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干茎流论文-余海龙,樊瑾,牛玉斌,朱湾湾,黄菊莹

树干茎流论文-余海龙,樊瑾,牛玉斌,朱湾湾,黄菊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树干茎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灌丛沙堆,树干茎流,根区优先流,土壤沃岛效应

树干茎流论文文献综述

余海龙,樊瑾,牛玉斌,朱湾湾,黄菊莹[1](2019)在《灌丛树干茎流与根区优先流对灌丛沙堆“土壤沃岛效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沃岛效应"的形成增强了植物对干旱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植被重建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学意义。灌丛树干茎流和根区优先流的水分和养分富集作用对灌丛沙堆"土壤沃岛效应"的形成、发育和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弄清灌丛沙堆演化过程中灌木对土壤水分变化的时空响应和其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植被对水分的生态适应对策,是进一步研究灌丛沙堆形成和演替机制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灌丛沙堆的形成机理,对灌丛沙堆演化过程中土壤水文过程与植被响应机理以及灌丛树干茎流与根区优先流对"土壤沃岛效应"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灌丛树干茎流与根区优先流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对灌木地下根系分布及水分和养分沿灌木根系形成的优先通道运移和再分配的研究,以便更好地评价干旱贫瘠环境中树干茎流对灌木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发育所起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曹恭祥,王云霓,王彦辉,徐丽宏,季蒙[2](2018)在《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化间伐强度和林分特征对降雨分配的影响,可为基于水文基础的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传统水文学方法,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4个间伐强度的处理与未经过间伐的对照林分,进行穿透雨、树干茎流对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总降雨量为507.2 mm,华北落叶松对照林分穿透雨量为56.6%,穿透雨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分别占总降雨量的62.1%、60.9%、68.6%和74.5%;树干茎流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分别占总降雨量的0.91%、0.73%、0.54%、0.37%和0.36%;与对照相比,截留量分别减少5.3%、4.0%、11.5%和17.3%。穿透雨量与叶面积指数、郁闭度、胸高断面积和林分密度都呈线性负相关,这些变量和总降雨量形成的指数方程(T=Rea X)可以很好地模拟穿透雨量(R2=0.95)。华北落叶松林为30年左右时,间伐强度为43.0%~53.4%(林分密度844~1 033株/hm2)是增加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穿透雨量的最优范围,有利于实现林分结构稳定和区域用水安全等多重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周玉燕,廖空太,张莉,杨国州,滕保琴[3](2017)在《山旱塬区花牛苹果树干茎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山旱塬区苹果园耗水规律以及影响果树耗水的主导因子,确定水分承载力,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于2014~2015年采用SF-L树干茎流仪和Watch Dog 2900ET自动气象站对山旱塬区花牛苹果树干茎流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了花牛苹果树干茎流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果树生长周期,各月份根据日均茎流速率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5月、6月、7月、8月、9月,随着月份的递增,茎流峰值出现时间逐渐延迟;5~9月份苹果树干茎流速率变化规律表现为昼高夜低,7:00~9:00树干茎流速率开始急速上升,12:00~15:00达到最大值,17:00~18:00开始逐步下降,21:00趋于稳定;不同天气条件下苹果树干茎流速率为晴天大于雨天;对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强度、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饱和水气压差、露点温度与树干茎流速率呈极显着性相关,风速对茎流速率也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杨林,王传华,李涛,王力,郭义东[4](2016)在《基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树干茎流氮化学特征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树干茎流氮化学特征对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群落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期建立以紫外分光度法为基础、准确测定树干茎流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态氮的方法。【方法】以神农架地区8种乔木的茎流为材料,从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硝酸根电极法、麝香草酚法和酚二磺酸法中筛选出测定树干茎流硝酸盐氮(F)的最优方法;利用过硫酸钾能将茎流中氨态氮和亚硝酸盐氮彻底氧化为硝酸盐氮的特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硝酸根电极法分别测定其总氮(T)并加以比较;利用高锰酸钾仅能氧化亚硝酸盐氮而不能氧化氨态氮的特性,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总合量(B)的方法;最后计算出亚硝酸盐氮(等于B-F)和氨态氮(等于T-B)含量,并与纳氏试剂法直接测定氨态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在测定硝酸盐氮(F)的4种方法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最好,其回收率为106.19%±8.26%,相对标准偏差3.0%,硝酸根电极法耗时长且稳定性较差,麝香草酚法测定步骤较繁琐,酚二磺酸法的准确性较差;过硫酸钾氧化氧化后,紫外分光光度测定茎流总氮(T)的回收率达到94.62%±2.19%,相对标准偏差2.0%,而硝酸根电极法测定的准确性较差,相对标准偏差偏高(7.0%);高锰酸钾氧化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树干茎流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合量(B)的加标回收率为100.97%±2.85%,相对标准偏差4.0%;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的氨态氮、亚硝酸盐氮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和4.0%。【结论】树干茎流经过硫酸锌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其硝酸盐氮含量(F),经过硫酸钾氧化后可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氮(T),经过高锰酸钾氧化后可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的总合量(B),计算得出的亚硝酸盐氮(等于BF)和氨态氮含量(等于T-B)具有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王志超,魏国余,竹万宽,杜阿朋[5](2015)在《尾巨桉树干茎流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认识桉树的生态水文功能,本文通过野外实测法,对尾巨桉不同径级下的树干茎流量进行连续观测,并配合降雨量及树体自身特征对茎流量的影响因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尾巨桉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呈显着的正相关线性模型,且产生茎流的降水临界值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大;尾巨桉树干茎流与胸径和冠幅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71和0.573,也与树高呈显着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36。(本文来源于《桉树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王玉功,王华,刘建军,余志峰[6](2014)在《沙棘树干茎流液中总氮总磷联合消解的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总氮和总磷的测定,国家标准HJ636—2012和GB11893—89规定总氮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用中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方法分别取样、消解,分析效率低。本文对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在一份样品中用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一次消解,分光光度法联合测定树干茎流液中总氮、总磷含量的方法。样品中的含氮化合物在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中,在高温下氧化分解转化为硝酸盐氮(NO-3-N),其吸光度与总氮浓度成正比;含磷化合物在酸性过硫酸钾溶液中,在高温下氧化分解转化成正磷酸盐(PO3-4-P),其吸光度与正磷酸盐浓度成正比。经实际样品验证,方法精密度(RSD,n=5)为总氮<2%,总磷<4%,加标回收率为98.0%~104.2%(总氮)和94.0%~107.0%(总磷)。本方法将国家标准方法中配制两条标准系列、两次高压消解改进为配制一条标准系列、一次消解,可以节省50%的样品使用量,且提高了分析效率。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在本法条件下样品不易消解清亮,影响总氮、总磷的测定,该方法适用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树干茎流样品分析。(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14年05期)

