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两相流论文-陈福振,强洪夫,高巍然

粒两相流论文-陈福振,强洪夫,高巍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粒两相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滑离散颗粒流体动力学,气粒两相流,热传导,蒸发

粒两相流论文文献综述

陈福振,强洪夫,高巍然[1](2014)在《气粒两相流传热问题的光滑离散颗粒流体动力学方法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粒两相流动问题中,颗粒间以及气体与颗粒间的传热问题不可忽略.光滑离散颗粒流体动力学(SDPH)模型作为一种新的求解气粒两相流动问题的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模拟风沙运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DPH方法的热传导模型,模拟了气粒两相流动问题中的热传导过程以及颗粒蒸发过程.首先引入各相的能量方程,利用有限差分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一阶导数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各相内部热传导项中的二阶导数问题,基于气粒两相间温度差及对流换热系数计算颗粒与气体间的热传导量,推导得到了含热传导模型的气粒两相流SDPH计算方程组,模拟计算了圆盘形颗粒团算例及鼓泡流化床内部热传导算例,并与双流体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基本符合;其次利用离散液滴模型中的颗粒蒸发传质传热定律计算颗粒的蒸发过程,数值模拟了颗粒射流蒸发过程,并与离散颗粒模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符合得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23期)

徐振富,李洁,石于中,刘英,胡建峰[2](2012)在《基于稀薄气-粒两相流的蒙特卡洛颗粒辐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粒两相相变模型及液态和固态颗粒碰撞、聚合和分离模型的基础上,发展稀薄条件下考虑颗粒辐射的蒙特卡洛颗粒辐射模型。通过对高超声速稀薄环境中的气-粒两相喷流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气-粒两相流的流场参数,利用所得流场参数作为颗粒辐射模型的初始参数进行颗粒辐射计算,同时考虑了有无探照发射时的光谱辐射强度。结果表明,在颗粒浓度较大时计算两相稀薄流的流场参数,考虑颗粒辐射是必要的,并且考虑有无探照发射对光谱辐射强度数值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2年04期)

刘美丽,毛羽,王娟,王江云[3](2011)在《气粒两相流与夹套耦合传热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夹套对造粒塔内的气粒两相流体进行冷却是一个既有多相流对流换热、单相流对流换热,又有固体导热不同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采用分区耦合的计算方法对该过程进行模拟,获得了造粒塔和夹套内详细的温度分布。考察了冷却水入口温度、冷却水总量和3段夹套的冷却水比例对造粒塔内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水入口温度显着影响造粒塔内的温度,冷却水总量影响次之,3段夹套的冷却水比例对造粒塔内温度的影响较小,且3种因素对提高传热系数均无显着影响:夹套合适的操作条件为冷却水总量2667kg/h,冷却水入口温度310K,3段夹套的冷却水比例为5:3:2。(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1年02期)

曹熙炜,刘宇,谢侃,王一白[4](2010)在《气-粒两相流对燃气舵工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气-粒两相流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气舵的影响,基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气舵的工作特点,在求解二维Navier-Stokes(N-S)方程的基础上,分别对有无颗粒相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考虑了颗粒直径为1,10μm和30μm,颗粒质量分数为15%,20%和30%,舵偏角为0°,5°,10°及15°的各种组合工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外界条件下,有颗粒相时舵表面的压力要大于无颗粒相时的表面压力,而且这种差别在迎风面和舵片前半部分表现得比较明显;在气动性能方面,有颗粒相时升力和阻力都要比无颗粒相时大,这种差别随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在一定颗粒质量分数范围内,随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金晗辉,陈苏涛,陈丽华,樊建人[5](2010)在《稀相气粒两相流中亚网格尺度涡对颗粒扩散影响的LES/FDF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颗粒扩散率这一参数,应用LES/FDF模型对稀相气粒两相流中亚网格尺度涡对颗粒湍流扩散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将使用LES/FDF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不使用LES/FDF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后,得出:对于小颗粒(小Stokes数颗粒),大涡结构是影响颗粒空间扩散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于中等粒径颗粒和大颗粒,亚网格尺度涡对于颗粒扩散率的影响与大涡处于同一数量级.亚网格尺度涡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使颗粒扩散率增大,但有时也会降低颗粒扩散率.亚网格尺度下颗粒的扩散率不仅仅取决于亚网格尺度涡的强度和Stokes数,还与流场中的大尺度涡结构有关;对于各向同性湍流中的颗粒,在亚网格尺度涡的作用下,其扩散率随粒径增大而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金晗辉,陈苏涛,陈丽华,樊建人[6](2009)在《稀相气粒两相流的LES/FDF模型及其在平面尾迹两相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气粒两相流中颗粒所见流场速度的滤波密度函数(FDF,filtered density function)输运方程,建立稀相气粒多相流的LES/FDF模型并对气粒两相平面尾迹流动中颗粒的湍流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及不使用FDF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说明LES/FDF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颗粒的空间扩散.(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期刊2009年09期)

金晗辉,陈苏涛,陈丽华,樊建人[7](2009)在《稀相气粒两相流的LES/FDF模型及其在平面尾迹两相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气粒两相流中颗粒所见流场速度的滤波密度函数(FDF,filtered density function)输运方程,建立稀相气粒多相流的LES/FDF模型并对气粒两相平面尾迹流动中颗粒的湍流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模拟(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24)

