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阴离子传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电解质多层膜,石英晶体微天平,阴离子,吸附
阴离子传感论文文献综述
席海涛,刘钢,曹峥,刘春林,吴盾[1](2019)在《聚丙烯胺衍生物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及其阴离子传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胺盐酸盐(PAH)与2-[{[2-(2-吡啶基)肼基]硫代羰基}氨基]乙酸(化合物2)经酰胺反应制得聚丙烯胺衍生物(PAH-S)。由聚乙烯亚胺(PEI)、PAH-S与聚苯乙烯苯磺酸钠(PSS)通过层层自组装制备聚电解质多层膜(PEMs)。采用质量敏感的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实时监控聚电解质(PE)的静电层层自组装吸附过程。在PAH与化合物2摩尔配合比为10∶2,PO34-离子浓度达到10-2 mol条件下,频率降至150Hz,表明制得的PEMs对PO34-具有吸附响应性。(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贾雪利,李朝正,李东霖,刘玉芳[2](2018)在《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氟阴离子荧光传感器的传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我们运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荧光探针N-(2-(benzothiazole-2-yl)phenyl)-4-methoxybenzamide (BTBA-OCH3)对氟阴离子的传感机理。理论研究证实荧光探针BTBA-OCH3在激发态能够发生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当有氟阴离子存在时,荧光探针BTBA-OCH3羟基中的氢在基态时与氟阴离子形成氢键,从而形成荧光探针与氟阴离子的复合物。在激发态,氟阴离子能够捕获荧光探针BTBA-OCH3羟基中的氢。这样探针分子就变成了阴离子形式,并且苯并噻唑基和甲苯基两部分发生了扭转,电荷发生了转移,通过辐射荧光的方式返回基态。在这个过程中,荧光探针BTBA-OCH3羟基部分由于去质子化而使原来的激发态质子转移过程受到抑制。另外,我们还对荧光探针BTBA-OCH3以及相应的阴离子形式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计算,计算数值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且阴离子形式的荧光峰值相对于探针分子发生了很大的红移。最后,我们计算了探针分子与氟阴离子以及其他阴离子之间的反应能。其中与氟阴离子形成的反应比与其他阴离子形成的反应能的要大很多。因此,该探针分子对氟阴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7)
苗俊峰[3](2018)在《活性氮化物一氧化氮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荧光探针的构建和生物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氧化氮(NO)是一种单电子自由基,能自由地在生物膜体系中扩散,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有N_2O_3、HNO、NO_2~-、NO_3~-,并且与O_2~(?-)反应生成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NO通过与细胞中金属蛋白质,自由基,蛋白质硫醇反应,调节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而ONOO~-通过氧化和硝化氨基酸,调节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NO与ONOO~-成为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荧光探针近年来成为NO和ONOO~-重要的检测工具,虽然已经报道了许多类型的NO与ONOO~-荧光探针,但其中也有不足之处。本论文从改变反应机理入手,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反应类型的NO,ONOO~-荧光探针,展开了以下工作:(1)我们首次创建了芳香二级胺与NO的亚硝化一步反应的设计策略。开发了以BODIPY为荧光团,N-苄基-4-羟基苯胺为识别基团的NO荧光探针2.1,并在2.1的结构基础上引入叁苯基磷正盐(TPP)开发了能靶向线粒体的NO荧光探针2.2。探针2.1与NO简单的一步反应,以及羟基取代基的供电子能力,使该反应在数秒内完成,并且在与GSH,Hcy,Cys大量存在下,没有干扰与NO反应后的荧光信号,从而解决了探针响应速度的问题。通过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证明了探针2.1没有与其它ROS(ClO~-、H_2O_2,、O_2~(?-)、~1O_2和~?OH)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对于探针2.1与高活性的ClO~-,我们通过LC-MS分析,更加明确了两者没有发生反应。而且由于探针2.1结构以及与NO识别机理的原因,避免了DHA/AA/MGO的干扰。因此我们既解决了探针识别NO的荧光选择性问题,又解决了生物体系中潜在消耗探针的问题。通过探针2.1对NO的滴定,我们计算出2.1的检出限低至4 nM。2.2同样表现出识别NO速度快,专一性强,并且与商业化的线粒体探针进行了共定位,皮尔森系数高达0.92。探针2.1与2.2分别影像了HeLa细胞与RAW 264.7细胞中外源性和内源性的NO。(2)我们首次创建了芳香叁级胺与ONOO~-生成相应的N-亚硝基,氮-氧化合物的设计策略,开发了以BODIPY为荧光团,N,N-二苄基-4-甲氧基苯胺为识别基团的ONOO~-荧光探针3.1,并在3.1的结构基础上引入TPP开发了能靶向线粒体的ONOO~-荧光探针Mito-3.1,并引入吗啡啉,首次开发了能靶向溶酶体的ONOO~-荧光探针Lyso-3.1。探针3.1与ONOO~-的特异性反应以及甲氧基的供电子能力,使该探针能在数秒内完成反应,并且在1 mM二氧化碳与3.1共存下,没有干扰探针与ONOO~-的荧光信号,从而解决了探针响应速度的问题。