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转换膜论文-焦志强,吴晓明,华玉林,毕文涛,穆雪

色彩转换膜论文-焦志强,吴晓明,华玉林,毕文涛,穆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色彩转换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CJTB,色彩转换膜(CCL),色稳定性,白色有机电致发光

色彩转换膜论文文献综述

焦志强,吴晓明,华玉林,毕文涛,穆雪[1](2012)在《采用DCJTB作为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橙红色荧光材料4-(二氰基亚甲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罗尼定基-4-乙烯基)-4H-吡喃(DCJTB)作为色彩转换材料,结合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现了较好的白光发射。分别通过真空蒸镀和旋转涂覆两种不同的工艺进行色彩转换膜(CCL)的制备,发现不同的转换膜制备工艺对白光器件的性能影响不明显。当采用浓度比例为20mg/ml的DCJTB溶液通过旋涂方法制备CCL后,所得到白光器件的起亮电压为3.4V,在12V时达到最大亮度为1 939cd/m2,且该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1.34cd/A(在电流密度为3.23mA/cm2时)。当驱动电压从5V增加到9V时,该白光器件的色坐标仅从(0.36,0.33)变化到(0.33,0.31)。表现出良好的色纯度和色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2年07期)

焦志强[2](2012)在《利用高效蓝光器件结合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以其具有高亮度、宽视角、低功耗和易柔性化等优势,在固态照明和显示领域表现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而利用色彩转换膜(colorconversion layer, CCL)结合蓝光器件实现白光器件这一技术的探索,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更容易实现商品化等优势,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因此,研究这项通过色彩转换法实现WOLED的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围绕利用色彩转换膜结合蓝光器件实现WOLED,从色彩转换膜的制备以及蓝光器件的性能提高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色彩转换膜的制备。分别采用真空蒸镀和旋涂甩膜进行制备DCJTB色彩转换膜,并结合基于蓝色荧光材料TC-1759的蓝光器件,经由蓝色电致发光和由部分蓝光激发色彩转换膜所获的红色光致发光进行混色,实现白光发射。对于真空蒸镀转换膜,制备了一系列器件,当厚度为170 nm,驱动电压从6 V增加到11 V时,白光器件的CIE色坐标仅从(0.36, 0.34)变化到(0.32, 0.32),且在8 V时器件的色坐标为(0.34, 0.33),器件的最大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1, 348 cd/m~2和1.37 cd/A。然后为了简化器件制备工艺,我们选择了旋涂甩膜的工艺制备色彩转换膜。对得到的白光器件性能研究后发现,该器件的发光性能与真空蒸镀制备转换膜器件的性能几乎相同。2.蓝光器件性能提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在空穴传输层NPB中插入一层超薄的LiF夹层,并通过改变其厚度以及在NPB中的位置,对空穴的传输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在发光区域中的空穴和数量得到有效的平衡,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采用此结构蓝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从3.85 cd/A提高到了5.21 cd/A。另一方面,采用CuPc作为电子注入缓冲层,有效提高电子的注入,改善发光区域中电子和空穴的不平衡问题,使得器件的电流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其后又引入MoO_3作为空穴注入缓冲层提高空穴的注入,最大程度提高发光区域中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几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器件的亮度。当CuPc和MoO_3的厚度分别为15 nm和2 nm时,基于TC-1759非掺杂型单发光层蓝光器件的最大亮度、最大电流效率分别达到了24, 060 cd/m~2和5.66 cd/A。3.白光器件性能提高的研究。分别把前两部分中所得到最优化色彩转换膜和高效蓝光器件进行结合,进而实现结构简单且效率较高色彩稳定的白光OLED器件。对于限制空穴的白光器件,最大电流效率从1.37 cd/A提高到了1.78 cd/A。而对于增加电子传输的白光器件,器件的最大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提高到了3, 764 cd/m~2和1.88 cd/A,且当驱动电压为8 V时,最佳色坐标为(0.34, 0.33),很接近于白色等能点。4.对采用色彩转换法实现白光发射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后续的工作安排。(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侯庆传,吴晓明,华玉林,齐青瑾,李岚[3](2010)在《色彩转换膜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光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发荧光色彩转换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采用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主体掺杂高效蓝色荧光染料N-(4-((E)-2-(6-((E)-4-(diphenylamino)styryl)naphthalen-2-yl)vinyl)phenyl)-N-phenylbenzenamine(N-BDAVBi)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是将有机荧光颜料VQ-D25和无机荧光粉掺铈钇铝石榴石(YAG:Ce3+)按一定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到-[CH3CH2COOCH3]n-(PMMA)中来制备。获得了色稳定性较高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驱动电压由6升至14V时,器件光谱非常稳定且CIE色坐标仅从(0.354,0.304)变化到(0.357,0.312),其最高电流效率约为5.8cd.A-1(4.35mA.cm-2),最高亮度为16800cd.m-2(14V)。(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0年06期)

