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阶分子超极化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叁聚氰胺,八极分子,电子吸收谱
二阶分子超极化率论文文献综述
周玲,赵改云,张干兵,叶勇,夏清华[1](2014)在《叁聚氰胺分子的电子吸收光谱、二阶极化率及其溶剂效应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自洽反应场(SCRF)法、CPCM溶剂化模型,分别用密度泛函理论法B3LYP、TD-DFT/CAM-B3LYP和有限场(FF)法,对叁聚氰胺分子在气相、氯仿以及甲醇溶液中的几何结构、电子吸收光谱、二阶极化率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分子为准八极结构,其强吸收峰在远紫外区,透光范围宽.最大吸收由两个近简并的激发态跃迁迭加而成,二者呈加和模式,对二阶极化率都有贡献.其几何结构、电子光谱和非线性光学(NLO)极化率都不同程度地呈现溶剂效应.高极性溶剂能显着增大其超极化率,而其最大吸收红移很小.在保持分子基本架构的前提下,通过增大供体与受体核之间的共轭桥,可以在保持良好透明性的前提下,增大超极化率,得到良好的NLO生色团.(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卢伟,钱鹰[2](2011)在《Y型叁苯胺生色分子的二阶极化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Knoevenagel反应合成了3个Y型叁苯胺生色分子N,N-二{4-[2-(2-苯并噻唑基)乙烯基]苯基}苯胺(BBtVPA)、N,N-二{4-[1-(2-苯并噻唑基)-1,3-丁二烯-4-基]苯基}苯胺(BBtBPA)和N,N-二{4-[1-(2-二氰基甲叉-3-氰基-5,5-二甲基-2,5-二氢-4-呋喃基)-1,3-丁二烯-4-基]苯基}苯胺(BCfBPA),以及4个一维偶极分子4-[2-(2-苯丙噻唑基)乙烯基]-N,N-二苯基苯胺(BtVPA)、1-(2-苯并噻唑基)-4-[4-(N,N-二苯基)氨基]苯基-1,3-丁二烯(BtAPB)、1-[(2-二氰基甲叉-3-氰基-5,5-二甲基-2,5-二氢)-4-呋喃基]-4-[4-(N,N-二苯基氨基)]苯基-1,3-丁二烯(CfAPB)和4-[2-(2-二氰基甲叉-3-氰基-5,5-二甲基-2,5-二氢呋喃-4-基)乙烯基]-N,N-二苯基苯胺(CfVPA).测定了生色分子的紫外吸收和荧光性质,在二氯甲烷中,Y型分子BBtVPA,BBtBPA和BCfBPA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25,443和613 nm,比偶极分子红移了约30 nm,Y型分子BBtVPA和BBtBPA的最大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516和558 nm,比偶极分子稍有红移.根据双能级模型理论,用溶致变色法测定了生色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β),Y型分子BBtVPA,BBtBPA和BCfBPA的β0分别为40×10-30,64×10-30和238×10-30 esu,比相应的偶极分子分别提高了0.9~2.8倍.结果表明,提高吸电子基团强度,增大共轭体系有助于获得更大的β值.(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刘海波,仇永清,孙晓娜,孙世玲,杜晓凤[3](2010)在《不同溶剂对含硼双自由基分子极化率和二阶超极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含硼原子的具有单重态和叁重态的双自由基化合物(由2-硼环戊烷-1,3双自由基和水分子组成)的极化率(α)和二阶超极化率(γ)在H2O和CCl4溶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子中氧上的孤(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0-06-20)
杜艳青,仇永清,孙世玲,孙晓娜,苏忠民[4](2010)在《双噻唑苯二聚体自由基分子的极化率与二阶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量子化学UMP2/6-31G(d,p)方法优化双噻唑苯二聚体自由基分子的几何结构,以0.05nm为单位步长拉长与缩短2分子片之间的距离,选取5个点,采用DFTUB3LYP/6-31G(d,p)方法,对双噻唑苯二聚体自由基分子的极化率和二阶超极化率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自由基体系的单重态为相对稳定状态.