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XCEL在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康军[1](2020)在《产品模块化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模块化设计是一个非常久远的梦想,但实现模块化设计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复用的产品公用模块;对公用模块进行有序管理的模块库;将公用模块组装成产品的设计工具或平台。从上世纪开始,工程界对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实现模块化设计的三个基本条件不具备,模块化设计思想未能在设计中得到很好应用。随着三维CAD和PDM技术的成熟,可采用三维CAD建立可复用的模块,采用PDM管理模块的入库、查询和调用,采用三维CAD把公用模块组装产品。所以,目前进行模块化设计的“使能”技术已经具备,探讨基于三维CAD和PDM的模块化设计模式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阅读了大量产品研发和模块化设计方面的文献,并分析总结了产品生命周期及每个阶段对应的产品研发战略,研究了数字化产品研发平台的构成要素及运作模式,同时深入多家制造企业学习,参与了多家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设计项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产品历史数据挖掘和产品平台的规划策略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多年来积累的产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研究数据采样的科学性,确保所分析的数据能反映产品的结构特征和组合特点;然后建立一套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产品进行ABC分析,研究零部件之间的关系,确定模块划分策略,规划企业的产品平台。对产品平台的库结构规划及建库策略进行了研究:根据特定产品平台的模块划分方案,进行产品库结构的规划,对零部件的特性进行抽象分析,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和设计意图,分析模块的主参数和关键尺寸,对系列零部件进行尺寸系列优化。研究基于三维CAD产品平台的建模流程和建模技巧,研究设计库的建模、测试、入库和修改的流程以及权限设置。开展了基于设计库的模块化设计模式的研究:探讨基于布局草图的“自顶向下”的模块组装设计方法,研究基于三维CAD和PDM环境的文件管理策略。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制定可以推广应用的标准作业流程。
罗双宝[2](2020)在《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风机塔筒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保护环境的国策下,风力发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风力发电的支撑装置-风机塔筒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风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大部分地区的风力资源不同,比如新疆达坂城年平均风速6.2 m/s,宁夏的贺兰山年平均风速是7.8 m/s,山西五台山的年平均风速甚至达到了9 m/s,因此各地对风机塔筒的要求也不同。日常生产中需要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重新设计计算、修改模型和调整图纸等工作,而这些工作非常繁杂且具有重复性。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尽最大可能的减少重复性工作,缩短研发周期,本文根据重庆某风电厂的要求,用Visual Studio平台上的编程语言VB.NET,再结合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风机塔筒设计系统。本系统能对风机塔筒进行设计计算,包含截面几何特性的计算、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受力分析计算、塔筒基础倾覆力矩计算和塔筒底部法兰计算,并把计算公式封装到程序中,通过程序在界面中一键输出结果。针对风机塔筒尺寸经常变更的情况下,在三维设计中通过编程语言、SolidWorks系列零件设计表和SolidWorks方程式进行主要的三维模型参数化控制。本系统对零部件进行Simulation有限元分析,通过编程实现三维模型自动导入SolidWorks、自动建立算例、自动添加材料、自动添加约束、自动添加载荷、自动划分网格和自动计算,并且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合。采用有限元计算后合格的三维模型进行自动装配,并在装配体模型中还可以根据设计者的需要自动更换零部件,让系统更灵活。本系统能用程序自动生成BOM表,BOM表包括零件数量、项目号、材料、名称和质量等属性,无论是在SolidWorks三维装配模型中,还是SolidWorks工程图中,都可以让这些信息自动生成到BOM表中。实现了参数改变后工程图的自动调整。参数变化后,生成的工程图模板中的尺寸标注位置、视图比例和视图位置会出现变化及错位等现象;而总表的内容和标题栏的注释应该变动却没有改变。本文采用编程控制对象实现了自动调整,使得调整后的工程图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规范。
黄奇[3](2020)在《动态多物理场测试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结冰严重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飞机最容易结冰的部位主要有机翼、水平尾翼、发动机进气道、大气数据传感器、风挡玻璃等。通常来说,飞机产生升力的主要结构是机翼,结冰之后其外形和平整度发生细微变化,机翼内部的气动结构布局也会随之改变,继而造成飞机机翼的升力系数和升阻比指标下降,飞机的起降性能下降。导致飞机表面结冰的主要原因是:在冷水滴含量较高及温度较低的气象环境条件下,大气中的冷水滴与飞机金属表面进行碰撞形成冰层,当冰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机翼就会结冰,结冰后不仅会造成飞机重量增加,而且如果关键部件结冰,还会对飞机的飞行安全形成严重的危害。本论文就是搭建一个机翼结冰和除冰的仿真实验平台,模拟飞机实际飞行过程中出现的结冰现象,通过运用电脉冲除冰实验方法,以供研究人员得出除冰效果的影响因素。根据机翼除冰的特点,本文设计了动态多物理场测试系统进行模拟仿真。线圈固定在升降台悬臂的一端,升降台通过PLC控制伺服电机带动丝杠进行同轴转动,调节升降台的高度。脉冲信号作用于线圈,电脉冲信号由高压脉冲电源发出,可以调节电脉冲的电压和脉宽,线圈周围会产生电场,电场就会在机翼蒙皮周围感应出磁场,这样线圈和机翼蒙皮之间会产生脉冲力,该脉冲力将会导致蒙皮高加速度、小振幅的振动,冰层在很短的时间内会被迅速震碎,达到除冰的效果。通过NI 8840控制器、NI 1840机箱和采集卡采集蒙皮周围激光位移传感器、涡流传感器、磁场传感器、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数据,再由Labview上位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查询和显示,这样整个系统就可以进行对各种参数的测试。