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稻草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稻草砖,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试件,热工性
稻草砖论文文献综述
马明,佟鹏[1](2017)在《稻草砖填充墙热工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稻草砖填充墙的热工性能,基于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防护热箱法,采用CD-WTF1515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对内蒙古地区工程实践中的500 mm厚稻草砖墙体和390 mm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并根据《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2种构造体的热工性能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稻草砖填充墙体的热工性能优于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同时对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国家节能示范项目的稻草砖房运用记忆式温湿度计进行热环境测试,结果证明:稻草砖房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室内热环境质量;为北方地区新农村住宅绿色墙体材料的应用发展提供实际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唐迪[2](2016)在《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应用发展,农业秸秆作为新型建筑材料是完全可行的,不仅能够回收利用,还能取代粘土砖,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由此可见,新型秸秆墙体材料对建筑节能有巨大的贡献价值。为满足建筑节能需求,针对重庆农村建筑大量使用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承重墙保温性能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满足承重、保温要求的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结合稻草秸秆的材料性能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稻草砖成型工艺,将制作成的稻草砖填入混凝土空心砌块孔洞内,最终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成本低廉、便于施工的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首先对稻草砖的成型方式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将酸性处理、碱性处理、粘接处理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比,根据稻草砖成型效果及操作的简便性,初步确定了稻草砖成型方式为碱性处理法:将稻草秸秆在1%-8%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里浸泡20-24小时后压制成砖。然后对成型后的稻草砖进行了基本性能的研究:确定其尺寸为长宽高:140×130×190mm;稻草砖具有密度小、保温性能优异,防腐效果良好等优点。综合对比1%-8%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成型稻草砖的成型效果及基本性能,最终确定适宜其成型的氢氧化钠浓度为2%-5%。最后对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探究:复合砌块尺寸确定为长宽高:200×190×190mm,其中混凝土层壁厚为30mm;由2%-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稻草秸秆成型稻草砖组成的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其导热系数为0.056-0.126 W/(m·K),只略大于其内部稻草砖的导热系数0.038-0.086 W/(m·K),都远远小于重庆农村建筑常用的混凝土砌块和烧结砖导热系数,是良好的保温建筑材料,满足农村建筑对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保温性能的要求;复合砌块抗压应力平均值为6.00Mpa,超过了一般承重砌块5.00Mpa的应力标准;耐火极限达到3.0h,可用在有B1等级防火要求的建筑构造中。通过研究可知复合砌块拥有良好的抗压、耐久、防火、保温等性能,而且制作工艺简便,经济效果好,是一种具有保温承重、节能环保等优点的农村建筑材料。通过研究表明,研制出的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能满足重庆地区农村建筑的承重和保温要求,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防火性,适宜重庆农村建筑使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5-26)
吴薇,田立娟,韩诚武,郭勇,薛春梅[3](2015)在《北方民居改性阻燃防腐强化稻草砖工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稻草砖整体力学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确定综合性价比适合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黑龙江稻草秸秆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北方民居改性阻燃防腐强化稻草砖工艺参数,包括硅酸钠水溶液、硅酸盐水泥、无水硫酸钙、工业硫酸铜添加量对该稻草砖的性能影响,并进行力学性质与阻燃性的测试。[结果]改性阻燃稻草砖最优化工艺条件为:硅酸钠水溶液添加量为3.6%,硅酸盐水泥添加量为16%,无水硫酸钙添加量为5.0%,硫酸铜添加量为4%,在实际操作工艺中,硫酸铜的添加量可以降低为2%,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压力。