在完全重迭的体系中,在单、叁重态时极化率都随着2分子片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加;叁重态时二阶超极化率的绝对值随着2分子片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部分重迭的体系,单重态时极化率随2分子片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叁重态时,二阶超极化率的绝对值随着2分子片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韩莉坤,蒋亚东,蔡渊,李伟[5](2007)在《新型非线性光学分子的合成及二阶极化率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3-羟基-3-甲基-2-丁酮、丙二腈和N,N-二乙基对苯甲醛,经羟醛缩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有机小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NLD)材料DCDHF-2-V。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热矢量分析(TGA)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熔点和耐热温度分别为241℃和270℃。通过化合物的溶致变色效应,在双能级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分子的μgβCT值,在激光基频波长λ=1064nm时,μgβCT=6520×10-48esu。(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7年04期)
钱鹰,肖国民,林保平,薛静,袁春伟[6](2005)在《双羟乙氨基-硝基型偶氮生色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合成了6种具有D-π-A型和D-π-A-π-D型共轭结构的双羟乙氨基给体-硝基受体型偶氮化合物,用溶致变色法测算了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双羟乙氨基和硝基是一对有效的给体、受体组合,它们与偶氮共轭链相连组成的分子具有较大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其中,具有D-π-A-π-D二维共轭结构的化合物,它包含两条从给体到受体的共轭链,二阶非线性极化率β1 064达到297.4×10(-30)esu,并且这个分子的透明性在6个分子中也是最好的,光学损耗最小。(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05年11期)
刘柳斜,丁涪江[7](2005)在《计算分子二阶超极化率的基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和使用了扩展的 6 - 3 1G ,D95 ,ANO ,aug cc pVDZ基组以及Hypol基组 ,用各种相关能级别的方法SCF ,MP2 ,MP3 ,MP4D ,MP4DQ ,MP4SDQ ,MP4 ,CCSD ,CCSD(T) ,计算了H2 O ,CO ,HF ,H2 ,N2 等分子的二阶超极化率。分别以 4 aug cc pVTZ基组在不同方法下的二阶超极化率结果 ,和CCSD(T) / 4 aug cc pVTZ水平上的结果作为标准 ,求得各水平计算相对应的平均相对偏差。结果发现 :MP2 /aug cc pVDZ +是计算二阶超极化率最优的水平。综合讨论认为 :可在MP2 /aug cc pVDZ +水平上计算分子的二阶超极化率 ,其结果是可靠的。而且如果同时要计算分子极化率和一阶超极化率 ,其结果也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丁涪江,刘柳斜[8](2004)在《分子二阶超极化率γ的Hartree-Fock极限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共轭微扰Hartree Fock (CPHF)方法 ,在RHF/x aug cc pVXZ (x =0~ 8,X =T ,Q)水平上计算了He ,Ne ,H2 ,FH ,CO和OH-等原子和分子的二阶超极化率γ .发现当基组增大时 ,超极化率γ起初趋向于收敛 ,但当基组继续增大时 ,γ值又趋于发散 ,即γ随基组的增大出现一个拐点 .拐点对应的γ值与数字轨道计算的γ值符合得较好 .初步讨论认为γ值的发散是由于基组在近核区域的不完全性造成的 .建议用拐点处的γ值作为Hartree Fock极限值(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邓卫,钱鹰,孙岳明,刘举正[9](2001)在《Schiff碱化合物的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采用溶致变色法测算了6个给体-受体共轭型希夫碱化合物的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探讨了分子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活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取代基的电子性质、取代位置、分子共轭链长度等均影响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在这些化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在 350nm以下,而二阶非线性极化率范围在 10-29~10-28esu数量级,非线性光学活性较强而光吸收截止波长却较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1年03期)