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整个仿真系统的搭建,包括电路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硬件选型、上位机软件设计、下位机软件设计等工作,实验部分需要研究人员的进一步探索。本论文的设计对于研究机翼除冰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小鹏[4](2020)在《阀门数字化设计集成平台之参数化设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品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目前有很多产品设计相对成熟,这些产品拓扑结构相似,但由于不同的功能需求,要求相关的几何参数不同,需要重新设计,为了提高此类产品的设计效率,参数化设计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参数化设计技术是在基本不改变产品拓扑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修改几何参数值来实现新产品的快速设计,从而提升产品投放市场的效率。本项目组应浙江温州某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的需求,研究编制了“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并交付企业使用。该平台集参数化设计和工程分析自动化于一体,显着提高了阀门的设计效率。本文主要研究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之参数化设计与建模,以浮动式球阀为例开发了阀门数字化设计系统。完成的工作和成果如下:首先,通过在企业实际调研,对同类型阀门进行研究,制定阀门设计的一般流程,明确阀门设计的具体参数、使用条件和要求及相关设计标准。最后提出阀门参数化设计的整体方案,该方案符合现代CAD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发展趋势。其次,分析阀门的设计与校核过程,当用户输入设计的已知参数时,能够自动计算出密封比压、密封力、强度校核等内容,并将计算结果保存到Excel表格中。然后,通过零件来源的不同以及尺寸间关系图将阀门的尺寸进行分类和排序,提炼出需要用户输入的主参数,用户使用本平台设计阀门时,通过输入阀门的性能参数和部分主要参数,系统自动计算出其他参数,最终自动生成三维模型。最后,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工程图模板,然后将浮动式球阀的三维图转化为二维工程图,当模型三维尺寸发生变化时,二维工程图将由于关联性而实现自动更新。最后运用SolidWorks提供的API进行工程图视图的调整,包括视图比例调整、视图位置调整及尺寸标注位置的调整。本文在Visual Studio 2010(以下简称VS2010)环境下,以SolidWorks 2016为二次开发对象,利用SQL Server 2014数据库存储阀门设计中所需查询的信息数据库,并采用C++语言开发出了阀门的参数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可以作为SolidWorks的一个插件安装到电脑中,并通过对实际三维模型的运行实例,验证了本文理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张家振[5](2020)在《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之工程分析自动化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阀门作为工业生产和输运最重要的管道元件,被称为“工业血管”,广泛地运用在各种复杂恶劣的环境下,因此对阀门结构强度的计算和流动状态的评估显得格外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也运用到了工程计算上来,越来越多的工程师选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阀门进行结构与流体分析,从而对阀门进行优化设计,但是通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技术员的要求较高,要求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很多技术人员并不具备这种能力。由于阀门结构复杂、工程分析难度较大,因此开发出界面简单、操作便捷的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对阀门的设计与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目组应浙江温州某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的需求,研究编制了“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并交付企业使用。该平台集参数化设计和工程分析自动化于一体,用简单的界面对阀门进行设计与分析,大大提高了阀门的设计效率。本文研究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中工程分析自动化的实现,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阀门设计和工程分析流程,将企业的设计和工程分析流程通过软件的形式进行规范和固化,实现了8类阀门的结构分析和流体分析的自动化,完成了从阀门设计到工程分析的集成。仅需通过必要的参数输入,系统就可以自动输出相关的工程分析结果,减少了繁琐的鼠标交互操作,提高了设计效率;(2)为了实现阀门流体分析自动化,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流体分析参数化模板”技术。根据阀门流体分析相关标准要求,在阀门参数化设计之前,给每一种阀门建立一个装配体模板,在模板里添加管道和封盖、设置开度配置、边界条件等,并将模板始终依附在新生成的阀门中,随着阀门的更新而更新。阀门流体分析时,程序可以直接激活模板中的设置,成功解决了阀门流体分析的自动化;(3)研究了SolidWorks二次开发方法,结合Excel软件的VBA语言,编写了阀门有限元结构分析子系统和阀门流体分析子系统,并将两个子系统集成到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成功解决了三维模型简化、网格无关性自动判定、分析参数的自动传递、输出结果的后处理与可视化等技术问题,开发的系统已被企业应用在实际工程中;(4)运用本文研制的系统研究了“角式闪蒸调节阀流量特性”、“柱塞式调节阀壁面粗糙度对流量系数影响”两个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难题。得出了相关有价值的结论,对企业生产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同时,通过本系统的运用,证明了其操作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王旭东[6](2019)在《面向工业设计的机械机构辅助设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设计师在工业设计中通常处于上游阶段,结合多元的理论知识和行为方法对工业产品进行市场和需求分析,负责工业设计的概念提出和整体把控。机构设计在工业设计中属于下游产品实现的内容,主要由专业的机构设计师依据概念产品的功能需求负责执行。两者分工明确,同时也联系密切,相互制约。