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周边环境界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界定,影响因素
周边环境界定论文文献综述
胡炜霞,吴成基,李娟[1](2012)在《旅游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界定的影响因素及定性方法——以晋陕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西安宣言》第一次专门以文物古迹"周边环境"为探讨主题,拉开了以独立视角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重点聚焦的序幕。目前旅游已成为体验美感和放松心情的一种活动,旅游者通常是将景区和周边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来感受的。周边环境从游客需求角度来说已构成体验景区的必要条件。景区周边环境价值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在周边环境中实施有效的规划设计和整治管理,因此有必要研究周边环境范围界定及影响因素。通过与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定界以及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划界方法的分析比较,主要运用实地调查方法,认为景区周边环境界定受到景区空间位置结构、自身特征,外部政策、甚至季相的影响,景区周边环境范围可依据景观外貌与氛围异质性边界的出现来判定。(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2年09期)
胡炜霞[2](2010)在《景区周边环境范围定量界定—山岳型景区山西绵山实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近,景区周边涌现出了大量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由于人们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标准的提高,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旅游者的需求。未来景区的竞争已延伸到景区周边环境范围。为此建议今后在景区规划工作中,亦应将制定科学详尽的周边环境保护整治规划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周边环境应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地域范围,以便于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运作,以及行之有效地落实周边环境调控。提出对景区周边环境地域范围定量界定的影响拐点法,并以绵山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景区能规划管理至定量方法所做的周边环境范围,无论对游客还是周边居民来说,满意度均较高。周边环境调控对于提高景区综合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0年05期)
陈峰[3](2009)在《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范围的界定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自从《威尼斯宪章》开始就受到重视并得以不断发展。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通过了《西安宣言》,正式提出了“周边环境”的概念,并将对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正式纳入到遗产整体保护范畴之中。但是对于如何科学的界定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范围在实践中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论文希望通过对影响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范围界定的各种要素的系统分析和研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较为合理的遗产周边环境保护范围的界定方法。论文综合研究并提出了遗产周边环境范围界定的影响要素系统,包括物质要素系统及非物质要素系统,并且以人的视觉规律为基础提出了“景中视点与景外视点相结合”的视觉控制方法。论文以郑州商城文化区商城遗址保护为例,具体研究商城墙遗址的保护和周边环境范围的界定。通过对理论和设计实践的研究,总结出系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范围界定的影响要素系统及界定方法,并指出此方法的局限性、展望与周边环境范围界定相关的新思路及新技术的应用前景。遗产周边环境保护范围的界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本论文以相关理论实践研究和设计实践经验为基础,希望探讨出较为明确合理的界定方法,希望对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吴成基,胡炜霞[4](2008)在《旅游景区周边环境及范围界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进,旅游景区周边涌现出了许多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者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的要求和标准却在逐步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观赏已不仅仅局限于景区内将景区作为一个孤立点对待,因此将旅游资源圈起来进行封闭式开发而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游客越来越挑别的目光。提出了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指出周边环境与旅游景区有密切的关系,是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论述了周边环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周边环境分类,同时基于规划和评价的实际需要,建议在今后旅游规划中应专门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整治规划。认为周边环境应有较确切的地理空间范围,据此提出了确定旅游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08年03期)
胡炜霞[5](2008)在《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业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普遍重视和关注的对象,在现代世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业在现阶段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功勋卓着。中国旅游业发展叁十年来,同样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旅游业叁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近,旅游景区周边涌现出了许多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的要求和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观赏已不仅仅局限于景区内,将景区作为一个孤立点对待,只把旅游资源圈起来进行封闭式开发、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游客越来越挑剔的目光,周边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对景区的冲击,也威胁到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旅游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需要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的协调进步。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景区周边环境成为非常必要的课题。本文以促进周边环境与景区的协调,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法、定性定量分析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针对景区周边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景观生态学与和谐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景区周边环境的范围界定、协调度评价和整治措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一些新认识与结论:(1)本文初步探讨了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内涵、特征、积极作用等理论问题,对景区周边环境的国内国外研究进程进展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梳理。认为景区周边环境不是一块与旅游无关的副地带,其变化牵动着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和评价,也关系着景区的科学发展,未来景区的竞争还是周边环境质量之间的较量。但目前对于景区周边环境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应引起旅游学界相关领域的重视。(2)本文对景观生态学与和谐理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描述,并就与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过程中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重点分析。(3)基于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需要,本文认为景区周边环境存在一定的范围,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界定。本文认为景区周边环境的定性界定可以根据与景区景观的相似外貌和由景区发展所带动的服务业的情况来判断边界的大致位置,也就是依据景观外貌与氛围异质性边界的出现来判断,定量界定可以采用以游客和居民两种主体的认知为依据的“影响拐点法”。(4)本文认为在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前,需要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协调度评价,以找出周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本文筛选了协调度模型,建立协调度评价体系,构建协调度评价量表。从实证及数据上表明,周边环境与景区不协调时,会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及景区的经济效益。用事实说明了,现代旅游背景下,周边环境对于景区的重要作用。(5)周边环境要写入景区的规划中。