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反应性论文-崔凯,黄中艺,李立硕

热解反应性论文-崔凯,黄中艺,李立硕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解反应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桉木,热解,半焦,微晶结构

热解反应性论文文献综述

崔凯,黄中艺,李立硕[1](2018)在《硝酸铁催化热解桉木制备半焦及其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生物质热解可生成生物半焦及生物油,生物半焦可进一步气化生成高附加值的含氢的合成气,但生物半焦的反应性对气化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Fe(NO_3)_3在热解过程中对桉木半焦反应性的影响对制备高反应性生物半焦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浸渍法将桉木负载不同浓度的Fe(NO_3)_3溶液中,考察Fe~(3+)催化对热解半焦燃烧反应性的影响。【结果】Fe(NO_3)_3催化可明显提高桉木热解半焦的反应性,随着Fe(NO_3)_3浓度由0.17 mol·L~(-1)增加到0.35 mol·L~(-1),半焦的反应性由0.03 min~(-1)增加到0.06 min~(-1),其Laman散射峰强度增大,半焦结构的d_(002)间距由催化前的0.341 nm增至0.382 nm。热解温度由600℃升到800℃时,半焦的反应性下降。【结论】采用硝酸铁催化热解桉木粉可制备出高反应性桉木半焦,450℃下测定的半焦与O_2的燃烧反应活性增大,随着热解温度升高,桉木半焦的反应性下降。(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于彦旭,孔娇,王美君,常丽萍[2](2018)在《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焦结构和氧化反应性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锡盟褐煤(L)、西山烟煤(B)和玉米秸秆(C)为原料考察了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焦结构及氧化反应性的影响。利用两段式加压固定床反应器,在终温900℃,升温速率5℃/min和200℃/min以及压力0.1-2.0 MPa的热解条件下分别得到了慢速热解焦(SC)和快速热解焦(FC),对焦进行了比表面积、表面形貌和芳香度表征,并且采用等温热重法对焦的氧化反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影响挥发分的停留时间和释放速率,进而影响焦的产率和性质。叁种原料的热解行为不同,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焦的产率及焦结构和反应性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叁种原料快速热解焦产率都低于慢速热解焦产率,且焦产率都随着压力的升高而略微上升。L-FC和B-FC的比表面积分别大于L-SC和B-SC的比表面积。C-FC的比表面积却小于C-SC的比表面积。FC的表面要比SC的表面更为粗糙。B-FC的芳香度小于B-SC的芳香度,但是在加压热解条件下L-SC和C-SC的芳香度反而分别比L-FC和C-FC的低。高压慢速热解的焦氧化反应性较差。玉米秸秆焦的氧化反应性与矿物质的催化密切相关。热解过程中升温速率和压力会影响玉米秸秆焦中矿物质的含量和分布,这也是玉米秸秆焦的氧化反应性明显高于煤焦的氧化反应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擎,程枫,潘朔[3](2018)在《抚顺油页岩干酪根热解反应性分子动力学-量子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S(Materials Studio 2017)软件中Forcite模块,对自主构建的抚顺油页岩干酪根二维结构模型进行能量最小化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能量最优化过程得到干酪根初始优化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子动力学退火模拟,获得全局能量最优化构型,即油页岩干酪根分子叁维结构模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力学模拟方法,计算分析干酪根叁维结构模型的动力学、键能、键级、电荷密度等参数,分析化学活性位点,探讨了干酪根热解微观化学演化机理,进而预测了反应性。(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石智伟[4](2018)在《神华煤及白音华煤的热解和液化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直接液化技术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煤炭利用工艺。煤直接液化技术对于优化国家能源结构、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煤直接液化相对高的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煤热解是液化反应的初始步骤,研究热解反应对认识煤液化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神华直接液化工业示范项目用煤(神华次烟煤)和一种典型的褐煤(白音华煤)作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氢气使用效率、提高液化油收率与品质以及液化经济性为目标,利用原位热解飞行时间质谱(Py-TOF-MS)和管弹式高压反应器,研究神华煤及白音华煤的热解和液化反应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利用Py-TOF-MS研究神华煤和白音华煤初级热解产物,获得热解产物的分布和逸出规律。