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文化关系论文-刘敏

蒙汉文化关系论文-刘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蒙汉文化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兰性德,友情词,满汉文化,冲突

蒙汉文化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敏[1](2017)在《从纳兰性德友情词看清初满汉文化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纳兰性德,为清初着名的文学家,他一生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本文从他的友情诗词入手,通过研究他的身世、地位和与众汉族文人的交往情况,看出在清初满汉文化由冲突走向交融的过程中,纳兰的行为是符合此文化背景的。同时,他也为满汉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8期)

满珂[2](2016)在《回汉文化交融与民族关系初探——以甘肃省临夏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初步探讨了甘肃省民族杂居地区——临夏市的回、汉文化越界与交融现象,并结合有关族群理论和历史事实说明:文化交融现象本身就是民族关系良性运行的结果和反映,从族群"原生主义"理论的视角来看,它继而可以成为两个民族彼此认同的基础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申喜萍[3](2015)在《汉文化作为他者——以金元儒家与全真教的关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元时期是少数民族当权统治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秩序比较复杂而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儒生的社会地位甚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挑战和威胁,而得到政治庇护的全真教不仅大量接纳儒生加入到全真教以保全其性命,同时还担当起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任,儒家和全真教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密切关系之中。在忽必烈的支持和重用下,儒生社会地位逐渐提升,全真教代替儒家拥有文化传播权的现实以及不事生产等都引起了儒生的批评,二者关系开始交恶。本文以儒家和当时新兴道教全真教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学的视野揭示作为他者的汉文化的时代特点。(本文来源于《孔子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曹德和[4](2015)在《从汉字和汉文化关系谈汉字前景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说明文字类型与文化信息关系;然后由一般到个别,转向汉字特征与汉字文化功能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就汉字前景规划的叁大问题展开讨论阐述看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学报》期刊2015年00期)

曹婷婷[5](2015)在《“清词中兴”与满汉文化关系——基于文化视角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清词中兴"之说自清初以来渐成共识,陈廷焯有"词创于六朝,成于叁唐,广于五代,盛于两宋,亡于明,而复盛于我国朝也"①之说,朱祖谋认为"清词独到之处,虽宋人也未必能及"②。叶恭绰则称清代"实是词的中兴光大时代"③,另如沈修、文廷式、王国维、吴梅等均有"清词中兴"之说。到如今,清词中兴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成果丰硕。但研究大多集中于中兴局面的成因、表现、成就,作品解析、词学理论探析以及对词人的个体和群体关(本文来源于《“满洲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6-26)

覃振桃[6](2014)在《试论日语词汇与汉文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在现代日语词汇中,多数汉字词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忠实地保留了古汉语原来所具备的文化含意。(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4年63期)

包东[7](2014)在《蒙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对通婚家庭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势,通婚家庭作为民族融合的重要场所,对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采取入户访谈的方式,对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进行调研,通过访谈资料探究蒙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及文化差异对蒙汉通婚家庭关系的影响。以蒙汉民族文化差异的表现特征为切入点,依次从种族延续观念、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家庭权力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共四个方面来分析,有重点、有选择性地描述蒙汉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同时发现家庭组成结构对文化差异的分化作用,出现“蒙男汉女式”和“蒙女汉男式”两种不同的通婚家庭运作模式,其中以“蒙男汉女式”家庭受到的文化差异作用最为明显。家庭关系复杂广泛,本文挑取蒙汉通婚家庭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叁组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和亲子关系,描述其在蒙汉民族文化差异的塑造下所呈现的状态,试图找到影响蒙汉通婚家庭关系的基本因素。在夫妻关系中,男性的主导地位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婆媳关系中,婆婆的绝对权力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亲子关系中,由文化差异带来的亲子关系困惑是蒙汉通婚家庭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在民族文化日渐融合的趋势下,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及自我反思能力,使得蒙汉民族的文化差异一直存在;对蒙汉通婚家庭关系进行调适,要以尊重为前提,落实好相关策略,为建构和谐幸福的蒙汉通婚家庭生活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杨玉霞[8](2013)在《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紧密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汉民族文化对汉语修辞观念、修辞手段的影响,汉语修辞对汉民族文化心理的观照和对汉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等四个方面对汉语修辞和汉文化关系进行探析。(本文来源于《华中人文论丛》期刊2013年03期)

彭曙蓉[9](2013)在《论民/汉文化与民/汉士人关系在元词题序中的反映》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词的题序是反映元代民、汉士人关系的其中一途,不仅表现出汉文化对少数民族士人的深刻影响,也表现出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汉文化的渗透。通过对元词题序多角度多层次的数量统计和分析,结合民、汉士人集会之个案分析,可以认为,元代民、汉士人关系基本上健康和谐,元词则不仅实现了连结民、汉士人友谊的重要交际功能,本身也起到了传播汉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刘海微,张会伟,陈亮[10](2013)在《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文字,它的产生、发展、到大规模创立,有其深厚的文化与哲学根源。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汉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其构形及发展凝聚着汉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其本身蕴涵和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的汉民族文化世界和精神世界。(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3年09期)

蒙汉文化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初步探讨了甘肃省民族杂居地区——临夏市的回、汉文化越界与交融现象,并结合有关族群理论和历史事实说明:文化交融现象本身就是民族关系良性运行的结果和反映,从族群"原生主义"理论的视角来看,它继而可以成为两个民族彼此认同的基础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蒙汉文化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刘敏.从纳兰性德友情词看清初满汉文化之关系[J].北方文学.2017

[2].满珂.回汉文化交融与民族关系初探——以甘肃省临夏市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6

[3].申喜萍.汉文化作为他者——以金元儒家与全真教的关系为例[J].孔子研究.2015

[4].曹德和.从汉字和汉文化关系谈汉字前景规划[J].中国文字学报.2015

[5].曹婷婷.“清词中兴”与满汉文化关系——基于文化视角的解读[C].“满洲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6].覃振桃.试论日语词汇与汉文化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4

[7].包东.蒙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对通婚家庭关系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8].杨玉霞.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关系探析[J].华中人文论丛.2013

[9].彭曙蓉.论民/汉文化与民/汉士人关系在元词题序中的反映[J].民族文学研究.2013

[10].刘海微,张会伟,陈亮.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J].青年文学家.2013

标签:;  ;  ;  ;  

蒙汉文化关系论文-刘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