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穴论文-张立志,许能贵

十二经穴论文-张立志,许能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十二经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董氏奇穴,十二经穴,大腿部位,分布

十二经穴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志,许能贵[1](2017)在《十二经穴与董氏奇穴在大腿部位穴位分布及主治规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腿部位的腧穴是董氏奇穴之精华部位,该处的布穴蕴含河图五行布局模式、中医开合枢的原理以及全息律的特点,董氏奇穴不同于十二经穴,但在穴位的分布以及主治方面和十二经穴亦有一定的联系。文章试将十四经穴与董氏奇穴在大腿部位的穴位分布、主治规律加以比较总结。笔者认为与现行的针灸教科书排穴不同,董氏奇穴布穴以分部为主,尤其在大腿部位,不按十二经分布走向设置腧穴,而强调机体横向部位的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董氏奇穴大腿部的设穴弥补了传统十二经穴在膝、肘以上部位较膝、肘关节以下穴位主治应用范围窄的不足,临证时二者常可以相互补充,以提高疗效。(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邹本领[2](2017)在《董氏奇穴配合十二经穴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董氏奇穴配合传统十二经穴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诊所收治的9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法作为依据分为A组48例施以董氏奇穴配合传统十二经穴针灸治疗,B组47例施以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高于B组的5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董氏奇穴配合传统十二经穴针灸治疗,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63期)

潘秋银,杨洋,钱桂凤,郭峥嵘,朱江[3](2016)在《“十二五”期间国内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检索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整理"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国内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文献,总结近5年来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进展。通过归纳整理,初步认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生理状态下经穴效应特异性通过一些特定的指标实现;病理状态下,病症相关经穴疗效优于非相关经穴。目前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多学科交叉应用,加强实验设计严谨性,增加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许继宗,汤心钰,郭雁冰,李玉华,李洁[4](2014)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30例健康人十二经络五输穴经穴微循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Hz)对健康人十二经络经穴微循环的影响,总结经络"共振频率"。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十二经络经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对十二经络经穴微循环影响最显着的频率分别为,商丘:A0#(29.14Hz),解溪:A1#(58.27Hz),中封:D1(36.71Hz),阳辅:D2(73.42Hz),经渠:C1(32.70Hz),阳溪:C2(65.41Hz),复溜:G1(49.00Hz),昆仑:G2(98.00Hz),灵道:F1(43.65Hz),阳谷:F2(87.31Hz),间使:A1(55.00Hz),支沟:A2(110.00Hz)。结论不同的经络腧穴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不同经络的"共振"。(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严洁,沈菁,常小荣,王超,李江山[5](2010)在《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青年心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揭示了经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作用规律究竟如何?本实验通过观察针刺十二经脉穴位对健康青年心功能的影响,探讨经脉-脏腑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健康在校学生30例,年龄20~30(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沈菁,严洁,常小荣,林亚平,王超[6](2010)在《从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人体表胃、小肠电的影响探讨经穴与脏腑相关的特异性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十二经脉经穴对健康成人体表胃、小肠电图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相对特异性关系。方法: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30例健康成人针刺不同穴位前后的体表胃、小肠电图,比较胃、小肠电图频率、振幅变化的差异。结果:针刺足叁里、养老、曲池穴能使胃、小肠电振幅上升。针刺足叁里、养老、通里、内关等穴位能分别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针刺足叁里、养老、阴陵泉等穴能同时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促进二者协调运动。表现出与健康人胃相关的有曲池、太冲、外关、足叁里、阴陵泉、养老;表现出与健康人小肠相关的有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其中阴陵泉、养老与胃、肠两脏都有关系。结论:从体表经穴观察相应脏腑的功能变化发现经脉(穴)与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性关系,其效应规律可概括为"多经司控一脏"与"一经调节多脏"。(本文来源于《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0-11-01)