对工业设计师而言,未考虑机构实现的概念方案会致使后续产品开发过程成本加大或直接中断;考虑到产品实现但机构经验不足将导致工业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受到限制,降低创新设计可能性。课题针对工业设计过程中因工业设计师欠缺机械机构设计能力,而导致的产品方案与落地生产之间的断层现象,提出建立数字机构库并搭建机构设计原型系统的辅助方法,帮助工业设计师降低机械机构设计的难度。从而提高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工业设计师的输出质量和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课题通过从概念模型到数据模型的编码方式,构建运动机构矩阵表达式。以Excel表格为载体,实现了机构数据库的建立。以VBA为工具,完成了数据库中机构矩阵信息与CorelDraw软件页面中机构简图的相互转换,使软件能对数据库中机构进行提取和储存,实现了对机构库进行管理的功能。课题中通过研究机构创新设计方法,结合分析机构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中对机构设计的要求,构建了工业设计师机构设计流程。基于该机构设计流程,以CorelDraw软件为基础设计了原型系统的功能框架,并实现了用户通过原型系统对生成的机构简图进行调整、组合、自由度计算和运动模拟等主要功能。课题结合在实际设计案例中的应用,验证了通过使用原型系统和数字机构库,以产品功能为需求进行机构设计及验证的可行性。为后续扩展不同机构种类的辅助设计技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鉴于CorelDraw软件在工业设计师中应用广泛和操作方便的特点,将数字机构库和原型系统插件化并进行推广。以简单易用的平面设计软件代替复杂难用的工程类软件进行机构设计,不论对企业还是设计师个人而言都拥有可观的前景。
杜振东[7](2019)在《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结构研究与参数化设计分析系统开发》文中认为擦窗机是用于高层建筑外墙维护清理和吊装重物的非标设备,因其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效益好,功能完善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擦窗机的设计安装与楼体外形和维护的设备有关,所以,不同形状的建筑物和应用场景就需要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擦窗机,这样就造成擦窗机设计的多样性。不过,擦窗机外形看似不同,但其组成部分却几乎相同,尤其是伸缩臂结构,90%以上的零件都可通用,这就为擦窗机参数化提供了可能,为此,本文针对擦窗机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开发一款辅助设计与分析系统软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自主设计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并对其结构研究。根据擦窗机工作要求和设计原则,对同步伸缩臂进行方案选择,原理分析,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伸缩力计算公式,进而得到零部件选型的计算方法。其次,重点开发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辅助设计软件。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对设计的同步伸缩臂上的零件进行分析,理清需要参数化的零件尺寸与其他零件的尺寸关系,然后将关联尺寸进行公式化,并建立双电机零部件数据库,再结合擦窗机以往设计经验,将擦窗机设计过程程序化,可自动生成Excel设计文件、三维模型和对应的工程图。最后,开发一款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辅助分析系统。基于ANSYS二次开发技术,采用C#语言调用APDL文件的方法,开发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辅助分析系统,实现读取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辅助设计系统生成的Excel设计文件,进行参数建模和静力学分析,用户根据分析结果可调整设计参数,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辅助设计与分析系统软件实现伸缩臂的结构设计、参数化建模和静力学分析,极大缩短产品设计分析周期,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陈浩[8](2019)在《行波管零件设计加工以及装配的数字化实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行波管是微波电真空行业中的一种电子器件,作为核心器件广泛应用于雷达、卫星等装备中。在追求行波管高性能的同时,作为一种特种精密器件,行波管门类众多,涉及上百种材料,制造过程复杂,精度要求极高。而一个型号的行波管在从概念到成品的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零件模型设计、零件加工、零件装配等环节,而这一过程仍然采用手工的方式,这种方法相当繁琐,费时费力,设计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而近年来不断发展起来的新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有希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在行波管领域应用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实现行波管从零件与整管设计、性能仿真、加工制造、整管测试等全过程的数字化,可以极大地缩短研发生产周期,且保证管子的性能。然而,目前数字化技术还没有在行波管设计制造行业中得到具体应用,且还不能够直接用于解决行波管行业中的各种困难。所以,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行波管设计制造领域,进行结合研究,探究行波管以及零件的设计、加工制造以及装配等整个环节的数字化实现,减少各个环节中过多的人为干预,提高工作效率,推动行波管设计制造行业的发展。本论文主要结合SolidWorks系列软件与目前行波管行业实际设计制造工艺,研究实现行波管数字化设计制造,包括零件的设计、加工以及管子的装配三个方面。主要工作内容总结概括如下:1、研究了行波管零件设计环节的数字化实现方法。首先,基于SolidWorks与Excel软件研究实现行波管零件的参数化建模,并二次开发了这两款软件,实现模型与图纸的数字化更新;同时,研究SolidWorks的零件的模型文件与图纸文件的联动方法,即当行波管零件的模型文件的尺寸改变后,在更新得到新的模型文件的同时,其相应的图纸文件也得到更新。2、研究了行波管零件加工制造环节的数字化实现方法,主要是基于CAMWorks软件实现行波管零件的数字化加工制造。CAMWorks主要是进行计算机辅助加工制造,因此,本部分主要是基于CAMWorks及其二次开发实现对行波管零件的数字化虚拟加工,模拟出零件真实的加工过程,自动生成数控机床加工方案和加工代码,提高加工效率与产品的可靠性。3、研究行波管零件与整管的装配环节的数字化实现方法,基于SolidWorks Composer实现行波管的数字化虚拟装配,实现模拟行波管从零件到组件再到整管的完整实际装配过程。同时,研究装配过程中零件的具体装配工艺,明确装配细节,添加各零件以及零件之间的装配工艺要求信息,为实际装配工作提供生动精确的参考,提高工作中的装配效率。