通过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证明了3.1没有与其它ROS(ClO~-、H_2O_2、O_2~(?-),、~1O_2,~?OH)发生反应,而且与其它ROS共存下,没有干扰探针3.1与ONOO~-反应后的荧光信号。以上解决了探针识别ONOO~-荧光选择性的问题以及生物体系中潜在消耗探针的问题。通过3.1对ONOO~-的滴定,计算出3.1的检出限低至0.15 nM。Mito-3.1,Lyso-3.1与3.1相似识别ONOO~-速度快,专一性好,并且分别与商业化的线粒体探针和溶酶体探针共定位,皮尔森系数分别为0.92,0.84。探针3.1,Mito-3.1,Lyso-3.1分别影像了HeLa细胞,RAW264.7细胞中外源性和内源性的ONOO~-,并且3.1首次被应用于检测糖尿病老鼠模型中的ONOO~-(肾切片,肝切片)。(3)我们利用已创建的芳香叁级胺与ONOO~-特异性反应策略和PeT荧光开关机理,开发了以水溶性好,光稳定性强的硅罗丹明为荧光团,N,N-二苄基-4-甲氧基苯胺为识别基团的ONOO~-近红外荧光探针4.1。4.1继承了3.1的优异性质,与ONOO~-在数秒内完成反应,不受其它ROS(ClO~-、H_2O_2、O_2~(?-)、~1O_2,~?OH)的干扰。并且4.1与二氧化碳共存下,没有干扰4.1与ONOO~-反应后的荧光信号。检出限低至3 nM。4.1在HeLa细胞中用激光照射60分钟,没有引起任何的荧光强度,表明4.1抗光氧化能力强。4.1与ONOO~-在细胞中反应后用激光照射60分钟,荧光强度基本没有衰减,表明产物抗光漂白能力强。这些性质达到了长时间影像ONOO~-的要求。探针4.1分别在HeLa细胞和RAW 264.7细胞中影像了外源性和内源性的ONOO~-,而且影像了STZ刺激胰岛β-细胞及糖尿病老鼠模型中的ONOO~-(活体/肾切片/肝切片),同时评估了苯酚类抗氧化药物对内皮细胞EA.hy926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欠[4](2017)在《含有酚羟基的吖嗪类荧光探针的阴离子识别与传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含有酚羟基的萘吖嗪类荧光探针分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探针分子的阴离子识别和光化学传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分子可以通过比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双通道识别检测氟离子。该探针分子是一类比率型阴离子荧光探针,作用方式为探针分子酚羟基的去质子化作用,这种激发态质子转移(ESIPT)是探针分子呈现比率荧光特性的原因。通过本实验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仪的使用方法,还能培养学生在分子识别与光化学传感领域的科研兴趣。(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7年18期)
李维芳,代昭,黄丹丹[5](2016)在《Cr(Ⅵ)阴离子印迹荧光传感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阴离子印迹荧光传感磁性微球,他不仅对重金属Cr(Ⅵ)阴离子具有特异印迹吸附性能,还能通过印迹前后荧光的变化对Cr(Ⅵ)进行传感检测。该微球以磁性Fe_3O_4为核,SiO_2进行包裹改性,选择N-乙烯基咔唑(NVC)为荧光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聚合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Cr(Ⅵ)阴离子为模板,通过蒸馏沉淀聚合得到。结果表明,该微球对Cr(Ⅵ)具有良好的印迹与传感性能,在水溶液中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0.84 mg/g,最大吸附效率为85.31%。(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6年12期)
王可新[6](2016)在《阴离子导向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结构及传感与分离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组装的有机-无机配位化合物是目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性材料之一。本文在有关配位聚合物性质的研究基础上,以阴离子为主线开展了关于Cu(II)-MOF对阴离子的传感及微观机制和分离,Cu(II)-MOF与高分子聚合物功能化复合膜材料的构建,Cu(II)-MOF薄膜材料的后修饰等方面的研究。此外还开展了含氮有机配体及其自组装化学与部分自组装体的复合功能性筛选等方面的研究。I.利用含有配位能力相对更弱的CF3SO3-的Cu(II)-MOF-OTf材料对卤素阴离子Cl-,Br-,I-和类卤素离子SCN-和N3-的可视性传感微观机制、可逆性、检测限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与高分子聚合物PVDF和TCA复合构建了复合膜材料,以目标阴离子作为识别与分离对象进行了探索。II.本章对已经合成Cu(II)-NO3-MOF和Cu(II)-OTf-MOF通过阴离子交换而相互转化做了基础研究。证明了基于不同阴离子的MOFs在基质上成为膜材料的可行性,成为继续探索在基质或器件上两种不同阴离子的MOF薄膜材料的吸附分离性能的良好开端,同时以Cu(II)-OTf-MOF为起始通过原位离子交换进行了后修饰。鉴于此,我们会探索将构建的MOF薄膜材料用于SPME装置上,作为SPME中萃取头的膜基材料,然而对于不同阴离子的Cu(II)-MOFs成膜性能的差异性,可以通过原位离子交换实现后修饰,以期进一步探索对有机分子等的吸附分离性能。III.依次在芴环上2,7以及9号位碳上嫁接了不同的有机官能团,得到了10例含氮有机配体。研究了其自组装化学得到相关配位聚合物。(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5)