王军[8](2007)在《冰塞形成机理与冰盖下速度场和冰粒两相流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冰研究的途径大致分为原型观测、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直道和弯槽段部分的试验成果进行了分析,就直、弯道的水流速度场进行了模拟,并基于两相流理论,对立面两维的冰花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同时对弯槽段的冰花上浮率分布进行了叁维数值计算。在分析国内外冰盖前缘冰块稳定性分析的研究基础上,对依据试验资料提出的冰块下潜计算式与国内外相关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就冰盖下无粘性沙起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冰盖糙率增大时,有利于床沙的起动。通过对弯槽段冰塞堆积和形成的试验研究,发现和分析了试验中的一些规律。在试验段先铺有模拟冰盖时,初始冰塞头部向下游推进速度随水流的Fr增加而增加;弯槽段的堆积可有两个明流区域,这两个区域相对于弯顶具有粗略近似的对称性。在弯槽尾部模拟有初封条件时,试验揭示了冰塞的堆积演变有两种顺序,当Fr<0.035时,弯槽段冰塞堆积是自上游向下游堆积;当0.035<Fr<0.06时,冰塞发展过程中出现冰波;当Fr>0.06后,冰塞堆积的顺序是自下游向上游发展,此外,弯槽段冰塞堆积存在临界值,在试验的无量纲冰流量Q_1/Q=0.0065~0.0103范围内,Fr≤0.14时,弯槽段可以形成堆积,当0.14<Fr≤0.15.弯槽段形成部分堆积,当Fr>0.16时,弯槽段则无堆积。试验发现,弯槽段冰塞发展和水位变化并不同步,水位变化相对滞后,冰塞形成过程中,上游水位较下游水位先涨,且上涨幅度也较大,冰塞水位增长的大部分是在初始阶段完成的;就水力单因子试验表明,水流速度增加,冰塞水位增长幅度减小,前期水深条件对冰塞水位增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增加冰流量会使冰塞水位增量加大,对于弯槽段冰塞水位的计算,提出了可考虑引入冰塞体积累积值或使用冰塞区间平均厚度的办法,以此可提高计算精度。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宽浅河道上,假定冰盖下分区水流平均速度及冰盖下水流平均速度相等是错误的,由数值计算分析证明了分区平均流速和冰盖下水流平均速度相互之间差异较小,随冰盖和床面糙率的变化,最大流速点的偏移范围有限,因此,尽管各区平均流速相等的假定与理论相悖,但由于其实际值相互之间相差较小,从而解释了在工程实际计算中假定各区流速相等是可行的原因。基于随机轨道模型的冰粒运动模拟表明,颗粒较大的冰粒因所受浮力较大而较快的浮向冰盖底面,模拟计算的冰粒上浮速度与现有计算公式总体趋势相同。基于Lagrangian轨道追踪,对180°弯槽段冰粒上浮进行了叁维数值计算。研究发现,在满足重力相似准则条件下,原型与模型的速度、湍流强度、剩余压力等值线图总体类似,但在局部范围内,相似性较差,而在上浮率方面,原型与模型间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7-04-01)

张东兴,周永源,傅炳忠[9](2000)在《气粒两相流层流平板边界层强声作用下的颗粒运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气粒两相流层流边界层在强声作用下的颗粒运动方程,求得解析解,并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强声对加速颗粒碰撞凝聚,特别在高温高压下的颗粒凝聚作用效果更为显着的重要结论。(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期刊2000-09-01)

郭印诚,陈新国,徐春明[10](1999)在《运用稠密气体理论建立气粒两相流流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流化床内的复杂流动特征使其工业放大较困难,迄今对其流动特征尚缺乏充足的理论解释。本文从流体力学及稠密气体分子运动的相关理论出发,定义了“颗粒温度”;对双颗粒碰撞分布函数建立了Boltzm an Integral-differential方程,简单介绍了该方程的求解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导出颗粒相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拟热能(颗粒温度)方程,给出了颗粒相的压力、粘度和关于颗粒温度传递系数的表达式,建立了完整的颗粒相湍流动力学模型,并把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科学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1999年04期)

粒两相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气-粒两相相变模型及液态和固态颗粒碰撞、聚合和分离模型的基础上,发展稀薄条件下考虑颗粒辐射的蒙特卡洛颗粒辐射模型。通过对高超声速稀薄环境中的气-粒两相喷流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气-粒两相流的流场参数,利用所得流场参数作为颗粒辐射模型的初始参数进行颗粒辐射计算,同时考虑了有无探照发射时的光谱辐射强度。结果表明,在颗粒浓度较大时计算两相稀薄流的流场参数,考虑颗粒辐射是必要的,并且考虑有无探照发射对光谱辐射强度数值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粒两相流论文参考文献

[1].陈福振,强洪夫,高巍然.气粒两相流传热问题的光滑离散颗粒流体动力学方法数值模拟[J].物理学报.2014

[2].徐振富,李洁,石于中,刘英,胡建峰.基于稀薄气-粒两相流的蒙特卡洛颗粒辐射模型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2

[3].刘美丽,毛羽,王娟,王江云.气粒两相流与夹套耦合传热的数值模拟[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1

[4].曹熙炜,刘宇,谢侃,王一白.气-粒两相流对燃气舵工作性能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0

[5].金晗辉,陈苏涛,陈丽华,樊建人.稀相气粒两相流中亚网格尺度涡对颗粒扩散影响的LES/FDF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

[6].金晗辉,陈苏涛,陈丽华,樊建人.稀相气粒两相流的LES/FDF模型及其在平面尾迹两相流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

[7].金晗辉,陈苏涛,陈丽华,樊建人.稀相气粒两相流的LES/FDF模型及其在平面尾迹两相流中的应用[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2009

[8].王军.冰塞形成机理与冰盖下速度场和冰粒两相流模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

[9].张东兴,周永源,傅炳忠.气粒两相流层流平板边界层强声作用下的颗粒运动的研究[C].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2000

[10].郭印诚,陈新国,徐春明.运用稠密气体理论建立气粒两相流流动模型[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9

标签:;  ;  ;  ;  

粒两相流论文-陈福振,强洪夫,高巍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