李文健[9](2019)在《基于SolidWorks的产品发布物数字化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效率,是现今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同样的产品,能够高效完成生产需求的企业往往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同样,对于机械工程公司来说,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需要将设计好的产品完美地展示在客户面前,这就要求公司能够更好更快地制作出机械产品的相关说明文档、图册。这里引入机械产品发布物的概念,产品发布物代指机械产品的信息介绍文档,该介绍文档记录了模型插图,零件插图,零件信息,各类零件的尺寸、数量,维修状况等等所有相关信息,这些文档统一制作成册后就形成该产品的产品发布物。传统产品发布物制作系统针对某一系列型号的产品仅仅提供一份发布物,这意味着发布物文档不可能一对一的匹配每一种型号的产品,进而导致产品信息不够精准、详细,难以满足客户各异的需求。产生这样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设计人员手工效率有限,不可能单独为某一型号的机械产品手动制作详细精美的发布物手册。但随着CAD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物料管理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带来了契机,使得开发出完整、快速、便利的数字化产品发布物系统成为可能。基于SolidWorks的产品发布物系统是一个快速制作机械产品发布物文档的工具,它基于设计人员已经建模完成的机械产品三维模型以及记录在案的相关信息,利用爆炸图制作工具、三维球标标注工具、工程图制作工具等对三维模型和工程图进行处理,得到模型和零件在指定视图下的插图。接下来将插图以及工程图与产品相关信息建立关联,最后发布物程序将这些关联好的数据在一定规则下生成发布物文档。文章主要介绍了产品发布物系统中几个关键工具,包含了他们的功能、数据流程以及使用流程,同时文章还着重介绍了几个关键技术的研发。虽然SolidWorks软件中自带有爆炸图制作功能,但其制作爆炸图的过程繁琐,且爆炸结果不易调整、不美观,使用起来效率低下。同时对于球标标注功能,软件没有就如何管理球标提供任何的帮助,球标的设置、排列、大小、信息同步和管理等操作都只能一步步重复手动调整,重复作业不仅多且最后的效果也不够理想,效率低下。针对SolidWorks软件爆炸图功能和球标相关功能存在的不足以及项目的需求,本文首先明确了开发的目标,确认需要开发爆炸图制造工具、三维球标标注工具和工程图制作工具这三个主要功能模块。其中爆炸图制作工具基于自动爆炸算法进行零件的自动移动,基于自动调整算法可以方便地调整各个零件的移动参数,也可以生成存在多级子装配体的爆炸图。三维球标标注工具主要利用三维球标自动标注算法快速的对装配体中所有零件进行球标标注,其背后主要有附着点智能获取和球标标注顺序确定这两个算法支持。工程图制作工具针对SolidWorks软件的三维球标标注和二维标注功能进行二次开发,优化工程图中的球标标注操作,简化球标标注过程,对球标信息进行细致的管理,以此来提高工程图制作的效率,改善工程图制作效果和零件数据管理工作。基于以上三个重要模块组成的产品发布物系统,在产品发布物文档内容质量上已经完全超过传统机械产品发布物制作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础的发布物制作流程,在效率上远远甩开了传统的制作方法。经过大量真实场景下的使用,基于SolidWorks设计的产品数字化产品发布物系统已经能够满足公司的需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张光丽[10](2019)在《基于制造资源的零件设计平台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研究基于制造资源的零件设计平台。目前主流的零件设计软件并不能与制造资源进行协同,无法确保设计结构的可制造性。此外,现有的零件设计软件都是将设计功能与校核功能以物理集成的方式进行集成,这种集成方法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且存在资源闲置问题。本文开发的基于制造资源的零件设计平台(ManuPower),旨在基于制造资源的基础上完成零件的结构设计,实现设计与校核的网络化集成,以及设计与制造的协同。为了进行零件设计平台的开发,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分析设计与制造的映射关系,建立了设计与制造的门形模型;基于现有的制造资源,给出了基于制造资源的设计行为概念,并根据加工特性和主辅特性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了设计行为的属性信息特点,建立了设计行为的统一表达模型,根据统一表达模型开发了设计行为资源类库;并利用设计行为资源类库中的数据结构开发了设计行为绘图函数,构建了设计行为的绘图函数库。对零件进行层级划分,建立了零件的层级模型;分析设计行为相对于零件基准坐标系的位置关系,给出了设计行为的坐标变换方法;分析设计行为的组合关系特点,对设计行为组合关系进行了分类;根据设计行为的组合关系分类,开发了设计行为的并集组合、交集组合、差集组合函数,实现了零件的组合设计。分析设计与校核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进行了设计与校核的网络化集成流程设计;根据设计行为强度校核信息的特点,建立了设计与校核的强度接口模型,实现设计平台的外部CAE接口引入;基于设计与校核的网络化集成流程,给出了强度校核接口模型的信息编码发送和解码还原方法,实现了设计与校核的网络化集成。对零件文件的构成原理进行分析,设计了零件文件的存储结构,并给出了零件文件的信息存储方法和信息读取方法;并开发了零件文件读绘函数,利用读绘函数实现零件的信息读取、模型绘制和模型显示;根据用户的设计需求,给出了零件文件插入、修改、删除等操作流程,并开发了相应操作函数,实现了对零件文件的动态编辑。最后构建了设计平台的总体框架结构,根据平台的功能需求开发了各个功能模块,并以简单轴零件为例,对设计与校核、设计与制造的协同进行了交易协同试验,实现了设计与校核的网络集成,以及设计与制造的协同;以轴类、轴盘类、箱体类典型零件为例,进行了典型零件的结构设计演示,验证了零件设计平台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二、EXCEL在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XCEL在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产品模块化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设计复用与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及价值分析 |
1.1.1 设计复用 |
1.1.2 模块化设计 |
1.1.3 模块化设计的价值分析 |
1.2 模块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模块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
1.2.2 模块化设计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
1.3 模块化设计应用中的困境分析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4.1 研究目标 |
1.4.2 课题来源与研究方法 |
1.4.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4 论文结构 |