齐青瑾[4](2010)在《采用色彩转换膜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在固态照明和平板显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高亮度,宽视角,低能耗和易柔性化及工艺简单等优点,与其它显示与照明光源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实现WOLED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通过色彩转换膜(CCL)结合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的新型的白光器件更加容易商业化,研究并利用这种技术实现WOLED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围绕将色彩转换膜结合蓝光OLED器件来制备WOLED,从提高转换膜的转换效率和改善蓝光器件的发光效率等方面着手并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色彩转化膜材料的探索与研究。选取了一种红光材料MEH-PPV作为转换膜并结合用高效的蓝色荧光材料N-BDAVBi制备的蓝光器件,经过由转换膜吸收部分蓝光而转换出的红光与其余蓝光混色,实现了较好的白光发射。通过对CCL中MEH-PPV掺杂浓度的调整,制备了系列器件,当掺杂浓度为6mg/ml、电流密度为0.25mA/cm2时,其最大亮度和电流效率分别为14117cd/m2和8.02 cd/A。MEH-PPV虽然有一定的转换性能,但是其荧光量子产率仅为1.8%,进而选用了荧光量子产率高达28%的黄绿光有机材料Lumogen Yellow S 0790作为转换膜,结合不同发射光谱的蓝光器件,对其转换性能开展研究。通过对膜厚的调整,得到了近白光发射的器件。其亮度衰减较小,且色坐标相对稳定。我们又尝试了结合MEH-PPV的光致红光光谱和Lumogen Yellow S 0790的高荧光量子产率的优势而形成的新型复合转换膜,再组合简单的蓝光器件,所得器件的发射光谱含红绿蓝叁基色的谱线,即覆盖了整个白光区域,色坐标为(0.32,0.34),最大电流效率为5.34cd/A,达到了利用色彩转换法实现宽光谱和色稳定性较好的白光器件的目的。2.提高作为光源的蓝光器件性能的探索与研究。通过研究N-BDAVBi这种高效的蓝色荧光材料,对其在主体中的掺杂浓度做了系列对比,得到了优化的单层器件。进而研究了含二、叁和四层发光层的系列器件。随着发光层数的增加,使复合发光区域加宽,提高了载流子在发光层中的平衡和复合几率。其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最高亮度达到了50000cd/m2。且经深入分析与对比,确认在不同浓度的双发光层器件中,获得了最佳的光电性能。当电流密度为2.0mA/cm2时,得到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是18.99cd/A和11.63lm/W。3.对通过色彩转换法实现WOLED的工作做了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关于后续工作安排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0-05-01)

