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波探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谱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微波辅助增强,微波探针
微波探针论文文献综述
许方豪,刘木华,陈添兵,陈金印,罗子奕[1](2018)在《微波探针对叶菜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信号增强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产生形式会影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中等离子体光谱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实验选择重金属镉(Cd)质量分数为1.5×10~(-5)的叶菜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双针、单针、环形、双环4种微波探针和前、中、后3个探针位置处传导微波对等离子体光谱信号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以优化微波辅助LIBS(MA-LIBS)实验中的微波作用形式,达到更好的辅助增强效果。分析MA-LIBS光谱图发现,Cd元素的等离子体光谱信号增强了2.58倍,Si、P元素的等离子体光谱信号强度分别增强了2.70倍和3.08倍,有较好的增强效果。这表明:选择合适形状的微波探针和微波加载位置可以提高微波辅助增强效果,增强LIBS技术在低浓度样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性能。(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8年10期)
吴爱华,楼红英,刘晨,孙静,梁法国[2](2016)在《提取共面微波探针S参数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共面微波探针是裸芯片测量信号输入/输出的重要媒介,通过与晶圆片物理接触,建立起测量系统与芯片之间的信号连接通道。为了获得共面微波探针完整准确的S参数,设计并实现了"两步法"测量方案,首先在同轴端口进行校准,然后在探针尖端口进行第二步校准。通过与出厂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指出在片校准件预校准的重要性。另外,讨论了氧化铝和砷化镓两种材料在片SOLT校准件对于探针S参数提取中的影响,实验显示二者相角偏差达到39.8°,回波损耗呈现规则性的变化,全部测量数据的频段覆盖1~40 GHz,最终给出了优化的测量方案。(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杨华斌[3](2016)在《微波探针在等离子体中的仿真和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材料制备中,等离子体技术是关键的技术之一,尤其在半导体工艺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温领域,等离子体技术是研究可控核聚变的唯一技术途径,主要实验装置有仿星器、托卡马克、反场箍缩、磁镜和球马克,在众多实验装置中托卡马克获得了长足发展。为从多种途径研究可控核聚变问题,中科大KTX实验室自行设计并且建造了国内首个反场箍缩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并且实现了15ms的脉冲放电。中科大孙玄教授领导的团队设计建造了国内首个也是最大的一个串节磁镜实验装置,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了克服静电探针诊断等离子体参数存在的诸多问题,发展了很多其他诊断方式,如光谱诊断,微波诊断等,其中微波探针是一种结构简单,测量精度较高的非介入式诊断方法。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测量等离子体的等效介电常数,反推等离子体密度。另一种方法是测量微波在天线和等离子体交界面形成的表面波,通过表面波的色散关系反推等离子体密度。论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工作成果,即外差微波电路的概念设计与搭建测试,并且借鉴微波反射计和矢网数据分析方法,发展了适用于此套电路的数据处理方法;从仿真和实验两方面入手,研究了微波探针在磁化等离子体中的谐振特点,初步结论可知微波探针在磁化等离子中形成的共振峰与磁场密切相关:最后介绍了针对针对空间电磁波进行滤波的频率选择表面。论文中结合微波探针,设计了一套用于提高微波探针测量精度的外差微波电路系统。利用4MHz作为调制频率,通过分析电路中频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能够反推微波探针的谐振频率,进而完成等离子体密度信息的测量任务,同时对信号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脉冲波形,进一步可反推反射点的空间位置。因此微波电路能够替代矢网,完成谐振频率的测量。随后,论文从仿真计算和实验入手,研究了微波探针应用到磁化等离子体环境时的新现象。计算中发现微波探针在磁化等离子体中形成的谐振频率是与电子回旋频率相关的。计算中借助了CST高频电磁仿真模块,通过定义等离子体频率、碰撞频率、电子回旋频率来定义磁化等离子体,计算中通过对比不同参数设置下的计算案例,发现,微波探针在磁化等离子体中形成的谐振频率只与预设的电子回旋频率有关。并且我们从实验中进行了论证,ICP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同时在源附近构建永磁体,当等离子体扩散至磁场区域就形成了局域磁化的等离子体。实验中发现,微波探针的谐振频率只与局域磁场强度有关,与仿真结果相同。文章最后介绍了有关频率选择表面的相关计算结果。通过仿真计算我们发现高通滤波板是波长敏感器件,并且在波导中有规律的填充介质可以提高通带与阻带的斜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3-09)