覃芳华,王彬,王云琦,孙素琪,刘李紫渊[7](2014)在《重庆缙云山叁种典型林分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氮素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重庆酸雨区森林生态系统中氮湿沉降在不同林分中的分布特征,以重庆缙云山为站点,于2012年5月到10月间,测定了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叁种典型林分内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浓度,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各林分降雨组分中氮浓度均值关系为:NH4+-N>NO3--N>DON,NH4+-N和NO3--N的最小值分别为1.84 mg L-1和1.11 mg L-1,而DON浓度不超过0.47 mg L-1;(2)相比于大气降水,各林分的穿透雨和树干流的氮浓度都有增加,林分上分布表现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林>毛竹林;(3)在时间尺度上,各林分穿透雨NH4+-N和NO3--N浓度的最高值、次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0月份、8月份和6月份,林分间差异不显着。树干茎流无明显时间分布规律,林分间无显着差异。研究指出,降雨量不是决定氮浓度的关键因子,而林分对氮浓度的影响作用显着。(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4年04期)

戴岳,郑新军,李彦,唐立松[8](2013)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和白梭梭树干茎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2个主要建群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树干茎流的野外实验观测,分析植株冠层和降雨特征对树干茎流形成的影响,并明确了树干茎流量在降雨再分配中的比例。结果表明:当降雨量≥2.4 mm时,梭梭和白梭梭开始有树干茎流产生。梭梭、白梭梭的树干茎流量随树冠体积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当梭梭树冠体积大于4 m3,白梭梭树冠体积大于1.5 m3时,树干茎流量随树冠体积的增加不再增大,甚至有下降趋势。梭梭和白梭梭的树干茎流量和降雨量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累计树干茎流量分别占降雨总量的9.1%和6.4%。梭梭和白梭梭的集流率均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能够有效地将树干茎流汇聚到树干基部,梭梭表现出更强的汇集树干茎流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徐天乐,朱教君,于立忠,王睿照,张金鑫[9](2013)在《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不同林型树干茎流的理化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森林对降雨水质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5种主要林型:落叶松人工林(Larixolgensis)(Lo)、花曲柳林(Fraxinus rhynchophulla)(Fr)、杂木林(Mb)、红松人工林(Pinus koraiensis)(Pk)和蒙古栎林(Querusmongolica)(Om)中树干茎流和林外雨理化性质进行了监测。与林外雨相比,5种林型树干茎流均出现明显酸化(P<0.05),酸化程度为:Pk>Lo>Fr>Om>Mb;各林型树干茎流的电导率、总溶解固体含量、氯离子浓度、硝酸根离子浓度、铵根离子浓度浓度和总磷浓度显着升高(P<0.05),溶解氧浓度明显下降(P<0.05)。林型间相比,Lo与Pk的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含量和Lo的氯离子浓度较高;Lo和Pk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明显低于其它林型(P<0.05);Mb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显着高于其它林型(P<0.05)。各林型树干茎流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胸径与树高的乘积呈显着正相关。上述结果主要受降雨因素(降雨前干沉降时间长度等)、林分特征(叶面积指数、树皮特征)、树木枝叶表层积累物质的理化性质等影响。结论:各林型树干茎流水质均明显下降,其中Mb树干茎流对雨水化学性质影响较大;Pk和Lo树干茎流水体纯度下降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荐圣淇[10](2013)在《黄土高原典型灌木树干茎流特征及其生态水文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半干旱生态系统中,灌木分布往往呈现斑块化趋势,影响着土壤——植被系统的生态水文过程。植株冠层截留部分降雨形成树干茎流,改变着降雨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将枝、叶、茎上的附着物带到植株根部富集,从而影响局地生境水分和养分的分布格局,对提高半干旱区的水分利用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存繁殖。本文对黄土高原典型人工灌木——柠条与沙棘进行研究。