吴晓明,侯庆传,华玉林,齐青瑾,李岚[5](2010)在《利用复合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发荧光色彩转换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采用在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主体中掺杂高效蓝色荧光染料N-(4-((E)-2-(6-((E)-4-(diphenylamino)styryl)naphthalen-2-yl)vinyl)phenyl)-N-phenylbenzenamine(N-BDAVBi)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是将有机荧光颜料VQ-D25和无机荧光粉钇铝石榴石(YAG)按一定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到-[CH3CH2COOCH3]n-(PMMA)中经涂敷、固化而成.通过与单纯有机或无机色彩转换膜的比较及调整复合转换膜本身的厚度和荧光颜料的掺杂比例来优化白光器件的发光光谱,获得了色稳定性较高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驱动电压由6V升至14V时,器件的色坐标仅在(0.354,0.304)和(0.357,0.312)之间变化,其最高电流效率约为5.8cd/A(4.35mA/cm2),最高亮度为16800cd/m2(14V).(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侯庆传,华玉林,吴晓明,齐青瑾,周波[6](2009)在《利用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BOLED)激发色彩转换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BOLED的发光层采用CBP主体掺杂高效蓝色荧光染料N-BDAVBi来制备;色彩转换膜是将橙红色荧光颜料VQ-D24均匀分散到A、B环氧树脂中涂敷、固化而成。通过调整与分析转换膜的厚度和荧光颜料的掺杂比例来优化白光器件的发光光谱,获得了色稳定性较高的WOLED。当驱动电压由7V升至14V时,WOLED的色坐标(CIE)仅在(0.33,0.32)和(0.34,0.28)间变化,器件最高电流效率约为7.3cd/A(4.35mA/cm2),最高亮度为12000cd/m2(14V)。(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9年07期)

侯庆传[7](2009)在《利用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合色彩转换膜技术制备的新型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可作为液晶背光源和固态照明光源,也可实现全色显示,加之其功能材料丰富多样,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商业化前景诱人,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研究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合色彩转换膜技术来获得WOLED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围绕利用色彩转换膜进行WOLED的制备及其性能的提高的研究,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利用荧光效率高、色稳定性好的N-BDAVBi材料作为发光掺杂剂,掺入主体材料CBP中得到蓝色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NPB/CBP:NBDAVBi/BPhen/LiF/Al的蓝光OLED;然后与红色有机荧光颜料VQ-D25制备的色彩转换膜相结合,通过优化转换膜的厚度(2000nm)和荧光颜料的掺杂比例(11%)来调整器件的发光光谱,制备了一种新型的WOLED器件,在9V工作电压下,白光器件的CIE色坐标为(0.32,0.29),器件最高电流效率约为3.2cd/A(4.35mA/cm~2),最高亮度为7600cd/m~2(14V)。同时又探讨了色彩转换膜中荧光颜料的掺杂浓度及膜厚对整体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2.利用色彩转换膜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不仅与转换膜中荧光颜料的掺杂浓度及膜的厚度相关,还与荧光材料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本文又制备了利用橙红色有机荧光颜料VQ-D24(与VQ-D25同一系列的材料)的色彩转换膜,与相同的蓝光OLED相结合,得到亮度和色稳定性较好的WOLED器件,当驱动电压由7V升至14V时,白光器件的CIE色坐标仅在(0.33,0.32)和(0.34,0.28)之间变化,最高电流效率约为7.3cd/A(4.35mA/cm~2),最高亮度为12000cd/m~2(14V),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有机色彩转换材料对整体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3.采用无机YAG荧光粉和红色有机荧光颜料VQ-D25按一定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到PMMA中,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并与蓝光OLED结合,通过调整转换膜的厚度和荧光颜料的掺杂比例来优化白光器件的发光光谱,获得了亮度和效率较高,色稳定性较好的WOLED器件。当驱动电压由6V升至14V时,白光器件的CIE色坐标仅在(0.354,0.304)和(0.357,0.312)之间变化,最高亮度为16800cd/m~2(14V)。器件最高电流效率约为5.8cd/A(4.35mA/cm~2),比单纯红色有机色彩转换膜器件的3.2cd/A(4.35mA/cm~2)提高了近一倍,比单纯无机色彩转换膜器件的4.25cd/A(4.35mA/cm~2)提高了叁分之一强,我们对比分析了无机YAG荧光粉的掺入后,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器件性能提高的机制和原因。4.对色彩转换法WOLED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09-06-01)

