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旱缺水城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缺水城市,生态发展,资源型缺水,黄河流域
干旱缺水城市论文文献综述
陈有华[1](2017)在《探索西北干旱缺水城市的生态发展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是新时期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做出的战略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文来源于《黄河报》期刊2017-09-30)
张建江,贾继民,马永红,田华,邱尔臣[2](2015)在《中国西北典型干旱缺水城市饮水安全的模糊数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一种适于描述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饮用水水质的逻辑模式,对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饮用水水质的安全状况进行更加科学、全面的分析。方法于2013年6月按照随机原则选取乌鲁木齐市9个采样点,将采集的水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后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利用隶属度描述水质分类界限,经模糊矩阵复合运算。结果 9个采样点中,属于Ⅰ类水质的有2个(22.2%),属于Ⅱ类水质的有4个(44.4%),属于Ⅲ类水质的有3个(33.3%),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饮用水水质总体良好,但部分水样有安全隐患。结论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中饮用水水质的安全状况,较常用的单因子水质评价方法能更全面地反映水环境质量受各监测指标的综合影响。(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5年09期)
熊燕[3](2012)在《再生水如何成为城市新命脉》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提示 云南的再生水的利用率如何?在昆明,人们欣喜地看到,再生水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稳定可靠的新水源。而在昆明之外的其他城市呢?再生水利用不尽如人意,仍需拓展。 再生水用途极广 再生水,就是所谓的“中水(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2-03-22)
邓建伟,金彦兆,刘佳莉[4](2011)在《甘肃省城市干旱缺水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甘肃省16个建制市2000—2007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除敦煌市未发生干旱外,其余15座城市共发生了76次干旱缺水事件,具有频繁发生、逐年加重的特点。在15座缺水城市中,重度干旱城市6座,资源型缺水城市为定西市,工程型缺水城市为陇南市、临夏市和合作市,混合型缺水城市为平凉市和庆阳市;中度干旱城市1座,为水质型缺水的天水市;轻度干旱城市4座,资源型缺水城市为金昌市,工程型缺水城市为酒泉市、玉门市,混合型缺水城市为白银市;基本不干旱城市4座,资源型缺水城市为嘉峪关市、武威市、张掖市,混合型缺水城市为兰州市。(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1年01期)
张国兴,袁宏林[5](2009)在《对干旱缺水城市水环境系统建设模式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北干旱缺水城市为对象,讨论了我国干旱缺水城市水环境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缺水城市的水资源状况和特征,结合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规划思路和理念,提出了干旱缺水城市利用雨污水的再生水作为城市水环境系统补水水源的建设模式。(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9年26期)
张国兴[6](2009)在《西北干旱缺水地区城市水环境系统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水环境对城市生态环境特征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环境系统的建设逐渐被人们重视,人们渴望城市拥有良好的水环境以提升生活品位,然而许多城市因缺水问题而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尤其是西北干旱缺水地区。如何在干旱缺水地区的城市建设良好的水环境系统、人工水环境系统的水源从何而来等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围绕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研究西北干旱缺水地区城市水环境系统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分析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关水环境系统建设规划上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缺乏两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城市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根据西北地区的地域特点,论述了在西北干旱缺水城市建设水环境系统的必要性。以西北干旱缺水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国内外在城市水环境系统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以削减城市点源与非点源污染负荷、构建西北干旱缺水城市可持续水环境系统为目标,提出了西北干旱缺水城市水环境系统建设模式,即集城市排水、雨水利用、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景观与绿化回用为一体的缺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总体建设目标,对该基地水环境系统建设方案进行了科学规划,提出在基地内建设人工水环境系统的具体措施,即“城市雨/污水高效回用与水资源循环和生态环境协调的水环境系统模式”,并在水环境系统建设的同时营造水环境景观,将为今后我国干旱缺水城市的水环境系统建设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9-06-01)
王意惟,王雨双[7](2008)在《吉林省城市干旱缺水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吉林省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城市干旱缺水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和防旱抗旱能力入手,对城市干旱缺水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实现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今日科苑》期刊2008年22期)