研究表明,烯烃类、苯系物、单酚类、双酚类以及多环芳烃化合物是两种煤热解的主要产物。神华煤和白音华煤在结构上的不同造成热解产物组成的差异。白音华煤的热解产物中酚类化合物含量高于神华煤,而神华煤的热解产物中芳烃类化合物含量较高。酚类产物的生成与煤中芳香碳氧结构的热裂解反应有关,芳烃类的来源包括煤中游离相的热挥发和煤结构的热裂解反应。采用Py-TOF-MS研究了 HZSM-5和Ni/HZSM-5对白音华煤催化热解产物组成的影响。发现煤热解产物中的烷烃类、酚类和烯烃类分别在HZSM-5表面或孔道的酸性位上发生催化裂解、脱羟基和芳构化反应,使热解产物中芳烃类和烯烃类产物的含量提高,酚类的含量降低。经过HZSM-5和Ni/HZSM-5的催化作用,甲苯的生成量分别增加了44%和175%。Ni/HZSM-5相比HZSM-5显示出更高的脱羟基反应活性。对白音华煤进行水热预处理,研究水热预处理对白音华煤结构和煤液化性能的影响。经过高温高压水热处理的煤样与原煤相比,挥发分和氧含量降低,固定碳含量提高。水热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主要是CO2和CO,水热处理有效降低煤中羧基、羰基和醚键等含氧官能团含量,破坏煤中的氢键,抑制了煤液化反应过程中的交联反应。白音华煤经250℃水热处理,其液化油收率由原煤的32.9%增加到37.8%,氢耗由原煤的4.8%降至 4.1%。煤的显微组分是影响煤液化反应性的因素之一。使用固体13CNMR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神华煤显微组分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镜质组中含有较多的弱共价键(如Cal-Cal、Cal-O和-COOH等),脂肪侧链较长且支链化程度较低;而惰质组具有较高的缩合程度和较大的芳香团簇结构。神华煤显微组分中共价键的种类和含量影响其液化反应性;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神华煤显微组分的液化转化率和油产率的大小顺序为:镜质组>原煤>惰质组,镜质组液化过程生成更多的烃类气体、CO和CO2。氢转移在煤液化反应中起关键作用。通过研究溶煤比、催化剂、溶剂和氢初压对神华煤液化反应的影响,探究液化反应中氢的转移途径。结果表明,高溶煤比能够提高液化转化率和产物收率,降低供氢溶剂的转化率;氢气供氢和溶剂供氢间存在竞争,催化剂的使用促进氢气的活化,降低溶剂的供氢量。当以黄铁矿和Ni/A12O3为催化剂时,芳烃溶剂在氢转移过程中起到“桥梁”的作用,芳烃溶剂的环数愈多,其对氢气的传递效率愈高;当以神华铁基催化剂和Mo-Ni/A1203为催化剂时,氢气可以被催化剂活化直接与煤自由基结合。(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崔凯[5](2018)在《蔗渣和桉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焦炭及其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的供应日益短缺,寻求可替代的绿色能源刻不容缓,生物质具有可循环再生、碳中性、燃烧释放能量大等优点,因此对生物质能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生物质通过热解可获得生物油及生物焦炭,由于生物质油具有较强酸性、含水量大、热值低等缺点,而生物质焦炭可直接应用于合成气或吸附材料的制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课题以蔗渣和桉木半焦的反应性为考察目标,通过考察采用内部沸腾法对原料预处理、硝酸铁催化热解、不同气氛下热解对产物半焦反应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半焦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主要结果如下:研究结果表明CO2气氛下热解蔗渣制得的生物焦炭的反应性最高、CO下的反应性次之,H2的反应性最弱。XRD和RAMAN分析表明,CO2气氛下热解半焦的芳香层堆垛间距较大,为2.52nm,半焦中石墨结构含量低,有序性差。H2气氛下的半焦,芳香层堆垛间距变小,为2.0 nm,半焦的炭结构紊乱度降低,反应性差。对CO2下热解半焦的拉曼光谱进行了分峰处理,其ID3/IA11及ID4/IAl1分别为0.548和0.135,较其它四种高。强氧化性气氛下热解降低了生物焦炭的微晶结构有序程度,而强还原性的H2下热解促进了小芳香环向大环的聚并,增加了微晶结构的有序性。甘蔗和桉木经内部沸腾法处理后,焦炭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热解桉木焦的反应性由处理前的0.02 min-1增加到0.08 min-1,变化明显,蔗渣焦由处理前的0.015 min-1增加到0.02 min-1,变化不明显。采用硝酸铁催化可明显提高桉木热解生物焦炭的反应性,由于Fe3+在热解过程中,插入了炭层间,d002间距由催化前的0.341nm增加至0.382 nm。在Fe3+催化作用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焦的反应性下降明显,在800 ℃C时,生物焦的反应性几乎为0,XRD分析表明,产物几乎为石墨化碳结构。通过对生物焦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和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内部沸腾法、硝酸铁催化、CO2气氛叁种热解焦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分别为6.32 mg.g-1,6.62 mg.g-1和 5.94mg.g-1,吸附速率分别为 0.045 min-1,0.043 mi--1 和 0.045 min-1,都大于原样焦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5.18 mg.g-1和0.034 min-1)。