2 数字化产品研发平台的研究 |
2.1 产品设计知识系统 |
2.2 CAX辅助设计工具 |
2.3 PDM产品研发平台 |
2.3.1 基于单一数据源多学科协同设计 |
2.3.2 机电液协同设计 |
2.3.3 团队协同设计的流程控制 |
2.4 现代化设计理论 |
2.4.1 模块化设计理论 |
2.4.2 并行设计理论 |
2.4.3 可靠性设计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产品平台和产品平台的规划 |
3.1 产品平台重要性分析 |
3.1.1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 |
3.1.2 从企业研发能力的发展历程的视角分析 |
3.2 产品平台的规划 |
3.2.1 产品历史数据的清洗 |
3.2.2 典型零部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
3.2.3 新产品开发中的通用模块规划 |
3.3 公共通用模块库的建库规划 |
3.3.1 通用模块库建库准备 |
3.3.2 通用模块库的组成 |
3.3.3 通用模块库的结构 |
3.4 公共通用模块库的管理与应用 |
3.4.1 公共通用模块库的管理 |
3.4.2 设计工具和PLM系统的集成 |
3.4.3 在3D设计环境下调用公共通用模块库 |
3.5 本章小结 |
4 公共通用模块库建库技巧 |
4.1 标准件库的建库技巧 |
4.1.1 标准件使用中的存在的问题 |
4.1.2 标准件的优化处理 |
4.1.3 标准件的属性填写规范 |
4.2 外购件库的建库技巧 |
4.2.1 外购零部件的简化技巧 |
4.2.2 智能零部件的制作 |
4.2.3 磁力配合 |
4.3 通用件库的建库技巧 |
4.3.1 产品平台的建库流程 |
4.3.2 零部件的参数化设计 |
4.3.3 零部件的系列化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产品平台的模块化设计模式研究 |
5.1 产品模块化设计流程 |
5.2 布局草图设计 |
5.2.1 布局草图设计定义 |
5.2.2 布局草图设计案例 |
5.3 专用件概念模型设计 |
5.3.1 概念模型的定义 |
5.3.2 专用件概念模型的设计案例 |
5.4 Treehouse与产品模块化规划 |
5.4.1 Treehouse软件功能简介 |
5.4.2 基于Treehouse的产品规划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风机塔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风机塔筒的研究现状 |
1.2.1 风机塔筒国外研究现状 |
1.2.2 风机塔筒国内研究现状 |
1.3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介绍 |
1.3.1 SolidWorks简介 |
1.3.2 引用和启动SolidWorks |
1.3.3 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应用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风机塔筒设计 |
2.1 风机塔筒结构 |
2.1.1 塔筒高度 |
2.1.2 塔筒的基本结构形式 |
2.1.3 塔筒的结构尺寸、重量、偏心距和材料 |
2.2 技术路线 |
2.3 风机塔筒设计计算 |
2.3.1 截面几何特性 |
2.3.2 塔筒受力分析 |
2.3.3 塔筒强度 |
2.3.4 塔筒刚度 |
2.3.5 塔筒基础的倾覆力矩 |
2.3.6 塔筒底部法兰计算 |
2.4 设计计算程序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风机塔筒三维模型参数化控制 |
3.1 塔筒壁模型参数化控制 |
3.1.1 高亮显示 |
3.1.2 塔筒壁模型参数化的实现 |
3.2 平台模型参数化控制 |
3.2.1 全局变量与方程式 |
3.2.2 平台参数化控制的实现 |
3.3 法兰模型参数化控制 |
3.3.1 Solidworks系列零件设计表 |
3.3.2 法兰模型参数化控制的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4 风机塔筒关键零件有限元分析 |
4.1 外部载荷的计算 |
4.1.1 重力载荷计算 |
4.1.2 塔身上的风载荷 |
4.2 Simulation有限元的二次开发 |
4.2.1 Simluation程序设计准备 |
4.2.2 自动打开零件 |
4.2.3 自动建立算例 |
4.2.4 自动添加材料 |
4.2.5 自动添加约束 |
4.2.6 自动添加载荷 |
4.2.7 自动划分网格 |
4.2.8 自动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5 自动装配编程 |
5.1 子装配体自动更换零部件 |
5.2 编程完成自动装配 |
5.2.1 自动添加零部件 |
5.2.2 自动装配 |
5.3 三维装配体模型自动生成BOM表 |
5.3.1 BOM表 |
5.3.2 三维模型中自动出BOM表 |
5.4 本章小结 |
6 工程图自动调整技术 |
6.1 绘制工程图模板 |
6.2 得到自动更新后的工程图 |
6.2.1 调整视图比例 |
6.2.2 调整视图位置 |
6.2.3 调整尺寸位置 |
6.2.4 实例应用效果 |
6.3 自动更改总表 |
6.4 自动更改注释 |
6.5 工程图装配体模型自动生成BOM表 |
6.5.1 BOM表 |
6.5.2 工程图自动出BOM表 |
6.6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3)动态多物理场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飞机结冰简述 |
1.1.2 飞机结冰的危害 |
1.2 飞机除冰技术 |
1.3 课题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1.5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动态多物理场测试系统总体方案介绍 |
第3章 测试系统电脉冲除冰原理分析 |
3.1 充放电简介 |
3.1.1 电路分析 |
3.1.2 趋肤深度分析 |
3.2 电动力学分析 |
3.3 脉冲载荷分析 |
3.4 冰层松脱原则介绍 |
第4章 测试系统电控设计 |
4.1 电脉冲电路设计 |
4.2 控制器设计 |
4.3 信号转换模块电路设计 |
4.4 电源控制电路 |
第5章 模拟测试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
5.1 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 |
5.2 机械结构设计特点 |
5.3 机械结构件的要素和设计方法 |
5.3.1 结构件的要素 |
5.3.2 结构件之间的联接 |
5.4 机械结构基本设计准则 |
5.5 升降台机械结构设计 |
5.6 信号转换模块机箱结构设计 |
5.7 机柜结构设计 |
5.8 电机控制模块机械结构设计 |
第6章 测试系统升降台电驱动设计 |
6.1 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
6.2 PLC |
第7章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7.1 上位机软件设计 |
7.1.1 软件介绍 |
7.1.2 软件流程设计 |
7.1.3 用户管理系统 |
7.1.4 升降台控制 |
7.1.5 高压电源控制 |
7.1.6 数据采集 |
7.1.7 数据保存 |
7.1.8 历史查询 |
7.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8章 结果和展望 |