张彦华[8](2008)在《电致发光显示器用紫外光固化有机荧光色彩转换膜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蓝源成彩”技术是一种实现电致发光显示器全彩色显示的方法,背景蓝光经荧光色彩转换膜可获得红、绿两基色光,进而与背景蓝光实现全彩显示。“蓝源成彩”技术不仅可以大大简化电致发光显示器的生产工艺,提高显示器的色彩稳定性及均匀性,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上海广电电子平板显示研发中心努力开发电致发光背景蓝光材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将有机荧光颜料分散于紫外光固化树脂中,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将其印刷于ITO玻璃上。所采用的紫外光固化技术具有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其固化速度快、节能、经济、是新一代绿色环保技。本文首先对紫外光固化色彩转换膜的成膜组分-清漆性能进行研究,确定色彩转换膜的成膜组分。通过对不同裂解型光引发剂的研究,确定选用与背景蓝光匹配、所制备的清漆膜硬度高、柔韧性好、耐黄变和耐热性能良好的光引发剂1104;研究发现清漆膜中光引发剂1104的残留浓度随溶液中光引发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固化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对比双官能团单体HDDA和叁官能团单体TMPTA所制备的清漆膜性能,确定选用与树脂6892成膜性能良好的双官能团单体HDDA;研究了单体预聚物比例对清漆膜物理性能的影响,随着其比例的增加,所制备的清漆膜的断裂强度逐渐增加,断裂伸长率下降,硬度逐渐增大,柔韧性有下降的趋势,附着力几乎无影响,且清漆膜断裂均属脆性断裂。其次,探讨了制备紫外光固化红色、绿色色彩转换膜的生产工艺;研究了光引发剂、荧光颜料含量、不同颜料间的复配、色彩转换膜厚度、背景蓝光亮度对转换光纯度及色彩转换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光引发剂1104含量相同的条件下,由于荧光颜料对紫外光的吸收,色彩转换膜的固化时间比清漆膜固化时间长;紫外光会对色彩膜产生损伤,暴光时间增加,色彩转换膜色彩转换效率下降;荧光颜料VQ-25、FA-16、VQ-20的激发峰恰为背景蓝光的发射峰,背景蓝光的能量可以最大程度的转移到荧光颜料,进而产生荧光,因此荧光颜料与背景蓝光是匹配的;背景蓝光多次通过荧光红颜料会产生衰减,700 nm左右的光与466 nm的光相互转换能力的大小决定了荧光颜料衰减程度。当色彩转换膜厚度为20μm时,国产荧光红VQ-25,橙红VQ-24总含量在40~45%时,所对应的红光色坐标x=0.47~0.60,Y=0.20~0.30,涂料粘度在80000~90000 mPa.s之间,能够达到丝网印刷对粘度要求,且荧光橙红颜料的色彩转换效率优于荧光红颜料的色彩转换效率;当进口荧光橙红FBI-400含量在43%时,其色彩转换效率的最大值为99%,色坐标为(0.60,0.32);荧光红VQ-25与荧光黄FBI203的复配会提高色彩转换膜的转换因子,当颜料总含量为45%,质量比为1:1时,其色彩转换效率为805%,色坐标为(0.47,0.30);进口荧光红FBI-403与进口荧光黄FBI-203正交复配试验表明:当进口荧光红FBI-403与进口荧光黄FBI-203质量比为1:1;总体颜料含量为45%时,其色彩转换效率为52.43%,色坐标为(0.49,0.30);当国产荧光黄绿VQ-20总含量为37%时,其色彩转换效率为200%,色坐标为(0.27,0.63);色彩转换膜厚度过小,会使背景蓝光过多透过,导致转换光色度不纯;而色彩转换膜厚度过大,会阻止所有光的通过,导致色彩转换膜的色彩转换效率会下降;色彩转换膜的色彩转换效率不会随背景蓝光亮度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8-01-01)