常小荣,严洁,沈菁,刘密[7](2009)在《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成人胃、肠、心电作用效应的特异性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成人体表胃、肠、心电功能的影响,探讨腧穴对脏腑效应的特异性规律。方法: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30例健康成人针刺十二经不同穴位前后的体表胃电图、肠电图、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心电图,比较胃电图频率和振幅、肠电图频率和振幅、左室射血时间、射血前期、血液动力学比率等变化的差异。结果: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见曲池、太冲、外关、足叁里、阴陵泉、养老六穴对健康人胃电振幅有影响(P<0.05),表现为太冲有降低胃电振幅的作用;曲池、外关、足叁里、阴陵泉、养老有升高胃电振幅的作用,且五组穴位之间两两比较,见阴陵泉与曲池、外关、足叁里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1,P<0.05),养老与曲池、外关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升高振幅的作用效果阴陵泉>养老>足叁里>外关>曲池。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见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穴对健康人肠电图振幅有影响(P<0.05),穴位之间虽无明显差异,但有养老>阳陵泉>阴陵泉>通里的趋势。针刺各穴位对肠慢波频率无明显影响。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心功能指标未出现显着性变化,但也有部分穴位如足叁里、太冲、通里、养老、外关、曲池等表现出对心功能指标有影响的趋势。结论:常规针刺不会对健康人心、胃、肠的生理状态产生破坏作用,对于生理机能在正常值范围内的波动有调节作用。十二经穴中,肠与"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四穴的关系较它穴更密切,提示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与其他经脉相比,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与肠腑的关系更密切。从体表经穴观察相应脏腑的功能变化发现经脉(穴)与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特异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多经司控一脏"与"一经调节多脏"的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期刊2009-09-18)

常小荣,严洁,沈菁,刘密[8](2009)在《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成人胃、肠、心电作用效应的特异性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成人体表胃、肠、心电功能的影响,探讨腧穴对脏腑效应的特异性规律。方法: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30例健康成人针刺十二经不同穴位前后的体表胃电图、肠电图、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心电图,比较胃电图频率和振幅、肠电图频率和振幅、左室射血时间、射血前期、血液动力学比率等变化的差异。结果: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见曲池、太冲、外关、足叁里、阴陵泉、养老六穴对健康人胃电振幅有影响(P<0.05),表现为太冲有降低胃电振幅的作用;曲池、外关、足叁里、阴陵泉、养老有升高胃电振幅的作用,且五组穴位之间两两比较,见阴陵泉与曲池、外关、足叁里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1,P<0.05),养老与曲池、外关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升高振幅的作用效果阴陵泉>养老>足叁里>外关>曲池.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见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穴对健康人肠电图振幅有影响(P<0.05),穴位之间虽无明显差异,但有养老>阳陵泉>阴陵泉>通里的趋势。针刺各穴位对肠慢波频率无明显影响。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心功能指标未出现显着性变化,但也有部分穴位如足叁里、太冲、通里、养老、外关、曲池等表现出对心功能指标有影响的趋势。结论:常规针刺不会对健康人心、胃、肠的生理状态产生破坏作用,对于生理机能在正常值范围内的波动有调节作用。十二经穴中,肠与"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四穴的关系较它穴更密切,提示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与其他经脉相比,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与肠腑的关系更密切。从体表经穴观察相应脏腑的功能变化发现经脉(穴)与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特异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多经司控一脏"与"一经调节多脏"的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8-01)

沈菁,严洁,常小荣,林亚平,王超[9](2008)在《从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人体表胃 小肠电的影响探讨经穴与脏腑相关的特异性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十二经脉经穴对健康成人体表胃、小肠电图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相对特异性关系。方法: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30例健康成人针刺不同穴位前后的体表胃、小肠电图,比较胃、小肠电图频率、振幅变化的差异。结果:针刺足叁里、养老、曲池穴能使胃、小肠电振幅上升。针刺足叁里、养老、通里、内关等穴位能分别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针刺足叁里、养老、阴陵泉等穴能同时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促进二者协调运动。表现出与健康人胃相关的有曲池、太冲、外关、足叁里、阴陵泉、养老;表现出与健康人小肠相关的有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其中阴陵泉、养老与胃、肠两脏都有关系。结论:从体表经穴观察相应脏腑的功能变化发现经脉(穴)与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性关系,其效应规律可概括为"多经司控一脏"与"一经调节多脏"。(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08年11期)