[结论]研究可为改性阻燃强化稻草砖这种新型墙体材料在我国北方农户中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张跃华,缪天琳,翟登攀,施中凯,罗志文[4](2013)在《北方民居稻草砖的推广应用及发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北方地区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材料——稻草砖,在探索农村循环经济的可再生、可持续发展模式及考察其实用价值等方面均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文章概述了稻草砖性能、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分析研究稻草砖在北方应用中节能环保、易于施工、成本低廉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目前在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稻草砖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武雪利[5](2013)在《稻草砖防腐防潮性能分析及在生态建筑中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生态建筑的发展为背景,针对稻草砖建筑墙体底部、窗台、门框下部经常可见的返潮、渗水、霉腐等现象,以未抹灰稻草砖为研究对象,分析稻草砖的吸湿规律;以抹灰稻草砖为研究对象,探讨稻草砖墙体霉腐反应机理。同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稻草砖这种新型墙体材料的优势出发,研究稻草砖在酷寒地区的乡村节能生态住宅中的应用。经过试验研究,取得成果如下:稻草砖在恒温干燥条件下,随着干燥时间的推移,稻草砖含水率变化曲线呈降低趋势,水分挥发速率逐渐变小。干燥的稻草砖在室内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吸湿反应,吸湿过程开始时,大气中水汽压力使水分子进入稻草纤维中,使得稻草砖试件吸收大量水分子,含水率增加,逐渐达到外界大气中的水汽压力,此时纤维的吸湿与放湿达到相对平衡,稻草砖试件的质量虽然略有上下摆动的趋势,但总体趋于稳定,吸、放湿过程结束。稻草砖的吸湿速率受到外界环境的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影响,温度低、空气相对湿度大有利于稻草砖进行吸湿作用。稻草砖墙体的霉腐反应与稻草砖含水率、空气湿度、氧气含量有关。同等环境下,自身含水率较高的稻草砖墙体更易变质、发生霉腐反应;在高湿度的条件下的稻草砖墙体,会进行吸湿作用,更易发生霉腐反应;在良好通风条件下,稻草砖墙体内部水分易于挥发,减少稻草砖墙体霉腐的可能性;少量的氧气有利于稻草砖霉变反应的发生。在稻草砖的霉变反应中,稻草砖自身含水率和空气湿度的作用要大于稻草砖内部氧气含量影响。所以,稻草砖墙体的抹灰层应采用渗透性良好的材料,以防止发生霉变。采用稻草砖的节能生态住宅常用的基本结构体系有叁种:混合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针对酷寒地区的能源与环境特点,结合被动太阳房采暖技术,提出稻草砖集热墙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酷寒地区乡村节能生态住宅中,该住宅具有经济环保、冬暖夏凉的特点,并提供了相应的建筑和结构方面的构造措施。(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张跃华,罗志文,岳丽红,李文龙,高鹏飞[6](2013)在《稻草砖的改性防腐防潮试验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稻草砖由于防腐防潮能力较差,因此推广受到限制。采用对稻草砖降解较强的纤维杆菌(Cellulomonas.3891L)和曲霉(Aspergillus.021L)为菌株,在普通稻草砖外层浸渍由硫酸铜和工业熟石灰以及表面活性剂OP-10制成的浆液,对稻草砖进行表面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以工业硫酸铜:工业氯化铜:工业熟石灰:表面活性剂OP-10比例48∶2∶49∶1混合作为稻草砖防腐防潮剂,其抗纤维杆菌(Cellulomonas.3891L)和曲霉(Aspergillus.021L)能力强,毒性和成本低,并易于操作。(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3年03期)
肖力光,李睿博[7](2011)在《稻草砖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发展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稻草砖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始推广应用,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生态建筑材料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稻草砖性能、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分析了稻草砖在建筑节能、环保、造价低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稻草砖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姜伟,刘功良,赵德望[8](2010)在《稻草砖的防腐技术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稻草砖的最大缺点是防腐能力较差。采用典型的对稻草砖腐蚀较强的褐腐菌和白腐菌为腐朽菌,在普通稻草砖中加入数种适量的无机铜盐溶液,进行稻草砖防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5%的铜盐溶液[m(硅酸铜)∶m(重铬酸钾)∶m(硫酸铜)∶m(硬脂酸钡)=24∶36∶30∶10]作为稻草砖防腐剂,其抗白腐菌和褐腐菌能力强,毒性和成本低。并介绍了稻草砖房的施工要求。(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0年09期)
姜伟,刘功良[9](2010)在《改性复合稻草砖的综合性能分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普通稻草砖防腐、防潮、防火等性能较差,并没有被广泛的应用,为了克服普通稻草砖的这些缺点,研发出改性复合稻草砖,即在普通稻草砖中加入由数种适量的无机重金属离子配伍,辅助以分散剂、稳定剂等无机成分,研制开发出高科技新型低碳建筑材料———改性复合稻草砖,替代传统的墙体材料———实心黏土砖。该材料轻质、保温、隔热、隔声、防火、耐酸碱、节能、节土、环保,可有效地防止普通稻草砖的腐、潮、火、鼠、虫害的发生,性能优异,发展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0年06期)