色彩转换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以其具有高亮度、宽视角、低功耗和易柔性化等优势,在固态照明和显示领域表现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而利用色彩转换膜(colorconversion layer, CCL)结合蓝光器件实现白光器件这一技术的探索,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更容易实现商品化等优势,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因此,研究这项通过色彩转换法实现WOLED的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围绕利用色彩转换膜结合蓝光器件实现WOLED,从色彩转换膜的制备以及蓝光器件的性能提高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色彩转换膜的制备。分别采用真空蒸镀和旋涂甩膜进行制备DCJTB色彩转换膜,并结合基于蓝色荧光材料TC-1759的蓝光器件,经由蓝色电致发光和由部分蓝光激发色彩转换膜所获的红色光致发光进行混色,实现白光发射。对于真空蒸镀转换膜,制备了一系列器件,当厚度为170 nm,驱动电压从6 V增加到11 V时,白光器件的CIE色坐标仅从(0.36, 0.34)变化到(0.32, 0.32),且在8 V时器件的色坐标为(0.34, 0.33),器件的最大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1, 348 cd/m~2和1.37 cd/A。然后为了简化器件制备工艺,我们选择了旋涂甩膜的工艺制备色彩转换膜。对得到的白光器件性能研究后发现,该器件的发光性能与真空蒸镀制备转换膜器件的性能几乎相同。2.蓝光器件性能提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在空穴传输层NPB中插入一层超薄的LiF夹层,并通过改变其厚度以及在NPB中的位置,对空穴的传输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在发光区域中的空穴和数量得到有效的平衡,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采用此结构蓝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从3.85 cd/A提高到了5.21 cd/A。另一方面,采用CuPc作为电子注入缓冲层,有效提高电子的注入,改善发光区域中电子和空穴的不平衡问题,使得器件的电流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其后又引入MoO_3作为空穴注入缓冲层提高空穴的注入,最大程度提高发光区域中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几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器件的亮度。当CuPc和MoO_3的厚度分别为15 nm和2 nm时,基于TC-1759非掺杂型单发光层蓝光器件的最大亮度、最大电流效率分别达到了24, 060 cd/m~2和5.66 cd/A。3.白光器件性能提高的研究。分别把前两部分中所得到最优化色彩转换膜和高效蓝光器件进行结合,进而实现结构简单且效率较高色彩稳定的白光OLED器件。对于限制空穴的白光器件,最大电流效率从1.37 cd/A提高到了1.78 cd/A。而对于增加电子传输的白光器件,器件的最大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提高到了3, 764 cd/m~2和1.88 cd/A,且当驱动电压为8 V时,最佳色坐标为(0.34, 0.33),很接近于白色等能点。4.对采用色彩转换法实现白光发射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后续的工作安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色彩转换膜论文参考文献

[1].焦志强,吴晓明,华玉林,毕文涛,穆雪.采用DCJTB作为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2

[2].焦志强.利用高效蓝光器件结合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

[3].侯庆传,吴晓明,华玉林,齐青瑾,李岚.色彩转换膜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光谱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

[4].齐青瑾.采用色彩转换膜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

[5].吴晓明,侯庆传,华玉林,齐青瑾,李岚.利用复合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J].光子学报.2010

[6].侯庆传,华玉林,吴晓明,齐青瑾,周波.利用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9

[7].侯庆传.利用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

[8].张彦华.电致发光显示器用紫外光固化有机荧光色彩转换膜的研制[D].东华大学.2008

标签:;  ;  ;  ;  

色彩转换膜论文-焦志强,吴晓明,华玉林,毕文涛,穆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