(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李芦苇[6](2018)在《不同烘焙程度生物质热解/气化反应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资源存在着能量密度低、含氧量高、难破碎和不易储存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后续高效和低成本热解或气化利用。烘焙法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预处理方法,在提高生物质疏水性,能量密度,易磨性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建立不同烘焙程度生物质的结构和其热解/气化反应性的定量构效关系。在自行搭建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开展烘焙预处理实验以及生物焦的制备实验。通过元素分析、固体核磁、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别对烘焙生物质及其组分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随后在热重装置上进行烘焙生物质的热解和气化反应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松木烘焙预处理过程中主要发生脱水和脱羰基等脱挥发分反应,降低松木的H/C和O/C摩尔比并提高其芳香度,推测主要是松木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的脱挥发分和交联炭化。烘焙能有效提高松木的热解反应性;相反,烘焙预处理也降低了松木焦的CO2气化反应性。且烘焙松木的热解/气化反应性与其芳香度和H/C摩尔比呈现出较强的线性关系。因此,生物质的H/C摩尔比和芳香度是定量评价烘焙过程中生物质结构变化及其对后续热解气化反应性影响的较好指标。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快速预测不同烘焙程度下生物质的热解和气化反应特性。本研究同时考察了烘焙对生物质组分(木聚糖和纤维素)与不同生物质原料(玉米芯和污泥)热解或气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木聚糖、纤维素和玉米芯原料,轻度烘焙预处理能促进其热解反应性。但重度烘焙可能会抑制其热解反应性。烘焙同样能够降低木聚糖和玉米芯生物焦的气化反应性,且其气化反应性与烘焙样品的H/C摩尔比依然呈现较强的线性关系。对于污泥原料,由于烘焙过程中污泥的挥发份减少且其组分中蛋白质和芳香类等物质发生了缩聚炭化反应,其热解反应性也随着烘焙温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梁凤莉[7](2017)在《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煤焦和生物质焦结构及氧化反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急剧增加,导致高品质煤储量逐渐减少,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对缓解能源紧缺有着积极的作用。诸多煤和生物质的热化学转化技术中,热解是具有共性的基础且重要的过程,热解半焦的结构特征是其反应性的决定因素。热解条件影响挥发分的产物分布和煤焦的物化性质,进而影响焦的反应活性。其中,升温速率和热解压力分别影响热解过程中脱挥发分过程和挥发分逸出过程,改变半焦的物化结构及其反应性,影响气化炉的运行,而煤气化高温高压的发展现状促使对煤的快速热解和加压热解进行深入研究。因此,研究升温速率和热解压力对煤焦和生物质焦结构及反应性的影响对煤和生物质的共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课题以煤(褐煤、烟煤)和生物质(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分别在不同升温速率和热解压力下制备焦样,通过焦样的比表面积、表面形貌、碳微晶结构和化学结构及其等温氧化反应性的表征,对比分析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焦样物化结构及其反应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煤和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挥发分二次反应的影响,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升温速率的提高,褐煤、烟煤和生物质的焦产率均降低,焦样的比表面积和缺陷结构增加,同时焦样的石墨化程度降低,这些焦样结构上的改变使得高升温速率热解所得褐煤焦、烟煤焦和生物质焦反应性增加。生物质焦表面粗糙程度和碳微晶结构随升温速率变化的幅度较褐煤焦和烟煤焦更为明显,且升温速率的改变对生物质焦反应性的影响更大,主要是因为生物质本身的氧含量、H/C原子比以及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尤其是K)较褐煤和烟煤的高。(2)慢速热解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升高,褐煤、烟煤和生物质的焦产率略微提高;褐煤焦和生物质焦的比表面积随着压力的增高而降低,烟煤焦的比表面积呈无规律变化;热解压力的提高使得煤焦和生物质焦表面结构更加致密,平整度增加,缺陷结构减少;随着压力的提高,焦样的碳微晶结构更为规整,芳香度增大,化学结构趋于稳定,石墨化程度升高,这主要是因为较高的热解压力增大挥发分的扩散阻力,使得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二次反应更为剧烈,最终使得煤焦和生物质焦的反应性随压力的增加而降低。(3)热解压力通过影响快速热解过程中的挥发分的释放影响煤焦和生物质焦的孔隙结构、表面形貌和碳微晶结构,进而影响焦样的氧化反应性。高升温速率下随着压力的升高,褐煤、烟煤和生物质的焦产率增大,且生物质增大的趋势最为明显;褐煤焦和生物质焦的比表面积呈现降低趋势,而烟煤焦反而呈现增大的趋势;煤焦和生物质焦的表面更加致密紧凑,颗粒分布较为均匀,表面更为平整,缺陷结构减少;热解压力升高使得焦样的碳微晶结构较常压下更为规整,芳香度增大,石墨化程度升高;高压下煤焦和生物质焦的氧化反应性均低于常压下。