姜伟,张兆强,郭巍[10](2010)在《改性复合稻草砖的综合性能分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普通稻草砖防腐,防潮,防火等性能较差,并没有被广泛的应用,为了克服普通稻草砖的这些缺点,我们研发出改性复合稻草砖,即在普通稻草砖中加入由数种适量的无机重金属离子配伍,辅助以分散剂、稳定剂等无机成分,研制开发出高科技新型低碳建筑材料——改性复合稻草砖,替代传统的墙体材料——实心黏土砖。该材料轻质、保温、隔热、隔声、防火、耐酸碱、节能、节土、环保,可有效地防止普通稻草砖的腐、潮、火、鼠、虫害的发生,性能优异,发展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2010年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0-05-07)
稻草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应用发展,农业秸秆作为新型建筑材料是完全可行的,不仅能够回收利用,还能取代粘土砖,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由此可见,新型秸秆墙体材料对建筑节能有巨大的贡献价值。为满足建筑节能需求,针对重庆农村建筑大量使用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承重墙保温性能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满足承重、保温要求的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结合稻草秸秆的材料性能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稻草砖成型工艺,将制作成的稻草砖填入混凝土空心砌块孔洞内,最终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成本低廉、便于施工的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首先对稻草砖的成型方式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将酸性处理、碱性处理、粘接处理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比,根据稻草砖成型效果及操作的简便性,初步确定了稻草砖成型方式为碱性处理法:将稻草秸秆在1%-8%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里浸泡20-24小时后压制成砖。然后对成型后的稻草砖进行了基本性能的研究:确定其尺寸为长宽高:140×130×190mm;稻草砖具有密度小、保温性能优异,防腐效果良好等优点。综合对比1%-8%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成型稻草砖的成型效果及基本性能,最终确定适宜其成型的氢氧化钠浓度为2%-5%。最后对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探究:复合砌块尺寸确定为长宽高:200×190×190mm,其中混凝土层壁厚为30mm;由2%-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稻草秸秆成型稻草砖组成的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其导热系数为0.056-0.126 W/(m·K),只略大于其内部稻草砖的导热系数0.038-0.086 W/(m·K),都远远小于重庆农村建筑常用的混凝土砌块和烧结砖导热系数,是良好的保温建筑材料,满足农村建筑对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保温性能的要求;复合砌块抗压应力平均值为6.00Mpa,超过了一般承重砌块5.00Mpa的应力标准;耐火极限达到3.0h,可用在有B1等级防火要求的建筑构造中。通过研究可知复合砌块拥有良好的抗压、耐久、防火、保温等性能,而且制作工艺简便,经济效果好,是一种具有保温承重、节能环保等优点的农村建筑材料。通过研究表明,研制出的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能满足重庆地区农村建筑的承重和保温要求,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防火性,适宜重庆农村建筑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稻草砖论文参考文献
[1].马明,佟鹏.稻草砖填充墙热工性能实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7
[2].唐迪.稻草砖—混凝土复合砌块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吴薇,田立娟,韩诚武,郭勇,薛春梅.北方民居改性阻燃防腐强化稻草砖工艺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
[4].张跃华,缪天琳,翟登攀,施中凯,罗志文.北方民居稻草砖的推广应用及发展探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
[5].武雪利.稻草砖防腐防潮性能分析及在生态建筑中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6].张跃华,罗志文,岳丽红,李文龙,高鹏飞.稻草砖的改性防腐防潮试验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3
[7].肖力光,李睿博.稻草砖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发展前景[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
[8].姜伟,刘功良,赵德望.稻草砖的防腐技术与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0
[9].姜伟,刘功良.改性复合稻草砖的综合性能分析与应用[J].建筑节能.2010
[10].姜伟,张兆强,郭巍.改性复合稻草砖的综合性能分析与应用[C].2010年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