沈菁[10](2008)在《从针刺十二经穴对胃、肠、心叁脏功能的影响探讨腧穴效应的特异性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通过观察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成人体表胃、肠电图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腧穴对脏腑效应的特异性规律。2通过观察针刺胃经上的下合穴对健康成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体表胃、肠电图的影响,比较特定穴中“合治内腑”及腧穴对脏腑效应的特异性规律。方法:1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30例健康成人针刺十二经不同穴位前后的体表胃电图、肠电图、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心电图,比较胃电图频率和振幅、肠电图频率和振幅、左室射血时间、射血前期、血液动力学比率等变化的差异。2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分别记录30例健康成人和1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针刺足阳明胃经上胃、大肠、小肠等叁个下合穴,比较其针刺前后体表胃、肠电图频率、振幅的变化差异。结果:1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见曲池、太冲、外关、足叁里、阴陵泉、养老六穴对健康人胃电振幅有影响(P<0.05),表现为太冲有降低胃电振幅的作用;曲池、外关、足叁里、阴陵泉、养老有升高胃电振幅的作用,且五组穴位之间两两比较,见阴陵泉与曲池、外关、足叁里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1,P<0.05),养老与曲池、外关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升高振幅的作用效果阴陵泉>养老>足叁里>外关>曲池。2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见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穴对健康人肠电图振幅有影响(P<0.05),穴位之间虽无明显差异,但有养老>阳陵泉>阴陵泉>通里的趋势。针刺各穴位对肠慢波频率无明显影响。3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心功能指标未出现显着性变化,但也有部分穴位如足叁里、太冲、通里、养老、外关、曲池等表现出对心功能指标有影响的趋势。4针刺健康人胃经上的叁个下合穴,见足叁里有升高胃电振幅的作用(P<0.01)。上巨虚、下巨虚二穴对胃电振幅虽无显着影响,但表现出上巨虚>下巨虚的趋势。叁穴对胃肠电慢波频率和肠电振幅均无明显影响。5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经上的叁个下合穴,见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其中足叁里有提高胃电慢波频率、升高胃电振幅的作用(P<0.05)。上巨虚也有提高胃电慢波频率的作用(P<0.05)和升高胃电振幅的趋势。下巨虚具有提高胃电频率的趋势,但对胃电振幅没有显着作用。叁个下合穴对肠电慢波频率和振幅均无明显影响。结论:1常规针刺不会对健康人心、胃、肠的生理状态产生破坏作用,对于生理机能在正常值范围内的波动有调节作用。2十二经穴中,“曲池”、“太冲”、“外关”、“足叁里”、“阴陵泉”、“养老”六穴与胃腑的关系较其他穴位密切,提示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与其他经脉相比,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叁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与胃腑更相关。3十二经穴中,肠与“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四穴的关系较它穴更密切,提示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与其他经脉相比,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与肠腑的关系更密切。4十二经穴中“阴陵泉”、“养老”两穴与胃、肠两腑都有一定的关系,提示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均有调节胃、肠两腑的功能。5胃经的叁个下合穴中,与上巨虚和下巨虚相比,足叁里与胃腑的联系更为密切。6从体表经穴观察相应脏腑的功能变化发现经脉(穴)与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特异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多经司控一脏”与“一经调节多脏”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十二经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董氏奇穴配合传统十二经穴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诊所收治的9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法作为依据分为A组48例施以董氏奇穴配合传统十二经穴针灸治疗,B组47例施以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高于B组的5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董氏奇穴配合传统十二经穴针灸治疗,效果确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二经穴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志,许能贵.十二经穴与董氏奇穴在大腿部位穴位分布及主治规律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7

[2].邹本领.董氏奇穴配合十二经穴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3].潘秋银,杨洋,钱桂凤,郭峥嵘,朱江.“十二五”期间国内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6

[4].许继宗,汤心钰,郭雁冰,李玉华,李洁.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30例健康人十二经络五输穴经穴微循环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

[5].严洁,沈菁,常小荣,王超,李江山.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青年心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10

[6].沈菁,严洁,常小荣,林亚平,王超.从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人体表胃、小肠电的影响探讨经穴与脏腑相关的特异性关系[C].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0

[7].常小荣,严洁,沈菁,刘密.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成人胃、肠、心电作用效应的特异性规律研究[C].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2009

[8].常小荣,严洁,沈菁,刘密.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成人胃、肠、心电作用效应的特异性规律研究[C].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9].沈菁,严洁,常小荣,林亚平,王超.从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人体表胃小肠电的影响探讨经穴与脏腑相关的特异性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

[10].沈菁.从针刺十二经穴对胃、肠、心叁脏功能的影响探讨腧穴效应的特异性规律[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

标签:;  ;  ;  ;  

十二经穴论文-张立志,许能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