(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杜昌帅,刘栗,邱朋华,孙静怡[8](2018)在《准东煤热解过程离子交换型Ca的行为特征及其对煤焦反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交换型Ca是准东煤中主要的原位催化介质,基于Ca的挥发特性、煤焦结构的变化以及Ca的赋存形态等特征,并结合煤焦反应性分布全面分析Ca的行为特征及对煤焦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交换型Ca的挥发程度随热解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热解后煤焦中Ca组分浓度随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但煤焦反应性与其浓度并不存在完全对应关系,应同时考虑Ca分散性的影响;拉曼分析表明在600~700℃温度区间,Ca会改善煤焦结构特征而进一步提高煤焦反应性,而在800~1000℃较高热解温度下,Ca对煤焦结构只有轻微影响;Ca-Char化学分馏前后的反应性和Ca含量对比分析证明离子可交换型Ca经热解后主要转化为一种稳定且具有较强催化活性的赋存形式。实验结果将为后续催化气化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黎志英[9](2017)在《铝电解炭阳极原料热解行为及其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解槽大型化,铝电解技术向着高效和节能降耗方向发展,对铝电解用炭素材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铝电解用石油焦呈现出硫含量、微量元素增加、石油焦粒度分布向细粒方向发展,高硫石油焦的使用量增加的态势。如何调控现有炭阳极生产和技术优化,并在原料质量劣化的情况下制备优质炭阳极,满足铝电解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炭阳极原料热解行为及其反应性为研究对象,开展沥青浸润及热解行为研究,系统考察煅后焦粒度分布、微量元素和硫含量的影响规律;并探索含钛炭阳极电解新工艺的可行性。利用体积密度测定仪、热重分析仪、自制热解设备和SEM分析手段,开展了沥青静置浸润和粒料柱孔隙率实验,对沥青浸润煅后焦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开展了大质量沥青热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止浸润条件下,小于0.15mm部分孔隙率小,难浸润;大于2-3mm颗粒部分料柱孔隙率较大,易浸润区;中间粒度区,随着粒度的变大,浸润率逐渐增大。小颗粒煅后焦被沥青浸润的包裹;大颗粒最外层为一定厚度的沥青浸润层,大颗粒表层部分孔隙被“沥焦体”填充、包裹;大颗粒内部多孔、闭孔部分不能被沥青浸润。沥青热解过程动力学模型为[{-n]21}[fa]--(28)---//)/21(ln)1/()1(1lnRTEEERTARTn,反应级数为2.3级,热解过程表观活化能Ea=108.27KJ/mol;结合不同粒度煅后焦BET分析,小于0.5mm为比表面积作用区域;0.5-3mm部分为煅后焦颗粒外表面的多孔结构作用区域。利用体积密度测定仪、阳极CO_2/空气反应检测仪等测试手段,考察了粒度分布对体积密度和炭阳极反应性的影响规律,得出:在初始粒度分布条件下,通过控制焦炭中粒含量,减少粗粒和细粒含量,增加粉料含量,炭阳极反应性仍有继续优化的空间。利用焦炭CO_2/空气反应检测仪、阳极CO_2/空气反应检测仪、XRD分析和自制热解设备等测试手段,量化了微量元素含量对煅后焦反应性、煅后焦微观结构、沥青焦微观结构、炭阳极反应性,研究了微量元素对“沥青结焦体”反应性的影响,考察了微量元素和粉状煅后焦对沥青热解过程的影响。得出:随着微量元素含量的增加,Na、Ca和Mg元素均使“结焦体”CO_2反应残余率逐渐降低,而V和Ni元素使“结焦体”CO_2反应残余率逐渐增大;“结焦体”空气反应速率迅速增大。整体而言,炭阳极和煅后焦的反应残余率相近,“沥青结焦体”为改善炭阳极反应性的限制性环节;热解表观活化能增大,产焦率提高;煅后焦粉体的加入,可降低沥青热解表观活化能,提高产焦率。利用测硫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分析仪、焦炭CO_2/空气反应检测仪、阳极CO_2/空气反应检测仪、XRD分析和自制热解设备等测试手段,测定了硫在不同粒度石油焦中的分布情况及赋存状态,研究了硫含量对煅后焦反应性、煅后焦微观结构、炭阳极反应性的影响,研究了硫含量对“沥青结焦体”反应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不同硫含量粉状煅后焦对沥青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硫优先在大颗粒石油焦中赋存,再逐渐向小颗粒部分扩展,可通过筛分分离出不同硫含量石油焦;不同高硫石油焦的赋存状态相似,主要为噻吩类和硫醇类有机硫,也存在不同含量的无机硫化物和硫酸盐类;不同硫含量和粒度石油焦的焙烧脱硫性能有明显差异;“沥青结焦体”的CO_2反应残余率仅为煅后焦的3/4-1/2左右,“沥青结焦体”的空气反应性速率远大于煅后焦,受微量元素影响尤为显着;不同高硫石油焦的性能差异较大,不能简单以硫含量的高低来区分,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将不同来源的高硫石油焦分别堆放,结合硫含量分布、微量元素含量、煅后焦性能和结焦体性能等进行综合利用。利用焦炭CO_2/空气反应检测仪、阳极CO_2/空气反应检测仪、XRD分析、SEM-EDS分析、自制热解设备和熔盐电解装置等测试手段,考察了TiO2含量对煅后焦反应性、炭阳极反应性的影响规律,开展含钛炭阳极电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煅后焦CO_2残余率增加,空气反应速率降低;极大地改善炭阳极CO_2/空气残余率;可显着提高热解过程表观活化能和结焦率;适量TiO2的添加不会导致电阻率增大;含钛炭阳极电解运行稳定,电解铝产物由铝和钛元素构成,钛元素富集在长条棒状物质中。(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3-01)