8.1 本文工作和结果 |
8.2 本文创新点 |
8.3 后期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4)阀门数字化设计集成平台之参数化设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CAD及其二次开发技术发展概述 |
1.2.2 参数化设计发展概述 |
1.2.3 国内外阀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4 工程图快速生成技术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论文安排 |
1.3.1 课题来源 |
1.3.2 论文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阀门数字化设计平台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 |
2.0 引言 |
2.1 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框架 |
2.1.1 需求分析 |
2.1.2 模块划分 |
2.1.3 参数化设计模块运行框架 |
2.1.4 系统开发工具 |
2.2 参数化设计技术 |
2.2.1 参数化设计技术简介 |
2.2.2 自顶向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
2.3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 |
2.3.1 SolidWorks二次开发关键技术 |
2.3.2 SolidWorks二次开发形式 |
2.3.3 SolidWorks自顶向下参数化设计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阀门设计与计算技术 |
3.1 浮动式球阀原理及结构特点 |
3.1.1 浮动式球阀工作原理 |
3.1.2 浮动式球阀的密封原理 |
3.1.3 浮动式球阀结构特点 |
3.2 浮动式球阀关键结构计算 |
3.3 计算与校核程序的设计 |
3.3.1 计算校核程序 |
3.3.2 浮动式球阀设计计算书的设计 |
3.4 计算实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SolidWorks的三维模型参数化设计 |
4.1 引言 |
4.2 零件设计参数的确定 |
4.2.1 参数的定义 |
4.2.2 参数化模型的尺寸管理 |
4.2.3 零件的分类及尺寸排序 |
4.3 三维参数化模板的建立 |
4.4 建立应用程序和人机交互界面 |
4.3.1 添加菜单栏 |
4.3.2 界面设计 |
4.3.3 模板的备份处理技术 |
4.5 错误处理 |
4.5.1 编辑框范围的限定 |
4.5.2 程序错误处理 |
4.6 运行实例 |
4.7 本章小结 |
第5 章基于SolidWorks的工程图智能生成与应用 |
5.1 工程图模块的组成结构及开发方法 |
5.2 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工程图模板 |
5.2.1 制定属性标签 |
5.2.2 工程图模板的定制 |
5.2.3 材料明细表的定制 |
5.3 浮动式球阀参数化二维工程图模板制作 |
5.4 工程图生成及调整技术 |
5.4.1 视图比例的调整 |
5.4.2 视图位置的调整 |
5.4.3 尺寸标注位置的调整 |
5.5 SolidWorks工程图转换成CAD |
5.5.1 视图比例问题 |
5.5.2 字体乱码的解决方法 |
5.5.3 映射文件的设置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阀门参数化CAD系统的实现 |
6.1 引言 |
6.2 插件运行环境及安装说明 |
6.3 系统运行过程 |
6.3.1 登录界面 |
6.3.2 壁厚计算模块 |
6.3.3 设计与校核模块 |
6.3.4 参数化设计模块 |
6.3.5 工程图模块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浮动式球阀尺寸间关系表 |
附录C 浮动式球阀零件示意图 |
(5)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之工程分析自动化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阀门工程分析研究现状 |
1.2.2 二次开发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课题研究目标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整体结构及工程分析自动化实现思路 |
2.1 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
2.2 阀门工程分析系统设计思路 |
2.2.1 系统框架设计 |
2.2.2 系统功能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阀门结构分析自动化的研究与实现 |
3.1 阀门结构分析理论 |
3.1.1 阀门的结构设计理论 |
3.1.2 有限元分析流程 |
3.2 SolidWorks Simulation二次开发方法 |
3.3 阀门结构分析子系统总体设计 |
3.3.1 阀门结构分析流程 |
3.3.2 阀门结构分析子系统的功能分析 |
3.4 阀门结构分析子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3.4.1 导入模型与模型简化的自动化 |
3.4.2 约束与载荷的自动添加 |
3.4.3 网格的自动划分 |
3.4.4 实现阀门结构分析子系统各环节所需要的开发函数 |
3.5 阀门结构分析子系统的性能验证 |
3.5.1 算例设计 |
3.5.2 自动分析结果 |
3.5.3 执行效率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阀门流体分析自动化的研究与实现 |
4.1 阀门流体计算数学模型 |
4.1.1 控制方程 |
4.1.2 流量特性方程 |
4.1.3 理论流量特性曲线 |
4.2 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二次开发方法 |
4.3 阀门流体分析子系统总体设计 |
4.3.1 阀门流体分析流程 |
4.3.2 阀门流体分析子系统设计规划 |
4.3.3 阀门流体分析子系统模块设计 |
4.4 阀门流体分析自动实现关键技术 |
4.4.1 模板技术 |
4.4.2 流体分析子系统中的参数传递 |
4.4.3 结果显示与后处理 |
4.4.4 阀门流体分析子系统实现所需主要函数 |
4.5 阀门流体分析子系统应用及性能检验 |
4.5.1 算例设计 |
4.5.2 自动分析结果 |
4.5.3 执行效率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阀门工程分析系统的应用 |
5.1 阀门工程分析系统 |
5.1.1 系统的可视化界面 |
5.1.2 阀门结构分析子系统 |
5.1.3 阀门流体分析子系统 |
5.2 阀门工程分析系统应用(一):角式闪蒸调节阀流量特性分析 |
5.2.1 角式闪蒸调节阀工作原理 |
5.2.2 角式闪蒸调节阀流量特性分析 |
5.3 阀门工程分析系统应用(二):柱塞式调节阀壁面粗糙度对流量系数影响研究 |
5.3.1 粗糙度模型 |
5.3.2 基于阀门工程分析系统的数值模拟 |
5.3.3 实验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B 阀门结构分析自动化实现程序(节选) |
附录 C 阀门流体分析自动化实现程序(节选) |