李维芳[7](2016)在《Cr(Ⅵ)阴离子荧光印迹传感微球的制备与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六价铬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主要是通过不合理的排放而进入环境,污染水体和土壤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传统方法的处理不仅原料需求大成本高,且处理后的污水中Cr(Ⅵ)含量依然相对较高。出于成本以及重复利用率的考虑,用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是更为可行的方法。离子印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方法,具有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好和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广泛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运用蒸馏沉淀法和表面印迹聚合法合成了Cr(Ⅵ)印迹聚合物,分别运用二氧化硅、四氧化叁铁为聚合母体,采用FT-IR、SEM、TEM、TG和EDX能谱法对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它们的吸附性能。1.采用普通沉淀聚合法,以Cr_2O_7~(2-)、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异丙醇/水溶液为溶剂,合成了Cr(Ⅵ)离子印迹聚合物。重点研究了共聚单体、交联剂和溶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合成因素对Cr2O72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实验考察了离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离子的选择性,结果表明,Cr(Ⅵ)印迹聚合物对Cr离子吸附量为54.25 mg/g。2.以二氧化硅(SiO_2)为聚合母体,以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N-乙烯基咔唑(NVC)为功能单体,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Cr(Ⅵ)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实验考察了荧光恢复强度和吸附Cr(Ⅵ)量之间的关系、交联剂和功能单体用量等对微球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吸附实验考察了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r_2O_7~(2-)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离子印迹微球对其自身模板离子的吸附量为74.28mg/g。3.引入改性的Fe_3O_4磁性粒子作为母球,采用表面印迹聚合方法,制备了磁性Cr(Ⅵ)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优化实验合成磁性Cr(Ⅵ)离子印迹聚合物时模板Cr(Ⅵ)、功能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的最佳加入量,并在此条件下合成Cr(Ⅵ)离子印迹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Cr(Ⅵ)印迹聚合物对应自身模板离子的吸附量为90.84 mg/g。(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6-01-01)
王可新,刘启奎,李延安,杨帆,董育斌[8](2015)在《一种Cu(Ⅱ)-MOF的合成及对阴离子的可视化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合成了一例以OTf为平衡阴离子的Cu-MOF,该Cu-MOF可实现与F~-、Cl~-、Br~-、I~-、SCN~-和N_3~-的阴离子交换,且对不同阴离子具有颜色响应,其响应时间分别为immediately,5min,1min,1min,3s,immediately。实现了对不同浓度阴离子的可视化响应和不同配位能力的选择性识别,并且通过阴离子的逆交换实现重复再生使用,同时对于阴离子浓度最低检测限可达到(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8)》期刊2015-07-28)
张峰[9](2015)在《具有阴离子识别传感作用的咔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识别是主体对客体选择性结合并产生某种特定功能的过程,是组装高级结构的必要途径和研究组装体功能的基础。众所周知,生物体系中的DNA是一种聚阴离子物种,大多数酶和辅酶也是阴离子。人们逐渐意识到阴离子在生物、催化、环境和医学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设计和合成对阴离子具有高选择性识别和传感作用的人工阴离子受体已经成为当前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咔唑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芳杂环化合物,其分子内含有较大共轭体系和较强分子内电子转移,这种特殊的刚性稠环结构使咔唑类化合物表现出许多独特的性能,在光电材料、染料、医药、超分子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咔唑类化合物易于进行结构修饰,在咔唑骨架上可方便地引入各种功能基团,其9位NH可用于参与形成氢键。近些年来,合成具有阴离子识别传感作用的咔唑衍生物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咔唑钳形受体及含有咔唑骨架的环状受体,并研究了它们对常见阴离子的识别和传感作用。主要工作概述如下:1.简要介绍阴离子识别的相关基础知识,化学计量比的确定方法,结合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基于咔唑衍生物的阴离子受体研究进展;2.合成了含1,8-萘酰亚胺单元的钳形咔唑磺酰肼受体1,在DMSO中对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F-、AcO-和H2PO4-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与它们形成了1:1的配合物且具有中等强度的络合。有趣的是,在含水10%(v/v)的DMSO中,受体1只对F-表现出识别作用。DMSO-d6中的核磁滴定表明,在F-浓度较低时,受体1通过五重分子间氢键作用与其产生了有效结合;3.