景区周边环境的整治需要一个先期规划。(6)在景区的管理机构中,设立负责周边环境管理的专门组织。将周边环境对景区的干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需要使周边环境与景区在管理机制、管理职能上保持较好的协调性。从管理上来说,周边环境中产生形形色色问题的本质在于景区与周边环境的权属问题,周边环境属政府管,景区没有管理的权限。在对周边环境进行管理时,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设立专门针对周边环境的管理部门,负责环境维护与秩序维持,避免周边环境中存在的分利时争相参与,出现问题需要解决却无人承担的滞后现象。(7)利益协调是周边环境管理机制得以顺利执行的保障,周边环境中的机构、社区、个人以及周边环境管理部门在治理工作中,付出了努力和代价,政府可以从景区综合旅游收入中拿出部分对其扶助、补贴、补助。(8)规范周边居民参与旅游的服务行为及活动。景区管理机构或周边环境的管理部门要改革社区参与机制和氛围,有计划地引导良好的参与行动,制定规范的参与制度。可以通过建立周边居民参与的专门机制或中介组织,提高对周边居民的利益补助,加强对周边居民的人文关怀,增强其对自身利益与景区效益整体性的统一认识等综合途径来实现。(9)城镇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时,要注意与城镇形象结合,村落景区要防止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周边环境的破坏,要注意与农业景观的结合,自然景区周边环境要维持地格原貌和自然景观原状。(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胡炜霞[6](2008)在《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业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普遍重视和关注的对象,在现代世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业在现阶段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功勋卓着。中国旅游业发展叁十年来,同样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旅游业叁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近,旅游景区周边涌现出了许多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的要求和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观赏已不仅仅局限于景区内,将景区作为一个孤立点对待,只把旅游资源圈起来进行封闭式开发、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游客越来越挑剔的目光,周边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对景区的冲击,也威胁到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旅游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需要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的协调进步。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景区周边环境成为非常必要的课题。本文以促进周边环境与景区的协调,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法、定性定量分析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针对景区周边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景观生态学与和谐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景区周边环境的范围界定、协调度评价和整治措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一些新认识与结论:(1)本文初步探讨了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内涵、特征、积极作用等理论问题,对景区周边环境的国内国外研究进程进展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梳理。认为景区周边环境不是一块与旅游无关的副地带,其变化牵动着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和评价,也关系着景区的科学发展,未来景区的竞争还是周边环境质量之间的较量。但目前对于景区周边环境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应引起旅游学界相关领域的重视。(2)本文对景观生态学与和谐理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描述,并就与景区周边环境与景区协调过程中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重点分析。(3)基于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需要,本文认为景区周边环境存在一定的范围,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界定。本文认为景区周边环境的定性界定可以根据与景区景观的相似外貌和由景区发展所带动的服务业的情况来判断边界的大致位置,也就是依据景观外貌与氛围异质性边界的出现来判断,定量界定可以采用以游客和居民两种主体的认知为依据的“影响拐点法”。(4)本文认为在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前,需要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协调度评价,以找出周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本文筛选了协调度模型,建立协调度评价体系,构建协调度评价量表。从实证及数据上表明,周边环境与景区不协调时,会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及景区的经济效益。用事实说明了,现代旅游背景下,周边环境对于景区的重要作用。(5)周边环境要写入景区的规划中。景区周边环境的整治需要一个先期规划。(6)在景区的管理机构中,设立负责周边环境管理的专门组织。将周边环境对景区的干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需要使周边环境与景区在管理机制、管理职能上保持较好的协调性。从管理上来说,周边环境中产生形形色色问题的本质在于景区与周边环境的权属问题,周边环境属政府管,景区没有管理的权限。在对周边环境进行管理时,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设立专门针对周边环境的管理部门,负责环境维护与秩序维持,避免周边环境中存在的分利时争相参与,出现问题需要解决却无人承担的滞后现象。(7)利益协调是周边环境管理机制得以顺利执行的保障,周边环境中的机构、社区、个人以及周边环境管理部门在治理工作中,付出了努力和代价,政府可以从景区综合旅游收入中拿出部分对其扶助、补贴、补助。(8)规范周边居民参与旅游的服务行为及活动。景区管理机构或周边环境的管理部门要改革社区参与机制和氛围,有计划地引导良好的参与行动,制定规范的参与制度。可以通过建立周边居民参与的专门机制或中介组织,提高对周边居民的利益补助,加强对周边居民的人文关怀,增强其对自身利益与景区效益整体性的统一认识等综合途径来实现。(9)城镇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时,要注意与城镇形象结合,村落景区要防止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周边环境的破坏,要注意与农业景观的结合,自然景区周边环境要维持地格原貌和自然景观原状。(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李娟,吴成基,郝艳红[7](2008)在《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界定实证分析——以西安3个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景区周边环境作为一道风景线,正在成为游客的观赏对象,但是许多景区只注重景区内部管理,忽视了对景区周边环境的管理.本文基于景区周边环境的治理规划,简要阐述了周边环境与景区的密切关系,提出景区周边环境的界定原则,并结合西安市几个景点的实例,对各个界定原则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周边环境界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近,景区周边涌现出了大量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由于人们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标准的提高,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旅游者的需求。未来景区的竞争已延伸到景区周边环境范围。为此建议今后在景区规划工作中,亦应将制定科学详尽的周边环境保护整治规划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周边环境应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地域范围,以便于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运作,以及行之有效地落实周边环境调控。提出对景区周边环境地域范围定量界定的影响拐点法,并以绵山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景区能规划管理至定量方法所做的周边环境范围,无论对游客还是周边居民来说,满意度均较高。周边环境调控对于提高景区综合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边环境界定论文参考文献
[1].胡炜霞,吴成基,李娟.旅游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界定的影响因素及定性方法——以晋陕景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
[2].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范围定量界定—山岳型景区山西绵山实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
[3].陈峰.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范围的界定方法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吴成基,胡炜霞.旅游景区周边环境及范围界定[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
[5].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
[6].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
[7].李娟,吴成基,郝艳红.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界定实证分析——以西安3个景区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