李娜,刘全生,甄明,赵斌,冯伟[10](2016)在《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反应性及FTIR分析其热解过程结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G/DTA 6300的热重分析仪对胜利褐煤(SL)、神华烟煤(SH)与塔旺陶勒盖无烟煤(TT)叁种不同变质程度的原煤进行空气气氛下燃烧反应;通过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叁种煤样及不同终温下固定床热解半焦的官能团组成;运用数学高斯函数对FTIR曲线重迭吸收峰进行分峰拟合,利用拟合峰面积计算FTIR的芳香度指数(R)、芳香结构稠合指数(D)及有机成熟度指数(C)结构参数。结果表明:SL,SH与TT煤着火温度分别为299.3,408.2及441.0℃;最大失重速率峰温度分别为348.6,480.5及507.0℃,即随煤样变质程度的不同,着火点和最大失重速率温度都不同程度提高。煤中官能团结构较复杂,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的红外光谱曲线中均可以观察到羟基(—OH);脂肪烃(—CH_2,—CH_3);芳环(C=C);含氧官能团(C=O,C—O)等主要官能团的振动吸收峰。随着热解炼焦温度的升高,叁种煤样中脂肪烃类(—CH_2—,—CH_3)红外振动吸收峰均逐渐减小;炼焦后C=O在1 700cm-1伸缩振动峰在炼焦温度到达550℃时基本消失;SL原煤样在1 000~1 800cm-1含氧官能团吸收峰区域红外曲线更为复杂,随炼焦温度升高较之其他煤样变化最为显着;而SH及TT煤芳环C=C吸收峰在温变过程中峰位及峰强度均无显着变化。通过R,D及C值随热解终温的变化曲线,叁种变质程度煤在热解反应过程中主体官能团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09期)

