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墙体裂缝形成原因与对策分析韩琦

地下室墙体裂缝形成原因与对策分析韩琦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工程监理公司300457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更多的建筑和构筑物都建有地下室,但是在地下室建成之后使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墙体开裂的问题,本文针对墙体开裂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墙体开裂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地下室墙体;裂缝;形成原因;防治措施

1、绪论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更多的建筑和构筑物都建有地下室,但是在地下室建成之后使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墙体开裂的问题,墙体开裂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地下室工程的一个通病问题,如何才能通过有效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措施,有效的解决地下室墙体的开裂问题,十分重要。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本人工作积累的一些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希望为建筑业同仁控制建筑地下室开裂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2、建筑地下室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裂缝的种类很多,往往由多种综合因素所构成。按裂缝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收缩变形引起;二是温度变化引起。

2.1收缩变形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进行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混凝土由于硬化会产生收缩,收缩的过程也是混凝土水分蒸发的过程,如果混凝土配比中,水分含量过大,随着混凝土水化作用的发生,混凝土中的部分水份被吸收,部分份被蒸发,体积有一定的缩小水泥用量多。与此同时,混凝土中的水份蒸发也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混凝土中水份由于高温的影响也会由于水份蒸发过快,产生收缩裂缝,这种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比较常见,可以通过有效的施工措施加以杜绝。

2.2温度变形

主要包括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形、昼夜温气候突变引起的温度变形。根据实际测定,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斗就有水化热产生,温度由低到高,到混凝土成型以后第3-4天,水化热到达高峰,其温度较自然温度升高30-40摄氏度,以后逐步下降,半个月以后接近自然界温度。与地下室墙连体的部分框架柱,断面边长都大于lm,,水化热高,表面暴露在空气中,散热快,内部混凝土热量散发不出来,内外温差大,若采取措施不当,表面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

3、建筑地下室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3.1设计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3.1.1改善设计结构

采取“抗裂”设计原则,提高设计建筑的横向抗拉能力,控制裂缝发生,主要是在墙体顶部及腰部增设暗梁并适当增设暗柱以起到“模箍”作用,适当增加墙板钢筋尤其是水平构造筋的配筋率。

3.1.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及原材料要控制,采用水化热低、收缩性小、早期强度高的硅酸盐水泥作胶结料,粗骨料级配好,中粗砂含泥量小,掺早强、缓凝型泵送剂,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搅拌时间,为墙体施工提供高质量的混凝土拌料。

3.2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混凝土搅拌站配备了专门的试验人员日夜值班,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与调整,严格将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40-180mm,运到现场的混凝土,严禁在混凝土入模前加水,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原材料掺入量,严格按重量允许偏差控制。允许偏差见表1

为了保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出现裂缝,施工中应采用连续薄层推移式浇筑的方法(即分层法),循序渐进,每层厚度控制不超过500mm。混凝土的振捣,振动棒快插慢拔,插入的间距控制在400mm,插点排列均匀,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插到下一层50-100mm,每点振捣20-30s。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密实,进行了二次振捣,在二次振捣时,控制好二次振捣的时间,二次振捣后混凝土应仍然能塑性闭合。

混凝土经振捣后表面水泥浆较厚,容易引起表面裂缝,首先,要求在振捣最上一层混凝土时,控制振捣时间,注意避免表层产生太厚的浮层。在振捣后,必须及时用2m长刮尺,将多余浮浆层刮除,按测设的标高控制点,将混凝土表面刮拍平整。有凹坑的部位必须用混凝土填平,在混凝土收浆面接近初凝时,对混凝土面进行二次抹光,全面仔细打抹两遍,既要确保混凝土的平整度,又要把其初期表面的收缩脱水细缝闭合,在混凝土收浆凝固施工期间,不得在未干硬的混凝土面上随意行走,收浆工作完成的面必须同步及时覆盖表面养护保护层,做到随收面随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表面迅速干裂。

3.3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的处理方法

经过对所发现裂缝的墙体连续淋水48h,找出了其中的贯通缝。对非贯通缝采取在外墙外侧用水泥基结晶渗透材料沿缝两边各500mm增补2遍,以利用此种防水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的渗透性能,使其形成一个封闭体;贯通裂缝和较深、较宽裂缝采取高压化学灌浆法进行处理,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1)根据现场裂缝的检查情况确定具体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对拟实施灌浆的裂缝宽度、长度、深度、走向进行认真的检查,并做好具体的标记。

(2)基层处理:采用钢刷将裂缝两侧表面的灰尘、浮渣清理干净,缝宽≥0.5mm。

(3)确定注入口及安设底座:灌浆底座的设置间距是根据裂缝大小、走向及结构形式而定,一般缝宽≥0.5mm者为15~25cm,一般缝宽≤0.5mm者为10~20mm。底座的安设采用原子灰进行固定。因是贯通裂缝,故要在墙两侧均安设灌浆底座,一侧灌浆时另一侧裂缝必须封闭。

(4)封闭裂缝:其目的在于使裂缝成为一个封闭的空腔。采用原子灰沿裂缝表面涂刮,封缝宽度以注浆时不漏浆为原则。

(5)配制浆液:环氧树脂、塑化剂和稀释剂组成的主剂在试验室预先配制好。主剂和固化剂现场配制混合后必须搅拌均匀,待反应热量降低后方可注入软管。

(6)安设灌浆器:将配好的灌浆树脂注入软管中,把装有树脂的灌浆器旋紧于底座上。

(7)灌浆:①确定树脂的注入量,可根据裂缝的宽度、深度、长度计算,根据经验,实际需要树脂约为理论计算量的1.3倍以上。②灌浆顺序从裂缝下端依次向上灌注。③灌浆时,邻近的底座用堵头封死,以防漏浆。④灌浆压力稳定后应保持一定时间,以满足灌浆要求,保证灌浆质量。⑤松开灌浆器弹簧,确定注入状态,如树脂不足可补充再继续注入。

6.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地下室墙体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地下室墙体裂缝虽然对结构安全无影响,但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可能对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及结构的耐久性造成影响。而且控制裂缝的出现要综合考虑结构设计、施工、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从设计、施工、管理上重视,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可以避免的,出现的裂缝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处理措施以满足建筑物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出版社.1997

[2]林基金.浅析高层地下室混凝土外墙裂缝控制技术措施.福建建设科技.2009(4)

标签:;  ;  ;  

地下室墙体裂缝形成原因与对策分析韩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