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新发脑梗死患者11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8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采取相容的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的康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比较中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法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康复率,还可以显著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疗效评估;护理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元凶之一,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脑梗死通常发病危急、病情发展快,若不能及时救治,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治疗中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1]。本次研究特选取在我院接受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疗效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现特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新发脑梗死患者116例,并依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6例、22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5.9±7.5)岁;其中包括高血压至脑梗死19例,动脉硬化致脑梗死28例,其他原因致脑梗死11例。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8例、20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5.7±7.2)岁;其中包括高血压至脑梗死17例,动脉硬化致脑梗死29例,其他原因致脑梗死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致病原因等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入院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关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尿常规、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等,责任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程度实施适宜的措施对其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天,持续治疗11天,在患者发病20小时后给予口服氯吡格雷100mg/天,一旦患者出现出血的倾向,应立即停止用药。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接受与空白组一致的常规检查,并接受脑部CT扫描检查。然后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ml,并确保在30分钟内滴完,然后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天,持续注射7天后停止用药,一旦患者出现出血的倾向,应立即停止用药。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体征做详细记录,并密切管着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并给予对症治疗,病室内应保持洁净及空气通畅。此外,还应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对于患者合理的要求应尽可能满足,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出现的几率,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以使得患者更为配合治疗,确保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
1.3疗效判段标准及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分为三级:血压、血糖完全稳定,且没有任何脑梗死的临床症状者为完全康复;血压、血糖较为稳定,且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者为基本痊愈;血压、血糖无任何改变,且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者为无效[2]。康复率=(完全康复+基本康复)/总例数*100%。此外,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出血量进行观察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的各项数据资料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两组组间的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率的对比
表1两组患者康复率的对比
观察组的康复率为96.6%,参照组的康复率为70.7%,两组相较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出血量的对比
观察组中共有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6%;参照组中共有18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1.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448.1±12.5)ml,参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450.7±12.4)ml,两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脑梗死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及危害,该病不仅发病率较高,且其难以治愈,还有较高致死率及致残率[2]。溶栓治疗是一种从根本上治疗脑梗死的办法,尽可能早地溶解血栓,以疏通闭塞的血管,从而及时地恢复血供,才能够有挽救缺血脑组织的可能性,防止缺血脑组织坏死,使梗死区的脑血流得以快速康复,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3]。
过往相关研究明确指出,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最为重要的就是时间,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齐心协力,从根本上断除由于延误抢救时间而导致抢救无效出现的可能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曾有报道指出,可使用组织形纤溶酶对3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这一研究结果使得脑梗死的治疗跨进了大脑的新时代[4]。
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视对其的临床护理,主要包含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心理护理,日常护理即指每日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走向;而心理护理则是指定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问题及需求,尽可能地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从而达到疏解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使患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康复率为96.6%,参照组的康复率为70.7%,两组相较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共有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6%;参照组中共有18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1.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448.1±12.5)ml,参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450.7±12.4)ml,两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一结果表明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法治疗联合综合性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法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康复率,还可以显著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美灵.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2,2(5):220-220.
[2]吴伟,张庆英,吴育彬,等.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5):1366-1368.
[3]陈晨.不同溶栓方式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4,20(8):1496-1498.
[4]张海燕.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心得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30):222-223.
[5]张迎利.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估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