张干兵,王世敏,赵雷,程时远[10](2000)在《溶致变色法确定咪唑类分子的二阶极化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溶致变色法测定了 2个新型咪唑类非线性光学 ( NLO)分子的电荷转移激发态与基态的偶极矩差值 Δμ,进而依据双能级模型确定了其二阶极化率 β,得到了有关化合物的较系统的光物理参数 .β的测量值与 FF/PM3方法量化学计算值一致 .结果表明 ,此类分子中 ,对静态二阶极化率β0 的主要贡献者是跃迁振子强度 f (或跃迁偶极矩μeg)和偶极矩差值Δμ,而非λmax.有可能在β值提高较多的情况下 λmax增大不多 ,仍能保持较好的透明性 .为在有机 NL O分子设计中考虑 β与 λmax的均衡 ( trade- off)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0年05期)
二阶分子超极化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Knoevenagel反应合成了3个Y型叁苯胺生色分子N,N-二{4-[2-(2-苯并噻唑基)乙烯基]苯基}苯胺(BBtVPA)、N,N-二{4-[1-(2-苯并噻唑基)-1,3-丁二烯-4-基]苯基}苯胺(BBtBPA)和N,N-二{4-[1-(2-二氰基甲叉-3-氰基-5,5-二甲基-2,5-二氢-4-呋喃基)-1,3-丁二烯-4-基]苯基}苯胺(BCfBPA),以及4个一维偶极分子4-[2-(2-苯丙噻唑基)乙烯基]-N,N-二苯基苯胺(BtVPA)、1-(2-苯并噻唑基)-4-[4-(N,N-二苯基)氨基]苯基-1,3-丁二烯(BtAPB)、1-[(2-二氰基甲叉-3-氰基-5,5-二甲基-2,5-二氢)-4-呋喃基]-4-[4-(N,N-二苯基氨基)]苯基-1,3-丁二烯(CfAPB)和4-[2-(2-二氰基甲叉-3-氰基-5,5-二甲基-2,5-二氢呋喃-4-基)乙烯基]-N,N-二苯基苯胺(CfVPA).测定了生色分子的紫外吸收和荧光性质,在二氯甲烷中,Y型分子BBtVPA,BBtBPA和BCfBPA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25,443和613 nm,比偶极分子红移了约30 nm,Y型分子BBtVPA和BBtBPA的最大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516和558 nm,比偶极分子稍有红移.根据双能级模型理论,用溶致变色法测定了生色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β),Y型分子BBtVPA,BBtBPA和BCfBPA的β0分别为40×10-30,64×10-30和238×10-30 esu,比相应的偶极分子分别提高了0.9~2.8倍.结果表明,提高吸电子基团强度,增大共轭体系有助于获得更大的β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阶分子超极化率论文参考文献
[1].周玲,赵改云,张干兵,叶勇,夏清华.叁聚氰胺分子的电子吸收光谱、二阶极化率及其溶剂效应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卢伟,钱鹰.Y型叁苯胺生色分子的二阶极化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
[3].刘海波,仇永清,孙晓娜,孙世玲,杜晓凤.不同溶剂对含硼双自由基分子极化率和二阶超极化率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2010
[4].杜艳青,仇永清,孙世玲,孙晓娜,苏忠民.双噻唑苯二聚体自由基分子的极化率与二阶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
[5].韩莉坤,蒋亚东,蔡渊,李伟.新型非线性光学分子的合成及二阶极化率测定[J].光电子.激光.2007
[6].钱鹰,肖国民,林保平,薛静,袁春伟.双羟乙氨基-硝基型偶氮生色分子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J].精细化工.2005
[7].刘柳斜,丁涪江.计算分子二阶超极化率的基组选择[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5
[8].丁涪江,刘柳斜.分子二阶超极化率γ的Hartree-Fock极限值[J].化学学报.2004
[9].邓卫,钱鹰,孙岳明,刘举正.Schiff碱化合物的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J].功能材料.2001
[10].张干兵,王世敏,赵雷,程时远.溶致变色法确定咪唑类分子的二阶极化率[J].应用化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