热解反应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锡盟褐煤(L)、西山烟煤(B)和玉米秸秆(C)为原料考察了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焦结构及氧化反应性的影响。利用两段式加压固定床反应器,在终温900℃,升温速率5℃/min和200℃/min以及压力0.1-2.0 MPa的热解条件下分别得到了慢速热解焦(SC)和快速热解焦(FC),对焦进行了比表面积、表面形貌和芳香度表征,并且采用等温热重法对焦的氧化反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影响挥发分的停留时间和释放速率,进而影响焦的产率和性质。叁种原料的热解行为不同,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焦的产率及焦结构和反应性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叁种原料快速热解焦产率都低于慢速热解焦产率,且焦产率都随着压力的升高而略微上升。L-FC和B-FC的比表面积分别大于L-SC和B-SC的比表面积。C-FC的比表面积却小于C-SC的比表面积。FC的表面要比SC的表面更为粗糙。B-FC的芳香度小于B-SC的芳香度,但是在加压热解条件下L-SC和C-SC的芳香度反而分别比L-FC和C-FC的低。高压慢速热解的焦氧化反应性较差。玉米秸秆焦的氧化反应性与矿物质的催化密切相关。热解过程中升温速率和压力会影响玉米秸秆焦中矿物质的含量和分布,这也是玉米秸秆焦的氧化反应性明显高于煤焦的氧化反应性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解反应性论文参考文献

[1].崔凯,黄中艺,李立硕.硝酸铁催化热解桉木制备半焦及其反应性研究[J].广西科学.2018

[2].于彦旭,孔娇,王美君,常丽萍.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焦结构和氧化反应性的影响(英文)[J].燃料化学学报.2018

[3].王擎,程枫,潘朔.抚顺油页岩干酪根热解反应性分子动力学-量子力学模拟[J].燃料化学学报.2018

[4].石智伟.神华煤及白音华煤的热解和液化反应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5].崔凯.蔗渣和桉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焦炭及其反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8

[6].李芦苇.不同烘焙程度生物质热解/气化反应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7].梁凤莉.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煤焦和生物质焦结构及氧化反应性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7

[8].杜昌帅,刘栗,邱朋华,孙静怡.准东煤热解过程离子交换型Ca的行为特征及其对煤焦反应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9].黎志英.铝电解炭阳极原料热解行为及其反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7

[10].李娜,刘全生,甄明,赵斌,冯伟.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反应性及FTIR分析其热解过程结构变化[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标签:;  ;  ;  ;  

热解反应性论文-崔凯,黄中艺,李立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