王慧慧[4](2009)在《碰撞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及微波探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电磁波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的幅度和相位信息;从实验上提出了两种新的诊断局域等离子体密度的工具。我们利用MAFIA软件模拟了电磁波在强碰撞和非均匀等离子体中的传播,对微波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分析。可知电磁波的衰减只与传播路径上的等离子体密度积分有关,与密度剖面形状无关。并且提出了可以利用微波测量等离子体密度剖面的方法。此外,模拟说明此时衰减与碰撞频率成反比,给实验上利用此特性诊断碰撞频率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对二维斜等离子体层和叁维球形等离子体进行模拟,发现脉冲波包穿过等离子体时,传播方向不变,只是幅度衰减,所以电磁波在叁维分布等离子体中传播可由WKB近似解决,并且叁维问题可简化为一维问题进行计算解决,大大简化今后的工作。解析从电磁波色散方程出发,对电磁波的衰减和相移计算,将等离子体分为叁个区:反射区,透射区,碰撞平台区,其中碰撞平台区又因为碰撞的强弱而分为强碰撞平台区和弱碰撞平台区,给出了划分依据,并分别针对每个不同区域,详细分析了电磁波在各区域衰减和相移与电磁波频率、等离子体密度以及碰撞频率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强调了驰豫频率的重要性。所有的理论工作都为今后微波诊断等离子体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分辨率的局域诊断等离子体的密度的新方法—微波点天线,这种诊断方式避免了碰撞和鞘层影响,并且在实验中将测量气压提高到了几百帕,空间分辨率达到了毫米量级。微波点天线是利用同轴电缆线的终端制作而成,因为其物理尺寸小,所以可以将其伸入等离子体内部,利用微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出现的截止现象进行等离子体密度的诊断。我们对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用截止频率来诊断等离子体密度从原理上是可行的,并且截止区透射系数随频率的变化主要由等离子体的密度梯度决定。另外,利用已有的微波干涉法和双探针对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说明微波点天线不仅是有效的等离子体密度的诊断工具,还可以利用其精确性对双探针测量进行标定。基于天线的发射性质,提出一种新的等离子体密度的诊断工具――微波单极子天线。从理论、实验、模拟叁方面介绍并验证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从理论上分析微波单极子天线的发射性质和周围介质的介质常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单极子天线作为一种诊断工具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验上,对微波单极子天线的制作,发射性质做了详细的测量和分析,提高了微波单极子天线作为诊断工具的测量性能,并在非色散介质中进行了可行性证实。在诊断不同气压的等离子体密度上,微波单极子天线得到了和静电双探针测量一致的结果,从而从实验上证明了微波单极子作为一种诊断等离子体密度工具的可行性。我们还从测量原理上,提出了碰撞修正因子,对微波单极子天线测量等离子体密度提出了碰撞修正方法,对其测量结果做出了碰撞修正。此外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工具,从实验上对其测量精度、分辨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除了实验,还利用模拟验证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并且通过模拟,提出了微波单极子天线的鞘层修正方法和并对其空间分辨率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05-12)
孙伟,田小建,何炜瑜,张大明,李德辉[5](2001)在《共面微波探针在片测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了使用共面微波探针的半导体芯片在片测试技术 .设计研制出的多种微波探针性能参数稳定 ,使用寿命在十万次以上 ,用于在片检测各种GaAs共面集成电路芯片 .触头排列为GSG的微波探针 ,- 3dB带宽及反射损耗分别为 14GHz和小于 - 10dB .(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曹金祥,赵红波,林毅君,张嘉祥,王洁霞[6](1996)在《微波探针法研究电弧风洞等离子体密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研究电弧风洞等离子体密度变化的微波探针测量系统,并给出了电弧风洞流场等离子体的形成过程。热电离材料的实验结果表明电弧风洞对于寻找磁流体发电的高电离材料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验手段。(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1996年09期)
微波探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共面微波探针是裸芯片测量信号输入/输出的重要媒介,通过与晶圆片物理接触,建立起测量系统与芯片之间的信号连接通道。为了获得共面微波探针完整准确的S参数,设计并实现了"两步法"测量方案,首先在同轴端口进行校准,然后在探针尖端口进行第二步校准。通过与出厂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指出在片校准件预校准的重要性。另外,讨论了氧化铝和砷化镓两种材料在片SOLT校准件对于探针S参数提取中的影响,实验显示二者相角偏差达到39.8°,回波损耗呈现规则性的变化,全部测量数据的频段覆盖1~40 GHz,最终给出了优化的测量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波探针论文参考文献
[1].许方豪,刘木华,陈添兵,陈金印,罗子奕.微波探针对叶菜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信号增强效果的影响[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
[2].吴爱华,楼红英,刘晨,孙静,梁法国.提取共面微波探针S参数的方法[J].微波学报.2016
[3].杨华斌.微波探针在等离子体中的仿真和实验[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4].王慧慧.碰撞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及微波探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5].孙伟,田小建,何炜瑜,张大明,李德辉.共面微波探针在片测试技术研究[J].电子学报.2001
[6].曹金祥,赵红波,林毅君,张嘉祥,王洁霞.微波探针法研究电弧风洞等离子体密度[J].电子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