收集树干茎流,分析树干茎流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确定树干茎流在根际区的土壤入渗再分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就单株植物而言,在观测期内柠条和沙棘的截留量、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分别为58.5mm,124.7mm、25.7mm和38.2mm、153.1mm、17.6mm,分别占降雨量的28.0%、59.7%、12.3%和18.3%、73.3%、8.4%。柠条和沙棘的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截留量均与降雨量呈显着正相关,并且两种灌木的穿透雨率树干茎流率和截留率与降雨量、最大10min降雨强度之间均呈指数或幂函数关系。2.采用Pereira回归分析法和直接测量法对柠条与沙棘的冠层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因素影响,两种方法测定的冠层持水能力有一定差异。回归分析法主要受植株叶面积指数(LAI)季节性变化与穿透雨观测方法的影响,得到柠条与沙棘冠层最大持水能力分别为0.68mm和0.72mm;而直接测量法主要受冠层结构特征影响,得到柠条与沙棘冠层最大持水能力分别为0.73mm、0.76mm。直接测量法得到柠条各组分最大持水量依次为枝(0.31mm)>叶(0.27mm)>树干(0.15mm),沙棘为树干(0.33mm)>枝(0.29mm)>叶(0.14mm)。3.观测期间,柠条与沙棘的汇流率为156.6±57.1、49.5±30.8,表明树干茎流具有增补土壤水分的功能。对于单场降雨而言,根际区的湿润锋深度要大于冠层下方与冠层外部,土壤水分也较其他部位要大。树干茎流具有增补深层土壤水分的作用,它可以将土壤水分贮存,供干旱时植物生长所用。4.染色示踪结果表明,根系形成的优先流孔道是树干茎流在土壤中传输的主要通道,结合土壤湿润峰的观测,柠条较沙棘对于增补土壤水分有更好的效果,对植物在半干旱区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3-05-01)

树干茎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量化间伐强度和林分特征对降雨分配的影响,可为基于水文基础的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传统水文学方法,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4个间伐强度的处理与未经过间伐的对照林分,进行穿透雨、树干茎流对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总降雨量为507.2 mm,华北落叶松对照林分穿透雨量为56.6%,穿透雨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分别占总降雨量的62.1%、60.9%、68.6%和74.5%;树干茎流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分别占总降雨量的0.91%、0.73%、0.54%、0.37%和0.36%;与对照相比,截留量分别减少5.3%、4.0%、11.5%和17.3%。穿透雨量与叶面积指数、郁闭度、胸高断面积和林分密度都呈线性负相关,这些变量和总降雨量形成的指数方程(T=Rea X)可以很好地模拟穿透雨量(R2=0.95)。华北落叶松林为30年左右时,间伐强度为43.0%~53.4%(林分密度844~1 033株/hm2)是增加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穿透雨量的最优范围,有利于实现林分结构稳定和区域用水安全等多重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树干茎流论文参考文献

[1].余海龙,樊瑾,牛玉斌,朱湾湾,黄菊莹.灌丛树干茎流与根区优先流对灌丛沙堆“土壤沃岛效应”的影响研究[J].草地学报.2019

[2].曹恭祥,王云霓,王彦辉,徐丽宏,季蒙.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8

[3].周玉燕,廖空太,张莉,杨国州,滕保琴.山旱塬区花牛苹果树干茎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经济林研究.2017

[4].杨林,王传华,李涛,王力,郭义东.基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树干茎流氮化学特征测定方法[J].林业科学.2016

[5].王志超,魏国余,竹万宽,杜阿朋.尾巨桉树干茎流影响因子分析[J].桉树科技.2015

[6].王玉功,王华,刘建军,余志峰.沙棘树干茎流液中总氮总磷联合消解的测定方法[J].岩矿测试.2014

[7].覃芳华,王彬,王云琦,孙素琪,刘李紫渊.重庆缙云山叁种典型林分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氮素特征研究[J].土壤通报.2014

[8].戴岳,郑新军,李彦,唐立松.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和白梭梭树干茎流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3

[9].徐天乐,朱教君,于立忠,王睿照,张金鑫.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不同林型树干茎流的理化性质[J].生态学报.2013

[10].荐圣淇.黄土高原典型灌木树干茎流特征及其生态水文效应[D].兰州大学.2013

标签:;  ;  ;  ;  

树干茎流论文-余海龙,樊瑾,牛玉斌,朱湾湾,黄菊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