(6)面向工业设计的机械机构辅助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3 研究方案 |
1.1.4 课题研究框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机械机构研究 |
1.2.2 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预期目标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工业设计师机构设计解决方案 |
2.1 机构设计师机构设计方式 |
2.2 工业设计师产品设计方式 |
2.3 工业设计师机构设计解决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构库设计 |
3.1 运动机构编码方式研究 |
3.1.1 机构节点网络模型 |
3.1.2 机构矩阵表达方法 |
3.2 机构库设计 |
3.2.1 机构库储存设计 |
3.2.2 机构库提取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原型系统开发 |
4.1 原型系统交互设计 |
4.1.1 系统交互流程与功能分析 |
4.1.2 系统界面设计 |
4.2 原型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4.2.1 系统面板控件 |
4.2.2 更新功能实现 |
4.2.3 组合功能实现 |
4.2.4 组合机构调整实现 |
4.2.5 自由度计算功能实现 |
4.2.6 运动功能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构设计案例应用 |
5.1 机构需求提出 |
5.2 机构单元获取 |
5.3 创新机构组合 |
5.4 机构调整 |
5.5 动态模拟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机构储存模块代码 |
附录 2:机构提取模块代码 |
附录 3:机构组合模块代码 |
附录 4:机构组合更新模块代码 |
附录 5:机构自由度计算模块代码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结构研究与参数化设计分析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技术的发展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结构研究 |
2.1 设计方案研究 |
2.1.1 设计要求和设计原则 |
2.1.2 方案选择 |
2.1.3 同步伸缩原理研究 |
2.2 零部件选型方法 |
2.2.1 受力分析 |
2.2.2 同步伸缩臂伸缩力分析计算 |
2.2.3 臂上链条和减速电机选型方法 |
2.2.4 链条长度计算 |
2.3 同步伸缩臂结构设计 |
2.3.1 同步伸缩臂零部件结构设计 |
2.3.2 同步伸缩臂零部件位置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 |
3.1 参数化建模技术介绍 |
3.1.1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 |
3.1.2 系统开发平台介绍 |
3.2 基于SolidWorks零部件参数化设计 |
3.2.1 参数化设计思路 |
3.2.2 零件参数化流程 |
3.2.3 装配体参数化流程 |
3.3 擦窗机参数化设计系统应用实例 |
3.3.1 基本参数设置 |
3.3.2 截面选择 |
3.3.3 零部件选型 |
3.3.4 轻量化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辅助分析系统开发 |
4.1 ANSYS二次开发方法简介 |
4.2 同步伸缩臂辅助分析系统开发 |
4.2.1 系统设计思路 |
4.2.2 功能开发 |
4.2.3 界面设计 |
4.3 工程实例分析 |
4.3.1 参数设置 |
4.3.2 载荷计算 |
4.3.3 结果展示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行波管零件设计加工以及装配的数字化实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行波管设计制造的数字化实现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软件介绍 |
1.3.1 三维CAD解决方案SolidWorks概述 |
1.3.2 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CAMWorks概述 |
1.3.3 数字化装配软件SolidWorks Composer概述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行波管数字化设计制造相关技术 |
2.1 SolidWorks及二次开发 |
2.1.1 SolidWorks API及对象模型结构 |
2.1.2 OLE与 ActiveX以及COM技术 |
2.1.3 SolidWorks二次开发实现模式 |
2.2 Microsoft Excel及二次开发 |
2.3 基于CAMWorks的计算机辅助制造 |
2.3.1 基于SolidWorks的产品建模设计 |
2.3.2 基于CAMWorks的刀具轨迹规划 |
2.3.3 程序的后置处理 |
2.4 基于SolidWorks Composer的数字化虚拟装配技术 |
2.4.1 SolidWorks Converter |
2.4.2 Composer的视图功能 |
2.4.3 Composer的时间轴 |
2.4.4 SolidWorks Composer Player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行波管数字化设计制造具体实现 |
3.1 行波管零件数字化设计 |
3.1.1 确定行波管零件的组织结构以及尺寸设计参数 |
3.1.2 基于Excel实现行波管零件的数字化设计 |
3.1.3 总体设计结果 |
3.2 行波管零件数字化加工制造 |
3.2.1 行波管零件加工工艺 |
3.2.2 行波管零件数字化加工制造实现 |
3.2.3 加工制造结果 |
3.3 行波管数字化虚拟装配 |
3.3.1 行波管装配要求以及装配工艺 |
3.3.2 行波管装配树结构 |
3.3.3 行波管数字化虚拟装配实现 |
3.3.4 装配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行波管数字化设计制造结果展示 |
4.1 行波管数字化设计制造概述 |
4.2 行波管数字化设计制造结果 |
4.2.1 行波管零件数字化设计过程 |
4.2.2 行波管零件数字化加工制造过程 |
4.2.3 行波管数字化虚拟装配过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附录 |
(9)基于SolidWorks的产品发布物数字化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相关发布物简介 |
1.2.2 现有发布物系统的优缺点 |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2 可行性分析 |
2.2.1 SolidWorks |
2.2.2 SolidWorks API |
2.2.3 SwAddin模板 |
2.3 系统设计目标 |
2.4 系统设计流程 |
2.4.1 系统操作流程 |
2.4.2 系统数据流程 |
2.5 系统功能研发方法 |
2.5.1 功能开发方式 |
2.5.2 程序集成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发布物系统技术实现 |
3.1 三维模型爆炸图制作模块 |
3.1.1 爆炸图制作工具设计思想 |
3.1.2 爆炸图制作工具操作流程 |
