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有感
刘延芳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中心学校256655
教材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三篇文章中,刻画出的人性之美,深深感动着我。
一、崇高的信仰,让我们感动
当我们的心中拥有一种崇高的信仰,并忠诚于我们的信仰的时候,生命才更有意义。1950年的深秋(10月),冷冷的风掠过朝鲜南北大地,内战爆发,美帝插手,人民政权岌岌可危。10月19日人民志愿军应求赴朝参战,同朝鲜人民军及广大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统统加入进来,全民皆兵。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侵略我们的帝国主义者赶出去。大娘失去了可爱的小孙孙,小金花的妈妈和敌人同归于尽,大嫂也只能驾着双拐走路了。战争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勤劳勇敢的人民深爱着自己的祖国,用血和肉筑起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茫茫的草地上,行走着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就是我们党革命的火种。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革命的条件是异常艰苦的,没粮食吃,吃野菜,挖草根。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战胜了长征途中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中国红军在最困难时期的转型。党吸纳“我”为中共党员,我就应当按照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做事,不管在什么时候。虽然村子里只有百十口子人,但我就应当为这些人负责。生命诚可贵。在洪水冲垮木桥之前,我义不容辞地为乡亲们的逃生,献出我的一切。掌控好当时混乱的局面,命令大家排成一队走,而且强令要求党员在后面,包括“我”的儿子。党员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优秀品质,在老支书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动
《金色的鱼钩》中,被队伍落在后面的四个人,三个是病号,一个是负责照顾他们的炊事班长。病号本身就是人群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休息,需要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来补补身子。可是在那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上,哪里有啊?肩负的重任和残酷的现实,折磨得老班长“整日整夜的合不上眼”,怎么去完成指导员交代的任务,怎么为三个病号找点吃的呢?找什么,到哪里找?老班长在吃完了上顿,想下顿。
《再见了,亲人》中,老人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有规律地作息,才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安静的地方在哪儿?美帝国主义的炮弹说不定啥时候就在房前屋后爆炸。睡不着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还在阵地上日夜和敌人拼杀。老大娘睡不着,大嫂也睡不着。老大娘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帮着战士们洗衣服;朝鲜大嫂带领大家给战士们挖野菜,后山的野菜挖光了,就跑到冒着硝烟的前沿阵地上去挖,不幸的是,敌人的炮弹在大嫂的身旁爆炸了,大嫂架上了双拐。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亲人?是的,我只能为你们做这些,我也必须为你们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志愿军战士也不含糊,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空着肚子和敌人血拼三天三夜”,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和神话。
《桥》一文中,洪水如猛兽般虎视眈眈的要随时吞噬每个人的生命。一百来号人你拥我挤奔向村头那座独木桥。混乱中,人们发现了站在水中的老汉——全村人都爱戴的老支书。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但当我们生命受到威胁时,一般会慌不择路、失去原则、放松要求,甚至会不择手段。但是村支书表现沉稳、果断,这也是他在村里处理日常村务工作的写照。要不然怎么会成为“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三、悲怆的缅怀和祭奠,让我们感动
说到悲,我们必然要谈到英雄人物的不幸。是的,他们是英雄,他们是平凡的草根英雄。他们走了,但是他们崇高的精神和光辉的形象却永远激励着后人。妈妈拉响了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噩耗如同晴天霹雳,回荡在队伍中间,“同志们都伤心的痛哭起来,”小金花失去了她世界上最亲最爱的人——妈妈。她还只是一个孩子,应当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可是妈妈走了,至亲至爱的人永远不回来了,小金花,你放声地哭吧,可怜的孩子。她没有哭,她“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了句,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多么铿锵有力的语言。小金花是妈妈的好女儿,更是祖国妈妈的好儿女。
老班长粗糙的手,从“我”的头上滑落下去的那一刻,一个伟大的灵魂乘鹤西去了。多少个艰难的日子里,老班长始终像一位“慈父”关心照顾着我们,为找吃的,千方百计,不辞辛苦。“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好不容易弄到鲜鱼野菜汤,我们吃得一干二净的时候,却没见老班长吃。日久天长,积劳成疾,老班长终于倒下了,“小梁,别浪费东西了。”在生命的最后,他还一心想着大局,想着亲如兄弟的战友。青山处处埋忠骨!儿孙后代会永远记住您!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老头子走了,儿子也走了,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老妇人,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那个曾经的一百来号人逃命的小木桥已不复存在,但乡亲们得救了。老伴来了,生前好友来了,乡亲们都来了,来到老支书生前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最后工作过的地方,来看他了。老伴并不孤独,这些人都成了老伴的亲人。老支书走得那么“匆忙”,没来得及安顿一下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洪水中的老伴,没来得及向老伴解释一下她生命的最后做出的可能连他自己都“后悔”的决定。他是一座山。最后,小伙子和木桥一起被洪水卷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老头子走了,儿子也走了,木桥没了。但是老支书却为村民们建起了一座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心系群众的不朽的钢铁之桥。
英雄是社会的脊梁,是英雄赞歌上跳动着的鲜活的音符。他们的故事也永远会在世世代代的后人中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