合成了基于咔唑磺胺的环状阴离子受体2,在365 nm波长激发下2对F-表现出明显的荧光颜色变化。通过UV-vis、荧光和1H NMR波谱研究了2对不同阴离子的识别及传感作用,结果表明2在极性较大的DMSO和极性相对较小的DMSO-CH2Cl2(1:99,v/v)中,均只对体积最小的F-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4.合成了以间苯二胺桥连的咔唑与二吡咯甲烷的席夫碱大环受体3及其还原产物4,通过UV-vis光谱和1H NMR滴定在DMSO中分别研究其对阴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大环受体结构上的细微变化对受体在亲和性以及选择性方面有显着的影响。例如,3表现出7.9/1(F?/H2PO4?)的相对选择性,而4则对其表现出78.5/1的相对选择性。5.合成了含咔唑骨架的以间苯二胺桥连的四酰胺类大环受体5和6及其参照化合物7,主要考察大环受体内部原子的改变对阴离子识别性质的影响以及开链结构类似物与环状结构受体对阴离子识别性能的差异。UV-vis滴定实验表明,叁种受体只对碱性较强的AcO?、F?和H2PO4?表现出选择性识别作用,且5对上述叁种阴离子的亲和性最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5-06-01)
蹇军友,闫柏任,潘顶伍,谭赞,吕新阳[10](2015)在《含苯胺基硫脲单元的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阴离子的识别传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咔唑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含苯胺基硫脲识别单元的咔唑类阴离子受体L,通过1H NMR、13C NMR、MS、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UV-Vis和荧光滴定实验表明,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L能较好地识别F-、Ac O-和2 4H PO-且对它们表现出强络合作用(Ka>104 L/mol),识别过程伴随着肉眼可见的溶液颜色变化和明显的荧光猝灭,这表明了受体L可作为阴离子的比色和荧光传感器.有趣的是,在含水10%的DMSO中L能选择性识别F-和Ac O-;在含水20%的DMSO中L实现了对Ac O-的专一性识别.(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5年05期)
阴离子传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我们运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荧光探针N-(2-(benzothiazole-2-yl)phenyl)-4-methoxybenzamide (BTBA-OCH3)对氟阴离子的传感机理。理论研究证实荧光探针BTBA-OCH3在激发态能够发生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当有氟阴离子存在时,荧光探针BTBA-OCH3羟基中的氢在基态时与氟阴离子形成氢键,从而形成荧光探针与氟阴离子的复合物。在激发态,氟阴离子能够捕获荧光探针BTBA-OCH3羟基中的氢。这样探针分子就变成了阴离子形式,并且苯并噻唑基和甲苯基两部分发生了扭转,电荷发生了转移,通过辐射荧光的方式返回基态。在这个过程中,荧光探针BTBA-OCH3羟基部分由于去质子化而使原来的激发态质子转移过程受到抑制。另外,我们还对荧光探针BTBA-OCH3以及相应的阴离子形式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计算,计算数值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且阴离子形式的荧光峰值相对于探针分子发生了很大的红移。最后,我们计算了探针分子与氟阴离子以及其他阴离子之间的反应能。其中与氟阴离子形成的反应比与其他阴离子形成的反应能的要大很多。因此,该探针分子对氟阴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阴离子传感论文参考文献
[1].席海涛,刘钢,曹峥,刘春林,吴盾.聚丙烯胺衍生物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及其阴离子传感应用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2].贾雪利,李朝正,李东霖,刘玉芳.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氟阴离子荧光传感器的传感机制[C].第七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苗俊峰.活性氮化物一氧化氮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荧光探针的构建和生物传感[D].山西大学.2018
[4].李欠.含有酚羟基的吖嗪类荧光探针的阴离子识别与传感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
[5].李维芳,代昭,黄丹丹.Cr(Ⅵ)阴离子印迹荧光传感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16
[6].王可新.阴离子导向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结构及传感与分离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7].李维芳.Cr(Ⅵ)阴离子荧光印迹传感微球的制备与性能测试[D].天津工业大学.2016
[8].王可新,刘启奎,李延安,杨帆,董育斌.一种Cu(Ⅱ)-MOF的合成及对阴离子的可视化传感[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8).2015
[9].张峰.具有阴离子识别传感作用的咔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5
[10].蹇军友,闫柏任,潘顶伍,谭赞,吕新阳.含苯胺基硫脲单元的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阴离子的识别传感研究[J].有机化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