高辉巧,夏旭东[8](2007)在《坛式根灌循环模式及其在干旱缺水城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坛式根灌循环模式是在原有根灌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并结合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特点设计的。该模式经济合理,技术简单,适合推广使用。种植试验表明,它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并能使观赏植物的花期延长一个月之多。同时,坛式根灌循环模式能改善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循环关系,有助于缓解干旱缺水城市的地下水漏斗问题。由于制造坛子的材料取源于矿山废料,因此对防止环境污染也有益处。(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07年06期)
李坤,俞亚平,郑秋丽,邢慧霞,裴志刚[9](2006)在《迎奥运 保安全 多蓄水 北京一直在努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月中有23天出现降雨,还有闷热难当的“桑拿天”──7月的北京变得让人想起南方的雨季。 对于北京人来说,今年汛期最强烈的感受可能就是雨下得特别“勤”。这是一个大雨纷飞的季节。(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报》期刊2006-09-29)
金冬梅[10](2006)在《吉林省城市干旱缺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城市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吉林省是我国北方干旱缺水省份之一,干旱缺水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重、造成的损失大。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改善使得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城市干旱缺水也呈发展加剧态势。本文以吉林省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下,从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环境科学、自然灾害科学、经济学和风险管理等科学的观点与理论出发,以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借助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风险分析等技术和多种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干旱缺水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管理对策。本文从造成城市干旱缺水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防旱抗旱能力四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干旱缺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和模型;引用城市干旱缺水风险指数(UDRI),对城市干旱缺水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借助GIS技术绘制吉林省城市干旱缺水风险分布图;提出了适合吉林省的干旱缺水风险管理对策体系及推进机制。城市干旱缺水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长春、松原、白城等市为干旱缺水高风险城市,吉林、四平、辽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中度风险城市,通化和白山两市为低风险城市。按照城市缺水原因分类,长春和吉林两市为混合型缺水城市,四平、辽源、松原、白城等市为资源型缺水城市,通化和延边则属于管理型缺水城市。本研究将增加干旱缺水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为在吉林省开展全面、主动抗旱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科技支撑,同时为实现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干旱缺水城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一种适于描述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饮用水水质的逻辑模式,对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饮用水水质的安全状况进行更加科学、全面的分析。方法于2013年6月按照随机原则选取乌鲁木齐市9个采样点,将采集的水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后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利用隶属度描述水质分类界限,经模糊矩阵复合运算。结果 9个采样点中,属于Ⅰ类水质的有2个(22.2%),属于Ⅱ类水质的有4个(44.4%),属于Ⅲ类水质的有3个(33.3%),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饮用水水质总体良好,但部分水样有安全隐患。结论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中饮用水水质的安全状况,较常用的单因子水质评价方法能更全面地反映水环境质量受各监测指标的综合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旱缺水城市论文参考文献
[1].陈有华.探索西北干旱缺水城市的生态发展之路[N].黄河报.2017
[2].张建江,贾继民,马永红,田华,邱尔臣.中国西北典型干旱缺水城市饮水安全的模糊数学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5
[3].熊燕.再生水如何成为城市新命脉[N].云南日报.2012
[4].邓建伟,金彦兆,刘佳莉.甘肃省城市干旱缺水评价[J].人民黄河.2011
[5].张国兴,袁宏林.对干旱缺水城市水环境系统建设模式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9
[6].张国兴.西北干旱缺水地区城市水环境系统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7].王意惟,王雨双.吉林省城市干旱缺水及对策研究[J].今日科苑.2008
[8].高辉巧,夏旭东.坛式根灌循环模式及其在干旱缺水城市的应用[J].节水灌溉.2007
[9].李坤,俞亚平,郑秋丽,邢慧霞,裴志刚.迎奥运保安全多蓄水北京一直在努力[N].中国水利报.2006
[10].金冬梅.吉林省城市干旱缺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