在公路软基试验段处理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塑料排水板与砂井堆载预压法处理某公路软基试验段深厚软土地基,从沉降速率、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分层沉降等现场监测结果分析其加固处理软基的稳定性和固结沉降特性,结果表明:以沉降速率15 mm/d作为填土加载控制标准是合理的;利用累计沉降速率与填土高度的关系曲线的拐点可以判断软基稳定性,利用累计孔隙水压力增量及最大侧向位移与累计荷载的关系曲线的拐点可以确定极限填土高度,判断软基稳定性,控制填土速率;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加固效果较砂井堆载预压法好,用该法处理公路深厚软基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江杰,韦永超,陈俊羽,马少坤,刘莹[9](2018)在《静载试验中试桩受桩侧堆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桩静载试验过程中桩侧大吨位堆载对试桩的影响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应用FLAC3D程序建立叁维弹塑性模型对试桩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分析桩侧堆载对土体及试桩受荷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加载前,桩侧支墩荷载会引起土体附加应力和沉降,其极限影响深度约为8倍支墩宽度。支墩荷载还会使试桩提前受荷而发生沉降,在试验加载时,桩侧支墩荷载减小,试桩发生一定的回弹而使得试桩的量测沉降量偏小。在加载初期,堆载法明显夸大了试桩刚度,需引起重视;随着加载至试桩极限荷载的一半后,其夸大作用开始明显减弱,在接近极限荷载时,这种影响已不明显,堆载法仍是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可靠途径。(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世民,潘唯怿,王庆,李哲辉[10](2018)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试验的沉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在软土地区的地基处理工程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舟山某工程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沉降监测,对实际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各监测点土体沉降产生差异的因素有时间和监测点所处的水平面位置。随着抽真空和堆载步骤的实施,土体各层的沉降量在抽真空和堆载初期显着增大而在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同时呈现越靠近处理边界的土层沉降量越小,而越靠近处理区域中心的土层沉降越大的现象,沉降沿水平面呈现锅底形。因此,建议今后类似工程中,要达到沉降均匀的目的,减少锅底效应时,应该增加处理区域边界附近的加载量。研究得出的沉降规律,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较高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堆载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渗法是软土固结处理的有效方法,它通过施加直流电场使土体排水固结从而提高强度,其排水速率与土颗粒大小无关,被认为是处理高含水量、低渗透性软土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但电渗法并没有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根本原因之一是对电渗机理的认识不足。本文着眼于电渗本质,基于不同电渗试验条件,采用改进的Miller Soil Box模型箱和自制电渗模型箱,从土体宏观及微观角度开展电渗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改进的Miller Soil Box模型箱在不同含水量下开展电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量下(60%、70、80%),土体的累计排水量随着土体初始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大;试验后土体的表观孔隙比与平均孔隙面积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2、基于不同通电时间开展电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通电时间下(12h、16h、20h、24h),土体的累计排水量呈现一定的时效性,试验后土体的含水量以及土体的累计排水量与电渗时间紧密联系;试验后土体的表观孔隙比与平均孔隙面积都随着电渗通电时间的增长而减小。3、利用自制模型箱开展单一电渗与电渗联合堆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一电渗与电渗联合堆载进行对照试验中,电渗联合堆载的最终累计排水量及排水速率要比单一电渗试验大,且主要在中前期排水速率优势明显;电渗联合堆载后土体裂缝小于单一电渗试验后土体裂缝且最终沉降量大于单一电渗试验,说明电渗联合堆载的最终加固效果好;电渗联合堆载试验后的土体抗剪强度要比单一电渗试验要大,且各试验中阴极区域的抗剪强度要比其他区域小;电渗联合堆载试验后土体的表观孔隙比及平均孔隙面积要小于单一电渗,土体表现为更密实;含水量与堆载提供的竖向荷载共同影响土体的孔隙结构。4、基于电渗理论的基本假定,建立直流电场作用下土体电渗耦合控制方程,同时根据空间边界条件推导出一维电渗控制方程,结合电渗边界条件及电渗初始条件,获得了电渗联合堆载条件下一维电渗固结孔压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堆载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赵迪,王俊杰,黄诗渊.陆域堆载对框架码头桩基弯矩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2].郑耀.电渗及联合堆载加固软黏土的试验研究[D].浙江科技学院.2019

[3].周玉霜.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对吹填土加固效果及周围环境影响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

[4].陈伟文,刘乐,陈志波.考虑坑侧堆载基坑开挖土体应力路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5].何长明,黎军.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厚软土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19

[6].王力威.真空预压+堆载制备疏浚黏性土模型试验研究[J].门窗.2019

[7].李鹏,吴振军,姜力宁,田勇,张飞.大跨度高支模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及现场堆载和浇筑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8

[8].张明,梁天义.堆载预压法在公路软基试验段处理中的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江杰,韦永超,陈俊羽,马少坤,刘莹.静载试验中试桩受桩侧堆载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

[10].张世民,潘唯怿,王庆,李哲辉.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试验的沉降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

标签:;  ;  ;  ;  

堆载试验论文-赵迪,王俊杰,黄诗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