3.1.3 保存零件移动信息 |
3.2 三维球标标注模块 |
3.2.1 球标自动标注设计思想 |
3.2.2 三维球标标注流程 |
3.2.3 球标标注顺序 |
3.3 生成三维模型工程图 |
3.3.1 工程图模板制作 |
3.3.2 创建视图 |
3.3.3 主要功能实现 |
3.4 工程图制作模块 |
3.4.1 工程图制作模块设计思想 |
3.4.2 工程图制作模块操作流程 |
3.4.3 球标的序号 |
3.4.4 球标标注过程 |
3.5 工程图球标管理 |
3.5.1 程序设计思想 |
3.5.2 零件球标状态管理 |
3.5.3 零件信息导入、导出 |
3.5.4 球标信息右键功能 |
3.5.5 文档属性的信息管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布物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4.1 |
4.1.1 三维模型自动爆炸算法 |
4.1.2 获取模型零件树 |
4.1.3 零件间干涉检测 |
4.1.4 零件移动先后顺序确定 |
4.1.5 零件移动方向确定 |
4.1.6 零件移动距离确定 |
4.2 工程图标注算法 |
4.2.1 鼠标监控事件 |
4.2.2 坐标转换 |
4.2.3 插入零件球标 |
4.2.4 内存管理 |
4.3 工程图球标管理算法 |
4.3.1 Balloon类 |
4.3.2 自动排列 |
4.3.3 调整球标大小 |
4.3.4 调整引线长度 |
4.3.5 调整球标间隔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发布物系统实例运行展示 |
5.1 转向系统介绍 |
5.2 三维模型生成爆炸图 |
5.3 给零件标注三维球标 |
5.4 工程图制作 |
5.5 工程图信息管理 |
5.6 生成产品发布物文档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制造资源的零件设计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可制造性设计技术 |
1.2.2 CAD/CAE集成技术 |
1.2.3 产品信息建模技术 |
1.2.4 机械零件设计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制造资源的设计行为研究 |
2.1 设计与制造的门形模型 |
2.1.1 设计与几何结构的映射关系 |
2.1.2 制造与几何结构的映射关系 |
2.1.3 设计与制造的门形模型建立 |
2.2 基于制造资源的设计行为概念 |
2.2.1 现有加工制造资源分析 |
2.2.2 基于制造资源的设计行为定义 |
2.2.3 基于制造资源的设计行为分类 |
2.3 设计行为资源类库的开发 |
2.3.1 设计行为的属性信息分析 |
2.3.2 设计行为的统一表达模型 |
2.3.3 设计行为资源类库的建立 |
2.4 设计行为的绘图函数库 |
2.4.1 设计行为绘图函数的开发 |
2.4.2 设计行为绘图函数库的建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零件设计行为的组合关系研究 |
3.1 零件的层级模型 |
3.1.1 零件的层级划分 |
3.1.2 零件层级模型的建立 |
3.2 设计行为相对于零件的位置关系分析 |
3.2.1 设计行为坐标系与零件坐标系 |
3.2.2 设计行为相对于零件的位置关系 |
3.2.3 设计行为的坐标变换方法 |
3.3 设计行为的组合关系分析 |
3.3.1 设计行为的组合关系 |
3.3.2 设计行为的组合关系分类 |
3.4 设计行为组合算法 |
3.4.1 并集组合算法 |
3.4.2 交集组合算法 |
3.4.3 差集组合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设计与校核的网络化集成研究 |
4.1 设计与校核的网络化集成流程 |
4.1.1 设计与校核网络化集成的角色划分 |
4.1.2 设计与校核的网络化集成流程设计 |
4.2 设计行为的强度校核接口模型 |
4.2.1 设计行为的强度校核信息分析 |
4.2.2 设计行为强度校核接口模型的建立 |
4.3 强度校核信息的编码与解码方法 |
4.3.1 强度校核信息的获取方法 |
4.3.2 强度校核信息的编码发送 |
4.3.3 强度校核信息的解码还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零件文件的存储结构和设计行为操作方法研究 |
5.1 零件文件的信息存储结构 |
5.1.1 零件文件的构成原理分析 |
5.1.2 零件文件的存储结构设计 |
5.1.3 零件文件的信息存储方法 |
5.2 零件文件的读绘函数 |
5.2.1 零件文件的信息读取方法 |
5.2.2 零件文件的行为识别方法 |
5.2.3 零件文件的读绘函数开发 |
5.3 零件文件的设计行为操作方法 |
5.3.1 设计行为插入操作方法 |
5.3.2 设计行为修改操作方法 |
5.3.3 设计行为删除操作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ManuPower零件设计平台开发 |
6.1 平台的开发环境与总体框架 |
6.1.1 设计平台软件的开发环境 |
6.1.2 OpenGL的绘图环境设置 |
6.1.3 设计平台软件的总体框架 |
6.2 设计平台软件的功能模块开发 |
6.2.1 设计行为创建模块开发 |
6.2.2 设计行为管理模块开发 |
6.2.3 零件文件管理模块开发 |
6.2.4 设计与校核协同模块开发 |
6.2.5 设计与制造协同模块开发 |
6.2.6 订单管理模块开发 |
6.3 典型零件设计实例演示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EXCEL在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品模块化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D]. 朱康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风机塔筒设计[D]. 罗双宝.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3]动态多物理场测试系统设计[D]. 黄奇. 长江大学, 2020(02)
- [4]阀门数字化设计集成平台之参数化设计的研究与实现[D]. 张小鹏.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5]阀门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之工程分析自动化的研究与应用[D]. 张家振.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6]面向工业设计的机械机构辅助设计技术研究[D]. 王旭东.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7]双电机驱动同步伸缩臂结构研究与参数化设计分析系统开发[D]. 杜振东. 长安大学, 2019(01)
- [8]行波管零件设计加工以及装配的数字化实现方法研究[D]. 陈浩.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基于SolidWorks的产品发布物数字化研究与应用[D]. 李文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3)
- [10]基于制造资源的零件设计平台开发[D]. 张光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3)
标签:solidworks论文; 模块化设计论文; 设计流程论文; 机械零件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