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旧石器时代早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遗址,长流水,砍砸器,岩画,刮削器,石刀,高阶地,百色盆地,手斧,早期人类
旧石器时代早期论文文献综述
王刚[1](2019)在《长流水遗址发现旧石器早期重型石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王刚)近日,从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周兴华处获悉,其野外考察时在中卫长流水遗址及其毗邻地区发现许多重型石器,这些重型石器在器形和技术上与非洲、欧洲及广西百色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同类石器相同、相似、相通。周兴华介绍,长(本文来源于《宁夏日报》期刊2019-10-29)
于建军,何嘉宁[2](2017)在《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发掘获重要收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至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分两个发掘区,发掘面积合计65平方米,发现了距今45000多年的旧石器中期向晚期过渡的文化层堆积,出土石器、铜器、铁器等各类标本和动物化石2000余件(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7-12-01)
刘莉,陈星灿[3](2017)在《《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价:75.00元本书展现了中国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对此时段内的考古发现、研究成果,以及文明诞生和发展的现象和动因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解释。对狩猎采集者的生存适应模式、文明诞生、农业起源、早期国家的诞生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详述。(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7年09期)
崔涛,李超荣[4](2015)在《江西首次发现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5月7日至6月初,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江西省安义、靖安和奉新县等地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旧石器考古调查。 调查收获颇丰,新发现旧石器遗址15处,主要分布在南潦河和北潦河的河流二、(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5-07-31)
李国强[5](2015)在《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粟类植物的驯化起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取得的植物考古学证据表明,在距今约叁万至一万年之间的旧时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北方地区对植物性食物的利用经历了由广谱采集到集约—专项采集的进程,并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的东胡林遗址出现了对粟类植物的原初驯化。就器物而言,在年代介于距今24000至10000年前后的太行山南端—黄河北部弯道地区的各遗址中,都只有代表单一采集模式的石磨盘出现,而在介于约12000至9000的太行山北麓—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北段地区(即桑干河—永定河流域和拒马河—大清河流域)的多个遗址中,已出现了由石磨盘、陶器、石镰、石锄等代表粟类植物专项加工和集约采集模式的组合工具,由此构成了诱发驯化的必要条件并产生了具有早期驯化特征的品种。因此,后一地区应该是北方粟类植物的原初驯化中心。这一驯化过程的产生,是该区古人类在旧石器晚期发达的细石器文化的作用下,为适应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特别是距今12800至11500年期间的新仙女木期降温事件造成的动物性食物的短缺,不断开发粟类食物资源引发的必然结果。同时,气候与食物资源的变化以及人口压力也必然导致该区人群的迁移,特别是寒冷时期的南迁。但是,早于距今一万年前的南下人群并没有承载对粟类植物进行驯化的技能,在新的聚居地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狩猎—采集模式。(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5年01期)
李政[6](2014)在《广东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李政报道近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广东省郁南县河口镇磨刀山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进行发掘。这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过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同时也将广东的人类活动时间从已知的13万年的马坝人提前至(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4-06-13)
袁俊杰[7](2013)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的利手分析——以百色盆地高岭坡遗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手行为是人类进化历史上独特的运动行为,旧石器时代的许多器物都留下了古人类利手行为的证据。本文依据神经生物学和实验考古学的方法对广西百色盆地高岭坡遗址的石制品进行了古人类群体的利手分析,现有的材料显示旧石器时代早期高岭坡遗址的古人类群体尚不存在明显的利手偏好。(本文来源于《华夏考古》期刊2013年01期)
文艳[8](2013)在《洛南密集发现阿舍利手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文艳)昨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最新成果,出土包括阿舍利手斧、薄刃斧和手镐等在内的各类石制品18000余件,这是迄今在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阿舍利工业器物最为集中的发现。 发掘出土石制品180(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3-01-26)
李意愿[9](2011)在《莫维斯线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莫维斯线为焦点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已有九十年的历程。本文从中国旧石器早期工业特点的探索、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讨论和区域性特点成因叁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对手斧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认识。(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1年04期)
刘扬,侯亚梅,卫奇,刘春茹[10](2010)在《泥河湾盆地中部东坡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坡遗址发现于泥河湾盆地中部的泥河湾层,东距虎头梁村约800m。该遗址于2001年试掘了4㎡,出土石制品32件和少量破碎的动物化石。石制品以小型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以石片和断块居多。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的砾石层,主要有流纹岩、石英闪长岩、燧石、石英和板岩等,以流纹岩和石英闪长岩居多。经ESR方法测定,遗址的年代为321±15ka BP,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部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本文来源于《人类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至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分两个发掘区,发掘面积合计65平方米,发现了距今45000多年的旧石器中期向晚期过渡的文化层堆积,出土石器、铜器、铁器等各类标本和动物化石2000余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旧石器时代早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刚.长流水遗址发现旧石器早期重型石器[N].宁夏日报.2019
[2].于建军,何嘉宁.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发掘获重要收获[N].中国文物报.2017
[3].刘莉,陈星灿.《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J].读书.2017
[4].崔涛,李超荣.江西首次发现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N].中国文物报.2015
[5].李国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粟类植物的驯化起源研究[J].南方文物.2015
[6].李政.广东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N].中国文物报.2014
[7].袁俊杰.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的利手分析——以百色盆地高岭坡遗址为例[J].华夏考古.2013
[8].文艳.洛南密集发现阿舍利手斧[N].西安日报.2013
[9].李意愿.莫维斯线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研究[J].南方文物.2011
[10].刘扬,侯亚梅,卫奇,刘春茹.泥河湾盆地中部东坡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现[J].人类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