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近年来,妇科肿瘤疾病逐年增多,加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妇科手术适应症及手术范围随之扩大,手术并发症也相应增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就是近来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协同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妇科大手术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临床实践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715-02
1对象及方法
1.1病例选择及分组
我们将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外阴癌、子宫脱垂等列为妇科大手术病种。在2013年3月~2.015年2月份期间我科共收治大手术患者180例,按单双日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将科室护理人员分成两个护理小组,每组由1名护理组长和3名责任护士组成,所有护士都经过预防术后DVT知识的培训。并在学历水平,技术职称,交流技巧上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护士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对大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首先组建预防术后DVT管理团队:建立一个由科主任,主管医师,护士,患者和家属组成的团队,成立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组成的预防术后DVT护理小组。科主任和主管医师负责医护合作协调和专业指导,并改进诊疗方案。护士长和护理组长负责预防术后DVT护理理论体系的完善,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组织并实施以预防DVT为主题的培训课程,深化预防DVT理念,提高护士对预防DVT的临床实践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指导、协助、督查、反馈预防DVT管理情况,并持续进行改进。这种护理模式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评估患者DVT的风险等级→拟定健康宣教内容→选择预防DVT的治疗护理方案(医护合作)→协同执行预防DVT治疗护理计划(专业护士分阶段落实健康宣教内容,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进行效果评价(护士长或者主任评估治疗护理效果)。对照组按常规教育程序护理。
1.2.2科室设计制作预防DVT知识宣传画报、Autar妇科临床DVT风险评估量表和预防DVT护理记录单。
1.2.3术后患者自理能力标准:术后1天内,患者在床上进行活动,如自己翻身,活动双下肢等;1~2天内患者下床做适当的活动,但还需在护士及家属的协助下完成;2~3天内则完全自理,如自己进食、洗涑、如厕等。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自理活动时间比较(表1)
3讨论
3.1协同护理模式大大预防和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基本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为临床上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预防DVT最常用的三个方面。但对于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诊治和护理方案,加上患者对预防DVT知识的匮乏及其发病的隐匿性,往往在患者有症状之后或是猝死之后才引起重视,我们采用协同护理模式,通过不间断的健康评估及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治疗和护理活动中来,我们通过使患者早期活动,配合使用机械及药物治疗,大大预防和降低了DVT的发生。在协同护理模式中,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充分评估,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给予合适的护理计划,引导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计划中,并与其就术后康复情况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出具有时间阶的自行活动计划。通过医护人员充分调动患者的参与意识并主动创造条件满足她们的参与欲望,提高患者的参与意识。协同护理模式中,护士和患者都是平等的,患者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参与自己的术后康复及预防DVT的治疗护理目标的制定,并执行实施目标。患者能充分认识自己的参与能力。护士对患者进行的每一项治疗和护理,都做了充分解释及鼓励,护患间彼此信任,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自理能力。良好的效果,刺激患者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和护理指导,主动参与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当中来,从而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
3.2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优化的护理模式
整体护理要求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的要求,按护理程序提出并解决护理问题,强调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但并不是要求护士包揽一切,全部承担病人的生活护理和疾病护理。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护士不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导致病人的角色,强化“安于”病人角色,不利康复[1]。美国护理学家Orem认为:个人应对其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并强调护士的责任是帮助而不是替代。而护理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从而使之增进健康,促进疾病的痊愈或安然死去。目前健康教育的作用仅在普及一些疾病卫生知识,病人及家属习惯了单纯接受,助长了对医疗、护理的依赖性。协同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专业护士“灌输”式教育模式,着重体现专业、医师、病人、家属几方面的协同作用引导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提高其在医院的自我护理能力。
协同护理模式能充分调动和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是一种主动参与型的护患关系模式,它促进了护患双方的主动性,体现了彼此的价值。Orem认为:护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自理需求,自我照顾和帮助他人都是有价值的社会活动[2]。协同护理模式中护士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患者进行部分补偿和辅助教育,促进患者掌握更多的自护健康知识。护患双方和谐、默契配合,彼此心灵沟通,都体现了自身价值,同时协同护理中患者的主动参与率高、健康知识需求量大,这样也使护士看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励护士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增强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杜杏芳,刘晓荣,吴西英.母婴同室健康教育的体会[J].护理学杂志,2000,15(6):381.
[2]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